□甘肅省民樂縣六壩鎮五莊小學 楊平
對于教育者來說,選取恰當的心理教育手段,幫助學生克服心理問題,進而引導其找到正確的人生發展方向至關重要。本文從易地扶貧搬遷區學生心理健康現狀以及易地扶貧搬遷區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具體應用策略這兩方面出發,展開相關分析,提出一些策略,以供參考。
通過分析現有易地扶貧搬遷子女的個人信息情況,在大多數學校中易地扶貧搬遷子女分布主要以建檔立卡學生為主,這些學生大多來自不同的貧困村.造成學生家庭困難的原因主要是家庭遭受突發性的打擊,還有一些學生由于自身條件而缺少足夠的父母關愛,從而使這些貧困家庭的孩子在性格上表現為孤僻、自卑的狀態,在與別人交往時也不善于表達自己的內心想法,一些學生甚至對與人交往產生恐懼心理。在學校教育中我們可以發現這樣一種現象,一些學生由于自身性格孤僻自卑,加上父母忙于生計而忽視了對孩子學習和生活上的關心,而造成學生總是喜歡一個人獨處,待在教室的某一個隱蔽的角落。除了與同學結伴回家,幾乎不與同學和教師有過多的交流。長此以往,對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是非常不利的。
在易地扶貧搬遷區學生中,一些學生由于過分依賴父母或教師或因家庭困難而缺少足夠的教育,很容易對生活中的困難產生退怯心理,不敢勇于去面對一些生活上的改變。因此,這類學生的新環境適應能力通常都比較差。同時,這些學生還存在因某一事情沒有達到自己預期所想或因受到挫敗而嚴重打擊自尊心等問題而無理取鬧。除此之外,由于易地扶貧搬遷區的學生大多來自不同的鄉鎮,每個學生在個人生活習慣以及語言行為習慣上存在一些差異,一些習慣使用方言來進行日常溝通交流的學生,在轉換學習地點后,可能會因普通話水平較低,導致他們與同學、教師之間溝通交流存在困難。
從現階段易地貧困搬遷區學生的數據分布情況來看,存在少部分學生,在家庭原住地并未接受過學前教育,加上家長忙于工作疏忽了孩子,導致這些學生未在學前時期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以及與他人進行溝通交流所應具備的基本技能。部分學校還會存在這樣一種現象,學生由于缺乏足夠的衛生意識,以至于雖然學校有衛生間,卻不知道要去衛生間上廁所。同時,受本土方言的影響,一些學生在進行溝通交流的時候會存在一些困難,久而久之,也就打擊了這些學生主動與人交往的自信心。除此之外,由于大部分易地扶貧搬遷區學生原來所就讀的學校在學習環境和教學設施的配置上都處于較低水平,導致這些學生的學習成績也不太理想。學生未能在學習的過程中牢固地掌握所學知識并養成良好的個人學習習慣,在轉入新的學校后也常常會因為知識學習難度較高,而對學習產生畏難情緒,不愿意去學習,甚至連教師布置的作業都不能按時完成。
對于教師而言,每一個學生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雖然他們身上會有一些缺點,但每個人身上都有屬于他們自己的發光點。因此,教師應適當給予學生足夠的鼓勵來幫助學生更好地發揮自身的發光點。激發學生的長處,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個人進取心,幫助學生更好地投入學習。在實際的教學中,一些學生由于自身頑劣,總是會為教師制造一些麻煩,教師在對這類學生進行批評教育時,要善于發現這類學生的長處,通過合適的手段,將其開發出來。
營造積極、舒適的學習環境,從物質層面及精神層面同步進行學習環境優化。搭建整潔、明靜的課堂學習環境,在教室內放置緩解學習壓力的刊物,并精心進行板報及名人名句畫板的布置,在教室角度設置成果展示平臺,可以讓學生將自己在繪畫課、手工課上制作的作品進行展示。與此同時,創辦“讀書角”,讓學生與他人分享個人好書,逐步培養學生的讀書興趣。除此之外,教師也要適當在精神層面對學生進行約束、鼓勵,根據學生表現進行班級內部規章制度的制定與修改,可以根據學生表現優異情況有選擇性地進行獎勵。并且在日常的班級事務管理過程中,要注意糾正學生的學風及班級整體學習方向,凝聚學生的班級榮譽感,讓學生時刻處于溫馨的學習氛圍中。
在對學生進行心理輔導時,可以從以下兩個層面出發:一是從學校層面出發。在學校對學生進行心理輔導可以通過開設德育講堂以及心理課,從而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質,同時也可以利用公共活動課平臺為學生創設關于檢驗學生心理素質的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學會調整個人心態,提高抗壓能力,不讓學生因一些小的事情而產生挫敗感,進而幫助學生樹立科學合理的具有積極意義的學習目標。并讓學生在這一目標的指引下,一步步克服生活和學習中所遇到的困難,增加學生的自信度,引導學生走向更美好的人生。在這一過程中需要注意的是不能只讓學生形成積極的心理素質,還要讓學生將積極的心理觀念完美地應用到實際生活中。
二是從社會層面入手。從相關積極心理學的研究結果來看,人的發展及心理狀態很容易受社會環境的影響,需要在社會環境下不斷激發人的生存本能。因此社會層面在培養學生心理品質方面所發揮的作用是巨大的,是不容忽視的。而從社會層面入手,對學生進行心理指導的最有效途徑就是家校聯手,同時充分結合可利用的社會教育資源。如通過家長和一些社會團體的力量來開展關于培養學生正確人生價值觀的活動,從而在社會層面上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心理健康指導。
綜上所述,在扶貧搬遷時代背景下,想要更好地消除學生因搬遷而產生的一些心理問題,需要充分掌握學生的個人身心發展特點以及發展趨勢,同時選擇科學合理的心理教育方法和內容,為學生提供正確的心理指導,從而促進學生心理素質健康發展。
注:本文為2020年度甘肅省“十三五”教育科學規劃一般課題“縣域內異地扶貧搬遷對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和方法研究”(課題立項號:GS[2020]GHB4424)的階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