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 純
(百色學院,廣西百色 533099)
紅色旅游是中國旅游產品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中國紅色旅游蓬勃發展。2016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頒布了《2016—2020年全國紅色旅游發展綱要》,使中國的紅色旅游在一期、二期建設的基礎上,走上了融合創新發展的新時代。紅色旅游、紅色文化與馬克思主義大眾化之間有著密切的關系:馬克思主義是紅色文化的理論和思想基礎,是紅色文化生存、發展的指導思想,決定著紅色文化的性質和發展方向;紅色文化是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結晶,是紅色旅游發展的前提和基礎,也是紅色旅游的核心和靈魂;紅色旅游是推進紅色文化傳承和發展的重要載體,是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重要途徑。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國旅游業的國際化水平也在不斷提升,依托紅色文化開拓國際市場,產生國際影響,推動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傳播馬克思主義思想,提升中國國家形象,展示中國文化軟實力,增進國際友誼,是當前紅色旅游發展的重要任務。紅色旅游發展只有站在國際立場上,服務于國家整體戰略,融入國家整體戰略體系和國際化大背景,才能更加大有作為。
學界對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有多種視角,認識論是最基本的視角。從認識論視角來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存在理論創新發展階段的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和理論宣傳教育階段的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兩大階段[1],包括馬克思主義理論大眾化、實踐大眾化和創新大眾化三個方面[2]。紅色文化是指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領導廣大中國人民群眾在進行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與建設、改革開放與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過程中所體現出的革命精神和先進文化,包括物質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3]紅色文化是中國共產黨把馬克思主義與中國革命、建設、改革的偉大實踐相結合的產物,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大眾化的結晶。
紅色旅游是指以旅游為載體,融合各種旅游產品,組織旅游者從事紅色文化的主題式學習與休閑旅游的活動。紅色文化是紅色旅游的核心和靈魂,紅色旅游離開紅色文化,紅色旅游就失去了根基,失去了紅色旅游的社會價值。紅色旅游的發展需要深度挖掘紅色文化的內涵,豐富紅色文化的內容,構建紅色旅游產品體系。紅色旅游的底色是紅色,紅色旅游的內容紅、功能紅、形式紅,紅色旅游以中國革命、建設、改革歷程,以及世界共產主義運動過程中所體現的紅色精神、取得的偉大成就的物質遺存為主要內容,以發揮其獨有的政治功能、文化功能、富民功能和民心功能為價值目標,以學習式、參觀式、休閑式、體驗式、探險式、康體式等為旅游形式喚醒旅游者的紅色記憶。
馬克思主義大眾化需求是紅色旅游發展的重要原因。馬克思主義大眾化與紅色文化在哲學基礎、政治立場、理論品質和社會理想方面具有高度的一致性,紅色文化以全面滲透的方式推動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紅色旅游是傳承紅色文化的重要方式和重要渠道,也是推動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重要途徑。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是對大眾進行馬克思主義教育,使大眾了解、理解和運用馬克思主義所揭示的社會發展規律、歷史進步趨勢、人類社會理想、社會發展戰略,認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路線方針政策的正確性和合理性,了解中國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偉大成就,從而達到內化其心靈,外化其行為。[1]這種宣傳教育可以通過紅色旅游實現,更加貼近和符合大眾的接受方式和思考習慣。從2004年至今,中國的紅色旅游經過三期的規劃發展,呈現了思想教育直接性、內容與形式時代性、經濟政策扶持性、旅游資源整合性等特點,紅色旅游與鄉村旅游、休閑度假旅游、文化旅游、觀光旅游等其他旅游產品的融合,形成了紅色主題旅游產業,成為名副其實的政治工程、文化工程、富民工程、民心工程。紅色旅游走向了國際化發展道路,紅色精神與國際社會共同價值觀和利益訴求相融合,為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傳播提供了新的平臺。通過紅色旅游,展示和傳播中國紅色文化,展示中國智慧、中國方案、中國力量,講好中國故事、弘揚中國精神、傳播中國好聲音,使國際友人了解中國革命歷史和社會主義建設成就,有利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鼓舞和增強人們為人類進步與正義事業而斗爭的決心和信心,發揮中國在世界發展中的作用,增強中國國際影響力。
中國紅色旅游雖然經過萌芽探索期、培育成長期、持續健康發展期幾個階段的發展,在紅色資源的保護、開發與利用,教育基地建設,紅色旅游景區、目的地建設等方面取得了顯著發展,對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傳播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是,從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視角看,紅色旅游國際化仍然存在規劃目標定位缺失、產品供給不足、智慧化程度不高、產品營銷不到位等問題。
中國紅色旅游的國際化是把一種民族的愛國主義升華為以國際主義為基礎的愛國主義,具體包括紅色旅游客源的國際化、紅色旅游產品的國際化、紅色旅游環境的國際化、紅色旅游企業的國際化、紅色旅游管理的國際化以及紅色旅游服務的國際化。[4]旅游規劃是確定旅游業的發展目標,并對旅游要素進行科學合理的優化配置的整體部署過程。從2003年至今,中國出臺了三期紅色旅游發展規劃,這些紅色旅游發展規劃的制定和實施,促進了紅色旅游文化的保護、開發與利用,建設了一批紅色教育基地、紅色旅游景區和目的地,取得了顯著的綜合效益。但是,這些規劃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國際視野,在紅色旅游發展過程中更多地注重紅色旅游的國內社會效應,更多地看到紅色旅游對國內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傳播的重要功能,卻缺乏紅色旅游國際化的目標和任務,沒有制定紅色旅游國際化發展的專項規劃。如《2016-2020年全國紅色旅游發展規劃綱要(三期)》在發展任務中提出了“加強紅色旅游國際交流合作,挖掘經典景區蘊含的國際友誼內涵,探索合作模式和機制,推廣紅色旅游產品線路,提升國際交流水平。”在中國其他旅游政策法規中也缺少對紅色旅游國際化發展的目標和任務定位。在實踐上,雖然開展了一些紅色旅游國際交流合作(如2016年與俄羅斯聯邦舉辦推進紅色旅游合作系列活動),但是,至今為止,不管是領導講話還是國家頒布的文件,都沒有提出紅色旅游國際化發展的目標和任務,從而導致紅色旅游國際化發展滯后。
紅色旅游產品是紅色旅游業者通過開發、利用紅色旅游資源提供給旅游者的紅色旅游吸引物與服務的組合,即紅色旅游目的地向游客提供紅色旅游活動所需要的各種服務的總和。[5](P123)紅色旅游產品由紅色旅游吸引物、紅色旅游服務設施、紅色旅游服務、紅色旅游時間與路線等要素構成。紅色旅游產品可以按照不同的維度進行劃分,按照參與程度分為觀光型紅色旅游產品、主題型紅色旅游產品、參與型紅色旅游產品、體驗型紅色旅游產品等。按照紅色旅游產品的功能分為觀光型紅色旅游產品、度假型紅色旅游產品、享受型紅色旅游產品、康體型紅色旅游產品、探險型紅色旅游產品等。從馬克思主義大眾化與紅色旅游國際化的視角來看,紅色旅游產品主要是圍繞紅色教育與紅色文化傳播來開發。紅色旅游國際化背景下紅色旅游產品存在諸多問題,如紅色旅游產品定位缺失,紅色旅游產品類型缺乏系統性、立體性,紅色旅游產品內涵、內容空乏。在紅色旅游產品開發方面,注重對中國革命時期的紅色資源開發,而對中國建設、改革時期的紅色資源開發不足;注重對紅色資源的物質資源開發,對紅色資源的精神資源開發不足,以革命遺址、舊址、紀念館為主,體驗型、藝術享受欣賞型、探險型、康體型等產品缺乏。紅色旅游商品檔次低、種類少、缺乏特色。紅色旅游的設施達不到國際化標準,服務和管理不規范,如缺乏專職外語講解員;食宿等配套設施缺乏紅色文化特色;交通條件差、可進入性不強;建筑布局零亂;供水系統、供電系統、排水系統、環衛設施、通信設施等較落后;星級酒店、娛樂場所、大型購物場所等配套設施不健全,國際化程度低。據調查,入境游客中紅色觀光旅游占較大比重,占58%,商務旅游、探親訪友、休閑度假、文化交流等均占一定的比例,在紅色旅游的花費主要集中在住宿和購物上,占72%。[4]紅色旅游產品的現狀難以滿足入境游客的多樣化需求,不能實現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傳播效果。
“互聯網+旅游”成為旅游新業態,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已經運用到各個領域、各個行業,數字化經濟給數字化紅色旅游發展帶來了機遇。近年來,特別是新冠肺炎疫情使旅游產業數字化進程加速,各級文旅部門和企業利用互聯網平臺,通過VR、AR 等數字化技術打造旅游產品,使旅游產品數字化,并利用數字化技術展示旅游產品。如2020年7月,韶山將山水實景、紅色文化與科技高度融合,用5G、4D、全息投影、高智能舞臺裝置等技術,整合歌、舞、戲劇、雜技、威亞、水火特效等,大型實景演出《中國出了個毛澤東》,給廣大游客帶來震撼體驗。政府牽頭的旅游領域數字化平臺不斷涌現,推動了智慧旅游產業的發展。但是,各級各類文旅部門和企業仍然是各自為政,多是利用自己的微信公眾號、小程序、短視頻平臺等展示自己的產品,缺乏系統的、整體的建設。智慧紅色旅游發展剛剛開始,隨著紅色旅游智慧化水平的提高,必將助力推動紅色旅游國際化。
中國紅色資源豐富,為紅色旅游國際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中國國內紅色旅游宣傳推廣異彩紛呈,文化與旅游部以及各地的文化與旅游發展委員會牽頭開展數字化紅色文化資源庫建設,組織開展主題突出、內容豐富的紅色旅游紀念活動、莊嚴肅穆的公祭活動以及各種紅色旅游推介活動;教育部將紅色旅游作為加強學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徑,這些舉措使紅色旅游深入人心。但是,紅色旅游的國外營銷推廣不到位,國際友人和旅游者對紅色旅游知之甚少,63%的國外入境游客沒有聽說過紅色旅游,70.5%的入境游客有紅色旅游的意愿。[4]紅色旅游國際宣傳推廣主要以政府為主,市場化運作與社會參與營銷推廣缺乏,以宣傳紅色革命和中國政治主題為主,與國外旅游者需要結合不密切,與其他旅游產品融合宣傳推廣不足,以傳統媒體宣傳為主,對新技術、新方式、新手段的應用不足。紅色旅游的國際知名度低與紅色旅游的宣傳推廣有關。國外旅游者有較高的紅色旅游意愿,說明紅色旅游具有吸引力和市場開發潛力,需要我們進一步加強紅色旅游的國際宣傳推廣。
紅色旅游國際化發展符合國家政治、經濟、文化等發展的戰略要求,是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重要途徑,對提高中國軟實力具有重要的意義。紅色旅游國際化發展需要明確目標定位,豐富紅色旅游產品及其內涵,提升紅色旅游的智慧化水平,拓寬營銷渠道,從而促進紅色旅游走向世界。
做好規劃,明確發展目標是紅色旅游國際化發展的基礎。《2016—2020年全國紅色旅游發展規劃綱要》的實施即將結束,紅色旅游新一輪發展即將到來,面對市場的新變化、新需求、新競爭,通過區域融合、業態融合、技術融合、主體融合等創新載體,創新形式,創新業態,創新營銷,切實增強紅色旅游的吸引力、感染力、沖擊力、震撼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進一步把紅色旅游發展成為政治工程、文化工程、經濟工程、富民工程,并且進一步通過紅色旅游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這是國內紅色旅游發展的總方向。但是,紅色文化不僅是中華民族的,更是世界的共同財富。紅色旅游國際化發展,向國際展示中國革命、建設、改革的偉大成就,展示中國紅色文化的魅力,推動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國際傳播,既能滿足國外旅游者的需要,也是增進各國人民感情,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為世界貢獻中國智慧、中國方案、中國力量的客觀要求。因此,在新的紅色旅游發展規劃中,應明確紅色旅游國際化發展的目標定位、具體任務,把紅色旅游作為國際交流和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傳播的重要平臺,實施紅色旅游的區域融合、業態融合、技術融合、主體融合等創新,例如實施紅色旅游基礎建設國際化工程、紅色教育基地建設國際化工程、紅色旅游產品和商品國際化工程、紅色旅游宣傳推廣國際化工程等,使紅色旅游發展與國際化標準接軌,從而全面推進紅色旅游國際化發展。
創新旅游業態融合,構建紅色旅游國際化產品體系。紅色旅游產品首先應滿足國外旅游者的需要。紅色旅游需要是旅游者旅游行為產生的心理內驅力,是國外旅游者通過對紅色旅游一定了解的基礎上產生的。這就需要創新紅色旅游品牌,形成豐富的產品體系,并通過各種渠道、手段讓國外旅游者了解這些產品,刺激他們的紅色旅游需求。通實施“紅色旅游+綠色旅游”“紅色旅游+生態旅游”“紅色旅游+全域旅游”“紅色旅游+鄉村旅游”“紅色旅游+康體旅游”“紅色旅游+休閑旅游”“紅色旅游+探險旅游”“紅色旅游+扶貧攻堅”“紅色旅游+文化教育”等,形成紅色旅游新業態。例如在紅色觀光產品基礎上,做好紅色餐飲、紅色民宿、紅色交通、紅色文創、紅色演藝、紅色研學等旅游產品的創意開發;開發以紅色為主題的休閑度假旅游、研學旅游、自駕車旅游、戶外拓展旅游,不斷豐富紅色旅游活動;創建高品質紅色旅游示范鄉村、小鎮和全域紅色旅游示范城市。[6]廣西實施“紅色旅游+扶貧攻堅”“紅色旅游+鄉村旅游”,從2020年到2022年,視情況每年給予一定資金,支持7 個貧困村(屯)利用紅色文化資源,打造“一村一品”紅色鄉村旅游產品業態,提升紅色教育現場教學、研學旅行游覽體驗等。[7]貴州省赤水市實施“紅色旅游+全域旅游”“紅色旅游+扶貧攻堅”,聚焦紅色主題,探索出一條多業態跨界疊加、深度融合發展的新路徑,如在貴州省赤水市丙安古鎮,已有100 余家商戶在從事旅游特色紀念品銷售,開了餐館、茶館等,收入大大增加。越來越多的人借紅色旅游發展的東風脫了貧,生活也變得越來越好。[8]
中國的14 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多為革命老區、邊疆地區。全國300 處紅色旅游經典景區也基本上分布在這里,革命老區與集中連片特困地區分布的一致性,使發展紅色旅游成為地區脫貧的有效途徑。[9]開發一系列的紅色旅游產品體系,可以給國外旅游者帶來更大的吸引力,刺激他們的紅色旅游需求;同時,也為國外旅游者了解中國革命、建設、改革的偉大成就提供了平臺,有效促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傳播。
旅游產品是旅游吸引物的核心構成部分,紅色旅游資源是歷史性的,屬于稀缺的旅游資源。紅色旅游產品同其他旅游產品一樣具有生命周期性,具有介入期、探索期、穩定期、停滯期和衰退期(復蘇期)六個較明顯的相互銜接的階段。影響旅游產品生命周期的需求因素、效應因素和環境因素,是以不同方式、不同的作用強度和不同的作用時間,對某一種旅游產品施加影響的。[10](P144)首先,旅游者的紅色旅游需求,是決定紅色旅游產品產生、發展和消亡的最重要的客觀因素之一。一個紅色旅游產品的形成應該是由旅游者的紅色旅游需求刺激而產生的。在紅色旅游產品開發的論證階段要特別重視旅游者的紅色旅游需求這一關鍵因素分析與評估。其次,效應因素是影響紅色旅游產品的又一個重要因素,紅色旅游產品具有的特性、功能和質量影響著紅色旅游產品的效用,影響著旅游者滿足程度的高低,也就影響著紅色旅游產品的生命周期。同時,紅色旅游產品的生產、銷售和消費對經濟、社會和環境會產生影響,必須在產品開發初始階段運用成本——效益分析法、環境效應評估法對其影響進行科學充分的評估。再次,紅色旅游產品經營者的內部組織環境、外部組織環境和外部大環境等對紅色旅游產品的生命周期產生影響,這些環境因素也是紅色旅游產品經營者在開發銷售紅色旅游產品過程中應加以注意的。紅色旅游產品需要根據旅游產品的生命周期規律以及影響其生命周期的因素,不斷開發創新形成品牌,使產品生命不斷得到升華,永葆紅色旅游產品的生命力,從而增強紅色旅游產品的國際吸引力。
一是以表現形式豐富紅色旅游內涵。紅色旅游產品存在項目內涵空乏,展陳方式單一,表現手段落后,缺少吸引力等問題。只有不斷樹立精品意識,深入挖掘紅色內涵,創新業態、創新形式、創新載體、創新營銷,以品牌樹立形象,以品牌開拓市場,才能不斷增強紅色旅游的吸引力、沖擊力、震撼力、感染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才能有效提高紅色旅游綜合效益。如井岡山推出“吃一頓紅米飯,唱一首紅軍歌,走一趟紅軍路,讀一本紅軍書,聽一堂傳統課,掃一次紅軍墓”的“六個一”活動[11];廣州推出一系列優質的紅色文藝作品生動形象地展示了紅色記憶,如木偶劇《游曦》、4K 高清紅色粵劇電影《刑場上的婚禮》、芭蕾舞劇《浩然鐵軍》與《南國驚雷》、粵劇《廣州風云(1923-1926)》,以及《紅色中國·粵韻飛揚》廣東音樂紅色經典作品巡演等;遵義市“四渡赤水實景實戰體驗園”,“沉浸式紅色旅游”既趣味新穎又內涵深刻,擺脫了簡單的模式,融合了富有現代休閑氣息的旅游元素。
二是以創新技術豐富紅色旅游內涵。借助VR、AR、5G、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數字化技術,通過線上線下技術融合,創新豐富紅色旅游產品和服務體驗,進行實景沉浸式參觀、提供“角色扮演”式體驗游,從而滿足旅游者的紅色旅游多樣化需求。
三是通過完善設施、提高服務水平豐富紅色旅游內涵。應加大紅色旅游基礎設施、服務設施、公共服務設施的建設。如江西持續加大對旅游公路、旅游步道、游客服務中心、旅游廁所等紅色旅游設施的投入,大大增強了紅色旅游景區的可進入性,一大批紅色經典景區完成了改造升級,瑞金“共和國搖籃”景區成功升格為國家5A 級旅游景區,上饒集中營、南昌新四軍軍部舊址、安源路礦工人運動紀念館等紅色經典景區也正以全新姿態迎接八方游客的到來。[11]
總之,應通過一系列的紅色旅游內涵建設,構建一系列的紅色旅游品牌,提升紅色旅游的吸引力,從而刺激國外旅游者的旅游需求。
智慧旅游是旅游業的一次深刻變革,積極利用互聯網、物聯網、移動通信、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來發展智慧旅游。智慧旅游通過利用新一代信息技術,改善旅游管理和旅游服務,提升游客體驗,高滿意度服務,滿足游客個性化需求,實現旅游業的轉型升級。[12]近年來,各類線上平臺集聚資源“進軍”紅色旅游,各種平臺通過VR、AR、互動小游戲等數字化手段融入紅色旅游項目,很多紅色資源通過數字化手段深刻地詮釋紅色資源內涵、滿足游客視聽享受。如“美團推出高星酒店超級團購”“滴滴成立旅行社”“小紅書進軍旅游業”等;華僑城集團利用VR、AR 等新技術與旅游結合,打造旅游“智能商圈”;臺兒莊古城景區微信公眾號推出“VR 暢游古城”產品,公眾掃碼即可在線參觀臺兒莊大戰遺址并體驗古城水韻風光;南昌八一起義紀念館“一館五址”在微信平臺推出“網上全景游覽”,通過實景還原和語音講解使觀眾足不出戶便可參觀紀念館;廣州紅色旅游通過“云瀏覽”“云看展”等技術手段走進人們的生活,廣州近代史博物館、廣州起義紀念館、黃埔軍校舊址紀念館、中華全國總工會舊址紀念館等通過云直播、云采訪、云祭掃、云電臺和云追蹤等方式,推動紅色資源傳播共享。[13]
紅色旅游產品的營銷推廣是實現紅色旅游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重要手段。市場營銷是在創造、溝通、傳播和交換產品中,為顧客、客戶、合作伙伴以及社會帶來價值的系列活動、過程和體系。[5]當前,紅色旅游營銷存在諸如政府熱、企業冷,游客多、經濟效益低,國內游客多、國際游客少,節慶多、常規營銷少,媒體熱、民眾冷,傳統營銷手段多、科技含量低,國內宣傳多、國外宣傳少等問題。紅色旅游營銷主體需要針對這些問題創新紅色旅游產品和項目,包括服務于紅色旅游的食、住、行、游、購、娛等,運用市場營銷理論與原理以及新技術創新紅色旅游國際營銷策略。
一是創造優良的紅色旅游營銷環境。營銷環境包括政治環境、經濟環境、文化環境、自然環境和科技環境等。在百年大變局的國際環境下,中國政治穩定,中國共產黨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以及從嚴治黨等執政理念;堅持獨立自主、對外開放、團結合作、多邊主義、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等外交政策,由此,中國制度、中國文化、中國方案、中國價值、中國力量等越來越為世界人民所理解和接受。中國經濟平穩發展,綜合國力不斷增強。中國具有優秀的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這些優秀文化所傳承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成為世界文明重要的組成部分,成為推動世界進步發展的動力。中國生態文明建設取得舉世矚目的成效,自然環境極大改善。中國科技創新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天宮、蛟龍、天眼、墨子、大飛機、北斗導航系統、5G、中國高鐵、國產航母等國家重器相繼建成。這些成就為紅色旅游營銷提供了優良的政治、經濟、文化、自然和科技環境。
二是創新營銷技術。利用微信、微博、微視頻、數字電影、數字電視、手機短信、數字廣播等新媒體技術,將紅色資源的內涵、意義等進行廣泛的宣傳推廣。政府旅游管理部門、紅色旅游企業、紅色旅游景區、旅行社、酒店、交通、娛樂、商品銷售等各類主體積極參與營銷活動。例如,敦煌積極發揮智慧化、數字化文化旅游發展新優勢,開啟“云游”模式、開通“云端”直播、開展“云上”營銷,引起大眾廣泛關注,促使敦煌文旅品牌進一步得到推廣。
三是加大紅色旅游國際宣傳力度。采取國內外聯合營銷、概念營銷、多渠道營銷等策略,提高紅色旅游產品的國際知名度。例如充分利用俄羅斯的十月革命歷史遺跡,俄羅斯的中共六大會址,德國的馬克思、恩格斯的紀念地,以及英國的馬克思墓開展聯合營銷,舉辦紅色旅游國際交流會等,從而開拓紅色旅游國際市場,促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傳播,讓紅色精神傳播久遠。
紅色旅游對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傳播具有重要的價值,以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技術形成的新媒體,拓展了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傳播的路徑、范圍和實效。紅色旅游的技術創新,使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傳播深刻化、直觀化、休閑化、科技化、和儀式化,使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傳播潛移默化,更能為國外旅游者接受,同時,也能更好地滿足其紅色旅游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