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蝶璇
【摘要】作為一名小學班主任,不僅要承擔班級管理、教育學生的職能,還要關注學生在學校的表現,同時更要加大與學生家長的溝通交流,及時了解學生在家中的表現,并針對學生的表現,發現學生存在的問題,進而采取針對性的教育教學方式。小學班主任應積極加大與家長之間的溝通交流,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校、家庭氛圍,與學生家長形成合力,促進學生更好發展。無論是老師還是家長都應該擔起屬于自己教育孩子的責任,為學生撐起一片天空,以保證學生身心健康成長。
【關鍵詞】家校合作;方法;經驗探究
隨著我國教育改革的深入,人們對家校合作重視程度不斷加深,大部分學校將家校合作作為一項重要的任務開展,取得了很好的成效。本文基于此,針對本班級的實際狀況,提出通過建立家長委員會,提高家校合作溝通效率、加大班級微信群建立,提高家校溝通的及時性、組織家校合作活動,提高家校合作共振等來加大家校合作有效溝通。
一、建立家長委員會,提高家校合作溝通效率
學校應加大家長委員會建立,通過班主任推薦、家長選舉的方式成立家長委員會,明確家長委員促進學校與家庭合作的作用,家長委員會成員要積極參與到學校的各項管理中,針對家校合作提出合理化建議。切實了解班級學生家庭狀況,然后與班主任老師進行溝通,建立檔案,使班主任老師能夠更為高效了解班級所有學生的狀況,針對學生不同情況開展針對性教育措施。針對有突出問題的學生,老師在進行深入的家訪了解,極大提高老師的工作效率。在老師進行家訪過程中,由于城鄉結合部家長從事勞務事項各不相同,休息時間存在一定的差異,老師在進行一次家訪時很難與全班學生家長實現面對面的交流、溝通。例如本班學生小鵬同學的父親是一名外賣人員,其家中只有父親和小鵬兩名家庭成員,所以其父親大部分時間都處于工作狀態,很少有時間在家里,老師經過多次家訪都沒有見到小鵬同學的父親,極大地增加了老師的工作量和工作難度。通過建立家長委員會之后,家長委員會針對學生家長不同工作群體,選派了幾名委員會成員,其中就有從事外賣工作的成員。通過這些成員之間的溝通,及時地向老師反饋,建立了老師與小鵬同學家長之間的溝通橋梁,提高溝通效率的提升。
二、加大班級微信群建立,提高家校溝通的及時性
通過創建班級微信群之后,老師可以通過微信群加大與學生家長之間的溝通,更好地實現家長與老師之間的互動,能夠及時將學校的通知反饋給學生家長。例如在新學期開始的時候,班主任老師可以利用班級微信群將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收費狀況等及時地發布到班級微信群眾,向學生家長反饋本學期的學校管理要求與班級管理要求等,告知本學期有無新任課教師。同時在班級微信群中督促家長重視孩子身心健康,關注自己孩子特長的發展。并且每天關注天氣變化,提醒家長及時幫助孩子添減衣物等。放學之后,老師在班級群內提醒家長各科布置的相關作業等,得到了很好的家長反饋。大部分家長表示,通過班級微信群,可以更好地了解學生在學校的狀況,了解學生每日作業情況,可以更好地督促學生完成學習,增加了家長對老師的信賴,獲得家長對班級活動的大力支持。借助微信提高了班主任的工作效率,減輕了班主任的工作包袱。同時通過班級微信群,老師也能夠收到學生在家時的表現信息,使老師根據學生在學校與家庭的綜合信息反饋,更加明確學生的心理狀態、行為意識等,進而更好地開展教學活動。例如班級的小健同學,其是一名十分聰明的學生,課堂表現也十分優秀,但是就是經常不完成作業。經過溝通之后,老師了解到小健的父親一直常年抱病,母親長時間的在外務工,所以小健放學之后時常要幫助母親分擔家務。了解到這種狀況之后,首先我在班上經常表揚小健同學自理能力強,在學習上幫助他培優輔差,并通過與其母親的溝通,與小健同學的交流,使他明確了學習的目標,提高了其完成作業的意識,他的母親也表示會留出更多的時間讓孩子學習。
借助微信短信溝通,我對學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可以更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心理輔導,因材施教,提高教育效果。同時定期舉行家長培訓會,聘請具有豐富經驗的教育工作者對學生家長進行輔導,指導學生家長正確的教學學生,采用科學的方式提升家庭教育手段,在家庭生活中多關心孩子、愛護孩子,還要與孩子建立平等、尊重的朋友關系,使孩子愿意與家長進行溝通。進而形成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形成合力,雙方齊心協力,齊抓共管,為小學生構建良好的學習、生活環境,促進小學生良好道德素養的形成。
三、組織家校合作活動,提高家校合作育人效益
為了更好的促進學生的教育工作,學校應該加大家校“同頻共振”。老師和家長應該加大溝通,積極了解學生在學校與家庭中的具體表現。學校為了加大家校“同頻共振”,可以在節日期間組織開展活動,例如在清明節開展“弘揚孝道、慎終追遠”的主題活動。邀請家長參與到活動中,提高學校、老師、家長、學生之間的互動。清明節,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盛大的祭祖大節,屬于禮敬祖先、弘揚孝道、慎終追遠的一種文化傳統節日。在父親節、母親節、教師節等節日,開展感恩活動,學校舉行感恩活動,請家長和老師參加,可以采取征文演講的形式,通過小學生自己書寫的感恩征文,提升小學生的體驗,使小學生體會到父母、老師為了自己更好的學習、生活的付出。根據小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所以在學校德育工作中,要加大積極的正面引導,通過舉辦各類主題活動引領學生良好德育素養的形成。通過此次活動的開展,不僅提高了學生對革命先烈事跡的了解,提升學生思政覺悟。同時在活動過程中,也提升了老師、家長、青少年之間的互動,使平時忙碌的家長更加了解孩子的行為表現。同時老師還應該在每學期的開始時候,組織班會活動,針對本班級學生家長實際狀況,引導家長正確的教育理念與教育方式,使我們的家長要有充分的耐心去引導學生,不要“以暴制暴”,對學生的行為使用簡單粗暴的方式解決。要以冷靜的態度說服學生,同時也要伴以適當的懲罰,針對學生表現好時進行一定的鼓勵,多關注學生的心理狀況。家長還要認識到自身存在的問題與不足,使學生能夠更加健康快樂的成長。老師要多與學生家長進行溝通交流,在教育孩子上要形成家校合育,共同為孩子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
班主任與學生家長之間的溝通是一件值得探究的工作,班主任老師要讓學生家長明確教育孩子中,家校合作的重要性。這就需要老師要在與家長建立溝通上下功夫,尤其是隨著現代生活節奏頻率的加速,家長從事各種類型的勞務工作,休息時間不統一,所以老師要開展各項措施,努力與學生家長建立聯系,加大溝通。其實實施家校合作,是展現老師對學生的愛心、責任心和展示自己愛崗敬業、為人師表良好形象的最佳時機,看似這項工作簡單,但是卻有其一定的復雜性。我們的教育工作者要明確教育工作無小事,特別是從事班務管理工作的各位同仁更需要在平時的工作中,把與學生家長的溝通工作做好、做精致,通過建立良好的家園溝通機制,提高對學生的了解,開展更具針對性的教學措施,促進學生更好發展。
參考文獻:
[1]陳寧.關于開展家校合作的有效方法與經驗探究[J].教師教育能力建設研究專題研討會,2018.
[2]陳景妹.關于開展家校合作的有效方法與經驗探究[J].知識——力量,2019(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