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轉玲 梁秋萍(廣西城市職業大學)
全域旅游是指在一定區域內以旅游業為優勢產業,通過對區域內經濟社會資源尤其是旅游資源、相關產業、生態環境、公共服務體制機制、政策法規、文明素質等進行全方位、系統化地優化提升,實現區域資源有機整合、產業融合發展、社會共建共享,以旅游業帶動和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一種新的區域協調發展理念和模式[1-3]。
農家樂是國內新興的鄉村旅游休閑形式,是一種回歸田園鄉野與自然與尋求身心放松為目的,達到愉悅精神的一種休閑旅游方式。經營農家樂的業主通過利用當地或者自產的農產品進行加工,用以滿足農家樂游客的需要,經營成本較低,因此總體消費不高。同時農家樂一般都位于鄉村,自然與田園風光秀麗,空氣清新,生態環境優良,可以放松身心舒緩壓力,因此受到眾多城市旅游者的歡迎。“農家樂”旅游最初來自與國內外的鄉村旅游,同時將國內特有的傳統鄉村景觀、農業生產、民風民俗、鄉村生活等融為一體,往往具備濃郁的鄉土氣息。“農家樂”也是旅游者需求多樣化、閑暇時間不斷增多、生活水平提高和“文明病”“城市病”加劇的必然產物,是旅游產品從觀光層次向較高的度假休閑的深度體驗旅游方式轉變的典型案例[4]。
崇左市農家樂雖然起步比較晚,但是在結合豐富的鄉村旅游景觀資源與得天獨厚的民族文化特色發展的情況下,也取得蓬勃的發展,已經成為了崇左市旅游業的重要構成部分。經過調查研究,我們發現崇左市農家樂的發展模式主要有兩種:一是以舒適、衛生、安全的居住環境和可口的特色食品,吸引周邊游客前來休閑旅游的食宿接待型農家樂,主要分布在各個縣份的縣城周邊,以縣域內及崇左市周邊為主要客源市場;二是依托風景名勝區的景區旅舍型農家樂,能借助景區原有的資源與品牌優勢吸引游客,游客在農家樂中可以欣賞到景區優美的自然風光,體驗當地的農家生活。
在崇左市,很多的旅游者都喜歡成群結隊出游或結伴到周邊的農家樂場所“吃農家飯、品農家茶”。有部分旅游者甚至會在農家樂活動的現場購買“農家樂”里還在飼養的各種畜禽,如豬、羊、狗、雞、鴨等并讓農家樂的工作人員進行宰殺后烹飪。這樣的消費方式雖然可以讓農家樂業主有更高的收入也可以讓游客對農村的生活有所體驗,但是卻也暗含著眾多的食品安全問題。首先是現場宰殺的畜禽基本上都是沒有經過衛生檢疫部門的檢驗與檢疫的,如果存在有一些寄生蟲和疾病的話是無法通過肉眼進行分辨的,有一定的食用風險;其次是在很多的農家樂經營場所雖然配備有一定的餐具消毒設備,但是無法對廚房中的碗筷進行正規的消毒,更沒有相關部門的監管,無法達到與標準餐廳相同的衛生標準,存在對應的衛生安全隱患。
崇左市農家樂旅游發展起步是比較晚的,一開始都是自發開展,多數是本地的農戶利用自家的房屋和土地自己進行經營,大多數的業主自身的文化素質水平相對較低,導致長遠發展欠考慮,而更關注當前的自身利益,因此在經營過程中難免會出現管理層次不高,服務技能不足且水平較低,不重視食品衛生與安全等具體問題。比如服務響應速度慢,車輛亂停亂放導致交通堵塞等問題,甚至是出現惡意競爭的不良現象,損害了旅游者的利益,最后導致游客的差評無法形成良好的客戶關系,沒有形成忠誠客戶,最后損害的還是自己的利益。
崇左市作為壯族的聚居地,有著鮮明的民族民俗文化特色。但是在農家樂經營的過程中,對于挖掘崇左當地的民族文化與民俗特色、民族餐飲、農業特產與特色農業資源的力度和深度都不夠,對壯族三月三等特色節慶活動也挖掘不足,同時缺乏體驗性強的產品,大多數的產品的雷同性較大,導致了產品特色的弱化。
崇左市大部分的農家樂規模都比較小、基礎與旅游設施相對落后,有部分游客完成旅游后反饋了道路路況不佳、農家樂缺少安保人員,專業的旅游指示系統更是談不上建設,導致農家樂的游客量一上升就會出現擁堵等現象,嚴重影響了游客的活動體驗,甚至是個別農家開辦了游泳池等場地,但是缺乏專業的安全員,也沒有規范的管理制度,存在著很多的安全隱患問題。
崇左市農家樂旅游產品項目活動較為單一,服務項目少,游客可以參與體驗的活動少,主要的產品集中在農家樂飲食產品上,其他體驗性的農家文化產品少,紀念品和農村土特產的加工開發與包裝都不夠,宣傳力度也小,導致總體的消費層次較低,人均旅游消費低,農家樂經營的經濟效益不突出。
通過走訪崇左市農家樂并結合農家樂旅游構建理論,我們整理歸納出了崇左市農家經營的典型模式,做如下分析:
該模式指農戶作為農家樂業主,在獨立自發的基礎上,以每個業戶為單位,分散地自主經營,具有農家樂所有權和經營權合為一體的特點[5]。這種模式是我國農家樂發展的最初基本模式,同時也是最為普遍的模式。一般位于市區周邊的郊區,或者是臨近縣城的鄉村地區,農戶用自家的房屋、池塘、林地、果園等資源來開展農家樂經營,通過整合自身的資源建設出適合游客游玩體驗的項目來吸引客源,主要是以農家餐飲、休閑娛樂、果園采摘等為主,產品相對簡單,特色不突出。
個體農莊的經營模式一般以“公司個體戶”的經營形式出現,農家樂業主運用自己的農牧果場進行農家樂產品項目的改造和建設,建設成一個能涵蓋更多旅游活動要素的綜合體驗園區,以不斷提高旅游服務能力滿足游客的旅游需求。如位于崇左市大新縣的清水泉山莊,運用自身毗鄰亞洲第一大跨國瀑布德天瀑布的優勢,開展個體農莊農家樂經營,產品項目有住宿、農家餐飲、垂釣、水上游樂等服務項目,自主經營、自負盈虧。
崇左市通過實施“龍頭景區+農戶經營”模式,充分發揮德天跨國瀑布景區、寧明花山景區、廣西龍谷灣旅游休閑度假區、龍州縣天琴谷文化旅游度假區、憑祥市度假區和旅游農莊、扶綏六頭村天益姑遼農民專業合作社等龍頭帶動效應,大力發展以餐飲、農宿為主的“農家樂”旅游產業,豐富貧困戶旅游服務模式,大力發展鄉村旅游。
結合鄉村旅游特色,我市不斷創新“旅游+扶貧車間”機制,通過“政府+村民合作社+旅行社”“農宿協會+貧困戶”“農民入股+公司運作”等精準扶貧模式,實現貧困戶脫貧創收。如大新縣新屯和龍州縣那宋屯、白雪屯農民集資發展鄉村旅游項目;大新縣堪圩鄉明仕村率先在全區成立了首個“農宿協會”,規范“農家樂”的經營和管理,并依托當地優勢資源和特色農業,采取“公司+農戶”的模式,抱團發展旅游產業,打造“明仕農家樂”一條街;龍州縣下凍鎮峽崗村利用當地天然礦泉水開發建設生態旅游和農家樂項目,吸納17戶貧困戶入股參與農家樂開發;憑祥市“美人椒”辣椒產業扶貧工程、寧明縣芭萊貝儂農民專業合作社等特色旅游產品,豐富鄉村旅游發展業態。
崇左市具備得天獨厚的鄉村旅游資源,農家樂經營發展優勢明顯,要進一步推動農家樂的發展,就要在全域旅游的視角下,開展如下工作。首先務必要進行準確的市場定位準確,依托資源因地制宜,打造符合獨具本地文化特色的體驗活動。其次要開展全民創業,并進行產業化經營,把所有的利益相關者都整合集中要一個產業鏈條上,以產生旅游餐飲、住宿的規模效應,重點打造優勢項目,并通過合作社的方式進行精細化的管理,以點帶面,共同發展,提高村民參與度與積極性,共同致富。第三,通過發展農家樂等鄉村旅游的模式,帶動并改進傳統農業生產的方式,提高農特產品的附加值和議價能力,提高農民收入。第四是要嚴抓農家樂旅游安全與餐飲衛生。食品安全無小事。發展鄉村特色的農家樂休閑旅游,飲食安全是咽喉環節,不僅要提高農家樂經營者的食品安全意識,政府職能部門也要加大農家樂食品安全的監管力度,做好農家樂衛生巡查工作;同時要對農家樂餐飲從業人員進行對應的食品衛生與安全知識培訓,提高農家樂經營業主和工作人員的法律及安全意識。總之,只有客人吃得放心,玩得開心,鄉村農家樂休閑旅游經營才能更好地發展。
通過對崇左市農家樂經營發展現狀的分析,我們得出了崇左市農家樂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進一步的歸納總結了崇左市目前常見的農家樂經營模式,發現其中大部分業主都是以分散經營為主,經營模式與產品結構都比較單一,尚未形成品牌,知名度較低。但是崇左市自身具備有優良的資源基礎,因此有很大的發展潛力,應當立足當地優勢,因地制宜地進行資源分析,發揮崇左市的邊境區位優勢,深挖民族文化、邊關風情等進行體驗型農家產品,構建更加符合崇左市實際的農家樂經營模式,以推動當地鄉村旅游、邊境特色旅游向前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