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唐宋變革”視域下內藤湖南的中國史學認知

2021-12-03 16:23:09
保山學院學報 2021年4期
關鍵詞:變革

馬 科

(云南師范大學歷史與行政學院,云南 昆明 650500)

自“唐宋變革論”問世至今已逾百年,國內學者多從政治、選舉與任官、交通、經濟、學術文藝、法律等視角去探討該學說,成就斐然①代表性成果有:馬玉臣:《唐宋變革視野下的河南政區研究》,《宋史研究論叢》2010年刊,第33-74頁;張鍇祥:《唐宋變革視角下繪畫藝術的嬗變》,《美術教育研究》2016年第1期,第15-17頁;金勇強:《“唐宋變革下”的青海交通格局演變》,《柴達木開發研究》2014年第2期,第52-56頁;王化雨:《唐宋變革與政治制度史研究》,《中國史研究》2010年第1期,第31-36頁;邰鵬飛:《唐宋變革視野下的唐西州、沙洲的鄉村制度演變》,《許昌學院學報》2010年第1期,第90-94頁;虞云國:《唐宋變革視野中文學藝術的轉型》,《社會科學》2010年第9期,第130-143頁;田恩銘:《唐宋變革視野下的“元和體”詩學意義》,《井岡山大學學報》2013年第2期,第101-106頁;張小迪:《基于唐宋變革論的音樂思想史研究反思》,《當代音樂》2016年12月(下),第10-13頁;楊孟哲:《唐宋變革視域下刑法類典籍編纂的歷史嬗變》,《學術探索》2018年第8期,第107-113頁;胡星、李巖:《唐宋變革視域下科舉制演變的制度基礎與現實動力》,《求是學刊》2017年第4期,第162-171頁。此外,還有一些介紹性研究成果,如柳立言:《何謂“唐宋變革論”》,《中華文史論叢》2006年第1期,第25-171頁;熊偉:《唐宋變革論體系的演化》,《電子科技大學學報》2008年第5期,第92-96頁;李華瑞的《“唐宋變革”論的由來與發展(上、下)》,《河北學刊》2010年第4期第57-65頁,第5期第67-77頁;張邦煒:《“唐宋變革論”的首倡者及其他》,《中國史研究》2010年第1期,第11-16頁。此外,還有一些反思“唐宋變革論”的成果,如:楊際平的《走出“唐宋變革論”的誤區》,《文史哲》2019年第4期,第121-168頁;李華瑞:《唐宋史研究應當翻過這一頁:從多視角看“宋代近世說”(唐宋變革論)》,《古代文明》2018年第1期,第14-34頁;等等。。內藤湖南在其中國史學研究中或隱或顯地談到中國史學的“唐宋變革”,但因諸多原因較少有人對此進行梳理,實屬遺憾。畢竟此為國外著名學者對中國史學研究范式的構建與解讀,涉及史學理論構建、域外史學批評、本土學術話語體系構建等問題,故我們有必要對此進行梳理并形成較為準確的認識。

一、“唐宋變革論”的提出

內藤湖南的“唐宋變革論”和“宋代近世說”最早見于其1909年講授中國近世史的講義的序言:“近世史應從什么時候開始,當說是宋代以后。其后,在1914年出版的《支那論》及1920年講授《中國近世史》的講義、1922年發表《概括的唐宋時代觀》中逐步系統闡述了這一觀點”[1]。而“唐宋變革論”又經宮崎市定等人的補充變得更系統,同時也趨于定型[2]。內藤湖南的中國史學史研究的成果集中體現在其《中國史學史》一書之中。他曾三次在大學講授“中國史學史”。第一次是大正三年至四年(1914—1915),歷時兩年;第二次是大正八年、九年和十年(1919—1921),歷時三年;第三次是大正十四學年度(1925);《中國史學史》就是以第二次、第三次的授課內容為底本整理而成的[3]。

從時間上看,內藤湖南提出“唐宋變革論”的時間應該早于其系統性研究中國史學史,但大部分時間里二者是同時進行,交織在一起。由此看來,不排除內藤湖南曾打算從中國史學史這一角度探究中國歷史上唐宋變革的可能性,即他很可能從史學發展這一角度為其建立“唐宋變革”理論體系提供支撐。

二、“唐宋變革”視域下史學的變化

“唐宋變革”視域下,內藤湖南廣泛論述了唐宋史學的變化,包括:史著撰述方法的變化、金石學的創立、史官地位的變化、史注的變化等。而對諸多變化的論述則多是圍繞著貴族政治向君主專制的轉變展開。內藤湖南所論述的內容中蘊含兩個核心思想:一是,他認為中國古代史學在唐宋間發生了巨變,甚至出現了變革。二是,他認為中國古代史學經歷唐宋變革期后,至宋代進入了近世。

(一)著述方法復歸“一家著述”

與“斷代史”相比較,內藤湖南更傾向于“通史”。與官修史書中的分而撰之相比,內藤湖南更傾向“一家著述”。在內藤湖南看來,是否為一家著述關系到史著的客觀性和獨立性、反映史家的學術素養和學術水平。因此,他把分而撰之與“一家著述”作為“唐宋變革”視域下史學是否發生變革的重要衡量標準。

在論述唐宋間著述方法的變化時,他主要圍繞唐初修的《晉書》《隋書》與宋代修的《新唐書》《新五代史》《資治通鑒》展開。他指出:一方面,唐修《晉書》《隋書》“失去了一家著述的意義”。至宋代,《新唐書》《新五代史》“發生了根本的變化”,“又復舊為了一家的著述了”。一方面,“《新唐書》雖為二人合著,但在各自分擔的范圍內都是根據一家之見的著述,”所以仍是一家著述[3]。再者,《資治通鑒》“不僅在體例上復興了編年史,”在帝王學的編修上它還具有一家之見的特點[3]。在內藤湖南看來,《晉書》《隋書》等在唐初修撰的史書,也就是在“中世”期間修撰而成,采用了分撰之法,失去一家著述之意義。《新五代史》《新唐書》《資治通鑒》都是宋時修成的史著,即內藤湖南所謂“近世”時期的史著,具有近世的特點。經過了“中世”之后在“近世”又復舊為了一家著述了,這一變化就是史書撰述之法在唐宋變革期里發生的變化。雖然內藤湖南并未對“一家著述”作過多分析,但從已有論述中我們仍然能體會到內藤湖南所謂的“一家著述”實際上是以《史記》《漢書》等的標準為標準。“一家著述”應該有兩種解釋:一為史家秉承家學而撰成的著作,如《史記》《漢書》。一為史家以一己之力完成的力作和官方俢史中尤能體現主要負責人俢史意志的情況,如《新唐書》《新五代史》《資治通鑒》等。

內藤湖南的論述仍有可商榷之處。一方面,內藤湖南認為《新唐書》為二人合著[3],該認識并不正確。歐陽修在《辭轉禮部侍郎札子》中就曾指出:“范鎮、王疇、呂夏卿、劉羲叟并從初置局,便編纂故事,分成卷草,用功最多”[4]。可見,《新唐書》并非僅“二人合著”,而是多人合作修成。至于《資治通鑒》,其在修撰上是實現了“一家著述”與分而撰之的高度結合。劉放負責修西漢至隋代的叢目、長編,劉恕負責修五代的叢目、長編,范祖禹負責修唐代的叢目、長編,司馬光再加刪削,于是《資治通鑒》成。是“以一人寫史兼具集體寫史之長”的著作了[4]。內藤湖南僅從該書之思想上認定其獨具“一家著述”之特點,而忽視其修纂過程是集眾人俢史之所長,忽視二者很好之結合,實在不妥。

另一方面,內藤湖南在論述著述方法變化之時存在這樣一條線索:一家著述(秦漢時期)--分而撰之(唐代)--一家著述復興(宋代及以后)。由宋代的“一家著述”復興秦漢之時的“一家著述”的著述之法,我們很難認可此種復興是撰述方法的近代化,也很難認可此種復興是史學近代化的表現。因為在宋代之前,類似的“復興”就存在了。《史記》之后很長一段時間,通史撰述甚為寥落,而斷代為史的皇朝史撰述則風靡一時。中晚唐時期,中國史學上的通史撰述有了很大的發展,如許嵩的《建康實錄》20卷、杜佑的《通典》200卷、馬總的《通歷》10卷(佚前3卷,存后7卷)、姚康的《統史》300卷(佚)等[5],如此是否也可以認為“中晚唐”史學出現了“近代化”?

第三,有唐一代并非全無“一家的著述”。劉知幾之《史通》、杜佑之《通典》都是這一時期自成體系的典型名著。正史修纂方面,則有李延壽秉承家學撰成《南史》《北史》二書。再者,《史記》與《晉書》及《隋書》在修纂性質上有所不同。“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記》,是司馬遷續其父俢史之志而成的私修著作。從官修史書的整個歷程來看,《晉書》《隋書》仍屬于易代官修正史的探索階段。我們不必苛求探索階段的官修史書達到“成一家之言”的境界,而應以一種辯證、發展的眼光看待官修史書的發展過程,即從某種程度上說正是因為有了唐代俢史經驗的積累,宋時官方俢史也具有了“一家之言”的特點。

(二)“史注”止于唐代

內藤湖南對中國“史注”提出了許多見解,涉及“史注”之地位、“史注與史評”、劉知幾之“史注觀”、史注的變遷等內容。總體觀之,討論基本集中于唐代及以前的“史注”,唐代以后的“史注”較少論及。這與內藤湖南對中國古代史注發展狀況的認識密切相關。在內藤湖南看來唐代及以前的“史注”是很有特色的,一是作注“能夠發表各種對所注釋書籍本身的意見了”[3]。二是“作注多少有了史學批評精神的傾向”[3]。三是作注“務求重視原著”[3]。但內藤湖南認為具有這些特色的中國古代“史注”發展卻是止步于唐代。他說:“為史書作注的情況基本上僅限于唐代。后來在宋代雖說也有《五代史》注,但已經不再有唐代那種優秀的注了,而且也沒有作注的必要了。”“忠實原著的情況,蓋終于唐代”[3]。至于宋代“史注”的發展狀況,內藤湖南則認為,“從此二書(《新唐書》《新五代史》)開始,作注的旨趣有了變化”[3]。《唐書直筆新例》“是對《新唐書》筆法義理的自我吹噓。”徐無黨對《新五代史》的注則“是為辨明自己筆法而撰著的”[3]。

可見,在內藤湖南看來,“史注”發展到了唐代與宋代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且這種變化甚至已經達到了變革的程度。只是,“史注”通過唐宋變革期并沒有獲得更好的發展,相反優秀的“史注”“終于唐代。”筆者以為,內藤湖南在論述過程中對中國史學發展過程存在諸多誤斷。一方面,內藤湖南對中國古代“史注”存在諸多誤判。他認為中國古代最早進行史書自注者,當屬班固的《漢書》[3]。然最早進行自注的史書,是司馬遷之《史記》。章學誠的《文史通義·史注》篇早就點明了“太史敘例之作,其自注之權輿乎”。瞿林東先生也曾指出“史注的開創,創于司馬遷”[6]。內藤湖南所說的“為史書作注的情況基本上僅限于唐代,”[3],此觀點亦不正確。唐之后,為史書作注者更有如元初胡三省的《資治通鑒音注》、徐松的《漢書西域傳補注》、黃紹昌的《三國志音釋》《欽定遼金元三國語解》(四十卷)、李清的《南北史合注》(一九一卷)、唐景崇《唐書注》(十卷)、李文田《元秘史注》等,其中不乏優秀者。“不僅宋元時期仍有史注,清代更是中國古代史注繼魏晉南北朝之后出現的第二個發展高潮,史注著作叢生,名家輩出”[7]。白云先生更是認為“清及晚近”為“史注發展達于鼎盛”時期[8]。另一方面,唐代之后史注基本停止的觀點與宋代史學近世化的觀點相矛盾。一般情況下,“近代化”相對于傳統而言是更進一步發展,但在內藤湖南的論述中“史注”卻是基本停止了,這顯然與邏輯不符。

(三)金石學從萌芽到創立

內藤湖南認為中國古代史家之留意于金石銘文者甚早,如漢代已經注意到了出于山川的銅器,《史記》中多載秦代碑文,南朝梁元帝時期出現重視匯集碑文的作法,北魏酈道元的《水經注》中也引用了碑文,北齊顏之推利用秦權證明了《史記·始皇本紀》二十八年條的丞相隗林名字的“林”字為錯字等情況,都是當時最為明確將金石文用于史料考證的例子。到唐代,人們對石鼓的關注逐漸增多,出現了許多對石鼓進行考證的例子。五代時郭忠恕撰著《汗簡》亦引用了大量碑文[3]。這些個例是金石學創立的準備階段,“真正意義上的金石學的產生則是到了宋代的事情了”[3]。“宋代金石研究正式成為一門學問”[3]。內藤湖南并未就金石學創立于宋代的依據作深入闡述,但從內藤的零散論述中可知此時期之所以能言其“創立”,一方面是金石考證專著問世,如歐陽修的《集古錄》、趙明誠的《金石錄》。另一方面是將金石文作為史料運用于著述的情況越來越豐富,如王俅的《嘯堂集古錄》、王厚之的《王復齋鐘鼎款識》以及薛尚功的《歷代鐘鼎彝器款識法帖》。

總的看來,“唐宋變革論”視域下看待事物的發展,比較缺乏對事物之間的聯系的重視。金石學雖創立于宋代,但是經過了宋前的積累。從漢代到宋朝,這是金石學由萌芽到創立的過程,宋代金石學創立是金石學發展過程中的一環,若將金石學的“確立”視作金石學“變革”之結果,同樣不妥。誠然,宋代金石學確立,史學出現了具有“實證主義、合理主義”的因素,但這也只是傳統史學到宋代時出現的特點,尚不能就因此認為宋代整個傳統史學已然發生變革,而由此進入“近世”。

(四)史官俢史漸失獨立性

歷代以來,記皇帝生活起居言行的起居注是不允許皇帝看的,但到北宋發生了變化。宋太宗于太平興國八年(公元983)命令參知政事李昉記下的時政記必須先送皇帝審閱,然后再送史館,起居注院所編的起居注也參照執行。內藤湖南尤其重視此變化,他將此變化與史書編纂獨立性、政治變遷等結合起來進行討論:“這其間只有搜集歷史材料的官員,至唐代還保持著獨立的地位,即記錄《起居注》的官員”[3]。唐代,不允許天子查閱《起居注》的情形到宋代就變為:“《起居注》的記事編纂之后要呈天子過目,然后再送交史官,最終失去了記錄《起居注》本來的意義”[3]。內藤湖南進一步分析道:“由于直至唐代都是貴族政治,所以史官也是即便僅限于一代為官,忠于職守之風仍然強盛;但是畢竟史學卻在逐漸衰敗,作為世襲、家學的史學已經不復存在,記史轉為由宰相監督,作史不再是史官的自由了,《起居注》也失去了意義,正確史料的形成在唐代已經失去了保障,史學成為了權力者擺布的對象。這表明,在中國向君主專制政治轉變的同時,歷史著作也發生了變化,應該說是頗為耐人尋味的變化”[3]。可見,在內藤湖南看來唐宋之間俢史制度下,史官編纂史書的自主性、史料記錄獨立性等都受到一定限制和削弱。到宋代,作為記皇帝生活起居的起居注已經失去了本來的意義,獨立性不復存在。

內藤湖南在這一部分論述中亦存在可以討論之處。第一,宋代《起居注》須經皇帝過目的現象,其源頭最遲可追溯到唐代。唐代皇帝查閱《起居注》未成定制,并非那時處于貴族政治的統治下,否則唐太宗最后也不會得以查看《起居注》。與此同時,不能因為《起居注》發生這樣的改變就認為宋代“作史不再是史官的自由了”。在專制政治之下,包括史官俢史在內的諸多活動不可避免的會受到政治、最高統治者的影響,官方俢史不存在絕對自由。第二,有唐一代共修成8部正史,內藤湖南認為此時期史學衰敗,與實際不符。至于“家學的史學”也并非“已經不復存在”,此時期的李百藥、李延壽父子和劉知幾、劉餗父子等即為代表。第三,唐代并非貴族政治,中國古代君主專制也并非由宋代開始。這也是我們國內基本一致的觀點。楊際平就曾指出“內藤湖南等關于唐宋政治的論斷不合唐宋歷史實際,”“魏晉南北朝隋唐時期的‘士族’不是‘貴族’。中國古代確實經歷過貴族政治與君主獨裁兩個階段,但不是從六朝至隋唐五代以前是貴族政治,宋以后是君主獨裁;而是春秋戰國以前是貴族政治,秦始皇統一中國以后的秦漢至宋元明清都是君主獨裁”[9]。此論可謂直搗內藤湖南史學理論之基石。

總之,史官俢史自由性、史料記錄的獨立性受到限制在唐宋之前就已經有了,唐代也并非屬于貴族政治。故不能將二者相互結合后就認為唐代史學在衰敗,史學隨著政治的轉變由宋進入近代。

(五)“帝王學”追求貫通古今

內藤湖南主要是通過論述大型類書的編撰來反映“帝王學”的變化,他以《冊府元龜》與《資治通鑒》為主要的討論對象。此二書皆修于宋代,但內藤湖南將《冊府元龜》視為宋以前此類著述的代表,將《資治通鑒》看作此類型書籍在宋代的代表。認為“《舊唐書》《新唐書》之間是史書編纂法上出現大變遷的時代。此間,在屬于《舊唐書》的一派中,雖然沒有出現其他特別偉大的著述,但是還是有著出現于這個時代,而且從某種意義上說可以對前后時代進行劃分的代表著作,即作為前代代表的《冊府元龜》和作為后代代表的《資治通鑒》”[3]。

關于《冊府元龜》,內藤湖南稱“此書是歷史事實的集大成之作,是以類書體例列項,將史實予以類聚。總之,將史書作為帝王必要的參考書進行編纂,使得漢以來流行之類聚方法在此得以集大成了”[3]。至于《資治通鑒》,內藤湖南認為其體例卻一變為了編年體,“出現了追求貫通古今沿革的思想。前代流行的是辭學即將詔敕、奏議等朝廷應用文章也都進行為儀式的、藝術的俢飾的學問,而新時期則出現了那種較外形更加重視內涵鑒戒意義的傾向”[3]。內藤湖南進一步指出導致這一變化的原因與政治制度的變化密切相關,“這是由于天子的生活已經從中世貴族的生活轉變為了新型的獨裁君主生活,因而出現君主應當具備特別修養的需要”[3]。

可見,內藤湖南所說的“帝王學”的“唐宋變革”,從史著角度上看,作為近世著述的《資治通鑒》比《冊府元龜》內容上更注重戒鑒、體例上變為編年體通史、目的上更注重為帝王提供參考等方面的特點,而這些變化又與其“唐宋變革論”中的核心觀點(即貴族政治向君主獨裁政治轉變)密切結合在一起。

內藤湖南對“帝王學”的“唐宋變革”的論述存在可商榷的空間。他為使“帝王學”納入“唐宋變革論”體系中,豐富其內涵,便將成書于宋真宗時代的《冊府元龜》作為宋以前類書類史著的代表來論述帝王學在“近世”之前的特點。這與內藤湖南“唐宋變革論”中將唐中葉至宋初作為“唐宋變革期”,宋以后作為“近世”的做法不相一致。如果嚴格按“唐宋變革論”的斷限衡量,成書于“近世(宋及以后)”的《冊府元龜》應該具有近世性,而非具有“中世”史著的特點,因此不能反映“中世”“帝王學”的特點。

(六)“史體”從古代入近代

內藤湖南認為“從五代至宋初的時期,是歷史編纂法上的一個變化期。而且這一變化又明顯地反映在《舊唐書》和《新唐書》中”[3]。此二書在筆法上的變化,反映了當時史風發生了顯著變化。

內藤湖南主要從史書史料處理方式、編纂思想(編纂法理)、語言特色等角度做出闡述。關于史料處理方式上,他指出《舊唐書》多為照原樣使用材料,不僅文章就連論贊也照錄。史料來源上,《舊唐書》主要是依靠《實錄》等官方的材料,《新唐書》的《紀》《傳》則喜歡采用小說。語言特點方面,《舊唐書》由于照用了駢體文全盛時期的史料,所以多使用駢體文;這在《新唐書》幾乎全部改寫為古文,詔、令、表、奏等也不限于刪改,而是全部用古文重寫[3]。在編纂思想上,他指出“《舊唐書》畢竟是依據了唐初那種歷史編纂法理論而成書的,而不是唐中葉興起之后古文與史書相關的新型理論的代表。”“《新唐書》創造出了史書體例上的新形式,這是其最顯著的特點,可以說具有正史編纂上劃時代的意義。因而,近來大體上說《新唐書》的體例是受到肯定的”[3]。“像《舊唐書》那樣的筆法可以說是史家的墮落”[3]。

內藤湖南認為,《新唐書》的修成是史書編纂由古代進入近代的分界。他說:“《舊唐書》成書于五代的石晉時期,《新唐書》成書于宋仁宗慶歷至于嘉祐的十七年間,二書相距有百年之遙。這期間可以說是史書編纂上,從古代進入近代的分界。此間形成的作品或是古代體例,或是近代體例,但是從那以后《舊唐書》的風格則基本上消失了”[3]。

與《舊唐書》相比,《新唐書》確實有自己的一些特點和優點。如《新唐書》新增了《舊唐書》所沒有的《儀衛志》《選舉志》和《兵志》,而《兵志》是《新唐書》首創。又如《新唐書》史料方面多采小說,語言上改用古文等等。實際上,這些變化都是在“紀傳體”這一體裁之下所發生的變化,是紀傳體發展的結果。與新的史書體裁的問世相比,其變化程度、產生的影響都要稍小。因此,以紀傳體史書《新唐書》中所出現的這些變化作為史學近代化的判斷依據顯然也不妥當。

三、結語

內藤湖南在其“唐宋變革”視域下對中國史學發展的認知是一種比較獨特的解讀。可以為我們進行唐宋史學研究提供一些思路,拓寬研究的視野。與此同時,我們也應清楚地認識到其缺點也是十分突出,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第一,內藤湖南為展現史學的唐宋變革,在論述史學發展的過程中多講唐宋之間的差異性而較少談其“共性”,此法不可取。如很少談及“編年體之實錄”編纂的延續性。實錄的編修有長久的歷史,“古者左史記言,右史記事,自漢以來,更修起居注,以舉記言記事之職。”“迨唐以后,則每帝崩殂后,必由繼位之君,敕修實錄,沿為定例”[10]。又如對史官制度發展的判斷也不全面,內藤湖南集中論述了從漢代到唐代史官的職務是衰落的。實際上,史官在這一時期發生著諸多變化。從史官職能范圍、修史的獨立性看,史官地位存在弱化情況。但與之相對應的史館制度是不斷延續并持續發揮著作用,內藤湖南對此卻談論較少。可見,內藤湖南在論述唐宋之間的史官制度上多強調“變化性”,較少講其“繼承性”,這種做法并不全面。不能因其與“唐宋變革”不相符而少論或不論。反觀國內的學者如金毓黼及其《中國史學史》,取“唐宋以來設館俢史之始末、唐宋以來之私修諸史”之名將唐宋合而論之,既講差異性,也講后世對前朝的繼承性[10]。又如瞿林東與其《中國史學史綱》以辯證唯物史觀看待中國史學之發展歷程,取“史學在發展中的轉折與創新--隋唐五代史學、歷史意識與史學意識的深化--宋遼金史學”之名兼論述唐宋史學的共性與差異性[5]。

第二,為構建中國史學的“唐宋變革論”,內藤湖南的主觀臆斷嚴重。如前所述,一方面是對許多史實的誤斷。一方面是將不屬于唐宋變革論這一時間范疇的變化也納入其中進行討論。再者,是將一些較小的變化也放到這個體系中,視其為史學變革的重要方面。這些都是削中國唐宋時期社會、史學之足適其“唐宋變革論”之履的做法。這也進一步說明內藤湖南的“唐宋變革論”不符合中國史學發展過程,該論并非是對中國史學發展過程和發展規律的精準描述及總結。

第三,內藤湖南的史學“唐宋變革論”具有較強的迷惑性、政治目的性。一方面,史學在唐宋之間確實發生了諸多變化,但這些變化相對于中國史學的整體而言仍是少數方面的變化,仍屬于“量”上的變化,并未達到“變革”程度,更不必說史學由宋而入近世、史學出現了近代化。由唐至宋,史學的穩定性、繼承性仍占據主流位置。不必將少變化、小變化視作中國史學發生了整體性變革。中國史學的近代化同社會的近代化是相協調的,自1840鴉片戰爭開始,中國社會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與變化,這一系列變化也作用于史學。史學從這時期開始,具備了真正意義上的近代性質。瞿林東先生就曾指出“中國近代史學的萌生,是在中國歷史經歷著前所未有的大變動中出現的。這個大變動開始的標志,就是1840年爆發的鴉片戰爭”[5]。中國近代史學,就是在這種歷史條件下萌生和發展起來的,從而使它帶有十分鮮明的時代特色,傳統的經世致用的史學思想注入了救亡圖強的民族危機意識。傳統的歷史變化觀點注入了近代改良主義的社會思想,成了近代改良活動的歷史理論上的根據。傳統史學中的樸素的歷史進化觀點注入了近代進化論思想,使中國史學在歷史理論方面開始具有近代意義上的內涵和形式[5]。這是國內以馬克思主義史學觀為指導劃分中國史學發展階段的典型代表,是國內大部分人所認可的劃分方法。內藤湖南所論之“變革”與此時期社會的巨變、史學內涵及史觀的豐富和轉變等相比,尚屬于小方面的變化。可見,19世紀中期才是中國古代史學發生巨變之時,才是中國史學真正具有近代性質的時期。另一方面,由于各種原因,在早期研究內藤湖南之時就產生了一些贊成“唐宋變革論”的研究成果,而研究內藤湖南的史學“唐宋變革論”容易受已有研究成果的影響。再者,“唐宋變革論”“宋代近世說”“文化中心移動說”原本就是一些比較具有迷惑性的詞。內藤湖南在構建這些理論時是有著深層次的考量,但往往容易出現學人不考察清楚其提出的歷史背景、社會背景就泛用、濫用的情況。李華瑞就曾指出“‘宋代近世說’貌似一個贊美中國文化光輝燦爛、發達領先的歷史理論,但它卻是內藤湖南現實的中國觀‘國際共管說’的思想依據,是與一個明顯具有殖民色彩的對華設想聯系在一起”[11]。這是我們在看待“唐宋變革論”尤其需要注意的地方。

總之,內藤湖南作為國外學者,對中國史學史發展過程能有這番觀察,已是難得。但對中國史學發展的認識和評價,對中國史學遺產的梳理,我們應堅持以符合中國歷史發展實際、真正揭示中國史學發展規律的馬克思主義史觀為指導。

猜你喜歡
變革
深刻的變革 輝煌的成就
三晉源山西老陳醋的掙扎與變革
以變革迎接新時代
軍工文化(2017年12期)2017-07-17 06:08:06
變革開始了
在堅守與不斷變革中謀發展
報廢汽車回收拆解業 變革刻不容緩
海爾變革
中國品牌(2015年11期)2015-12-01 06:21:05
讓微課促進課堂變革與超越
新媒體將帶來六大變革
聲屏世界(2015年5期)2015-02-28 15:19:47
奪變革先機
中國衛生(2014年11期)2014-11-12 13:11:24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婷婷六月| 另类综合视频| 免费人成在线观看成人片| 国产日韩精品一区在线不卡| 亚洲欧洲日韩国产综合在线二区| 日本手机在线视频| 天天躁夜夜躁狠狠躁躁88| 欧美精品亚洲日韩a| 高清免费毛片| 中文字幕人成乱码熟女免费| 亚洲国产中文精品va在线播放| 亚洲欧洲日本在线| 波多野结衣亚洲一区| 免费可以看的无遮挡av无码| 欧美日本激情| 国产精品三级av及在线观看| 免费一级成人毛片| 久久精品波多野结衣| 伊人久久大线影院首页| 日本免费a视频| 国产又大又粗又猛又爽的视频| 久久综合AV免费观看| 青青极品在线| 国产精品青青| 亚洲精品在线91| 亚洲国产理论片在线播放| 久久综合九色综合97网| 日本人妻丰满熟妇区| 国产无码精品在线播放| 亚洲国产成人麻豆精品| 青青草原国产一区二区| 欧美中文字幕第一页线路一| 亚洲不卡网| 999精品视频在线| 精品少妇人妻无码久久| 国产亚洲高清在线精品99| 黄色福利在线| 国产熟睡乱子伦视频网站| 国产亚洲精品资源在线26u| 国产成人免费| 国产日韩欧美中文| 国产91高跟丝袜| www.亚洲色图.com| 亚洲—日韩aV在线| 国产成人免费视频精品一区二区 | 在线播放真实国产乱子伦| 中文纯内无码H| 国产农村1级毛片| 热九九精品| 国产欧美日韩va另类在线播放| 成人综合网址| 女人18毛片久久| 中文一级毛片| 综合色在线| 久久精品中文字幕少妇| 国产在线观看99| 日韩无码视频播放| 亚洲人成网站在线观看播放不卡| 久久特级毛片| 伦伦影院精品一区|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 美女无遮挡拍拍拍免费视频| 久久久久久高潮白浆| 国产精品大尺度尺度视频| 亚洲一区色| 玖玖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中文欧美在线人成大黄瓜| 亚洲经典在线中文字幕| 国国产a国产片免费麻豆| 亚洲综合亚洲国产尤物| 亚洲成人高清在线观看| 亚洲av无码专区久久蜜芽| 四虎成人在线视频| 国产综合精品日本亚洲777| 午夜日本永久乱码免费播放片| 亚洲欧美色中文字幕| 亚洲国产精品人久久电影| 97国产在线视频| 97视频免费看|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国产国拍精品视频免费看| 一级毛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