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茂婷
【摘要】英語教師把握課堂中的語言藝術,對于提升自身課堂教學實力非常關鍵。本文主要討論了英文課堂中語言藝術的表現,剖析了小學英語教師所應具有的語言文字藝術才能,并在此基礎上給出了關于提升小學英語教師語言藝術運用能力的意見對策。
【關鍵詞】小學英語教師;課堂教學;語言藝術
中國經濟步入了新時期的高速發展階段,對所有領域都提出了改革更新要求。習近平總書記曾對高等教育工作提出許多重大論斷,并一再強調了人才培養工作的重大意義。對于教育領域的改革,英語更是重中之重,而素質教育對教材的改革起到了非常大的推動作用,同時也對廣大英語教師提出新要求、新目標、新期望。在課堂上教學活動手法與方式日益多樣化的今天,一堂課的教學活動話語研究設計工作仍然是教學活動研究設計工作的主要內容,因此我們應該針對具體情況的內容,因課而宜地細心計劃和錘煉該學科中的教學活動話語,充分調動學生讀書趣味,并突出教學活動的主要內容。由此可見,要提升小學英文授課水平,首先要提高教師的語言教育藝術。
一、小學英語教學中語言藝術的體現
一是教育性和科學性。而課堂語言的可教育性則表現在教師傳播科學知識、引導學生的學習、生活與思維及培育學生個性等方面,并引領學生建立積極開朗的學習情緒。教師也要在課堂中滲透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課堂的科學性是指教師在課堂過程中要運用正確、規范、嚴謹、清晰的話語,使學生正確掌握教師要傳達的信息內容,以便提升課堂效果。
二是啟發性和趣味性。英語教學重在溝通,但學了幾年仍然無法自如表達。學習者不可避免地會對學英文沒有自信,甚至興趣。但教師對講授語言的趣味性尤為重要,也就是在課前先說一些簡短的英文笑話,然后按照內容創設幾個趣味的教學活動和游戲,這不但可以活躍課堂教學氣氛,還能夠培養學習者的興趣愛好,讓學生熱愛學習樂意學好。
三是形象性和生動性。教師的話語也必須形象而生動,對小學生來說,很難在一堂四十多分鐘的教學中都做到精神飽滿,那么教師的話語就更重要了,比如當與學生開小差時,教師既可以用高低起伏的聲調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也可聲情并茂地講話,這樣學生才更容易根據自己的想像,迅速進入角色,并感受到其中的豐富情感。所以,教師語言的形象生動能有效地充分調動學生在課堂中的積極性。
四是規范性和簡潔性。例如,在英語課堂中,一個“上課”和 “下課”的口令,很多教師都沒有規范,上課的口令應該是class begins,下課的口令應該是class is over。但很多教師常常不注意規范,會漏掉s或者少了is。長此以往,學生也會無意習得教師錯誤的示范。所以,學習歸范非常關鍵,因為如果一開始講的是錯的,那么學生很快就會養成錯誤的語言習慣,就很難糾正。在教學上教師要科學合理地組織教學語言,不管是講授知識點或是上課時的指令都要簡明扼要、條理清晰、通俗易懂。所以,教師在授課之前就要認真研究自己的語言。
二、小學英語教師應具備的語言藝術能力
第一,教學語言應具有準確性。正確是指教師所使用的語言必須能夠準確表達自己所希望傳達的思想,但不能偏題、離題,同時還必須達到說話音聲調正確、語言表述準確、文章結構完整,即教師在傳達意思完整的同時還要兼顧語言的準確性。例如,在教授《廣州版小學英語》五上Unit 9 It smells delicious這個單元時,在教授詞匯fresh、delicious、salty、healthy、sweet和核心句型What do you think of?It/They look(s)/smell(s)/taste(s)/is/are (fresh、delicious、salty、healthy、sweet)時,師生的對話如下:T: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fish?Ss:It smells healthy.上述案例中,語言就出現了不準確性,教師沒有明確這三個感官動詞對應的是哪一些形容詞,就導致學生誤認為所有形容詞都可以接這三個感官動詞,殊不知,評價食物健康,通常是使用It is healthy.或者They are healthy.不是通過這三個感官動詞來描述。因此,語言缺乏了準確性。所以,教師要運用科學合理、準確的語句,繼續鞏固自身的英文底子,對英文中的細小問題要格外注意,以確保課堂語句的準確性。
第二,教學語言應具有簡潔性。言簡意賅的語言不但能夠增加課堂教學的效果,而且也更能反映教材上以中小學生為主導,而小學生在學習期間注意力集中的時間并不長,但同時思想比較活潑,也具有惰性,因此長時間采用篇幅較長的語言也無益于學生理解。同時,由于小學生的專注力易于轉移,而冗長的教學語言容易讓學生厭倦,又易于讓學生將注意力投入他本身所感興趣的事情,因此轉移了學生的專注力,也大大降低了課堂教學。所以教師在運用英語課堂詞匯的時候,應該做到盡量簡潔,通俗易懂。比如,在問“Do you understand?”可以簡化為“Understand?”在問“Is there any volunteers?”也可以簡化為“Who can try?” or “Who wants to try?”簡潔明了的教學術語,既可保留原來的表意功能,又可減輕學習者聽辨和理解的困難,有助于教學英語氣氛的創造。
第三,教師話語應具有生動性和感染力。教師除了教書育人外,很關鍵的一種角色便是教學演員,特別是英語教師,由于英語教材內容豐富多彩,各個單元的話題都是小學生感興趣的,所以如何能使小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課堂中,我們教師的話語就尤其關鍵,這將直接地確定了學生參加學習的積極度,同時也在相當程度上左右了學生的心理情感與思想。同時,在課堂時教師的話語也應該接近學生的內心,能使學生在幻想中有情有景,身臨其境。廣版小學英文教材,各個模塊的內容都可以進行合并,或者進行單元整合設計,單課程的學習內容也可以用聽故事、看視頻、或創造新主題語言情境等的形式進行,比如各年齡的學生都喜歡讀故事或看繪本,所以讀故事、講述和看英文繪本書,都對學生的英文教學非常有幫助。比如,在教授廣州版小五高年級上冊Unit4 Can you do my homework?這篇課文時,教師就可以把不同角色的腔調表現出來。比如Jiamin和機器人Robbie在對話時,教師就可以模仿機器人Robbie的聲音,按照機器人說話的方式呈現對話。這樣一個個活生生的人物把教師思維帶到了教學,相信學生的思路一下子就能被牽引,并深刻地認識了教育機器人的思想內涵,從而取得了不錯的教學效果。
第四,評價語言要具有藝術性。教師的教學評價語言要個性化而且富有藝術性,要藝術性地批評、贊揚和鼓勵學生,這樣他們教學的激情就會增加,學習的心態也就會良好。如果學生解答問題時會非常緊張,教師要加以引導“Dont be shy,you can do it.”來減少學生的緊張心情,顯得比較容易。比如學生在解答不出題目或是答案出錯時,教師可以用“It doesnt matter,Who can help her/him”的方式消除學生的焦慮。如果學生以答對問題,可以給予鼓勵,比如hey,hey,super/excellent等,在接受到同伴間的鼓勵后,學生學習的信心也會大增。
三、關于提升小學英語教師語言藝術運用能力的意見和對策
一是熟悉教材、備課充分。由于中小學教師不斷在創新變革,所以要成為一個合格的小學英語教師,需要對課程非常了解,同時還要明確地知道自己該校的狀況,唯有如此方可進一步提高質量,推動該校蓬勃發展。語言是豐富多樣的,教師只有在了解課本和學生語言的情況下才能夠靈活正確地組合和使用語言,從而提升課堂的教學效果。所以,教師在備課時就必須備好語言課本、認真考慮學生的學習風格和語言理解能力,上課時才會對語言有良好的駕馭能力。
二是提升文化知識修養。影響課堂教學的一項主要因素是教師的人文學識素質,教師課堂話語的藝術性與吸引力也有賴于教師長時間的人文積累。英語是一個語言課程,它涵蓋了西方生活的方方面面。教師只有全面認識中西傳統文化的不同,對中西傳統文化的差異有自己獨到的見解,才能適合學生的學習要求,并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三是提升語言綜合運用能力。英語教學的任務是培養學生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因為英文是一門語言,溝通是英文學習的終極目的,而身為教師,就更應該提高語句的溝通性和形成性,在教學活動中提高可感知性語句輸入,并注意連接語的豐富度、文化藝術度和語言情境性。同時,培養教師提問語言的邏輯性,并采用不同的反饋語句、恰當的評價方法等,以培養教師的語言綜合使用能力。
四是親近學生,并讓學生親近。親近學生,并且讓學生親近是十分有必要的事,這也是身為教師我們所應該去做的,教師的幾句富有親和力的言語或許會徹底改變學生的命運與前程,所以在實際的教育中,教師要讓學生感受到理解與尊敬。也要多理解學生的生活和個性,深入到學生之間,多參加學生的課間活動,也多掌握學生慣用的網絡語言,教師偶爾在課堂上運用這種語言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時還會使學生感到這位教師非?!敖拥貧狻?,進而增加了他們的教學趣味,也增進了與教師之間的距離。同時,也多鼓勵學生閱讀英語繪本、觀看英語電影,讓他們感受英語語言的美與魅力,并在課堂中交流這些“美”。
五是虛心學習,反思進取。終身學習可以使教師保持活力和魅力。首先,教師可以閱讀更多的專業書籍和報紙,從書本中學習。教學語言涉及英語教學體系的框架和專業知識的分類。如果他們不熟悉一些課堂詞匯,就會出現在課堂上說“行外話”的現象。其次,向他人學習,向課堂語言講得準確流利的教師學習。再次,學生可以欣賞一些精彩的課堂案例,并試圖從教學的視角尋找課堂教學的語言特點,在實踐中吸收語言養分,從而提升課堂教學語言水準。每堂課結束時,教師也應該及時關注自己課堂語言中存在的問題,分析原因并記錄,并與其他教師交流,以逐步改善自己的教學語言水平。
蘇霍姆林斯基教授曾經說過:“教師的數學課堂語言文化素養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響了學員在教室上大腦勞作的效果。”教師自身穩健的語氣與旋律,能使學生處于良性的話語知識教育環境中,從而保證了課堂教學訊息在傳播流程中獲得了良性表現,并潛移默化地培養了學生優良的課堂口語知識教育基本素質。所以,教師在備課與教學的過程中都要認真錘煉課堂語句,優化課堂語句,讓語言的藝術與魅力在課堂教學中得以充分體現。
【本文系廣東省2020年度教育科學規劃課題“校本培訓的課程設計與區域實施策略的研究”(課題編號:2020YQJK059)子課題“提升教師課堂教學能力的校本培訓實踐研究”研究成果】
文獻參考:
[1]束定芳,莊智象.現代外語教學——理論、實踐與方法[M].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8(7).
[2]楊殿全.小議英文課堂教學語言藝術[J].新課程自主學習(上),2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