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林業調查規劃院,云南 昆明 650051)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以及生態環境的嚴重破壞,使得綠色發展觀念深入人心。加上目前我國的經濟發展模式已經從粗放型、資源消耗型逐漸轉變成集約型、技術密集型[1],二者共同提升了人們對于綠色發展的需求和渴望,而如何做好綠色發展成為了社會的一大重點課題。
林業的生產發展可以擴大土地的綠化面積,改善人類生存環境,同時豐富當地生態的多樣性,提高生態穩定性,但是由于不同造林地的氣候條件、地質以及地貌環境都具有差異性,增加了林業生產的難度,而這也就要求了,林業人員在開展林業生產前,需要深刻了解、規劃和設計林業資源[2],以保證林業資源的高效利用,使每一個地區的林業發展都符合其當地的實際情況。基于此,我們將探究林業調查規劃設計在林業生產中的作用為方向,做如下闡述。
林業調查是指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相關部門按照自身的工作性質以及內容對林業產業的生產建設進行勘察、分析、評估的過程。這類工作一般在林業生產建設的前期階段,具體工作內容包括:分析地形、分析環境、分析林業生產的潛力(比如:適宜種植的樹木種類、數量等)等[3],并記錄調查的數據,之后進行整體的分析,以便為后續林業生產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依據。因此可以說林業調查工作具備較強的針對性和目的性,可以明確工作范圍和內容。
林業規劃是相關部門根據調查的結果以及當地的政策來制定科學合理的林業發展方案的這一過程。按照時間的長短,可以將林業規劃分成短期和長期兩種,前者是指在不影響長期規劃的情況下,盡可能提高林區短期內所取得的效益,并為長期做好鋪墊工作,而后者是指在特定的林業生產區域內,較長時間范圍內所取得的經濟效益、環境效益以及社會效益。目前從我國的國情上看,以長期規劃較為常見,在保證可持續發展和林業保護的基礎上,盡可能提升林區的經濟效益。此外,由于林業規劃工作中涉及的范圍較廣、涉及的內容較為復雜[4],所以需要相關人員結合實際的林業發展情況來加強林業規劃工作,并充分考慮林業未來的發展情況,以保證林業發展的可持續性。
林業設計是林業規劃的首要前提,也是整個林業調查規劃設計的最終且關鍵環節,其需要在調查完畢后,結合實際情況,以林業可持續發展為目標,來設計出具體的工作內容以及林業生產發展的方式。其是林業開發政策和方向的具體體現,也是林業調查結果的體現。當林業設計工作完畢后,可以通過圖形、圖表、模型等方式展現出來林業的發展方向以及規劃后的綠化情況。為了使林業設計工作更好的實施,則需要基于宏觀的角度分析,保證設計的層次性,分別從工序安排、控制建設時間、內容等方面進行標準劃分[5],而設計的流程也可以貫穿于施工前的初期設計、施工中的具體設計以及施工后的維護運營管理,來保證林業生產工作的順利開展。
在過去的一段時間里,較多的企業單位為了自身的利益出現濫伐樹木的情況,破壞了自然資源,導致我國林業生產受到了很大的影響,出現林地大面積縮減以及生態污染的情況,增加了自然災害的發生頻率[6]。隨著現代社會經濟的迅猛發展,生態文明建設占據了我國經濟發展的突出地位,以生態環境帶動經濟的發展理念來提倡環境改造以及植樹造林,提高我國的森林覆蓋率,促進林業生產的可持續發展。而隨著林業生產規模的逐漸壯大,為了使其能夠與人們的生活環境相協調發展,林業調查規劃設計的重要性則凸顯出來,在林業調查規劃設計的引導下,綜合分析林業生產的各項因素,明確當地區域林業發展存在的不足以及優勢,因地制宜的選取適宜的發展戰略,充分發揮生態價值、經濟以及社會價值,確保林業生產達到預期的目標,以促進不同地區的林業生產發展[7]。
隨著社會經濟的迅猛發展,生態環境遭到嚴重破壞,增加自然災害發生率,危害社會安定。這也就要求了社會需要加強對環境保護工作的關注。林業調查規劃設計可以明確該地區適宜種植的樹木種類、數量、需要保護的樹木資源、生產方式、防護區域、現存問題等,制定林業資源保護方案,并且提高樹木抗病蟲害的能力,使林業生產發展實現多樣化發展,豐富生態環境[8]。
在現有的林業生產體系中,承包制度占有較大的比重,除了一些天然林外,其余的林地均以承包的方式進行開發、生產和管理,如果合同當中沒有明確權責,也沒有明確的法律條文,則易發生矛盾,引發林權糾紛。而林業調查規劃設計可以使相關部門開展林業界定工作,明確林業的所有權以及使用權[9],合理的協調所有者、承包者之間的關系,最大程度的保護每一方的利益。
生態林業屬于系統工程,要想實現可持續發展,則需要長期的管理和不懈的努力,因此,在開展林業科技推廣的過程中,需要構建和完善林業監測系統,除了自然災害以及病蟲害外,還要關注幼苗的成活率以及樹木品種不相容的情況,并實時監測樹木的生長情況,建立完善的監測預警機制以及檢疫御災體系、防治減災體系,最大化的保護林業生產發展。
林業工作人員的工作能力、職業素養直接影響到林業生產發展的結果,因此,要想提高林業調查規劃設計的質量,則需要從基礎方面入手,提高工作人員的工作能力,保證其具備責任心、豐富的工作經驗、較高的工作能力以及思想意識等。同時,這也就要求了相關部門需要重視人才隊伍的建設,多組織開展林業知識以及技能的培訓,并通過獎罰制度調動工作人員的積極性和主動意識,以保證林業調查規劃設計工作的順利實施。
林業調查規劃設計不能依靠理論知識,其需要真實的投入到生產中來,實際考察,才能夠發現問題,因此,要想保證調查規劃設計的有效性、科學性,則需要對調查環節提高重視的程度,強調實地考察,重視林業狀況的實時發展數據,以便為后續的工作提供參考。
為了保證林業的可持續發展,則需要保證其生產和發展符合當前時代的發展需求,二者相結合,才可以協同發展,互相促進,因此,在實際的調查規劃設計過程中,如果應用一些信息化處理[10],則可以為整理數據節省了較多的時間,最大程度的減少工作量,避免人力和物力資源的浪費,保證信息的準確性。
林業調查規劃設計這一工作流程中涉及的技術以及設備較多,而引進先進的現代化科技則可以提升林業調查的速度和準確率,整體提升林業調查的質量。目前先進的現代化科技包括:3S技術、北斗全球定位系統、遙感技術、地理信息系統等,只有引進這些技術,則可以避免時間的浪費,提升工作質量,使涉及工作更加精確化、高效化以及智能化。
設計制度的不完善會影響林業數據勘察的結果,因此,為了能夠使林業生產的更加順利,并符合新時代的發展需求,則需要制定科學合理的設計制度。傳統的林業發展模式主要以開采業和種植業為主,不僅破壞了生態的環境,還造成了資源的浪費,甚至是影響了土壤的質量。而現代的發展模式則需要彌補這樣的不足,要探究更加科學的發展方式,在保護生態環境和土壤質量的基礎上,最大化的避免資源的浪費,提高林業的生產水平和效率。
林業生產作為當前社會發展中的一項重要環節,對于促進生態建設和經濟轉型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和作用。提升林業生產效率和質量是每一名林業工作者的責任,而林業調查規劃設計作為指導林業生產的重要工作環節,在林業生產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本文針對林業調查規劃設計工作提出了一些建議,期望能對相關的專業人士有所啟發,共同提高林業生產效率和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