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康縣白楊鄉中心小學 焦果成
數學學科知識的邏輯性較強,如想實現高質量學習成果的達成,不僅需要學生擁有堅實穩固的基礎知識,還要擁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在小學階段,學生因其年齡特性往往欠缺培養自主學習習慣的意識,小學數學教師可結合養成教育理念制訂教學策略,引導學生根據自身學習節奏逐步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因此,本文對養成教育理念下小學數學學習習慣培養策略進行分析具有重要的意義。
思維導圖教學方法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已實現廣泛應用,其不僅能協助學生多角度理解當前課堂所學知識,還能在長期應用的過程中逐步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使學生養成規律性思考的思維習慣。
如在進行“三角形內角和”的學習時,教師可帶領學生拿出紙張隨意畫出一個三角形,然后在黑板上畫出思維導圖,優先列出兩個分支——“兩條射線呈180 度以內的部分”及“兩條射線呈180 度以外的部分”,并讓學生沿此類思路畫出起點相同的兩條射線,標出180度以內及以外的部分。教師此時提問:“現在觀察這兩個部分,哪個看起來更像你們熟悉的角?”在學生做出回答后,教師可在導圖中繼續填寫“銳角、直角、鈍角”及“優角”兩大部分,并為學生簡單講述優角的概念。而后,教師繼續提問:“為什么三角形的內角和為180 度?”讓學生于三角形的一條邊作延長線,并在與之相對的角的點上作與之平行的一條線,根據平行定理可知與角共同組成平行線內180 度的兩個角與三角形另外兩個內角度數相同,由此得出“三角形內角和是180 度”的結論。通過此類教學模式的應用,學生會驚喜于數學知識理解思維方式的多樣化,進而在未來的數學學習過程中沿用思維導圖進行知識難點、要點的梳理,逐步養成良好的思維學習習慣。
預習有助于學生初步了解即將學習的知識,在課堂學習中有一些思路和個人見解,在提高課堂學習及理解效率的同時,亦能促進與教師的積極互動,進而高效解決知識存疑。教師可通過布置預習作業及課前導入提問等方式,培養學生預習知識的良好學習習慣。
如在進行“乘法”的學習時,教材課程內容的安排為2 ~6 的乘法口訣,實際上,小學數學乘法計算相關的學習目標為學生掌握九九乘法表的全部內容。教師可安排學生進行當前課程的預習,并給出九九乘法表,提示學生會在課前優先提問2 ~6 以外的乘法口訣。在課程導入過程中,教師可簡單向學生講解乘法在生活中的應用,適當分散學生等待答題的緊張心情,隨后以實例結合的方式提問1 ~5 的乘法口訣。部分學生以為教師會排除2 ~6 的乘法口訣,由此會產生課前提問的驚喜感。經過此類教學引導,學生會意識到課前預習的重要性及預習習慣為自身數學學習帶來的樂趣與滿足感,進而在未來的數學學習過程中注重教材知識的全面預習,同時還會適當搜尋與了解與之相關的課外拓展知識,逐步養成良好的預習學習習慣。
良好的學習習慣養成貴在堅持,教師可適當應用教學評價,引導學生了解學習過程中自身進步的效率,進而加強進步而非學習成果的關注。
在完成一堂課的學習后,教師可根據學生舉手頻率、回答正確次數、整體課堂表現進行評分,同時讓學生進行自我評價,并雙向對比,其中或有“教師評價高,學生自評低”及“學生自評高,教師評價低”兩種情況。教師可詢問學生自評各項的評分是如何得出的,進而了解到自身忽略的學生學習情況。學生亦可從教師的客觀評價中獲取鼓勵或批正,進而不斷完善自身的數學課堂學習表現,并在后期以自省為目的,時常審視學習過程,逐步養成良好的學習總結習慣。
總的來說,在教學過程中融合思維導圖、課前提問、評價教學等學習策略,引導學生逐步養成各種良好的學習習慣,將使學生受用一生,更具有社會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