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鶯
摘要:隨著互聯網的發展,電子商務發展快速,使得電子商務人才嚴重短缺。這給中職學校以啟示,尤其培養電子商務實用技能型人才,是中職電子商務專業的首要任務。如何培養社會需要的電子商務專業人才,我們必須社會行情和對人才的要求來對其進行人才定位。為了更好地培養滿足市場對專業技能人才的需求,使培養出來的學生能較快地為企業所用,需要對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模式進行探索。
關鍵詞:中職學校;電子商務專業;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現狀;不同;重要作用;模式探索
國家提出了“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的職業教育辦學方針。教育部明確提出:”職業教育要大力推行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養模式,積極鼓勵校企合一、形成產教結合、校企共進、互惠雙贏的良性循環的職業教育模式。”“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教學模式校企合作教學模式是一種以市場和社會需求為導向的運行機制,是學校和企業雙方共同參與人才培養過程,以培養學生的全面素質、綜合能力和就業競爭力為重一點,利用學校和企業兩種不同的教育環境和教育資源,采用課堂教學與學生參加實際工作有機結合,來培養適合不同用人單位需要的應用型人才的教學模式。
隨著互聯網經濟的發展,電子商務逐漸成為炙手可熱的專業之一。作為一門新興的學科,電子商務專業往往從國際貿易、市場營銷、計算機等相關專業的課程體系中摘取課程。這也導致了電商專業學生在畢業后從事電商工作時,與其他專業學生相比,競爭優勢并不大。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眾多職業院校開始探索教育的新方式,校企合作與產教融合成為新課程體系的熱點。校企合作與產教融合成為了電商專業學生培養的重要路徑之一。
1.中職電子商務專業人才培養現狀
隨著京東、阿里巴巴等電商企業的迅速發展,使得我國對電子商務專業人才需求進一步增加,從我國社會專業領域來分析,電子商務行業的分工更加細化,各家電商平臺企業對人才的專業性要求也更高,比如需要人才對電商平臺以及行業發展動向有所了解,熟悉電子商務的相關理論,并且具有創新意識和較強的操作能力,總體來說,電子商務企業對復合型人才需求量更大。如今電子商務企業的競爭愈加激烈,人才的爭奪以及培養成為了電商企業長久發展的重要戰略。目前來看中職電子商務專業人才培養整體情況良好,但是也存在一定與市場需求相脫節的情況,一些學生在畢業后就業質量不佳,這與人才培養模式存在一定關系,比如教學實踐內容不能充分滿足社會需求,對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的機制不夠完善,未能建立圍繞電商專業的實訓基地。在創新創業的大背景下,中職院校學生作為電商企業發展的生力軍,需要其在思想和技能上具備實力,最終為我國電商發展注入新的動力。
2.產教融合與校企合作的不同
2.1產教融合與校企合作的內涵不同
產教融合是指職業院校根據校內專業,通過校內專業與行業共建經營實體,把產業與教學密切結合,實現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一體,形成學校與企業渾然一體的辦學模式;而校企合作是校園與企業建立的一種合作模式,在校學習為一個階段,企業實踐為另一個階段,兩個階段分開進行。
2.2產教融合與校企合作的層次不同
校企合作是產教融合的必經階段,產教融合是深層次發展。校園與企業經過初步的合作后,雙方產生了解,清楚雙方需求,經過磨合,知曉雙方權利與義務,才能順利地進入產教融合階段。
2.3產教融合與校企合作的目的不同
產教融合是為了推動行業的發展,校企雙方共同完成人才培養,產是促進教的手段,“教”是本質目的;校企合作是為企業培養出更適合企業的學生。
2.4產教融合與校企合作的主體不同
產教融合的主體為“教”,即學校,通過學校與企業共建產業,雙方深層次合作,共同參與進學生的培養;校企合作的主體為“企”,校與企之間為兩個個體,分階段擔任主體的角色。
2.5產教融合與校企合作的價值不同
產教融合的產出為一套完整的培養體系,一套課程,一個項目,包含了“產”、“教”、“研”三個部分;校企合作的產出為具有針對性的企業員工,更符合企業要求的專門人才。
職業教育是為了讓受教育者獲得某種職業或生產勞動所需要的職業知識、技能,目的是培養應用型人才,提高勞動者的整體素質,推動行業的發展,其更應該側重于實踐技能和實際工作能力的培養。
3.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重要作用
職業教育其本質就是就業教育,通過校企合作、產教融合使專業培養目標與產業發展密切相符合,同時將企業先進的理論知識,新的專業技術帶入課堂,帶給學生,豐富教學內容。另一方面學生也可以到企業實踐實習,實地感受企業的文化和環境,使教學與實踐有機地結合起來,促進學校專業課程的建設,改善教學效果,更好地為地方經濟服務。
通過校企合作為“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建設搭建了一個很好的平臺。一方面,學校的專業教師通過在企業的實踐掛職得到了良好的訓練和提升;另一方面,企業的技術人員也可以成為學校的兼職教師;雙方人員在教學配合中互相學習,共同提高,加快了“雙師型”教師隊伍的擴展。通過產教融合,把先進的技術與理論知識緊密結合,學生在實踐的過程中才能真正體驗到在線服務和產品的實踐對企業的重要性,只有在真真切切的實踐中,才能提高其動手能力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4.中職電子商務專業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教育部明確提出:“職業教育要大力推行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養模式,積極鼓勵校企合一、形成產教結合、校企共進、互惠雙贏的良性循環的職業教育模式。”國內眾多院校開始嘗試將企業引入校園,然而受政策的限制,大部分學校還處于“校企合作”的階段,主要采用學生就業合作模式與企業訂單培養模式,學校培養符合企業用工需求的學生,在擇業時,通過雙方選擇的方式,促進就業,企業在學生培養過程中,安排企業導師為學生上課,這遠遠沒有達到產教融合的程度。
電子商務專業作為一門現代經濟社會領域的新興商科,其與工科、傳統商科相比,具有實現難度低、收獲成績快、對資源需求少的特點,更適合采用產教融合的方式,使企業更深入地介入到人才的培養中來,協同育人。那么如何推動電子商務專業的產教融合,使學校有條件實施“融教于產”,使企業能夠“融產于教”呢?我認為要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4.1校內創業合作模式
我校電商專業積極聯系企業,跟多家企業恰談并深度合作,通過校企之間建立創業實踐的合作模式,充分利用行業企業的平臺和供貨、物流等優質資源,建立穩定的校內實訓實習基地,給學生搭建創業實踐平臺。這種方式比較容易實現,在學校里創業,利用企業的平臺和提供的貨源、物流,很大一部分解決了創業中的主要問題。例如,我專業跟企業聯盟的校企合作形式。我們利用企業的平臺,我校電子商務專業的學生創業團隊以圣誕節和元旦這兩節為契機,線上在平臺上鋪設各種包裝產品,線下在校園辦公室、食堂門口、學生宿舍發放自己制作的海報、宣傳單、送貨名片和專設攤點進行宣傳商品和銷售。線上線下雙管齊下,線上下單,送貨上門,從這幾年的創業效果來說還是很不錯的。學生體會到了創業的辛苦,也體會到了收獲的快樂。更鍛煉了創業實踐的動手操作能力和統籌思維能力,學生的積極性都很高。
4.2校企互動合作模式
學校與企業共同組建培訓中心或培訓基地,通過場地、資金、技術、設備、人員等各方面的合理配置和優化組合,建立校企優勢互補,互利共贏的合作機制,利用雙方共建的培訓中心或基地,一方面對學校師資、學生提供專業培訓條件,一方面又可用于企業技術人員培訓。我校電商專業跟幾家電商企業合作,以洽談簽約形式,把項目打包給電商專業的學生來做,比如有美工項目、客服項目等,一個學期我們電商專業的學生把美工項目包了,教師通過項目在課堂上讓學生了解到了企業對美工崗位的技術要求和所達到的職業素養。教師在課堂上的講課更生動更有說服力,學生也能把作品做得更符合企業的要求。
4.3專業建設合作模式
我們以典型工作任務分析會作為校企合作的定期模式,專業建設合作主要是根據企業生產的實際需要和市場需求,讓企業專家積極參與學校專業建設,學校與企業共同商討培養目標、教學計劃、教學內容和方式,緊密地將企業市場需求與學校高技能人才培養結合起來。我校以定期請電商行業的專家來參加電子商務典型工作任務分析會,分析電商行業現階段的崗位設置、崗位任務要求、崗位所需的職業素養。確保電商專業的培養目標、課程設置能緊跟市場需求,不至于脫節。
4.4學生企業頂崗模式
專業教師到電商企業掛職學習企業的專業技能,提升教師專業實踐能力。回來指導學生的教學,這有利于教師和學生實踐能力的提升。與企業深度合作,一方面彌補學校在實訓設備方面的不足,一方面切實加強了實踐和實訓環節的教學,實現了教育內容與就業崗位的“零距離”,為技能人才的培養奠定了堅實基礎。
我校與當地多家電商企業、電子商務協會合作,共建電子商務校企合作實訓基地,為電商專業的學生提供長期的階段性頂崗實訓基地。如遇618、雙11、雙12等大促的時候,可以大批量地輸送學生到合作電商企業進行美工、客服、物流等崗位進行實習工作。讓學生更好地熟悉電商企業的工作環境、電商企業的各個崗位任務及要求、所具備的職業素養,工作流程等。讓學生親身實地地到企業實踐,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專業技能和實踐能力。也有學生畢業后直接留在合作的電商企業工作的,企業對我專業培養的學生評價較高,真正實現了雙贏。
4.5政府引領,多方協同
產教融合不僅體現在學校與企業兩個主體間的融合,更體現在內容的融合,最終跨越“產”與“教”的交融,建立一個共同體。然而企業與學校存在本質上的不同,企業的目的是盈利,而學校的目的是培養人,根本性目標的分歧必將導致產教融合難以達到預期目標,甚至中途夭折。
由此可見,僅僅依靠校企雙方的合作遠遠不夠,而產教融合可以使教育資源快速推動產業的發展,實現人才的“變現”,理應收到當地政府部門的重視。如果能夠由政府牽頭,通過政策引導,以政策補償企業的利潤損失,可以有效地降低企業的利益目標。同時,通過引入行業協會或者其他中間機構作為這一共同體的管理者、調和者,不僅能避免校企雙方的直接摩擦,較少風險,還能更好地從行業角度制定培養計劃。對于學校而言,也需要政府主管部門放開限制,同時對共同體采取監管。只有政校行企四方聯動,才能推動產教融合的健康穩定發展。
4.6樹立正確的價值導向
產教融合是學校和企業為了各自的發展需要而建立的一種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的合作活動,存在的價值顯而易見。但是要想真正深化產教融合,需要站在更高的角度看待它,不僅僅只看到其對教育、行業、企業的價值。產教融合的實施對經濟發展和產業升級具有重要意義,其最終是為當地經濟服務,推動當地產業結構的,而不是為小部分群體服務的。
4.7改變傳統的教育考核機制
這里的教育考核機制不僅僅包含對于學生的考核,還包括對教師的考核。在傳統的教育中,教師的教學以理論為主,實踐為輔,考核學習效果的途徑是考試。在這種考核機制下,學生只能被迫將大部分精力放在理論課程的學習上,而不敢更多地進行實踐,唯恐考試不合格。老師也一樣,傳統的教學工作和校園事務已經消耗了教師的大部分精力,教師難以抽出大量精力與時間放在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上。
要想實現高質量的產教融合,必須要放開對教師與學生的限制,改變傳統的考核機制。比如對創業學生的考核可以側重于其創業項目的運營情況、計劃的實施度、項目的運營成果等,對于深度參與產教融合的學生可以從崗位貢獻、總體評價、技能水平的角度進行考核。對教師的考核則可以側重于指導項目的成果、項目運轉的成效等方面。
結語:
總之,開展校企合作、產教融合,建立校企間良好有效的合作機制,既是國際職教發展的成功經驗,也是破解職業教育弊端的一劑良方。可以說校企合作是時代的召喚,是職業教育發展的趨勢。因此,加強校企合作、產教結合,是職業學校培養經濟發展所需實用型人才,增強職業教育活力的需要。
參考文獻
[1]邱小群,劉玉潔,林嘉.“雙創+新工科”背景下電子信息技術專業實訓基地建設改革研究[J].現代信息科技,2019(12).
[2]謝瑞敏.基于區域特色中職電子商務專業建設的探索與實踐[J].現代職業教育,2018(11):38-40.
[3]胡春艷.淺析參與實訓基地建設對青年教師實踐能力的提升——以參與電子商務實訓基地建設為例[J].科學中國人,2017(11).
[4]譚肇端.中職電子商務專業建設創新與實踐[J].現代職業教育,2017(11).
[5]中商產業研究院[R].2019-2024年中國產教融合行業市場前景及投資機會研究報告
[6]管丹.校企合作與產教融合概念辨析[J].職教通訊,2016(15).
[7]吳衛芬,苗森,舒建武,高校推動產教融合的不足與有效途徑研究[J].創新創業理論研究與實踐,2020,8(15).
[8]楊飛.促進中職電子商務專業校企合作的策略研究[J].新校園(中旬),2017(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