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玉
(江蘇聯合職業技術學院南京工程分院 江蘇南京 210000)
農村經濟發展主要依靠的是農業,但是隨著產業結構的整體調整和變化,農村不能只依靠單一的生產模式發展經濟,必須利用地理優勢和當地的民俗文化特色,結合休閑農業和農村旅游業,構建兩位一體的農村特色經濟發展模式。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業本具有千絲萬縷的聯系,在構建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業協調發展模式的過程中,必須要找到兩者的平衡點,也就是兩者的相同之處,才能進一步促進鄉村經濟的發展。
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城市的繁榮拓寬了人們的視野和眼界,但是也給人們帶來了重重的生活壓力和精神壓力。越來越多的人希望有一處寧靜優美之地可以慰藉空虛緊張的心靈,享受自然和原生態生活帶來的寧靜和愜意。休閑農業正是將現有的農業資源和農業條件進行改造和升級,形成具有觀賞性、旅游性、休閑性的農業新型場地,立足現代人們的旅游需求,發展成為多功能的旅游目的地。休閑農業結合地理優勢,既深度挖掘了鄉村的農業資源,促進農業經濟的發展,促進當地農民增收,又優化了農業生態環境。休閑農業可以分為休閑觀光種植業、休閑觀光林業等,涵蓋農業生產的所有內容,可以滿足不同旅游者休閑和觀光的需求。休閑觀光農業的功能是多種多樣的,不僅具有生產、休憩、休閑等功能,還有經濟功能、環保功能等。新時期,發展休閑農業不僅可以滿足國民精神、休閑需求,也可以改變農業生產結構,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同時有利于構建自然和經濟平衡發展的模式。
鄉村旅游業興起于工業革命后,在城市經濟愈發繁榮的背景下,人們的旅游需求已經逐漸轉變,看慣了綺麗的霓虹燈、林立的混凝土建筑,人們更向往秀麗的鄉村風景。鄉村風景以農村區域的自然景觀為依托,結合農村的人文文化、鄉土風景等資源形成有特色的觀賞性、旅游性景觀。鄉村旅游景點具有差異性、休閑性、觀賞性等特點。根據鄉村旅游類型的不同,可以分為傳統鄉村旅游和現代鄉村旅游:傳統鄉村旅游規模小,主要以城市居民返鄉度假為主,對促進鄉村經濟發展的作用較小;現代鄉村旅游規模更大,包含了多項內容,依托多種農村資源,可以為當地的農民提供就業機會,促進當地經濟的發展。現在,我國鄉村旅游主要有城市、文化、農業觀光等類型,相比傳統的鄉村旅游業而言更具文化氣息。大力促進鄉村旅游業的發展,可以促進農村經濟的新發展,縮小城鄉差距,構建城鄉共同發展的良性的經濟模式?,F在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業協同發展已經成為農村經濟發展的主要方向之一,農村應該依托地理優勢、產業文化優勢、民俗風情優勢發展旅游業和休閑農業,促進地方經濟的發展。新時期,為了促進農村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產業的協調發展,應該立足市場需求,建立新的休閑農業發展模式,在休閑農業中融入當地的特色文化,促使農耕文化、鄉村自然景觀、民俗風情融為一體,豐富休閑農業的內容和功能,確保休閑旅游業不僅具有觀賞性,更具有內涵性和文化性。
在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業融合發展的過程中存在一些問題,限制了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業的協調發展,主要的問題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業要實現協調發展,需要以原有產業為基礎,對原有的農業資源進行整合,并站在可持續發展的高度上,為不同農村區域農業資源的融合發展提供良好的環境。但是,就目前來看,在我國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業協調發展中,各農業資源整合力度不夠,產業布局主要考慮當地的經濟效益,而忽視了其他區域的經濟發展。一些區域以經濟發展為最終目的,大力拓展和改造農業資源,不注重環保,對當地的生態環境造成極大的破壞。同時,很多地區的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業景區建設多以模仿為主,建造了大量同質化的建筑項目,缺乏特色,并且很多地區的資源、文化與景點項目立意不協調,最終影響了該地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業的協調發展。
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業協調發展不僅要綜合考量當地的實際情況,結合當地的人文特色、原生態文化特色發展,而且應該吸引當地的農民參與其中。當地農民對當地情況是最為了解的,促使農民參與到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業融合發展中,更能夠確保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項目的特色。但是由于農民缺乏創新意識和市場意識,且項目的啟動缺乏資金支持,僅依靠農民自身很多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項目無法正常啟動。另一方面,外來雄厚的資本搶占了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業的市場,農民無力與外來資本競爭,年紀大的農民連被雇傭的機會都沒有。整體來看,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業發展中農民的參與度低。
旅游業的發展要以地方特色為主,要充分融入地方特色,但是很多地區在發展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業的過程中沒有融入地方特色,且構建的旅游發展模式過于陳舊,無法融入多功能的旅游項目。同時,由于經營者品牌意識不強,缺乏營銷手段,無法促使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產品走向市場,提高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業景區的知名度,最終難以促使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業長遠發展。
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業協調發展需要以政府政策為導向。各地政府要結合當地情況,加大引導作用,對農村現有資源進行整合和分析,并借鑒成功的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業融合發展的項目案例經驗,在環保、可持續發展方向的引導下,為各個地區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業協調發展創造良好的政策環境。鼓勵當地居民投入到旅游建設中,并為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業協調發展注入資金,制定扶持政策,把握旅游項目的建設方向,從而降低農民投資風險。政府的作用主要是營造公平的、法治化的營商環境,讓市場成為資源配置的主要方式,廣泛吸引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本和技術來發展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業,進一步提升農業旅游項目的收益。在制定好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業發展政策后,要依序落實,引導農民建立具有特色的旅游品牌,促進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項目走向市場,擴大旅游項目市場知名度,從而提升旅游項目的經濟效益[1]。
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項目要帶來經濟效益,促進一方經濟的發展,就要走向市場,提高知名度。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業由于缺乏宣傳,且項目位于信息流通性不高的鄉村,因此少有人前往旅游,游客來源多為散客,以周邊城鎮居民為主。因此可以擴大宣傳,促使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項目走向更加廣闊的市場。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項目經營者可以設計相應的宣傳方案,緊抓市場需求,宣傳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項目的特色,并適時推出旅游優惠套餐,吸引游客前往旅游。在信息時代,還可以利用信息技術進行宣傳,為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項目走向市場提供新的路徑??梢约哟髲V告投入,利用當下多媒體進行多渠道宣傳,利用視頻拍攝出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項目的特色,為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項目引流,增加市場關注度。視頻的類型可以是多種多樣的,如游客游覽視頻、景觀視頻、游客體驗視頻等,通過多渠道的信息投入,進一步拓展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項目的市場。
一般來說,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項目缺乏科學的管理,降低了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項目的經濟效益,只有科學管理才能促進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項目的健康發展。因此,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項目應該結合實際情況建立管理制度,促進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項目的發展。管理制度的建立應該從多個方面進行考量,如經營制度、衛生制度等。經營制度主要是經營權限和經營行為,為了確保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項目經營的合理性,應該以基本的法律法規為建立經營制度的基礎,指導人們在制度的引導下合法經營,確保該地農民的合法權益[4]。在經營制度的基礎上建立相應的衛生制度,確保景區內環境衛生合格,并合理處理各種垃圾,減少對原有生態環境的破壞,對旅游中產生的垃圾進行分類管理。在衛生制度的基礎上,要確保景區各種設施設置的合理性和安全性,合理設置安全防衛系統,做好消防安全通道,確保游客生命安全,并對各種設施定期進行安全檢查,減少景區內的安全隱患,促進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項目經濟效益的提升[2]。
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項目的最大特色是鄉土文化和田園風景,但是在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項目不斷增多的情況下,更多項目的建設忽視了項目的基本特色,更加注重吃、玩等旅游項目的建設,而忽視了精神文明項目的建設。因此在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項目的建設過程中,應該保持建設的初衷,結合當地鄉土特色,立足鄉土風景,發展具有特色的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項目,更加側重原生態文化和風景的建設,增加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項目的功能,開發具有農業文化氣息的體驗式項目。
綜上所述,新時期,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業要實現協調發展,促進一方經濟的發展,就要立足市場需求,結合農村資源,加大農村資源的整合力度,加強政策引導,提升景區的知名度,為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業的協調發展創造良好的基礎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