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劉宗林
農村改革是我國啟動改革開放的起點,改革是鄉村振興的重要法寶,要解放思想,逢山開路、遇河架橋,破除體制機制弊端,突破利益固化藩籬,讓農村資源要素活化起來,讓廣大農民積極性和創造性迸發出來,讓全社會支農助農興農力量匯聚起來。
第一,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中國的問題是農民的問題,農民的問題是土地,土地是農村一切問題的核心,中國革命和改革始終都繞不過土地問題。對于現階段而言,核心就是要不斷完善好農村承包地“三權分置”改革,同時積極推動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和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
第二,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通過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增加農民財產性的收入,改革內容包括農村集體資產確權、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確資格、農村集體資產股份量化及股份合作。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要堅持農民集體所有不動搖,不能把集體經濟改弱了、改小了、改垮了,防止集體資產流失;堅持農民權利不受損,不能把農民的財產權利改虛了、改少了、改沒了,防止內部少數人控制和外部資本侵占。嚴格依法辦事,妥善處理各種利益關系。
第三,深化農業支持保護制度改革。《鄉村振興促進法》里面專門有一章闡述農業保護制度改革。農村是基礎性產業,不是完全市場經濟產業,需要支持和保護。完善農業支持保護制度,要完善土地出讓收入使用范圍進一步提高用于農業農村的比例,納入地方政府鄉村振興實績考核范圍。推動地方政府在一般債券支出中,安排一定規模用于鄉村振興項目建設,擴大專項債發行規模支持鄉村振興。建立激勵和約束機制,進一步做大農業信貸擔保業務規模。推動制定溫室大棚、養殖圈舍、土地經營權等抵押融資的具體辦法。做好農業大災保險試點、優勢特色農產品保險獎補試點。推動制定出臺普惠金融扶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政策性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