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瓊 左曉亞
[摘 ?要]把課程思政理念與高職學前教育美術課程相融合,是提升高職學前教育美術課程教學質量的有效方法,其對培養學生德育素養和政治意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文章論述了新形勢下對課程思政的理解,總結了當前高職學前教育美術課程融入課程思政過程中存在的一些問題,然后通過對不同層面問題具體而深入的分析,進一步探討了高職學前教育美術課程融入課程思政的路徑。
[關鍵詞]高職 ?學前教育美術課程 ?課程思政 ?融合
課題:陜西職業技術學院學前教育專業美術類課程的美育功能及實施策略研究(課題編號:2021YX013)。西北工業大學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融合課程思政的無線傳感器網絡教學體系研究與實踐”(課題編號:2020JGY17)。
新形勢下對課程思政的理解
1.課程思政的內涵
高職院校在積極響應國家教育改革的同時,努力使學校各專業課程的教學內容與課程思政步調保持一致,以達到協同發展的目的。把課程思政置于教育環節的重要位置,也成為了新時期高職院校教育的重要任務。和傳統思政教育相比,新時期高職院校課程思政更加重視教育理念方面的突破與創新。站在可持續發展的角度來看,掌握課程思政的核心內容,再配合不同的教學方式方法深入挖掘高職各門課程中所蘊藏的思政內涵,以為后面融入課程思政打下基礎。此外,落實課程思政的一個重要目的,就是把當前我國各個階段的教育進行系統性的分類,再把這些分類后的內容與課程思政相融合,這樣做可以從根源上解決課程思政單一化、無趣化等問題,有利于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
2.新形勢下實施課程思政的措施
課程思政可以對大學生群體的思想道德水平和政治意識進行針對性的教育,通過課程思政可以引導大學生的思想和觀念,為國家與社會培養出具有正確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的各類技術型人才。課程思政是以構建全員、全程、全課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將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的一種綜合教育理念。如果要在高職院?,F有的課程教學內容之中融入課程思政,就要先做好學生的思想教育和引導工作。首先,教師要確保每個參與課程學習的學生能夠將馬克思列寧主義作為自己的指導思想,同時具備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教師還應響應國家政策與方針,在教學中積極做好學生的愛國、愛黨教育,要讓學生明白國家與民族的利益高于一切。其次,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價值觀。隨著社會的進步與發展,人們更重視個人思想的獨立性和完整性,傳統中一些落后的、陳舊的思想觀念被時代所淘汰,高職院校可以把一些優秀的傳統文化融入課程思政之中,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守信、誠實、勇敢等品德,教師在教學中應努力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為學生今后的成長成才打下基礎。最后,培養學生正確的思想理念,使學生建立正確的人生觀,通過啟發的方式鼓勵學生使用辯證思維對自己遇到的問題進行判斷,這樣做能使學生在今后遇到類似問題時迅速分析問題并找出應對的策略。
高職學前教育美術課程融入課程思政存在的問題
1.部分教師對課程思政的理解比較狹隘
首先,有一部分高職學前教育美術課程教師對課程思政存在著一些誤解,他們認為只要讓學生掌握新時期黨的基本路線等就算達成了教學目標和完成了教學任務,這種想法是狹隘的。教師應當努力把學生培養成為人民服務和建設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合格人才。其次,由于課程思政含有大量的哲學思維,學生在學習一段時間之后,能夠從理性的、可持續發展的角度考慮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以及后期進行相應的反思和總結。最后,在進行課程思政時,要努力培養大學生愛黨、愛國之情和民族責任意識。許多高職院校的教師把課程思政片面地解讀為純粹的愛國教育,這就導致他們無法精準和有效地在高職學前教育美術課程融入課程思政。
2.課程思政結構不統一
有些高職院校學前教育美術課程教學活動是單獨由某位教師完成的,完成的質量取決于教師的教學方法,如果教師在具體的教學中沒有對自身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進行深入反思和總結,長期下去其教學效果就可能達不到理想的效果。一部分高職院校還出現了一門課程由多位教師分工完成的現象,這些教師以分工的形式劃分教學任務,但是對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沒有進行相應的調整和細化處理,于是會經常出現課程思政內容重復的現象。還有一部分高職院校的教師為了能夠完成教學目標和教學任務,就把課程思政內容以純理論的方式對學生進行灌輸,學生只能夠被迫接受,而這導致了學生在課程思政學習過程中經常出現負面情緒。
高職學前教育美術課程融入課程思政的方法
1.通過傳統文化在高職學前教育美術課程融入課程思政
要想更好地在高職學前美術教育課程融入課程思政,就不能單一地沿用傳統教學模式,這是因為傳統教學模式無法保障高職學前美術教育專業課程的教學質量。因此,教師要改變傳統的課堂教學策略和教學模式,把一些課堂和教材以外的內容引入到課程教學之中,這樣做既可以有效地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夠讓學生在高職學前教育美術課程學習中潛移默化地領悟課程思政的內在價值。眾所周知,我國是一個有著五千年燦爛文化的文明古國,民間文化積淀深厚,與美術有關的文化和作品也是相當多的,比如較為常見的就有風箏、剪紙、捏泥人,等等。以我國剪紙為例,我國剪紙是一種用剪刀或刻刀在紙上剪刻花紋,用于裝點生活或配合其他民俗活動的民間藝術。剪紙作品不僅能給人們帶來絕美的視覺享受,同時其還具有極高的文化傳承價值,如“魚躍荷塘”“三羊開泰”“玉兔搗藥”等不僅富有民間文化意趣,同時還體現了我國古代先民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景和辛勤勞動的精神風貌。
教師開展剪紙教學時,可以先向學生進行簡單的剪紙相關歷史的介紹,然后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把課前精心準備的剪紙作品和一些基礎的剪紙技法課件播放給學生。視頻播放完之后教師分發給每個學生一把剪刀及剪紙材料,然后以“疫情斗爭”為剪紙主題,組織學生分小組進行創作。學生短暫交流之后迅速做好小組內部分工,有的負責查找資料,有的負責描線構圖,有的研究剪紙技法,等等,整個課堂氛圍空前高漲。教師通過這種以傳統剪紙藝術形式反映抗“疫”主題的教學活動,一方面培養了學生的課程學習興趣,一方面還把傳統剪紙文化和課程思政相融合,為學生提供了課程思政與剪紙文化雙重教育的良好環境。
教師講解線描畫這一部分內容時,可以不按照教材的要求選擇兒童線描畫或者動植物線描畫,而是先把一些傳統的民間文化元素引入進來,比如馬勺臉譜。馬勺臉譜是把一些神話故事里的人物,或者戲劇里的人物用彩繪的方式畫在馬勺上面,人們把這些繪制完成的馬勺掛在廳堂居室,寓意著招納幸福和財運。馬勺臉譜的造型獨特而且色彩艷麗,繪畫線條粗獷而又不失細膩,表現出了勞動人民艱苦樸素、豪放又不失柔情的性格。除此之外,馬勺臉譜在色彩的搭配和主題的設計上也有著獨特的寓意,它不僅體現出了先民對生活的美好期許,還表現出了先民與惡劣自然環境抗爭的英雄氣概。隨后學生設計和繪制馬勺臉譜的時候,他們在感嘆先民獨特審美的同時,也被先民在惡劣環境下奮力拼博、努力奮斗的精神所深深感動。教師采用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能更順利地完成高職學前教育美術課程的教學任務,還能更好地在高職學前教育美術課程融入課程思政。
2.以時政為導向,把課程思政融入課堂
高職院校的學生身心正處于關鍵的形成階段,他們對一些事物的看法和辨別能力相對比較弱,有一部分學生把個人注意力放在了對物質生活和精神享樂的追求上,對民生和時政不關心,任其發展下去會給學生的精神狀態和長遠發展帶來巨大的負面影響。因此,高職院校進一步提升學生的政治覺悟和哲學思辨能力就顯得十分重要和迫切了,若教師采取普通的語言勸導或硬性說服模式,無法有效地讓學生接受和認可,甚至還可能會起反作用。針對這種情況,教師要改變傳統的說教模式,把一些帶有生活氣息且與學生有一定關聯性的時政引入課堂,循序漸進地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理性分辨能力。教師在高職教育美術課程融入課程思政的過程中,可以把一些熱門的時事內容引入課堂教學,這樣做既可以迅速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又可以使學生主動地思考事件背后的原因與事件的目的。比如教師在講解幼兒美術課程中色彩內容這部分時,在進行主題選擇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采取引導與啟發的方式,讓學生選擇一些具有紀念意義的事件作為主題并要求學生用畫筆記錄下來,這樣做不僅可以起到了良好的教育宣傳效果,同時還能夠調動起學生的民族文化自信心,培養學生的愛黨、愛國意識,可謂是一舉多得。
3.創新教學方法,在教學中滲透課程思政
為了讓學生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教師可以對傳統的教學方法進行創新。傳統課堂一節課一般為45分鐘,教師可以把前15分鐘作為知識的分享階段,這一階段的教學內容可以采用多元化的形式展現,而不用刻意地固定一個主題,教師可以將重心放在對學生進行名家藝術作品的分析及對藝術作品所使用手法的討論上。比如教師在講浮雕這一部分內容時,可以把“2020年紅軍長征勝利84周年”引入課堂,隨后教師還可以把2020年9月30日烈士紀念日作為話題,播放烈士紀念日北京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的向人民英雄敬獻花籃儀式的視頻,同時向學生講解華表及其周邊浮雕的藝術價值和浮雕圖案所包含的深刻寓意。在這一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一同緬懷革命先烈,弘揚英雄精神,學生在這一過程深深明白了自己所擁有的幸福是來之不易的。教師在使學生掌握浮雕藝術表現形式的同時,也潛移默化地對學生進行了愛國主義教育。
結 ?語
課程思政作為一種新的教育教學理念,是新時期加強高校人才培養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要求、新舉措、新方向,從根本上回應了“為誰培養人、培養什么樣的人、怎樣培養人”等重大理論與實踐問題。而要把課程思政順利地融入高職學前教育美術課程教學,除了堅持科學、正確的教育發展觀外,還需要對傳統教學模式進行調整和改進。把課程思政與高職學前教育美術課程相融合,在提升學生美術課程學習質量的同時,還要潛移默化地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高職學前教育美術課程思政融入過程中,教師一定要重視方法與策略的選取與運用,以期能為國家培養更多優秀的人才。
參考文獻:
[1]張迎迎.藝術院校課程思政的實踐探索與啟示[J].中國高等教育,2020(13):16-17.
[2]張威.通識教育:高校課程思政的有效促進[J].中國高等教育,2019,621(2):38-40.
[3]鞏茹敏,林鐵松.課程思政:隱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形態[J].教學與研究,2019(6):45-51.
[4]顧明明.高校美術教育融入“課程思政”的理性思考研究[J].戲劇之家,2019,315(15):155-156.
[5]欒博強.“課程思政”導向下學前教育專業音樂類課程改革的思考與啟示——以西安培華學院為例[J].青春歲月,2020(6):50-51.
[6]葛慧.高校美術教育融入“課程思政”的理性思考研究[J].科技資訊,2020,18(11):203+205.
[7]劉麗艷.“課程思政”背景下高校美術教育教學改革的方向與策略[J].精品,2020(5):127-128.
作者單位:毛瓊 ?陜西職業技術學院學前教育學院 ?陜西西安
左曉亞 ?西北工業大學電子信息學院 ?陜西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