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南通市如東縣大豫鎮丁店小學 徐 燕
為了推動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讓學生能夠應對未來社會的需求,保持終身學習的習慣,教師需要在課堂上做出一些改變,具體落實在以下幾個方面:
提升學生的思考能力是數學教學的重要目標,尤其是在面對一個陌生的問題時,學生首先要理解問題,然后找到問題的切入點,綜合已知條件去探求解決新問題的渠道,或者展開逆向思考,從問題出發去尋求必要的條件,以期在條件和問題之間達成聯系。
例如,在教學“圓錐的體積”時,我給學生提供了一個直角三角形模型,三條邊的長度分別是3 厘米、4 厘米和5 厘米,并提出問題:用這個三角形繞其中一條邊旋轉一周,得出的圖形的體積是多少?學生很快想到了將直角三角形沿著兩條直角邊旋轉一周得出的圖形是圓錐,并找到圓錐的底面半徑和高,從而計算出圓錐的體積。還有學生提出將直角三角形沿著斜邊旋轉一周也會得到一個幾何體,大部分學生考慮到這是由兩個等底的圓錐拼成的圖形,但是如何找到這兩個圓錐的底面半徑呢?兩個小圓錐的高又分別是多少呢?學生一時陷入了沉思,在獨立思考和小組交流之后,很多學生想到了利用直角三角形的面積來求出5 厘米邊上的高的方法,解決了圓錐的底面積問題,也有學生發現雖然算不出兩個圓錐的高分別是多少,但是兩者高的和正好是5 厘米,這樣所有的問題都解決了,學生順利建立了思路。
在研究這個模型的過程中,學生遇到了挑戰,而問題的提出給了學生一定的推動力,讓他們從條件入手,結合問題來展開深入思考,綜合了許多知識得出了結論,在這樣的學習中,學生的思考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升。
學生在數學學習中不僅要獲得知識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要體會到科學的研究方法,伴隨著具體的學習過程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這樣學生在遇到新的問題時才能有著力點,并為他們的終身學習奠定基礎。
例如,在“圓的周長”的教學中,我首先創設情境,引導學生猜測圓的周長與哪些因素相關,在學生的猜想統一在圓的半徑和直徑的基礎上,我引導學生自己去設計方案,探索圓的周長計算方法,很多學生提出了數學實驗的方法,即選擇不同的圓作為研究對象,測量圓的半徑(直徑)和周長,在討論具體方案的過程中,學生還從不同角度展開思考,一種思路是自己做模型,這樣可以確定圓的半徑,只要測量周長即可,一種思路是利用現有的模型,比如膠帶、瓶蓋等,這樣可以節約時間。在學生有了各自的方案之后,我將時間交給學生,讓他們自己去操作、實踐、交流,直至學生發現圓的周長和直徑之間的關系。這樣的學習雖然耗費的時間稍多,但是學生在收獲知識的同時學會了學習,為他們之后的自主探究奠定了基礎。
學以致用是重要的數學能力,因為在將知識應用到實踐中的時候,需要數學建模,需要將實際問題與先前建立的數學模型對照起來,并在探索新問題的時候豐盈數學模型,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推動學生的實踐應用。
例如,在教學了“利息問題”之后,我提出了一個“處理自己的壓歲錢”的建議,引導學生展開實際調研,比較不同理財方式的利率,從本金、利息、時間的角度制訂理財方案,并將自己的想法在小組中交流。學生對這個活動非常感興趣,他們收集了很多不同的信息,包括余額寶和貨幣基金等。遇到不懂的地方,學生一方面收集資料,另一方面向家長請教,設計了很多個性化方案。在集體交流的時候,學生結合自己的設計來談理財的出發點,應用數學知識來比較不同的方案。學生的學習從課本知識出發,拓展到生活中,收獲的不僅是單個維度的知識,而是全方位的能力、視野,這對于他們的數學學習而言是有意義的。
總之,在數學學習中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是數學教學的重要目標,也是教師的課堂著力點之一,實際教學中,教師要樹立核心素養理念,優化課堂教學方式,讓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發展數學思考,提升數學學習的能力,并具備可持續發展的潛力,真正為終身學習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