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信息化時代,現代多媒體技術具有信息量大、交互性強、直觀形象等特點,深深地影響著人們的音樂課堂教學。音樂與現代化多媒體技術的結合,是音樂藝術與科學技術的交融,是感性思想與理性思想的對接,是精神文明與物質文明的聯結。不僅能使音樂學習的思維產生變化,還給音樂教學的方式帶來了眾多的改變。在小學音樂口風琴教學中合理運用現代化技術輔助課堂教學,不僅符合新時代課改要求,還有利于豐富小樂器課堂,提高課堂口風琴教學的效率,從而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因此,文章針對現代化技術運用在小學口風琴教學的各個環節中,進行了一系列的實踐探索。
關鍵詞:現代化技術;口風琴教學;音樂課堂
一、 現代化技術在口風琴課堂教學中應用的背景
(一)口風琴音樂課堂教學的現狀
1. 口風琴教學水平的差異
眾所周知,隨著現代教育觀念的穩步推進,學校音樂教育模式正在發生著轉變,學生的音樂學習生活趨于豐富,但在平時的音樂教學工作中還是可以看到,學校口風琴的真實教學水平仍存在著一些差異,甚至與音樂課程標準中的要求不符。比如一些學校的音樂教師的自身鍵盤教學能力存在缺陷,又比如教師自己還沒摸熟練指法和吹奏技巧就要去教學生,學生聽得一知半解,學習的積極性和參與的熱情也就被澆滅了。
2. 口風琴教學方法的局限
有些學校認為能把音樂課上好就已經不容易了,還要進行口風琴教學更是天方夜譚,于是便做做表面工作,雖然引進了口風琴這件課堂小樂器,但很少在課堂上進行教學,只是通過觀看視頻欣賞或者讓學生漫無章法地自由練習,學生對口風琴的學習缺乏正確的認知,也就無法真正參與到有效的小樂器學習中來。現有的教學模式往往只是教師教學生模仿,方法單一且枯燥,學生學習興趣不高。如果能熟練運用現代化多媒體技術,對于小樂器的教學無疑將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口風琴融入音樂課堂教學的必要性
口風琴是一種體積小,音準好,旋律性優良的鍵盤式吹奏樂器,特別受學生的歡迎。它還能幫助學生解決歌唱音準的問題,吹出通順流暢的樂段,匯成優美動聽的簡單旋律,又在綜合訓練中發揮其獨特的妙用,每個孩子都能在課堂中成為小樂手,體驗合奏的樂趣。
利用現代多媒體技術輔助課堂口風琴教學,為學生提供一種文字、圖像、音樂互相融合而又富有變化的學習情境,現代化多媒體技術有著色彩鮮艷、圖像生動形象的特點,能使學生主動參與到音樂課堂中去,對于優化口風琴學習過程,提高口風琴教學質量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音樂課堂教學改革的需要
隨著課改的深入和廣大教師隊伍素質的不斷提高,小樂器進入音樂課堂已經越來越受到重視,許多學校都正如火如荼地開展起來,教育部門也對學校的音樂教育不斷地提出更高的要求。如:《音樂課程標準》中關于音樂知識與技能就有如下要求:“學習演唱、演奏、創作的初步技能,能夠自然、自信、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和演奏課堂樂器,了解音樂創作的基本方法。在音樂聽覺感知基礎上識讀樂譜,在音樂實踐活動中運用樂譜。”這也從多方面推動著傳統的音樂課堂教學模式進行改變,嘗試將現代化技術融入小樂器教學的各個環節。
二、 現代化技術在口風琴課堂教學中應用的手段
(一)短短微視頻,為音樂課堂打開新模式
1. 妙用微視頻,輔助課堂情境導入
傳統的音樂課堂情境導入模式大多以“師授生受”開展,枯燥乏味的講授式導入新課教學已經很難再激發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了,而微視頻可以將傳統課堂中的教師想要表達的本課的學習主題用形象可愛的卡通情景來代替,或是將“教師”變為可愛的“音樂學習伙伴”,創設相應的趣味卡通情境,點擊播放視頻,學生第一眼就被可愛的卡通人物吸引住了,在這個音樂學習伙伴的指引下,學生對情景化的任務十分感興趣,在他們看來,這樣的學習模式就像是在玩情景闖關游戲,比教師單純授課要有意思多了。
例如,在人音版小學音樂教材二年級上冊第2課《乃喲乃》這一課的情境導入環節,教師就是通過一個電話視頻來創設情境,使學生快速進入這一課的教學中。
【課例片段】
師:小朋友們,今天老師接到了一個視頻電話,你們看!
土家三兄弟:小朋友們大家好,我們是土家三兄弟,來自中國西南地區的少數民族——土家族,我們的家鄉山青秀美,水清澈甘甜,這是我們居住的房屋,叫吊腳樓,特別的古老。快看快看,這是我們民族最盛大的節日——舍巴節,每當舍巴節來臨的時候,人們就會穿上節日的盛裝,跳起歡快的擺手舞,用這種最古老的方式來慶祝豐收呢!這不,舍巴節就要到了,我們想邀請活潑熱情的漢族小朋友去做客,你們愿意去嗎?太好了!不過我得考考你們,誰會玩我們的節奏游戲,誰就跟我們走!
短短幾分鐘,讓平面的教學變成了立體感受,視頻中融入了聲、景、情,學生學習的興趣一下子就被激發起來了,為之后的口風琴課堂教學做了很好的鋪墊。
2. 巧用微視頻,攻破學習重難點
傳統教學中常用聆聽鋼琴聲,學唱曲譜或是教師示范演唱來進行音樂知識的教學,從而解決課堂學習的重難點,與之相比,微視頻則是將教學重難點以游戲的方式進行呈現,讓學生在玩音樂游戲的過程中巧妙地將教學重難點由“難”變“易”,口風琴的學習難點迎刃而解。
例如,二年級上冊的《彝家娃娃真幸福》這一課中,口風琴的教學重點是了解、熟悉樂曲的旋律,教學難點是準確吹奏出四處“阿里里”所對應的不同音高。因此,在微視頻的設計中,教師通過編輯彝族娃娃的舞蹈動作來區別四處“阿里里”所對應的不同音高位置,并引導學生跟著視頻,聽著音樂邊唱邊舞蹈再讓學生到口風琴上去尋找這幾處“阿里里”的音在口風琴鍵盤上的位置,巧妙地解決了這一教學難點。
3. 善用微視頻,激活思維又創新
合理利用微視頻輔助課堂教學,不僅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其高效參與口風琴音樂課堂,而且還可以激活學生的音樂創新思維。
例如,三年級音樂欣賞教學《維也納的音樂鐘》這一課的新課教學中體驗樂曲的主題環節,教師邀請學生通過口風琴演奏“音樂鐘”的旋律,成為一名“敲鐘人”,并利用錄音軟件錄下學生的現場演奏音頻,再通過音頻制作軟件將學生現場演奏的“音樂鐘”的旋律與樂曲原聲進行合并,讓學生聆聽口風琴與樂隊合奏的效果,就仿佛整個班級的口風琴樂隊與管弦樂隊在現場合奏一般。
【課例片段】
師:你知道嗎?這座鐘是一座通往神奇宮殿的音樂鐘哦!你想不想當一回敲鐘人,親自打開神奇宮殿的大門呢?
師:快拿出你的口風琴,用手指輕輕敲擊圖中相應的琴鍵,吹出這美妙的鐘聲吧!準備好了嗎?
生:用口風琴吹奏圖示簡譜。
師:剛才大家的演奏老師已經用錄音軟件錄下來了,我們一起來聽一聽。
生:聆聽吹奏錄音。
師:想不想去神奇宮殿感受一場奇妙的口風琴和樂隊的現場合奏?
師:接下來,老師會將同學們的吹奏合并到這首樂曲《維也納的音樂鐘》的主題旋律中,請你聽一聽,會有怎樣的音響效果呢?
生:聆聽合奏并討論。
(二)同步云播放,為課堂展示開拓新舞臺
1. 移動展臺,現場直播
在器樂教學課堂上教師經常要進行示范演奏,由于教室大樂器小、學生座位距離遠近、演奏時觀看的角度等等原因,往往只有部分學生能真正看清教師的指法講解和氣息的運用。此時運用軟件技術,將手機攝像頭近距離對準口風琴,手機選擇“移動展臺”功能,選擇“直播”,再點擊畫面,等聚焦清晰后,點擊藍色按鈕便可開啟視頻直播。
教師的演奏過程就這樣被同步直播顯示在音樂教室的大屏幕上,全班學生只需坐在自己座位上就能清晰地觀看到教師的講解,徹底解決了后排學生看不清示范演奏的弊端。
2. 屏幕同步,高效反饋
在口風琴的教學過程中,經常需要進行師生互動和交流,利用軟件,可以實現手機、電腦,大小屏同步顯示,可將手機上的照片、視頻投到電腦大屏幕上,所有操作就像使用手機一樣,方便快捷,實時高效。可以對學生的口風琴演奏當堂反饋,學生也可以清楚地看到自己的演奏表現,就像照鏡子一樣。
通過現代化技術手段在口風琴課堂的一系列實踐運用,強化了口風琴教學中的師生互動環節,充分反映了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發揮了教師的引導作用。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僅能學習到口風琴的演奏技巧,還能掌握專業的學習方法。
(三)溫馨群共享,為課后交流創建新平臺
課余時間,教師還可以搭建網絡平臺,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問卷調查、自主性音樂學習測驗、每日口風琴練習打卡、口風琴拓展演奏作品共享、學習心得感悟交流等多種活動,通過資源共享與互動交流,促使課后的口風琴音樂課堂依然精彩紛呈,增強了課堂的延展性,讓學生從中受益。
例如,運用“曉黑板”這個手機軟件進行課后的教學反饋。教師可以配上圖、文,甚至吹奏的示范音頻通過手機軟件發通知和布置打卡作業,加強家校聯系。每個孩子的打卡視頻或音頻都能在軟件中清晰地看到、聽到,針對每個孩子出現的不同問題,教師再給予反饋,提出新的要求。
三、 現代化技術在口風琴課堂教學中應用的后續思考
依靠多媒體教育技術手段進行因材施教,符合小學音樂學科個性化教學、交互式教學、合作化教學的學科特點,學生既能夠體驗到學習的樂趣,又在無形之中提高了學習效率,從而提高其音樂素養。
作為新時代的音樂教師,在不斷提高自身的音樂專業知識和科學文化素質的同時,思想上也要不斷改變原有的教育教學觀念,推陳出新,主動學習現代化多媒體技術,在全面了解小學生身心發展特點的基礎上,以學生為本,積極主動學習新技術,開展線上線下教研,善于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打破傳統教學模式的束縛,充分挖掘口風琴這件課堂小樂器本身的美感去感染學生、啟發學生,借助互聯網技術,通過技術向學生傳遞音樂學習的快樂,使學生愛上口風琴、享受口風琴音樂課,從而融洽師生關系,構建和諧生本課堂。
參考文獻:
[1]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2011版)解讀[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劉曉利.小學器樂教學微學習實踐的個案研究[D].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2018.
[3]寧望強.現代教育技術下的小學器樂課[J].成功:教育,2011(2):245.
作者簡介:於琦苑,浙江省杭州市,浙江省杭州市蕭山區銀河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