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南通市如東縣河口鎮景安初級中學 徐 云
教師要考慮初中階段的學生的成長時期,他們的自我意識會進一步增強,對自己的學習生活有更強的掌控欲,但是他們的自控力較差、情緒易波動浮躁、自我監督能力欠缺、耐性不足。如果想讓初中生從心理上接納數學課堂,并對數學課堂產生濃厚的興趣,傳統的“老師講,學生聽;老師寫,學生記”,以教師講解為主導的教學模式已經行不通了,不利于學生數學學習的開展。面對這些教學難題,初中數學教師應當著眼于初中數學課堂的建構研究,想辦法從數學課堂模式的改變入手來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因此,“簡約”數學課堂的構建就顯得至關重要。
“簡約”課堂建構的前提是授課教師足夠了解和熟悉教學內容,并且還要清楚地知道教學目的是什么,即“這節數學課的教學目標是什么?我應該讓學生掌握哪些基本的數學知識?我應當讓學生熟練理解運用哪些數學方法?我應該讓學生形成哪種數學思維?”數學教師在準備教學材料和用具時,應當不斷地思索這些問題,以這些問題為綱要來確定自己的教學方向,并且在回答這些問題的基礎上,進一步思考課堂上具體的教學步驟和每一步驟所占的課堂時間比重,以求在有限的數學課堂內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例如,八年級數學教師在教授《菱形的判定》這一節內容時,在課堂開始前就應當明確教學目標:從邊、角、對角線的關系出發,帶領學生理解菱形的性質定理和判定方法,并且讓學生能夠熟練地應用菱形的判定方法來解決實際問題,因此教師在上課前就應當明確告訴學生:“同學們,我們這節課一起來學習探討菱形的判定方法好不好?這是你們需要重點掌握的內容,一定要認真聽講!”這樣才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在課上把握住重點認真聽講。
教師確定了教學目標中的重難點后,就應當在課堂上詳細展開,讓學生能夠透徹全面地理解掌握。教師在構建“簡約”數學課堂時,不妨嘗試在課堂中用“問題化教學方式”來展開重難點知識的教學,因為問題本身就具有引人思考、激發興趣的作用,教師在講解過程中的提問可以引起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讓學生在問題的引導下獨立思考、自主探究、自發參與,這樣就可以做到讓數學課堂真正圍繞學生展開,而且學生課堂學習的效果也會更好,可謂一舉多得。
例如,教師在講解“菱形的性質定理和判定方法”時,可以先不把結論告訴學生,而是運用問題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主動探究。教師可以先向學生提問:“我們怎樣才能不借助臨摹紙畫出兩個一模一樣的菱形呢?”有的學生回答:“我們可以將每條線段平移過來。”還有的學生回答:“我們先畫中間兩條垂直的線。”教師及時對學生的回答給予肯定和表揚后,應當繼續引導學生:“有既用到線段又用到角度的辦法嗎?”在問題的引領下,學生自主思考,逐步深入理解教學內容中的難點。
學生學習數學時,很大一部分困難是來自他們對數學抽象概念的不理解,他們往往將數學學習和實際生活相割裂,但是實際上數學知識和實際生活是密不可分、相互影響的,為了讓學生充分意識到這一點,從而更好地理解數學概念,教師可以在課堂結束時給學生布置一些到生活中尋找數學實例,以便于類比理解的小任務或者小游戲,這樣教師教學就會更加順利和高效。
例如,教師在教學“直線、射線、線段”這三個概念時,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可以在課后讓學生去觀察相關的數學現象:“如果我們要將一根木條釘在墻上,至少需要幾根釘子呢?可以用墻上同樣位置的兩根釘子在墻上釘一個和原來木條位置不同的木條嗎?如果不可以,那么用一根釘子呢?”有的學生通過觀察發現:“將一根木條釘在墻上至少需要兩根釘子,而用一根釘子可以確定無數條不同位置的木條。”這樣教師就通過生活中的實例,逐步將“從一點出發的射線有無數條”和“經過兩點有且只有一條直線”的知識點滲透給了學生,同時牢牢抓住了學生的注意力。
總之,初中數學教師在展開課堂教學時,應當力求構建高效率、易理解、便參與的數學課堂,這樣方可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盡可能地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提高學生的數學能力,對此,筆者結合自身課堂實踐的經驗和課后的深入思考,總結出了構建初中數學“簡約”課堂的中心要點,即“課前確立教學目標,課中問題拆分,課后類比理解”的三步驟模式,它可以改變初中數學課堂枯燥無聊的現狀,通過讓教師樹立明確的教學目標、運用問題引導講解課堂難點、課后用具體事物來類比理解抽象數學概念這三大步驟,構建有趣高效的數學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