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再唱山歌給黨聽

2021-12-03 14:49:44施詠
音樂探索 2021年4期
關鍵詞:創作

摘 要:中國當代歌曲創作中有一種在一首歌曲中包含有另一首歌曲的主題音調或歌詞的特殊形式——“歌中歌”。其通過引用傳統經典,再賦予新的時代精神,表現時代風貌,弘揚主旋律,并以此與黨史學習有機融合,更為生動地、有效地詮釋黨的性質和宗旨,再現黨的奮斗歷程,贊頌黨的輝煌業績。“歌中歌”通過互為姊妹篇的對比,在歌頌黨,歌頌祖國,歌頌領袖,贊頌抗洪、抗震、抗疫中的軍民魚水情,以及歌頌改革開放偉大成就等方面體現了較強的藝術表現力,并形成了若干具有共性的藝術特征。該形式富有十分積極的社會現實意義,也是黨史學習的方式路徑創新中的一種探索與嘗試。

關鍵詞:音樂黨史;歌中歌;《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我愛你,中國》;《東方紅》;《為了誰》;《春天的故事》;《唱支山歌給黨聽》

中圖分類號: ?J61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2172(2021)04 - 0025 - 12

DOI:10.15929/j.cnki.1004 - 2172.2021.04.003

在中國當代歌曲創作中有一種“歌中歌”現象。從曲調的層面來看,即“在一首創作歌曲中運用一定的作曲技法,引用、包含有另一首歌曲(通常為著名的民歌或創作歌曲)的主題(或主題的核心動機),并將兩種音調作有機的結合,使其相得益彰,渾然一體。這類歌曲往往因引用了耳熟能詳的音調而給人以親切感,在引用舊曲的基礎上產出新意,唱出新篇”。或從歌詞的層面來看,也可在一首歌中采用另一首歌的歌詞,但不引用其曲調,可將之稱為“同詞異曲”的“歌中歌”。類似的“歌中歌”現象也被學界稱為“音樂典故” “引用” “借題發揮”等。

“歌中歌”有的是通過歌名中含有遞進關系的詞語直接顯現,如“再”字系列的《再唱為了誰》《再唱山歌給黨聽》、“又”字系列的《又唱瀏陽河》《又唱東方紅》;有歌名中以其他方式包含“歌中歌”的,如《唱起春天的故事》 《東方為什么紅》;再有就是不通過歌名顯現,而在歌中包含,如《紅太陽,照山河》 《媽媽教我一支歌》等。

作為一種特殊的藝術形式或歌曲創作手法,“歌中歌”通過引用傳統經典,賦予歌曲新的時代精神,表現時代風貌。因此,將豐富的紅色經典歌曲(民歌)作為“歌中歌”的素材運用于創作中,借以弘揚主旋律,反復詠唱革命真理與革命傳統,并以此與黨史學習有機融合,更為生動地、有效地詮釋黨的性質和宗旨,再現黨的奮斗歷程,贊頌黨的輝煌業績。在歌聲中感受黨史、了解黨史、理解黨史,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并以此探索創新黨史學習的方式路徑。

從“歌中歌”的題材視角來看,可以將這一類歌曲的表現題材分歌頌黨,歌頌祖國,歌頌領袖,抗洪、抗震、抗疫中的軍(醫)民情,以及歌頌改革開放偉大成就5個方面。

一、歌頌黨

中國共產黨在誕生以來的百年歷程中,不僅領導人民趕走外來侵略者,建立了新中國,還領導人民建設國家,實行改革開放,全面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作為一條顛撲不破的真理,早已深入每個中國人的心底,并通過同名歌曲的詠唱在當代中國繼續傳揚。

1.《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與《紅太陽 照山河》

《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由曹火星創作于1943年。當時,延安的《解放日報》針對蔣介石發出的“沒有中國國民黨就沒有中國”的不當言論,發表了《沒有共產黨就沒有中國》的社論。作為軍區群眾劇社音樂組組長的曹火星閱讀后,腦海中出現了一幕幕在共產黨的領導下,軍民團結抗戰,打擊日本侵略者的場景。他情緒激昂地一氣呵成了這首與社論同名的歌曲《沒有共產黨就沒有中國》。1950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毛澤東提出中國有著千年歷史,是先者,共產黨是后者,因此將歌名改用“新中國”更符合歷史事實,這才有了后來的這首《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

這首歌自誕生以來,無論是在戰火紛飛的年代,還是在和平建設的時期,都因其樸實的歌詞、朗朗上口的曲調而被廣泛傳唱,表達出億萬中國人民的心聲。

1981年,在建黨60周年前夕,著名兒童歌曲作曲家潘振聲為了讓小朋友們牢記“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的偉大真理,針對低齡兒童的理解能力及生理、心理特點,精心設計,巧妙構思,將歌曲《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融于《紅太陽 照山河》之中。歌曲首句唱道:“紅太陽,照山河,照山河。小朋友,多快樂,多快樂。”之后以“大家來唱歌呀,唱個什么歌?”“這一設問的回答而引出歌中之歌——《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并抓住了最激動人心的這一句,反復強調,精心處理。”(譜例1)

這首面向低齡兒童進行愛黨愛國主義教育的歌曲,沒有絲毫的說教之風,而是融思想性、藝術性與可唱性于一體,在小朋友輕松歌唱的同時,潤物細無聲地讓其從小就明白“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的真理。這首歌曲還與潘振聲創作的《一分錢》 《小鴨子》等其他作品一起成為當代兒童歌曲中的精品而被廣為傳唱。

2.《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與《媽媽教我一支歌》

創作于同一時期的《媽媽教我一支歌》(楊涌詞、劉虹曲)則立足于同一主題,旨在將“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的真理代代相傳、接力傳唱。

全曲分為三段,分別由“媽媽、我、兒女”祖孫三代,用“教唱” “學唱” “再教唱”《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的方式,表現中國共產黨“打江山、保江山、建江山”的歷史征程。

其中,第一段的首句即以“媽媽教我一支歌”開門見山地唱出了“歌中歌”《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的主題句,第二段則以同樣的曲調對應“我唱媽媽教的歌”的歌詞,表現對同一首歌的繼承傳唱(譜例2)。在第三段(動力再現)中,則以“我教兒女”強調真理代代相傳,并在曲調、調式、速度等方面與前面形成對比(譜例3)。首先,旋律是以上揚的趨勢走向與前面的下行呈反向進行的對比;之后,將“我教女兒一支歌”的“歌中歌”核心句“變宮為角”,由G宮轉至其屬調D宮系統,音區提高,使調性色彩變得更為鮮明,歌聲也更加高亢嘹亮;同時,這一句開始在速度上也由前面的舒緩悠揚轉為鏗鏘有力、慷慨激昂的進行曲風格,情緒更加堅定、豪邁,表現了對下一代的希望。

這首歌曲的成功之處,如作者本人在其創作札記中所總結的,在于較好地實現了“把《媽媽教我一支歌》的主題思想——‘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從過去、現在、將來不同層次的時代里開拓、挖掘出人民熱愛黨的思想感情”。

3.《唱支山歌給黨聽》與《再唱山歌給黨聽》

1963年,朱踐耳根據《雷鋒日記》里所摘抄的蕉萍的詩創作了《唱支山歌給黨聽》。歌曲為帶再現的三段式,A段充滿對黨的深情,B段表現新舊社會的強烈對比,時而悲苦、時而憤恨,具有極強的情感張力。這首歌曲最早由任桂珍演唱,后由藏族歌手才旦卓瑪演繹。西藏農奴出身的才旦卓瑪在演唱此曲時有著更多的親身體會因而情感表現更為真切,其演唱的版本得到更為廣泛的流傳。

進入新世紀后,有著“小才旦卓瑪”之稱的藏族青年女歌手索朗旺姆在這首歌曲的基礎上又創作了一首《再唱山歌給黨聽》(與張宏光合作)。歌曲的開始即是在《唱支山歌給黨聽》首句音調基礎上擴充發展而成,但曲調的框架仍基本保持一致(譜例4)。

作為產生于半個世紀后的姊妹篇,《再唱山歌給黨聽》中著重歌唱的是新社會在黨的英明領導下,“民族兄弟姐妹心連心,我們攜手和諧家國,五十六個民族再唱山歌給黨聽”。歌曲借“歌中歌”贊頌了構建和諧家園、兄弟民族團結的可喜局面。值得一提的是,2012年,在央視音樂頻道的“精彩音樂匯”欄目中,索朗旺姆與才旦卓瑪兩代藏族歌手還同臺高歌了這首《再唱山歌給黨聽》,以共抒對黨的感激之情。

二、歌頌祖國

對祖國之愛是音樂創作中的一個永恒主題,在以往諸如《我的祖國》《祖國,慈祥的母親》《多情的土地》等優秀音樂作品中多是采用了藝術歌曲或民族歌曲的形式來表現。值得關注的是,近年來,以《大中國》《我的中國心》《綠葉對根的情誼》等為代表的一批歌曲突破了流行音樂多為表現小我的題材范圍局限性,成為弘揚愛國主義的主旋律流行歌曲。其中,采用了“歌中歌”手法將《我愛你,中國》融入其中的《那么愛你》就是一個較為典型的個例。

《我愛你,中國》是瞿琮作詞、鄭秋楓作曲、葉佩英首唱的一首愛國主義歌曲,是1979年出品的電影《海外赤子》的插曲。歌曲以噴涌而出的激情抒發了海外游子眷念祖國的無限深情。

自誕生以來,該曲就成為全球華夏兒女縱情高歌愛國熱情的首選歌曲。該曲原唱為美聲唱法,激情磅礴,彰顯出主旋律頌歌的風范,至今仍廣為傳唱。

2009年,流行歌手沙寶亮為新中國成立60周年獻禮,將《我愛你,中國》的主題音調融入其中,創作了一首同題材的流行歌曲《那么愛你》(語歌詞)。不同于原歌波瀾壯闊之風,這首歌曲發揮流行音樂之優長,曲調清新,以戀人般的口吻抒發著對祖國的誠摯情意。歌中唱道“我的腳步走不出你的思念。離開你越遠想你就越多”(譜例5),緊接以大家耳熟能詳的《我愛你,中國》中的主題句,唱出“我愛你中國,多想在你懷里把你的手緊握,想讓你綿綿不絕滾燙的熱血,從我的心上遠遠流過。我愛你中國……”,并伴隨著調性由g小調到明朗、雄壯色彩的G宮調的同主音轉換。

兩曲對比之下,雖有《我愛你,中國》先入為主的印象,但《那么愛你》中娓娓道來的真誠清新卻是令人有耳目一新之感。這首歌曲也成為中國當代流行歌曲中主旋律愛國主義題材的優秀“紅歌”之一。

三、歌頌領袖

中國共產黨的百年革命征程離不開幾代領袖的英明領導。歌頌第一代領導人的“東方紅,太陽升”以及“湘江有個毛澤東”等一系列新民歌,因其流傳久遠,也成為當代歌曲創作中“歌中歌”素材的重要來源,由此衍生了一系列的新歌。

(一)《東方紅》

《東方紅》是中國當代聞名遐邇的“新民歌”之一,產生于20世紀40年代,“是由李有源叔侄根據傳統陜北民歌《白馬調》填詞而成,表達了中國人民尋求翻身解放、爭取民主自由的心聲,是對中國共產黨、領袖毛澤東飽含贊美、感激之情的頌歌。作為中國家喻戶曉,婦孺皆知的重要曲目,甚至一度還被稱為中國的‘第二國歌”。從民間小調到革命頌歌,《東方紅》以其樸實真切的歌詞、朗朗上口的曲調,得到了廣泛的傳播。同時,這首具有特殊意義的新民歌還被作曲家運用到新的創作中。

1.《東方紅》與《信天游·再唱東方紅》

由予子詞、桑楠曲,王宏偉演唱的《信天游·再唱東方紅》創作于2008年,主歌中每一段的開始都以中緩速度的“正月里來正月正,信天游高唱起東方紅”起唱,第一段中以“想起當年八路軍,想起領袖毛澤東,共產黨英明傳天下……”緬懷革命前輩,歌唱革命傳統;第二段則以“講起春天的故事,描繪小康好光景……”歌唱新時代的建設;隨后轉“中速、熱情奔放”的一段由鑼鼓伴奏的陜北道情音調的間奏后,引出經過加花變奏的“歌中歌”《東方紅》的主題(譜例6),而完整的《東方紅》主題原型則在隨后的樂隊間奏中以嗩吶獨奏出現。歌曲最后以“信天游唱了一年又一年,咱百姓年年都唱朗格格的東方紅”高昂結束,表達了對革命領袖精神、革命傳統代代相傳的希冀。

2.《東方紅》與《又唱東方紅》

2007年樓蘭冰詞、席孝華曲的《又唱東方紅》,“是以‘很小的時候,聽媽媽唱起這首歌開始敘述,到‘他是我心中的偶像,偉大的偶像……之后再激動地唱出‘歌中歌的原型音調‘東方紅,太陽升”。 2017年,在張又龍詞、呼呼曲的另一首《又唱東方紅》中,在過門即唱出民歌《東方紅》的首句,主歌先以女聲唱出“小時候爺爺對我說,當年紅軍從這里走過……”,再以男聲唱道:“長大后爸爸對我說,共產黨給了我們新生活,幸福的事兒它越來越多,我們想起了當年那首歌。”以此引出完整的“歌中歌”——“東方紅,太陽升……”。這兩首同名的《又唱東方紅》都是旨在通過父輩或祖輩之口傳承對黨對領袖的熱愛。

此外,由劉薇等作詞,引龍、晨耕作曲,閻維文演唱的《戰士歌唱東方紅》,以及由陳君凡詞曲、王麗達演唱的《東方紅的故事》則都是在中間高潮處或結尾句采用“歌中歌”的形式,唱出“東方紅”3個字及與其對應的音調。

3.《東方紅》與《東方為什么紅》

2011年,由朱海詞、王黎光曲,閻維文演唱的《東方為什么紅》,是真實記錄共和國誕生之初國際國內歷史風云的電視連續劇《東方》的主題歌,其曲調上雖然沒有采用原《東方紅》的元素,但在歌詞的表達上仍是在原民歌的基礎再唱新調:“都唱東方紅,東方為什么紅?都唱太陽升,太陽哪里升?世世代代向天問,誰為長夜送光明,送光明?再唱東方紅,東方大地春。再唱太陽升,太陽心中升……復興路上東方紅,幸福中華太陽升。”這是屬于同詞異曲的歌中歌形式。

此外,在高楓詞曲并演唱的《大中國》的前奏中也采用了《東方紅》音調用以代表西北地區。

(二)《瀏陽河》

《瀏陽河》是一首當代傳唱了幾十年的老歌(“新民歌”),歌頌了瀏陽河畔出生成長的領袖毛澤東,并作為中國的紅色經典歌曲廣為流傳。時至當代,其音調還被頻頻運用到新的創作中,再唱新時代的“瀏陽河”。

1.《瀏陽河》與《又唱瀏陽河》

1996年,由郭天柱詞、鄧東源曲,宋祖英演唱的《又唱瀏陽河》,以尋訪故地為線索,以再唱老歌《瀏陽河》的形式,表達了對歷史的追溯與眷戀,也唱出了人們奮發圖強、開創美好新生活的愿望。

歌曲通過A段第四句“染綠” “映紅”處的切分進行,以及旋律的上行模進和音區的持續上移,并經過“湘江—洞庭湖—大海—全中國”的逐步升級,氣勢愈發開闊。在“歌聲飛遍全中國”的高潮處清角為宮,轉至下屬

D調,并在屬音商音上開放,使之色彩變亮(譜例7),隨即引出“歌中歌”《瀏陽河》的核心主題音調(譜例8)。

2.《瀏陽河》與《瀏陽河2008》

在周筆暢《瀏陽河2008》(朱敬然詞、李焯雄曲)的引子部分,首先拼貼了由李谷一原聲演唱的《瀏陽河》中的兩個完整樂句。“在歌中則是以回憶的形式‘聽你唱過……再次引出‘歌中歌,之后加以樂思的自由發展。”(譜例9)“在歌曲的最后一段,情緒再次提升,調高也提高二度,再次在A調上唱出‘聽你唱過瀏陽河……的原歌曲的旋律主題。”歌曲立意充分體現了年輕一代對老一代人的精神、思想文化的繼承和發揚。《瀏陽河》是一首歌,也是一條河,更代表了一種還將繼續傳承、發揚、流傳至千秋萬代的傳統革命精神。

3.《南泥灣》與《又到南泥灣》

此外,劉建東詞曲的《又到南泥灣》也與《瀏陽河》系列的“歌中歌”有著類似的表述模式。歌中也是由故地重游的敘事開始——“百回又千轉,仿佛那昨天。一起大生產,山脈九連環……”,而后在“盛開的山丹丹,依然是紅艷艷。秧歌扭的歡,唱著南泥灣”中自然代入了《南泥灣》和《山丹丹花開紅艷艷》這兩首老歌的典故。

值得一提的是,由化方詞、徐沛東作曲的《我要去延安》也是表達年輕一代對延安故地重游的向往。歌中也提及去延安“先登寶塔山,再看南泥灣。先聽安塞鼓,再看山丹丹”等諸多愿望,亦是集中地表達了身處21世紀的當代人對革命圣地延安的向往,體現了延安精神的凝聚向心力。

四、抗洪、抗震、抗疫

一個政黨的偉大,不僅反映在打江山以及和平年代建設江山上,還反映在當國家和人民遭遇到自然災害等人力難控的意外時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的抉擇,以及采取快速有力的應對措施的能力上。

1949年以來,無論是在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1998年特大洪水災害還是2008年汶川大地震和2010年玉樹大地震,乃至2020年以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等數次較為重大的自然災害和挑戰面前,黨和政府都高度重視,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在第一時間快速反應,對受災地區給予及時救助。一方有難八方支援,九州皆為兄弟姐妹,體現了社會主義大家庭的溫暖與團結。

在數次災難中,出現了一批以歌頌奉獻精神為主題的公益歌曲。其中,以《為了誰》及其相關系列的姊妹篇影響最大。

1.《為了誰》與《再唱為了誰》

1998年,中國南方遭遇了百年罕見的特大洪水災難,陸海空戰士奮戰在抗洪搶險的第一線。有感于親眼所見解放軍在洪水中與驚濤駭浪搏斗的場景,鄒友開、孟慶云合作創作了《為了誰》。演唱者祖海多次深入抗洪搶險第一線慰問演出:“泥巴卷滿褲腿,汗水濕透衣背。我不知道你是誰,我卻知道你為了誰。”歌曲深情歌頌了抗洪英雄人民解放軍,也唱出了全國人民對人民子弟兵的感激以及軍民團結的魚水深情。這首歌唱遍大江南北,打動了億萬民眾的心。

10年后的2008年,四川汶川突受震災,解放軍在第一時間奔赴震區展開營救。在目睹了無數催人淚下的畫面后,《為了誰》的原班人馬再次“為抗戰在災區一線的英雄奮不顧身的精神所震撼,而傾心打造了《為了誰》姊妹篇——《再唱為了誰》”。歌曲在首句即深情唱出“十年前那場大洪水讓我們唱起為了誰”(譜例10)。在自然引出“歌中歌”的同時還介紹了前曲創作的歷史背景,隨后以“……十年后這一場大災害,又讓我知道你為了誰。當年的你今在哪里?一座豐碑叫無畏,四面八方都是情啊,風雨中的情義放光輝。”引出新歌的創作動機以及兩個姊妹篇之間的關系。副歌與《為了誰》的主題音調基本相同,再次發自肺腑地贊頌:“你是誰,為了誰,兄弟姐妹不流淚。誰最美?誰最累?我的戰友,我的鄉親,我的兄弟姐妹。” 全曲中每次出現的“為了誰”3個字都是取自“歌中歌”《為了誰》中的原型旋律,令聽者在歌中撫今追昔。

2. 《為了誰》與《為了誰》(抗疫版)

12年后的2020年,席卷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暴發。黨和政府在第一時間緊抓防控工作,并調動兵力、醫療人員及物資支援武漢。諸多戰斗在第一線的官兵和醫護人員不畏生死,留下了一出出感動中國、感動世界之舉。鑒于此,《為了誰》的原班人馬在原曲調的基礎上再度改編歌詞,創作了“抗疫版”的《為了誰》,為奮戰在武漢疫區的白衣天使和戰友們加油助威。

第一段仍是旨在歌頌人民子弟兵“防護服裹滿全身,汗水濕透衣背,我不知道你是誰,我卻知道你為了誰。為了誰為了我們武漢,為了家國齊安危,滿腔熱血奔赴第一線,望穿天涯知道戰友苦和累。”的精神。在第二段歌詞中,當發出設問“誰最美?誰最累?”的時候,關注的目光投向了這次特殊戰役中投奔第一線的醫護人員,并在結束句以此點題:“白衣天使,武漢同胞,我的兄弟姐妹”。

從1998年歌曲《為了誰》誕生,在22年間,國家數次遭遇重大災難,黨和政府都采取了令國際社會矚目并折服的有力應對措施。3首同系列、互為姊妹篇的《為了誰》即是對其的真實寫照,謳歌了當代最可愛的人,歌頌了災難面前的人間真情,贊頌了中國共產黨以人民為中心的偉大品質。

五、改革開放

在黨的領導下,中國改革開放40余年取得了偉大的成就。隨之也出現了一批“歌中歌”,發揮對比表現的優長,對改革開放前后的社會變化進行了回顧與展望。

1.《年輕的朋友來相會》與《二十年后再相會》

1980年,正值中國改革開放初期,各行各業都洋溢著團結奮進、積極向上的熱情。是年,張枚同作詞、谷建芬作曲創作了《年輕的朋友來相會》。

歌曲以“第一人稱的寫法,由年輕的朋友們相會在歡歌笑語、春光明媚的今天,向‘天也新,地也新,春光更明媚的未來引申開去,道出了‘為祖國、為四化、流過多少汗的主題思想,最終唱出‘光榮屬于80年代的新一輩的理想和抱負” 。值得一提的是,這首歌曲的第二段歌詞中還展開了對未來的期許:“再過二十年,我們重相會,偉大的祖國,該有多么美 …… 但愿到那時,我們再相會,舉杯贊英雄,光榮屬于誰。為祖國為四化,流過多少汗,回首往事心中可有愧。”

2000年,恰逢這首歌誕生20周年之際,同時也是為了應和歌中那句“再過二十年,我們來相會”之約,谷建芬與詞作者張枚同(另有甲丁)再次合作,創作了姊妹篇《二十年后再相會》(由佟鐵鑫、張邁首唱)。歌曲以極其飽滿的熱情,開門見山地唱出“來不及等待來不及沉醉,噢來不及沉醉,年輕的心迎著太陽,一同把那希望去追,我們和心愿心愿再一次約會,讓光陰見證讓歲月體會,我們是否無怨無悔”。在回顧、感慨改革開放20年偉大成就之際充滿了自豪之情。

2.《松花江上》與《家在東北》

作為“同詞異曲”的另一典型個案,龐龍作詞的《家在東北》的首句采用了與張寒暉《松花江上》相同的歌詞,但處理為不同的句讀。

《松花江上》:我的家,在東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礦;還有那,滿山遍野的大豆高粱。

《家在東北》: 我的家在東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滿山遍野,大豆高粱(譜例11)。

“同樣的歌詞,由于完全不同的曲調、節奏、速度、情緒的處理,通過同詞不同曲的對比,很好地反映了在不同的時代背景下,同一片黑土地上的人們生活狀態的巨大變化。”

首先,在情緒上,《家在東北》將《松花江上》的沉重、悲傷改為火熱、歡快。其次,在歌詞表現上,《家在東北》中所描繪的家鄉除了煤礦和物產,還增添了“青山綠水”“大白楊”“整齊的籬笆院”和“小草房”等國泰民安之景象。再次,從節奏來看,與《松花江上》通篇采用長時值音符和平穩的正拍起唱的慢三拍節奏不同,《家在東北》主要運用的是二人轉中以閃板起唱的特點,充滿動感和活力。此外,《家在東北》中還在每個段落的結束出現具有典型特征的終止式“?? ”,并以這種變奏合尾的三個段落構成了全曲。

兩首歌曲題材相近,但創作的歷史背景不同,對音樂材料的運用手段不同,《家在東北》歌唱了在共產黨的領導下,1949年后關東人民生活狀態天翻地覆的變化與對比。

3.《春天的故事》和《唱起春天的故事》

1992年,鄧小平南下視察發表南方談話。面對深圳特區天翻地覆的巨變,激動之余,詞作家蔣開儒、葉旭全與作曲家王佑貴合作創作了歌頌鄧小平豐功偉績以及改革開放偉大成就的歌曲 《春天的故事》。?歌詞以敘述的方式,講述了鄧小平在1979年劃定特區以及1992年南方談話的歷史事件,熱情歌頌了改革開放政策及其給中國帶來的巨大變化。1997年,《春天的故事》還被選作十二集大型文獻電視紀錄片《鄧小平》 的主題曲,響徹大江南北,廣為傳唱。

又是數年后,面對深圳現代化的高度繁榮,懷著感恩之心,王佑貴與詞作家張云共同創作了《春天的故事》的姊妹篇《唱起春天的故事》,并于?2004年??8月在紀念鄧小平100周年誕辰大型晚會上演唱。

作為姊妹篇,這兩首歌都采用了徵調式,敘詠風格。但不同的是,《春天的故事》更偏重于敘事性,而《唱起春天的故事》則偏重于懷念、感激之情,于首句即直接唱出“歌中歌”(譜例12);之后繼續以深情的旋律詠唱著“唱起春天的故事,我們又見到你。在青山里、大海里、在我們的心坎里……我在春天的故事里把你尋覓,向你訴說春的訊息……唱起春天的故事,啊,祖國的春天更加美麗。”通過再唱“春天的故事”,飲水思源、表達對黨的改革開放政策的擁護,對小平同志的懷念與感激,以及對祖國未來昌盛的祝福。

4.《打支山歌過橫排》與《中國永遠收獲著希望》

在黨史的學習中,黨旗是一項莊嚴而重要的內容。劉福波詞、徐沛東曲的《中國永遠收獲著希望》即是從歌頌黨旗開始:“送一把鐵錘給太陽,遞一把鐮刀給月亮,締造一個嶄新的世界,一面旗幟飄在永恒的天上。”“之后從

B宮轉到同主音的

B羽調上,在高三度的

D調上,高唱出清新山野之風的‘歌中歌——《打支山歌過橫排》中的經典‘引腔——‘哎呀 。”(譜例13)

這里“歌中歌”的采用,顯然是考慮到江西為革命老區,以及“八一”南昌起義與黨旗、軍旗之間的密切關聯等寓意。歌曲以巧妙的構思,藝術地表現了在黨的領導下,人民群眾對未來的無限希望。

值得一提的是,還有一種情況,在某些歌曲中還會同時包含著幾首“歌中歌”,多為同詞異曲。如《走進新時代》中就有“我們唱著‘東方紅,當家作主站起來。我們講著‘春天的故事,改革開放富起來”。再如《在燦爛的陽光下》:“從小爺爺對我說,吃水不忘挖井人。曾經苦難才明白,‘沒有共產黨哪有新中國。從小老師教我唱,‘唱支山歌給黨聽。幾經風雨更懂得,跟著共產黨才有新中國。”都是以一首歌曲中套含有多首其他的歌曲以表達其特定的寓意。

結 語

上述“歌中歌”通過互為姊妹篇的對比,在歌頌黨,歌頌祖國,歌頌領袖,贊頌抗洪、抗震、抗疫中的軍民魚水情,以及歌頌改革開放偉大成就等方面體現了較強的藝術表現力,并形成了若干具有共性的藝術特征。

首先,在“歌中歌”的引出設計上,最為常見的是“回憶老歌型”:多是設定一定的生活情境,用回憶往昔的語氣引出“歌中歌”,或采用“媽媽教我、我教女兒”(《媽媽教我一支歌》),或是“從小老師教我唱,唱支山歌給黨聽”(《在燦爛的陽光下》);抑或以“一首老歌心頭唱”“聽你唱過……”等等起興。

其次,從“歌中歌”出現的位置來看,有開門見山型,即在歌曲的首句,如“再‘唱山歌給黨聽”“唱起‘春天的故事”“十年前那場大洪水,讓我們唱起‘為了誰”點出“歌中歌”的歌名,并唱出“歌中歌”的核心音調動機。也有經過技術處理與情感的層層鋪墊,在歌曲的中間高潮處再引出“歌中歌”。如《又唱瀏陽河》中通過“湘江—洞庭—大海”,直至“歌聲飛過全中國”的層層遞進,伴隨著旋律的模進上行,并以向下屬方面的轉調營造高潮引出《瀏陽河》的音調;而在《媽媽教我一支歌》中“我教女兒一首歌”處則是以向屬調方向的轉調烘托出歌曲思想性的升華;沙寶亮的《那么愛你》中間以g小調到G宮調的同主音轉調引出“歌中歌”《我愛你,中國》;《中國永遠收獲著希望》中,“歌中歌”出現時也是由宮調式轉向山歌風的同主音調的羽調式,皆有異曲同工之妙。

此外,“與前后對比而言,“歌中歌”的速度有一定變化,如《媽媽教我一首歌》中第二次‘歌中歌的出現時,只這一樂句轉為豪邁的進行曲速度,之后馬上回到原速;……《中國永遠收獲著希望》中唱起‘歌中歌‘啊呀時,速度則變得如山歌‘引腔般的相對自由。這些不同于前后的速度處理都仿佛加強了‘歌中歌所特有的區別于上下文的‘引號‘引文的意味”。

“歌中歌”作為當代歌曲創作中的一種特殊的現象(體裁、技法),其中不乏立意高遠且思想性、藝術性、時代性兼具之作,成為新的經典。優秀的“歌中歌”是當代作曲家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將兩種不同的音調素材重新組接、剪裁得當,使其相得益彰,是一種出于樂思發展需要所采用的合理‘引用,并輔以創造性的自由引申”,給原歌賦予了新的時代精神,以“新翻楊柳枝”反復詠唱真理傳統,弘揚主旋律。其互為姊妹篇的對比優勢通常體現為更有利于表現社會的重大歷史變革、時代的進步等方面,且富含積極的社會現實意義。

因此,通過詠唱“歌中歌”,在《又唱瀏陽河》《又到南泥灣》《我要去延安》中重游革命故地,先登寶塔山,再看南泥灣,先聽安塞鼓,再看山丹丹;在《再(又)唱東方紅》《東方為什么紅》中緬懷先輩、繼承傳統、展望未來;在《媽媽教我一支歌》中詠唱革命傳統代代相傳;十年一首,3首《為了誰》的姊妹篇系列記錄了中國當代災難中黨的英明領導和社會主義大家庭的人情溫暖;《年輕的朋友來相會》與《二十年后再相會》則是對改革開放偉大成就的豪情回顧與激情滿懷。

綜上,以此諸多“歌中歌”姊妹篇的對比與黨史學習有機融合,一首首歌曲更為生動地再現了黨的奮斗歷程,贊頌了黨的輝煌業績。謹以此個人學習音樂黨史中方式路徑創新的一點心得與探索,向中國共產生成立100周年獻禮。

本篇責任編輯 錢芳

收稿日期: 2021-07-28

基金項目:2016年國家社科基金藝術學一般項目“中國當代流行音樂創作的民族化研究”( 16BD051)。

作者簡介:施詠(1971— ),男,博士生導師,南京師范大學音樂學院教授(江蘇南京210023 )。

The History of CPC in Music in the Perspective of Song in Song

SHI Yong

Abstract: “Song in song” is a way of writing songs in modern China by which the theme tone or lyrics in one song are borrowed by another. The epoch spirit is endowed in the borrowing from classic songs and by combining with the study of CPCs history, the nature and tenet of the Party are vividly interpreted and the course of CPCs struggle is re-revealed. “Song in song” forms certain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in singing of the Party, homeland, leader, the profound relation between the army and people during natural disaster fighting and anti-epidemic activities as well as the great achievements made in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Key Words: Partys history in music, song in song, Without the Communist Party there would be no New China, I Love you China, The East is Red, For Whom, Story of the Spring, Sing a Folk Song to the Party

猜你喜歡
創作
咱也過回『創作』癮
創作鑒評
寶藏(2020年10期)2020-11-19 01:47:54
當創作不再是幸福的事時
現代裝飾(2020年7期)2020-07-27 01:27:46
創作之星
創作(2020年3期)2020-06-28 05:52:44
《如詩如畫》創作談
《一場說來就來的雨》創作談
納蘭詞對當代詞創作的啟示
中華詩詞(2019年5期)2019-10-15 09:06:10
《一墻之隔》創作談
創作隨筆
文藝論壇(2016年23期)2016-02-28 09:24:07
創作心得
小說月刊(2014年1期)2014-04-23 09:00:04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AV无码乱码在线观看代蜜桃| 日韩国产黄色网站| 成人综合久久综合| 久久先锋资源| 欧美日本在线观看| 91福利在线观看视频| 红杏AV在线无码| 亚洲熟女中文字幕男人总站| 亚洲综合婷婷激情| 日日拍夜夜操| 五月天综合网亚洲综合天堂网| 九色在线视频导航91| 亚洲手机在线| 五月婷婷综合网| 国产成人夜色91| 精品国产亚洲人成在线| 国内精品久久九九国产精品| 91热爆在线| 91丝袜美腿高跟国产极品老师| 婷婷六月综合网| 538国产视频| 不卡的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99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亚洲欧洲日产国产无码AV| 亚洲女人在线| www亚洲天堂| 欧美日韩激情在线| 欧美日韩中文字幕二区三区| 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嫩草影院| 国产欧美日韩在线一区| 久久91精品牛牛| 综1合AV在线播放| 日韩小视频网站hq| 天天躁夜夜躁狠狠躁躁88| 久久一色本道亚洲| 欧美97色| 97久久精品人人做人人爽| 亚洲无码高清一区二区| 精品成人免费自拍视频| 欧美三级自拍|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无码| av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久久不卡精品| 久久午夜夜伦鲁鲁片无码免费| 欧类av怡春院| 国产高清无码第一十页在线观看| 久久香蕉国产线看观看精品蕉| 日韩免费毛片| 欧美日韩国产系列在线观看| 久久国产亚洲欧美日韩精品| 国产精品亚洲欧美日韩久久| 黄色国产在线| 国产成a人片在线播放| 久久久久夜色精品波多野结衣| 欧美伦理一区| 欧美一级高清片欧美国产欧美| 国产精品第一区| 免费在线色| 欧美a级完整在线观看| 五月天综合婷婷| 狠狠色狠狠色综合久久第一次| 亚洲AV无码久久天堂| 亚洲另类第一页| 天堂av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亚洲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网拍在线| 伊人福利视频| 亚洲欧美另类专区| 欧美国产日本高清不卡| 欧美成人二区| 一本大道香蕉高清久久| 青草视频免费在线观看| 手机精品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午夜在线不卡| 国产啪在线| 色婷婷天天综合在线| 欧美亚洲激情| 日本一区二区不卡视频| 色135综合网| 国产亚洲精品自在久久不卡| 亚洲国产综合精品一区| 日日拍夜夜嗷嗷叫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