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曉斌,武雪亮*,王勝杰,孫光源,王文靜,梁 峰,趙軼峰,劉振顯,張迎春
(河北北方學院附屬第一醫院普通外科,河北 張家口 075000)
結直腸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人類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其發病率和病亡率分別位于所有腫瘤的第3位和第4位,且發病率呈逐年上升和年輕化趨勢。近年來,隨著我國居民生活方式、飲食結構和生存環境的改變,我國結直腸癌發病率呈持續上升趨勢,2014年我國居民結直腸癌發病例數位居所有腫瘤第3位。盡管結直腸癌的診斷與治療已經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由于在早期篩查、早期診斷上的諸多困難,部分患者失去了最佳治療時期,其整體5年生存率并未明顯提高,較歐美國家仍有較大差距。因此,對它進行深層次的研究,從分子生物學角度闡明結直腸癌的發病機制,尋求敏感度高、特異性強的標志物已成為結直腸癌的研究熱點。三結構域蛋白家族(tripartite motif,TRIM)是一個結構相對保守的蛋白家族,擁有E3泛素化連接酶活性,在腫瘤細胞增殖、侵襲、轉移等惡性進程中發揮重要作用。目前已有研究發現TRIM59在乳腺癌、胰腺癌等多種腫瘤中表達上調并促進腫瘤細胞惡性進展,然而TRIM59的表達水平與結直腸癌的關系目前鮮有報道。因此,本研究擬檢測TRIM59在結直腸癌組織及癌旁組織中的表達,分析其表達與結直腸癌患者臨床病理指標及預后的相關性,旨在為結直腸癌診斷、分子治療的研究提供理論基礎。
收集2015年2月—2016年2月河北北方學院附屬第一醫院普通外科收治的86例結直腸癌患者的臨床資料,選取癌組織和相應的癌旁正常組織手術切除標本。86例結直腸癌患者中,男47例,女39例;年齡40~79歲,中位年齡64歲,小于65歲的38例;直腸癌45例,結腸癌41例。所有納入患者臨床資料均完整,本研究經河北北方學院附屬第一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通過,所有研究對象均簽署知情同意書。病例納入標準:①行CRC根治性手術并且術后病理明確診斷為結直腸癌;②臨床資料完整,術后留存組織學標本。排除標準:①伴有其他惡性腫瘤者;②臨床資料不全或難以配合取材者;③伴有嚴重心、肝、腎功能異常者;④新輔助放化療患者。術后隨訪主要通過門診復診、電話及網絡等方式對所有患者進行隨訪調查,隨訪時間為60個月,了解患者術后死亡時間及原因,所有納入研究的患者均獲得隨訪數據。
1.2.1 主要試劑
TRIzol提取試劑購于Sigma公司;反轉錄試劑盒購自日本TaKaRa公司;PCR引物由上海生物工程技術公司設計并合成;TRIM59多克隆抗體購自美國Abcam公司;SP法免疫組化試劑盒、蘇木素染料及DAB顯色試劑盒購自福州邁新生物技術開發有限公司。1.2.2 實時熒光定量PCR法檢測TRIM59 mRNA表達
使用總RNA提取試劑抽提組織中的總RNA,測定總RNA濃度。根據反轉錄試劑盒兩步法合成cDNA,反應體系按說明書要求配制,然后進行實時熒光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qPCR)擴增。引物序列如下:TRIM59上游5′-ATGGCCGATGACGTAATC GCG-3′,下游5′-CGTGAGCTCACCATGGATCAG-3′;GAPDH上游5′-TCCCTCGTGCTAGATCATGAA-3′,下游5′-GGTCATGATCAGCCACTGTC-3′。PCR反應條件為:95℃、10 min;95℃、15 s,60℃、35 s,72℃、30 s,進行35個循環;于72℃延伸7 min。mRNA表達量采用2計算。1.2.3 免疫組織化學法檢測TRIM59蛋白表達
采用鏈霉菌抗生物素蛋白-過氧化物酶連結法(streptavidinperosidase,SP)法檢測TRIM59蛋白的表達水平。石蠟塊使用二甲苯脫蠟,作3.5μm厚的連續切片,80℃烤箱烘烤30 min,脫水;抗原熱修復,3%過氧化氫孵育,血清封閉;滴加兔抗人TRIM59多克隆一抗孵育過夜;加入生物素標記二抗孵育1 h。最后使用DAB顯色30 s,蘇木精復染,松節油透明和樹膠行封片處理,最后置于光鏡下觀察。免疫組化的結果判讀是由兩名病理科醫師進行雙盲讀片,根據陽性細胞比例評分與細胞染色強度分值乘積進行半定量分析,鏡下隨機選取5個高倍鏡視野(×400),每個視野計數100個腫瘤細胞。陽性細胞染色強度評分:無細胞染色為0分,淺黃色顆粒為1分,黃色顆粒為2分,褐色顆粒為3分。陽性細胞所占比例評分:陽性細胞數≤10%為0分,10%~25%(含)為1分,25%~50%(含)為2分,>50%為3分。陽性細胞染色強度評分和比例評分的乘積≥4分判定為高表達,<4分判定為低表達。
t
檢驗;用百分率(%)表示計數資料,采用χ
檢驗。采用Kaplan-Meier分析和Log-rank法檢驗結直腸癌患者TRIM59表達水平與預后的關系,P
<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t
=12.86,P
<0.01),其中25對配對樣本的表達情況見圖1。免疫組化檢測結果表明,TRIM59蛋白主要定位于腫瘤細胞質和細胞核內,染色呈棕黃色和黃褐色,而在癌旁組織中不表達或在正常黏膜細胞胞質內呈弱陽性表達,見圖2。TRIM59蛋白在結直腸癌組織中的陽性表達率為62.79%(54/86),在癌旁組織中的陽性表達率為32%(37/86),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
=6.74,P
<0.01)。
圖1 TRIM59 mRNA在結直腸癌及癌旁組織中的表達

圖2 免疫組化檢測TRIM59蛋白在結直腸癌及癌旁組織中的表達(SP,×200)
χ
=8.515,P
=0.003)、腫瘤浸潤深度(χ
=7.167,P
=0.007)以及淋巴結轉移情況(χ
=5.511,P
=0.018)相關,而其與患者的性別、年齡、遠處轉移及腫瘤分化程度均無顯著相關關系(P
>0.05)。
表1 TRIM59蛋白表達水平與結直腸癌患者臨床病理指標的相關性
P
<0.01或0.05),即TRIM59蛋白表達水平越高,結直腸癌患者預后越差。
圖3 TRIM59蛋白表達與結直腸癌患者術后預后的相關性分析
TRIM59
基因研究的認識,有望為腫瘤早期診斷和治療提供新靶點。研究報道,TRIM59在非小細胞肺癌中的表達明顯上調,其表達與NSCLC患者的年齡、性別、吸煙狀態、腫瘤分期、淋巴結轉移和病理分期密切性相關。此外,Cox回歸分析結果表明TRIM59是NSCLC的獨立預后因子。以上表明TRIM59可作為非小細胞肺癌預后的獨立預測指標和潛在的治療靶點。
有學者研究發現,TRIM59在胰腺癌組織中的表達顯著增加,并且其高表達與胰腺癌患者不良預后呈正相關。進一步研究發現,TRIM59可能通過激活PI3K/AKT/mTOR信號通路增強腫瘤細胞的糖酵解,從而促進腫瘤細胞增殖和遷移,進而促進腫瘤進展。Zhou等采用qPCR和Western blot法檢測50例胃癌組織和配對胃正常組織中TRIM59 mRNA和蛋白水平,結果表明,胃癌組織中TRIM59 mRNA和蛋白水平較癌旁組織明顯升高,且其高表達與胃癌患者生存時間縮短相關。體外實驗表明,干擾TRIM59
基因表達后,胃癌細胞系的增殖、克隆形成和遷移能力明顯降低,而過表達TRIM59則反之。TRIM59與p53發生物理作用,增加其泛素化和降解。機制研究表明TRIM59可能通過促進p53的泛素化和降解,進而促進胃癌細胞的增殖和生長。本研究首先采用qPCR技術檢測結直腸癌組織及配對的癌旁組織中TRIM59 mRNA表達水平,結果表明,與癌旁組織相比,TRIM59 mRNA在結直腸癌組織中顯著高表達。同時,本研究的免疫組化檢測結果發現,TRIM59在結直腸癌組織中的陽性表達率高于癌旁組織。這些結果提示TRIM59
可能是一個原癌基因,其與結直腸癌的發生與發展密切相關。進一步分析發現,結直腸癌組織中TRIM59蛋白的表達與患者的TNM分期、腫瘤浸潤深度以及淋巴結轉移密切相關,生存分析表明TRIM59高表達組患者的OS和DFS明顯短于低表達組患者,說明TRIM59與結直腸癌的發生發展密切相關,TRIM59高表達提示結直腸癌高侵襲性及不良預后。結合上述結果表明,TRIM59在結直腸癌的發生發展過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其在結直腸癌中高表達提示患者不良預后,可能對結直腸癌的臨床診療及預后評估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總之,本研究發現TRIM59在結直腸癌組織中高表達,并與腫瘤惡性程度和不良預后密切相關,為深入研究結直腸癌的分子標志物以及治療靶標提供新思路,但本研究僅從mRNA和蛋白水平分析了TRIM59與結直腸癌的臨床相關性,TRIM59參與結直腸癌的惡性進展的具體作用分子機制仍需進一步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