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 晨
(江蘇聯合職業技術學院南京工程分院 江蘇南京 210000)
鄉村旅游作為現代農村發展過程中的首要民生產業,與鄉村農業之間的融合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鄉村振興戰略目標的實現。因此,各地政府一定要重視鄉村旅游產業中農旅融合新業態的發展,對農旅融合發展新方向進行科學定位,不斷探索農旅融合新思路,并對農旅融合各項策略進行有效落實,進而促進鄉村旅游產業農旅融合新業態持續有效發展。
農旅融合發展的動因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方面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為了緩解生活和工作帶來的壓力,很多居住在城市里的人非常向往鄉村的慢節奏生活,人們在旅游方面的需求轉變為農旅融合的發展提供了一定的契機。另一方面,傳統的農村農業發展模式已經無法滿足現代化社會發展的要求了,需要對當前農村的農業功能進行不斷拓展和延伸,對農業發展模式進行不斷創新,促進農村產業結構的轉型和升級,而農旅融合模式的應用則是農村產業由傳統落后轉向現代化方向發展的一個最佳途徑。
農旅融合在發展過程當中一般需要經歷以下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農旅資源融合階段。在游客個性化旅游需求的引導下,農業資源也逐漸向著旅游資源方向進行轉化,從而實現旅游資源和農業資源的有效融合[1]。第二階段是農旅產品融合階段。在農旅資源融合的基礎上農業的產業功能也得到了一定的拓展,逐漸向著農業休閑、農業觀光和農業體驗等方向延伸,并且將其融入旅游產業當中,促進了農家樂相關農旅項目的發展。第三階段是農旅產業融合階段。隨著農旅產品的不斷豐富和發展,鄉村旅游業在發展過程中著重開發休閑農旅資源,發展鄉村文化特色產品,并鼓勵企業和農村合作社積極參與,從而促進農村旅游業務經營模式向多元化方向發展。
為了促進鄉村振興戰略目標的有效實現,加快鄉村旅游業的發展,必須要為鄉村產業振興奠定牢固的基礎。但是當前我國各縣域在實際發展過程當中缺乏強有力的農業產業支撐,為了有效改善以上情況,各地區要著重以鄉村振興發展為目標,一方面要為現代農業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另一方面要針對農旅融合新業態的發展,探索出新產業的發展方向,帶領廣大農民群眾增產增收,實現脫貧致富。為了促進文旅融合有效發展,需要從以下兩個維度進行考慮。其一,從空間維度進行考慮,對農旅融合的方向進行準確把握。農旅融合新業態在發展過程中,一方面要考慮當地環境的承載量和關注度的投入,另一方面還要考慮市場的容量等相關因素。要對當地的各項資源進行綜合考慮,從而科學合理地選擇重點發展區域,確保選擇的區域在環境資源方面是最佳的,并且還要與當地的長遠發展規劃進行有效融合,圍繞當地的自然生態、產業資源以及相關的人文特色,對農旅融合相關產業的發展方向進行合理規劃,從而制定完善的農旅融合發展計劃。其二,從時間維度來進行考慮,要有效明確農旅融合發展的具體步驟,并且在發展過程當中突出重點,確保農旅融合得以循序漸進的開展。首先,當地政府和村委會要發揮自身的主導作用,根據當地鄉村旅游的實際情況建立綜合性的合作社,對鄉村旅游產業進行深度挖掘,激活鄉村旅游產業發展的內動力。其次,要以鄉村旅游的生態鏈和產業鏈為基礎,對鄉村特色生態資源進行充分合理的開發和利用,一方面要針對當地的特色產業進行科學定位,另一方面要對當地農旅融合發展的具體路徑進行有效明確[2]。再次,對鄉村旅游產業進行科學合理的規劃,建設農旅項目基地,加大社區的支持力度,促進農旅融合項目成功有效地落到實處。最后,還要對當地蘊含的人文價值、生態旅游價值以及農業價值進行深度挖掘,使農業的功能性得到不斷拓展和延伸,進而讓產業鏈得到持續性優化,從而建立起完善的農旅融合產品體系,并促進其向品牌化方向發展,保障農旅融合持續有效發展,進而幫助廣大農民群眾有效實現增產增收。
農旅融合發展一定要保持原有的鄉村旅游特色,著重突出本地的生態資源特色和鄉土文化特色,為農旅融合營造綠色天然的發展氛圍。并且還要在社區支持農業的理念下對農旅融合的發展新思路進行不斷探索,促進農旅融合新業態的發展。要想達到以上目標必須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其一,在鄉村旅游農旅融合發展的過程中,農村建設要保持原有的鄉土特色,最大限度地保護農村原有的地形,對各地方區域的優勢進行分析和研究,并重點開發與發展地理位置優越、擁有完善的基礎設施的相關區域。不斷整合和優化分散的各類農業資源,按照農業資源的特征和優勢對其進行科學合理的集中布設。如果區域農業資源呈規模化狀態,一方面需要對其進行等級劃分,另一方面需要采取科學合理的方法對其進行開發利用,從而保障農旅融合發展與自然生態發展之間建立起和諧的關系,在農旅融合發展過程當中盡量做到不破壞生態環境、不浪費土地資源、不拆除建筑物,使各地區原有的鄉土特色得到最大限度的保護。其二,對各地區受損的生態系統要采取有效的措施進行及時修復和重建,加大農旅融合生態景觀的建設力度,致力于打造具有特色化的農旅融合生態景觀,提升農旅文化生態景觀的品牌效應和傳播效應,提升鄉村旅游的核心價值,從而吸引更多的游客,促進鄉村旅游業向品牌化方向發展。各地區可以根據自身所具有的生態環境優勢和農業優勢,開展生態養殖產業、生態農業產業,或者開展果園采摘、民宿留居等相關熱門旅游項目,讓游客深入到鄉村生活中,真切體驗鄉村文化特色,從而在鄉村旅游中獲得更加豐富的生活體驗,在獲得精神愉悅的同時身心也得到了一定的放松,使游客對鄉村旅游有所改觀,并且會主動去自己的社交圈宣傳和推廣鄉村旅游,有效提升農旅融合發展的效果。其三,對當地農戶的需求進行準確掌握,并以此為基礎開展農業合作社的建設工作,為鄉村振興提供有力的支撐平臺。并且要對合作社的功能進行明確的定位,廣泛征求村民意見,并鼓勵村民積極參與,通過搭建有效的交流平臺,或者在綜合能力比較強的人才的帶動下,對社區支持理念下農旅融合發展新路徑進行不斷探索和研究。同時在農旅融合發展過程中最大限度地發揮互聯網技術的價值,通過農夫市集或者眾籌農業等,有效打造農旅一體化新業態的發展模式,為鄉村建設奠定良好的基礎,促進農村建設長遠持續發展,保障鄉村振興戰略目標的有效實現。
農旅融合在發展過程中一方面要遵循開放共享的原則,另一方面要遵循協調創新的原則,同時要根據鄉村資源的優勢對政策文件進行深刻理解,促進鄉村旅游農旅融合的有效落實,為鄉村振興戰略目標的實現奠定了良好的基礎。要想促進鄉村旅游農旅融合的有效落實,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其一,各地區在建設發展過程當中要以農業發展為主體,以增加農民收入為目的,最大限度地發展當地的農業優勢和旅游業優勢,進而在農旅融合的過程當中探索鄉村發展的新思路。各地區政府要發揮自身的職能作用和引導作用,在政策方面給予大力支持并吸引相關的企業入駐,促進鄉村旅游業與企業之間的有效合作,并針對農旅融合產業的發展簽訂相關的合作協議,在保護原有鄉村文化特色和旅游特色不受破壞的基礎上,對農旅一體化產品體系進行有效開發。同時,地方政府也要對企業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進行深度認知和了解,進而在農旅融合發展過程當中引導村民學習現代化經營理念,幫助他們樹立一定的品牌觀念和品牌意識。并組織村民開展關于農旅服務方面的培訓工作,提升村民的服務意識,豐富村民的服務技能,從而讓村民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旅游景區的管理工作中,進而促進農村旅游向多元化產業方向發展,達到企業、政府、農民三者之間互利共贏的目的。其二,各地區要不斷加大鄉村陣地的建設力度,促進鄉村陣地建設不斷完善。建造具有當地鄉土特色風貌的景觀,不斷美化鄉村環境,讓農村旅游特色個性更加鮮明,為游客們營造濃郁的鄉村氛圍,從而讓游客在旅游的過程當中能夠耳目一新,感受別樣的美,真切體驗到鄉村的美。并且各地區還要對自身所具有的鄉村文化特色進行有效宣傳,如可以用宣傳片或者宣傳冊的形式對鄉村文化特色進行宣傳,也可以制作村情簡介卡來介紹鄉村文化特色,促進鄉村旅游向高層次、精品化方向發展,提升鄉村旅游的品牌效應[3]。同時,還可以根據當地的民俗民風組建具有特色的文化藝術團隊,有效整合當地各種特色歌舞。在宣傳推廣的過程當中將鄉村文化和鄉村建設進行有效融合,鼓勵全村村民積極參與,不斷完善鄉村旅游配套設施,從而能夠將鄉村景觀最美的一面展示出來,為農旅融合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其四,不斷加強農旅人才隊伍的建設,提升農旅人才服務意識,豐富農旅人才的專業知識,不斷更新農旅人才的發展理念和管理理念,采用現代化的管理方法以及先進的服務理念保障農旅項目持續有效開展。并且政府還要加大與各高校和社會各組織的合作力度,組織農旅工作人員開展培訓工作,針對專業方面進行有效培訓,不斷提升工作人員的專業知識和專業素養,同時組織工作人員參加研討會議,促進工作人員業務能力的不斷提升,為鄉村旅游農旅融合新業態的發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
綜上所述,鄉村旅游農旅融合發展對于鄉村振興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農村地區具有優越的自然條件和生態環境條件,在發展旅游業方面有著一定的優勢。而農旅融合發展是促進農村農業與旅游業發展的重要途徑,可以將農業資源和旅游業資源進行有效整合,有助于農業的現代化發展。地方政府一定要加大農旅融合發展力度,對農旅融合新業態進行準確定位,促進農旅融合穩定持續發展,不斷增加農村廣大人民群眾的收益,推動鄉村旅游業有效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