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蕊,王 珩,吳 娟,紀曉坤,郭 曉,馬 陽,杜 蕓
(河北醫科大學第四醫院癌檢中心,河北 石家莊 050011)
胰腺惡性腫瘤常見的類型是胰腺導管腺癌,約占所有胰腺惡性腫瘤的90%。盡管診斷和治療技術不斷進步,胰腺癌的死亡率仍然很高(5年生存率小于5%),這主要是由于診斷的延遲和胰腺癌極具侵襲性的生物學特性導致無法切除。因此,胰腺惡性腫瘤的早期診斷至關重要。超聲內鏡引導下細針穿刺(endoscopic ultrasound guided-fine needle aspiration,EUS-FNA)細胞學在診斷胰腺腫瘤中起著重要作用。但是胰腺EUS-FNA的診斷受到細胞病理學家的專業水平和經驗的影響。DNA圖像細胞術(DNA image cytometry,DNA-ICM)因其客觀、方便、陽性率高等優點在診斷各種惡性腫瘤方面受到人們的關注。多項研究已經明確了DNA-ICM在診斷宮頸癌、食管癌、胃癌和口腔黏膜癌中的重要性,但其在胰腺惡性腫瘤中的應用報道較少,本研究就該技術在胰腺惡性腫瘤中的應用價值進行探討。
收集河北醫科大學第四醫院2016年10月—2019年7月收治的胰腺穿刺患者108例,男46例,女62例;年齡27~80歲,中位年齡58歲;患者影像學排除其他部位的轉移,提示胰腺實性占位。本次實驗病例還滿足:①細胞量滿足常規細胞學診斷及DNA-ICM檢測;②具備最終診斷結果:除有明確的組織或細胞學病理診斷患者,其余患者隨訪大于1年且臨床診斷明確;③患者或其家屬同意參與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本次研究得到河北醫科大學第四醫院倫理委員會的批準。
超聲內鏡采用環掃型電子超聲內鏡(奧林巴斯GFUCT240),穿刺針為超聲內鏡專用穿刺針(Wilson-COOK 22G)。EUS操作由內窺鏡專家完成。現場Diff-Quik染色觀察以確保標本足夠。常規細胞學涂片用95%乙醇固定,HE法染色;DNA-ICM檢測涂片用無水乙醇固定,Feulgen染色。對患者進行至少24 h的操作后觀察。
涂片的染色及閱片步驟參見武漢蘭丁公司DNA染色試劑及全自動DNA-ICM掃描系統說明書。以同張玻片上的正常上皮細胞和淋巴細胞為對照,通過測量染色后的細胞核DNA的綜合光密度來測定細胞核DNA的含量。DNA指數(DNA index,DI)表示DNA含量:DI=被測細胞DNA光密度/正常細胞DNA光密度平均值;如果被測細胞處于G0/G1期,其光密度非常接近正常細胞的平均光密度,因此DI為1,即2C(1C為正常G0/G1細胞DNA含量的一半,2C細胞即二倍體細胞);當細胞處于G2/M期時,其光密度約為正常細胞平均值的2倍,DI為2即4C,以此類推。根據AcCel lSavant軟件系統提供的DNA倍體分析結果和建議,參照文獻[3-8]制定本實驗診斷標準,出現以下情況中的1種或1種以上,診斷為陽性病例:①出現>5c的異倍體細胞;②出現異倍體峰;③4c細胞數占檢測細胞總數的10%以上。
細胞學聯合DNA-ICM診斷的規則:①如果其中任何一項檢測為惡性腫瘤陽性,則認為陽性;②如細胞學診斷可疑,則認為組合結果為陽性;③如果兩者檢測均為陰性,則認為聯合檢測結果為陰性。
χ
檢驗及Fisher精確概率法,以P
<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108例患者經細胞病理學診斷惡性腫瘤59例(胰腺導管癌58例,神經內分泌癌1例),可疑惡性腫瘤23例(胰腺導管癌17例,胰腺腺泡細胞癌1例,神經內分泌腫瘤G2級3例,神經內分泌腫瘤G1級1例,胰腺炎1例),良性病變患者26例(胰腺導管癌6例,其他良性病變20例),見表1。4例神經內分泌腫瘤,細胞學診斷均未找到瘤細胞,考慮神經內分泌腫瘤,因為其具有潛在轉移性,被歸為可疑惡性腫瘤的范圍。根據組織病理及臨床隨訪結果,EUS-FNA細胞學診斷結果為,敏感性93.1%(81/87)、特異性95.2%(20/21)、陽性預測值98.8%(81/82)、陰性預測值76.9%(20/26)、準確率93.5%(101/108),見表2。

表1 EUS-FNA細胞學診斷結果(例數)

表2 EUS-FNA細胞學、DNA-ICM及兩者聯合診斷的診斷結果
P
>0.05)。
圖1 DNA-ICM檢測陽性結果
P
>0.05)。
表3 DNA-ICM診斷結果(例數)

表4 兩者聯合診斷結果(例數)
EUS-FNA細胞學檢測已被推薦為胰腺實性損傷的一線診斷工具,在胰腺占位性病變中具有診斷價值,目前的研究表明:EUS-FNA細胞學分析的診斷準確率為73.3%~94.8%。并且對胰腺的分期非常有用,該方法陰性預測值相對較低,為50%~85.2%。因此,如果臨床高度懷疑胰腺病變為惡性腫瘤,而EUS-FNA陰性,則再次進行EUS-FNA細胞學檢測,或者需要聯合其他檢查診斷腫瘤。關于EUS-FNA在胰腺囊性病變中的應用,爭議頗多,如果診斷可能影響后續治療,建議采用EUS-FNA,同時,可以進一步對抽吸液體進行生化分析。一項薈萃研究表明,EUS-FNA細胞學檢測在胰腺占位性病變診斷中的合并敏感性為85%(95%置信區間為0.84~0.86),合并特異性為98%(95%置信區間為0.97~0.99)。本次研究中108例患者的胰腺占位,均為實性占位,診斷的敏感性、特異性、準確率相對較高,與之前的相關研究結果相似。
DNA-ICM是基于計算機的數字分析,用于定量評估染色體(DNA倍體)的變化,作為一種輔助檢測,可用于多個器官腫物的良惡性判斷。因此測定其細胞DNA含量可以作為臨床診斷胰腺惡性腫瘤的客觀依據之一。本研究發現,雖然DNA-ICM在胰腺癌的診斷中其各項診斷指標略低于細胞學,但具有很高的特異性和敏感性。在本次研究中有2例假陽性,均可見少許DNA異倍體細胞。1例細胞學診斷為可疑癌,考慮可能是由于胰腺炎導致的局部導管上皮增生,細胞核增大,出現>5c細胞。同時,本次研究DNA-ICM診斷假陰性6例,鏡下觀察涂片上血細胞較多,DNA染色玻片上腫瘤細胞被覆蓋,染色不佳。此外,還有4例腫瘤較小,取材較少,4例神經內分泌腫瘤均可見到>5c的細胞,且3例G2期神經內分泌腫瘤均可見大量的DNA異倍體細胞,1例G1期的神經內分泌腫瘤可見少許DNA異倍體細胞。1例腺泡細胞癌可見大量的DNA異倍體細胞。DNA-ICM聯合細胞學診斷的各項指標均高于單獨細胞學診斷,但是其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尤其是聯合診斷的陰性預測值為82.6%高于單獨細胞學診斷的76.9%,說明兩者聯合診斷陰性,較單獨的EUS-FNA細胞學診斷陰性時,腫瘤良性的可能性更大。
綜上所述,DNA-ICM作為細胞病理學診斷的一種輔助手段,具有客觀、簡單、省時、有效的優點。雖然診斷價值低于細胞病理學,但DNA-ICM檢測仍然有很高的診斷準確性。作為一種輔助診斷手段,DNA-ICM在胰腺細胞學的臨床診斷中有較大的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