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振(長江大學教育與體育學院)
我國是人口大國,從事體育行業的人員也占據世界前列,我國也是一個體育大國,伴隨著我國對體育的重視,體育事業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發展,相應而言也推動了體育產業的發展壯大。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本文所說的體育經濟與體育產業是分屬于兩個不同的概念,體育產業是各類體育服務的總稱,而體育經濟則是透過體育行業所體現出來的經濟價值,它所強調的是體育產業中包含的經濟信息。隨著體育產業的發展,其所蘊含的經濟功能及價值越來越被人們所認同,這也就是所謂的體育產業帶動的經濟價值。
體育經濟的意義主要體現在它的兩個效益上,一個是經濟效益,另一個是社會效益。而經濟效益又分為直接經濟效益與間接經濟效益。直接經濟效益是因從事體育活動而直接所得的經濟收益,如體育比賽門票收入、體育場地使用費收入、體育廣告費收入、體育訓練用品收入、體育紀念品收入及其它體育衍生品收入等等。體育活動的間接經濟效益則是指由于體育活動及其相應的社會影響力,而表現為其它部門和行業所得的經濟效益,如體育的廣告效益、旅游業收入等。社會效益主要側重于體育經濟所帶動的就業,以及體育文化的發展,為我國體育強國戰略所奠定的基礎。
新時代背景下,隨著我國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壯大,體育與經濟的融合程度越來越深,雖然取得了很好的進步,獲得了比較好的成效,但是從目前的我國體育經濟的發展現狀來看,與國際化體育經濟市場還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呈現為缺乏市場意識、產品結構單一、品牌產業薄弱和政策扶持不夠四個方面。
新時代背景下,我國雖然致力于融入國際市場,為此也做了多方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受傳統體制的影響,與國際市場經濟水平還存在著較大差距,因此,無法真正意識到體育與經濟二者的關系,在實際踐行過程中會造成兩者的脫節。另外,由于在體育經濟的發展過程中,我們過分強調政府的主導作用,沒有充分發揮市場其它主體的作用,一定程度上缺乏市場意識,影響了我國體育經濟的發展進程。
任何經濟的發展,都需要相關的政策予以支持,體育經濟的發展也毫不例外。在新時代背景下,我國的體育產業獲得了長足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為體育經濟的發展壯大提供了支撐。但是由于目前我國在體育經濟政策方面,單一地側重于生產和銷售方面,對于其它方面,例如售后服務與指導方面以及產業集群方面,都缺乏完善的政策支持,很大程度上阻礙了我國體育經濟的發展。另外,相比于科教文方面的資金與政策支持,我國在體育產業方面的政策支持還是遠遠不夠的。
縱觀我國的體育產業市場,隨著自身的努力以及新時代經濟發展的支持,我國發展出了一批比較有知名度的體育品牌,例如李寧、安踏等,但是依然難以抵擋國際品牌諸如耐克、彪馬等對我國市場的強大攻勢。我國這些后起的體育品牌想要搶占市場份額,其挑戰與難度不言而喻;在這種嚴峻的背景下,還得努力開拓國際市場,更加是難上加難,這便是我國體育經濟產業在發展進程中的一個痛點。
專業的體育經濟管理人才是促進我國體育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因素。但從目前我國體育經濟的發展現狀來看,專業的體育經濟管理人才比較匱乏。現存的體育經濟管理人員要么只懂體育知識,要么只懂經濟管理知識,將兩者有機結合起來的人才可謂是鳳毛麟角。加之,我國高校關于體育經濟培養方向的專業設置較少,市場上的專業培育機構也不多,導致這類的專業性、復合型人才少之又少,這對于體育產業的發展壯大是極為不利的,直接造成體育經濟發展缺乏專業支撐。
在我國大力提倡體育強國、體育興國的新時代背景下,我國的體育經濟將以更加嶄新的面貌去迎接風險和挑戰。通過分析我國體育經濟的發展現狀以及存在的問題,筆者認為應該重視當前的問題,結合世界體育經濟發展的總體趨勢和我國體育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利用現有資源,開創我國體育經濟的新時代。
在新時代背景下,我國的經濟正在進行轉型升級,對供給側的改革便是其轉型的主基調。體育產業作為體育經濟的重要展現形式,其轉型升級已經成為必然的趨勢。之前,我國的體育產業主要處于小本經濟階段,沒有形成產業化趨勢,隨著市場經濟的逐步發展完善,體育經濟產業化趨勢明顯,我國的體育產業將在科技創新和自主知識產權上下功夫,打造屬于自己的品牌,并且學習借鑒國外知名體育品牌的經營模式,讓我國的體育產業改頭換面,走向國際。
我國體育經濟的發展主要是以競技性體育經濟為主,例如國際國內開展的大型體育比賽都為體育經濟的發展提供了平臺。但是未來,人們開始注重體育娛樂化以及養生化,從目前國內很多競技性的體育項目來看,都開始降低其競技性,突出娛樂性,如輪滑,瑜伽,乒乓球,羽毛球,射擊,射箭等項目在我們日常的生活中也隨時可見,特別是非運動訓練性體育會館俱樂部的大量創辦,為休閑體育的發展提供了大量的設施設備,使得休閑體育發展快速。另外,休閑體育有廣泛的群眾基礎,使得以休閑體育為主的體育產業能夠得到比較快速的發展。
健全的法律法規是產業發展的有力保障,為了進一步推進我國體育經濟的健康發展,我們必須要在體育產業法律法規上做好嚴格的規范。雖然在前期的發展過程中,我國已經頒布了一些針對體育產業經濟完善發展的法律法規,但是從實施環節上來看,還是不夠具體和嚴謹,以至于在踐行的過程中難以實際推動。針對這種情況,相關部門可以結合我國體育經濟發展的實際,在反復的實踐過程中進行改善和調控,確保我國的體育經濟能夠比較穩定地運行。
新時代背景下,既有挑戰又有機遇。面對挑戰,我國體育企業要臨危不懼,針對問題開展自查,努力創新,適應市場經濟;面對機遇,各體育產業市場主體要牢牢抓住,把握市場形勢,更加主動地進行企業產品產業的結構調整,通過主動求變,創新自身品牌,去努力爭取自身的生存空間和發展空間,搶占市場份額,打造屬于自己的品牌,在守住國內市場的同時努力開拓國際市場。
綜上所述,我國的體育經濟雖然目前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但是未來發展趨勢還是很明朗的,將會以更快的速度獲得發展。新時代背景下,隨著我國對體育發展的政策越來越多,資本供給越來越充足,技術發展越來越深入,這些都會不同程度使得體育產業得到發展,并形成中國特色。所以,在我國經濟快速發展和國家體育經濟的雙重刺激下,我們一方面要針對體育經濟發展中所存在的問題進行對癥下藥,想出對策進行應對;另一方面,要抓住發展機遇,積極進行創新,發揮社會各階層的力量,共同擔負起責任,持續實現體育產業的轉型升級,實現中國體育經濟的騰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