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蘭
(天津市環湖醫院,天津 300350)
非小細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在我國惡性腫瘤中發病率較高,腦膜轉移(leptomeningeal metastasis,LM)是嚴重的并發癥之一,發病率約占5%[1]。而肺腺癌是NSCLC最常見的類型,未經治療的肺腺癌腦膜轉移患者預后極差,平均生存期僅4~6周[2]。肺腺癌LM患者的主要臨床表現為腦實質受累和腦膜刺激癥狀、顱腦神經受累癥狀和脊神經受累癥狀,患者在整體病程中非常的痛苦[3-5]。腦脊液細胞學檢查陽性和頭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強化特異性表現是診斷肺腺癌腦膜轉移的主要依據,腦脊液細胞學陽性是診斷肺癌腦膜轉移的金標準[6-7]。對于肺腺癌LM患者的治療,目前臨床上尚無標準的治療方案,常用的有全身靜脈化療、鞘內化療、分子靶向治療、抗腫瘤血管生成治療以及不同形式的綜合治療等。我科于2018年1月至2020年5月收治20例肺腺癌LM患者。給予相關治療和相應的護理措施,改善和穩定了神經功能,取得良好效果,現介紹如下。
本組肺腺癌LM患者20例,男9例,女11例,年齡34~64歲,平均(51.9±12.4)歲。既往有吸煙史者12例。所有患者均行頭顱強化核磁檢查。9例核磁提示不同部位腦溝、腦回的異常線樣強化影,9例核磁提示腦室擴張,2例提示腦積水。所有患者均行腰椎穿刺術,腦脊液送脫落細胞學檢查,其中8例患者腦脊液中找到腫瘤細胞。15例伴有持續性或間斷性的不同程度的頭痛,10例合并惡心、嘔吐,2例聽力減退,2例失語,3例飲水嗆咳,2例吞咽困難,5例視物不清伴復視,9例間斷癲癇發作,5例肌力減退,1例雙下肢癱瘓,2例肢體偏癱。20例患者均存在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突變,均接受了EGFR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劑(EGFR-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EGFR-TKIs)分子靶向治療。20例均接受過鞘內注射化療,11例行側腦室-腹腔分流術。
2.1 心理護理 由于腫瘤本身和腫瘤治療帶來的痛苦,患者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負面情緒,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治療效果。若患者出現睡眠障礙,必要時需請心理科會診,遵醫囑予以鎮靜、緩解焦慮及安眠類藥物緩解患者癥狀。對疾病存在恐懼情緒,不能積極配合治療的患者,護士態度和藹,在精神上給予患者支持,勤與患者溝通,明確回答患者提出的問題。用嫻熟的技術取得患者的依賴,減輕患者的恐懼心理,爭取患者的配合。
2.2 癥狀護理
2.2.1 頭痛 本組15例患者伴有持續性或間斷性的不同程度的頭痛。視患者頭痛程度遵醫囑予以地塞米松5 mg或10 mg靜脈滴注和20%甘露醇250 mL靜脈滴注脫水降顱壓,必要時遵醫囑予以止痛藥物對癥治療。囑患者頭痛嚴重時盡量臥床,避免跌倒。病房環境保持安靜,空氣流通,控制陪伴家屬的數量,保證患者休息。
2.2.2 惡心、嘔吐 本組10例患者出現惡心、嘔吐癥狀。囑患者嘔吐時盡量采取頭高位,不得已臥床嘔吐時,頭偏向一側,避免誤吸。遵醫囑予以甲氧氯普胺、托烷司瓊等止吐藥物對癥治療。頻繁嘔吐的患者進食差,囑患者清淡飲食并遵醫囑加強靜脈營養支持治療。
2.2.3 聽力減退 本組2例患者主訴聽力減退。由于聽力減退,患者對現實難以接受,出現焦慮和抑郁情緒。護理人員主動和患者溝通交流,幫助患者了解疾病的相關知識,與患者交流時正對患者,語速要慢,聲調稍大,使患者通過唇形和面部表情對交流內容作出判斷,必要時以文字形式與之交流。
2.2.4 失語2例患者出現失語,患者表現緊張、焦慮,護理人員指導患者通過聽音樂或觀看視頻等方式轉移注意力。失語患者不能用語言表達身體不適情況,護理人員加強查房次數,以文字形式或者肢體語言與患者溝通交流,及時解決患者的需求及身體上的不適。
2.2.5 進食障礙3例患者出現飲水嗆咳,2例吞咽困難。遵醫囑予以留置胃管,予鼻飼流質飲食。聯系營養科視本組患者的營養狀況配置合適的營養餐,口服藥物研磨后溫水稀釋鼻飼。
2.2.6 視力障礙5例患者出現視物不清伴復視。囑患者注意用眼衛生,減少用眼,避免長時間觀看電子設備,遵醫囑應用眼藥水對癥治療。
2.2.7 癲癇9例患者合并間斷癲癇發作。對患者進行心理輔導,緩解患者精神壓力,囑患者保持規律作息,避免外物刺激。遵醫囑使用丙戊酸鈉、苯巴比妥鈉、左乙拉西坦等抗癲癇藥物。
2.2.8 肢體功能障礙 本組5例肌力減退,1例雙下肢癱瘓,2例肢體偏癱。給予患者舒適體位,常規抬高床頭15~30°,每2 h翻身拍背1次。保持肢體功能位置。每天定時進行肢體按摩,給予壓力抗栓泵治療,防止深靜脈血栓的形成和肌肉萎縮。
2.2.9 頭暈5例患者僅表現為頭暈。囑患者頭暈時保持體位不要劇烈變化,坐位或臥位下休息,避免跌倒。遵醫囑予以甘露醇或甘油果糖脫水降顱壓,予以倍他司汀止暈治療。
2.3 口服靶向藥物護理 本組20例患者均行EGFR-TKIs靶向治療。患者服用靶向藥期間,密切觀察及積極對癥處理靶向藥物治療的不良反應。8例患者出現輕微的皮疹,無需特殊治療,密切觀察有無逐漸消退跡象。6例患者出現皮膚瘙癢癥狀,遵醫囑口服或局部應用抗組胺藥(如氯雷他定),局部應用氧化鋅、爐甘石洗劑止癢,或涂抹百多邦、皮炎平軟膏。5例患者出現輕微的皮膚干燥瘙癢,給予涂抹無酒精潤膚露,穿寬松衣服,避免直接日曬等方法改善。3例患者出現鼻腔等敏感部位的癥狀,給予紅霉素軟膏局部涂抹后緩解。2例患者輕度腹瀉遵醫囑口服易蒙停,每隔4 h服用2 mg,每日累計不超過16 mg。或口服思密達粉3 g,每日3次。囑患者密切觀察記錄大便次數、量、性狀及腹痛情況。若服用止瀉藥物無效或出現脫水癥狀,及時就診。1例患者出現甲溝炎遵醫囑保持手足清潔衛生,避免接觸堿性肥皂水或刺激性液體,勿擠壓甲床周圍。穿寬松透氣性能好的鞋襪。如指甲部分或完全脫落,甲床疼痛,應用0.5%碘伏浸泡患處15~20 min,每日3~5次,再予以氧化鋅軟膏涂于患處,按時按量,并同時口服抗生素抗感染治療。1例患者出現口腔潰瘍給予口含復方氯己定含漱液7~10 mL,10 min,每天3~4次,連續1周病情緩解。
2.4 化療護理20例接受鞘內化療,鞘內化療前營造良好的操作環境,囑患者排空膀胱,協助患者擺好體位。鞘內化療結束后囑患者去枕平臥6 h,密切觀察有無頭痛、惡心、嘔吐等癥狀,密切觀察患者意識狀態及瞳孔反應。由于化療藥物的細胞毒作用,臨床上常伴有不同程度的毒副反應及組織臟器的損傷。化療期間,囑患者清淡飲食,少量多餐,多吃蛋白質含量較高及易消化的食物,忌油膩生冷食物,多吃新鮮的水果蔬菜。化療前遵醫囑預防性給予靜脈或口服托烷司瓊、昂丹司瓊等藥物,預防或減輕患者化療后消化道不良反應。囑患者惡心、嘔吐時采取舒適體位,仰臥位嘔吐時頭偏向一側,避免誤吸。嘔吐后進行漱口,注意口腔清潔。由于大多數化療藥物是通過腎臟排出體外的,會對患者腎功能產生一定影響,嚴重時可導致腎衰竭。因此化療期間囑患者多飲水,多排尿,并觀察尿液的顏色及性狀,異常時及時予以處理。
2.5 腦室-腹腔分流術后護理 患者行腦室-腹腔分流術后,引流管會長期存留在體內。術后需要預防切口感染,保持床單及敷料清潔,定期予以傷口換藥。密切觀察有無腦脊液引流過度導致的低顱壓、顱內出血等,預防癲癇發作。囑患者傷口拆線后保持皮膚衛生,皮下引流管避免擠壓、拉伸過度,避免便秘引起腹壓增高。如果出現劇烈頭痛、惡心嘔吐等癥狀及時就醫,必要時復查顱腦CT或核磁共振檢查進一步診斷治療。
肺腺癌腦膜轉移發生率較低,患者預后較差。主要表現為頭痛、惡心、嘔吐、腦水腫、面癱、聽力損傷、意識障礙、腦疝、癲癇等神經系統癥狀。通過顱腦CT、MRI和腦脊液檢測等輔助檢查可確診。經過嚴密的病情觀察和合理有效的治療以及專業的護理,可以提高肺腺癌腦膜轉移患者的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