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瑞芹
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信息技術已經廣泛應用于教育領域,給教師教學提供了很大的便利,使教育發展到全新的階段,徹底改變了傳統黑板和粉筆的教學模式,在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應用信息技術,給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效果帶來了實質性的變化,為課堂注入了生機與活力,為學生創造出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使學生對信息技術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促進了學生學習能動性的發揮,保證了課堂教學效率的穩步提升,為初中信息技術高效課堂的構建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綜觀當前的初中信息技術教學現狀,部分教師受傳統教育理念的影響,認為信息技術課程不屬于考試范圍,所以對信息技術教學的重視度不夠。甚至存在這樣一種現象,信息技術課常常被其他必考學科占用,這從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對信息技術課程的學習興趣,不利于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教學資源落后,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教學效率。此外,初中信息技術課程是一門操作性、實踐性較強的學科,既要注重對學生理論知識的傳授,更要重視對學生信息技術技能的訓練,然而,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過于重視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掌握,而忽視了對學生實際操作水平的培養,難以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導致學生只是掌握了理論知識,但是不會上機操作,無法實現學以致用的教學目標。那么,如何在當前背景下有效構建初中信息技術高效課堂勢在必行。
一、利用信息技術學科特點,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信息技術具有圖文聲像兼具的豐富功能,可將書本上靜態的知識以生動、靈活的方式呈現出來,動態的事物更能引起學生的注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課程知識學習更為有趣,有助于實現寓教于樂的教學效果。為此,在初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教師可靈活運用信息技術的豐富功能,克服傳統單一、枯燥的教學模式,使教學生動化,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將學生帶入形象生動、色彩繽紛的教學情境中,使學生的感官受到刺激,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促使學生主動投入到信息技術學習中,從而為課堂教學的順利開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運用信息技術手段,優化課堂教學方法
信息技術知識知識具有較強的知識性與操作性特點,要想讓學生在課堂上更好地掌握知識與技能,不僅對教師教學有較高的要求,也需要學生對學習保持持久的興趣,唯有如此才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在初中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教師可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優化課堂教學方法,利用微視頻的功能制作教學課件,以新穎的方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保證課堂學習效率,從而提高課堂教學質量。與此同時,在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師對信息技術的應用要密切結合教學內容制作合理的教學課件,借助圖片、文字及動畫相結合的方式為學生講授知識,改善傳統教師口述式的教學方式,以生動的視頻引導學生主動思考,積極探究信息技術知識,進而保證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
三、巧用信息技術知識,培養自主學習能力
隨著課程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傳統教育模式已經無法滿足當前的教學需求,信息技術課程教學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的重視度日益提升,在具體教學實踐中,教師要拋棄傳統落后的以單向傳授知識為主的教學理念,轉變成注重解決問題、完成任務的師生互動式的教學理念,即采用任務驅動教學法來發揮學生對課堂的主導作用,以此充分發散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在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師更應注重對學生自主學習、操作能力的培養,以促進學生信息素養的提升。教師可巧妙運用信息技術為學生布置學習任務,讓學生在學習任務的驅動下主動學習,探索信息技術中的奧秘,感受信息技術學習的樂趣,從而有效地完成教師布置的學習任務。另外,在學生完成學習任務之后,教師要注重對學生的自主學習情況及任務完成情況的評價,發現學生的優勢,幫助學生找到學習中的不足,及時改正,從而促進學生信息技術水平和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
四、營造良好學習氛圍,創設信息技術環境
在信息技術環境中開展學習活動,拉近了人與人之間在時空中的距離,但是師生之間以及生生之間處于分離的狀態,會導致心靈上產生更大的距離感。因此,在信息技術環境中開展學習活動,更要重視良好學習氛圍的營造,借助語言表達、視頻連線、文字表述等多樣化的方式來強化任何人之間的信任感,在相互了解、信任的基礎上,共同打造和諧、愉快的學習氛圍。在這樣的學習氛圍中,學習者更愿意打開心扉,毫無保留的探討知識與問題,更加深入的開展知識交流。在信息技術環境中,學生很難感受到像真實課堂教學中的熱烈、積極的課堂學習氛圍。所以,教師對網絡環境下學習進行設計時,要特別注意這方面的問題,重視交互學習的設置,打造積極的學習環境,促使學生更加高效的開展學習活動。在信息技術環境下,學生學習活動的開展得到了更優越的環境與條件,同時也存在很多不利因素的影響與制約,正確的學習動機是學生在信息技術環境下高效開展學習活動的重要動力。高職教師對學生學習動機的激發及維持方法進行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