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月 徐 靜
(作者單位:淮陰工學院,徐靜系通訊作者。)
對于2020 屆畢業生而言,在線答辯、應聘成為畢業季的一大特色。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金三銀四”的就業黃金期不復存在。就業崗位驟減、超長寒假的出現給就業工作帶來了較大的阻礙。高校畢業生作為勞動力市場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一群體的就業順利與否影響我國數百萬家庭的生活幸福指數。因此,在新冠疫情背景下,如何探尋高校畢業生就業的創新路徑成為社會公眾關注的焦點問題。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新路徑的構建成為迫在眉睫的工作。
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導致社會經濟短時間停滯,給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帶來了很大的影響。此次疫情不同于以往的疫情,傳染速度快、病毒變異能力強、檢測難度大、隔離周期長、傳播范圍廣等特點導致該病毒在世界范圍內流行,成為阻礙世界經濟發展的關鍵因素。在國內外經濟下行壓力的影響下,高校畢業生的就業成為一大難題。
新冠疫情給高校畢業生帶來的影響有如下幾個方面:一是各個行業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響。例如,交通運輸、電影娛樂、餐飲、旅游等在疫情最為嚴重的時候幾乎被全部喊停,客流量大幅減少,各行業營業收入大幅下降。二是從就業崗位的需求數量來看,受疫情影響,中小微企業和民營企業被迫倒閉的不在少數,就業崗位大幅度縮水。三是國有企業、事業單位以及研究生招生復試時間整體推遲,這無疑拉長了就業的時間,給高校畢業生的順利就業帶來了阻礙。
2019 年《政府工作報告》指出“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鼓勵更多應屆高中畢業生和退伍軍人、下崗職工、農民工等報考,大規模擴招100萬人,加快培養國家發展急需的各類技術技能人才”。然而,擴招之下一些問題也在所難免,招生質量不高、學生水平參差不齊、人才培養難度較大,很容易導致向社會輸送不合格人才的現象發生,在某種程度上降低了整體勞動力的水平。
我國現階段的高等教育大部分以培養應用型技術人才為目標,培養出來的高校畢業生大部分會進入勞動力市場尋找適合自己的崗位。然而,院校的專業是基于對社會市場需求的預測設置的,隨著時代的變化與發展,院校培養的各類人才并不是與企業的需求完全吻合的。對各個企業需求的人才進行調查與研究則會延誤時機,因為人才的培養是有延遲性的,極有可能培養的人才在四年之后不符合企業的需求,這種錯位現象的出現會導致高校培養的人才與企業的需求不吻合。
首先,當代大學畢業生多數都是95 后,大部分都是獨生子女,他們成長的環境良好、生活富足,可以說毫無生存壓力。在完成學業后,目標不明確、缺乏工作動力或者直接在家里“啃老”的不在少數,不就業的現象越來越嚴重。其次,對自身定位不明確。在初入職場尋找工作的時候,不具備調查研究的能力,工作經驗不足、培養成本較大、流動性大等導致企業對部分大學生的評價越來越差,應屆畢業生相比于往屆畢業生來說競爭優勢不明顯。最后,畢業生就業意愿集中于競爭壓力比較大的熱門崗位,拒絕從事具有發展潛力的行業。
1.擴大基層服務項目的招聘。面向高校畢業生,各地可以擴大鄉村教師、社區醫院、社區管理、三支一扶、大學生志愿服務西部計劃等招聘規模,適當增加高校畢業生的就業機會。
2.教育擴招,增加升學名額。據教育部相關文件,2020 年碩士研究生招生增加18.9 萬人,研究生擴招計劃以專業學位為主,重點投向臨床醫學、公共衛生等領域,主要投放在服務國家戰略和社會民生急需的領域,注重社會市場的需求,具有廣闊的就業前景。
3.加強征兵入伍宣傳力度,提高應屆畢業生征兵入伍的人數。教育部等部門聯合發出通知,要明確轄區內高校大學生和畢業生征集任務,把征集畢業生作為大學生征兵工作的重中之重,持續優化大學生征集規模結構,提高應屆畢業生征集比例。
4.科研助理。科技部、教育部等六部門和單位聯合印發相關文件,鼓勵項目承擔單位開發科研助理崗位吸納高校畢業生,以促進就業穩定,并將科研助理崗位及實聘人數作為“雙一流”建設監測指標。
5.創新創業。通過舉辦“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等重點賽事,積極培育優質創新創業項目,通過稅費減免、創業貸款、補貼等政策,積極支持大學生創新創業,以創業帶動就業。
1.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應從適應國家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并穩定畢業生就業水平的視角來反觀學科與專業建設,變革課程體系、更新教學內容。
2.建立就業指導工作教師團隊,發揮課程思政的育人功能。學校重視就業工作可以從大一新生抓起,以輔導員、班主任、任課教師為主導的就業指導教師隊伍的建立能夠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大學生對就業的重視,有效緩解四年后畢業時的就業壓力。
3.針對高年級學生可以采取精準幫扶的辦法促進就業。在校內采取“一對一”幫扶機制,一人一個就業方案,針對就業特別困難的同學給予針對性的幫助,從大學生的角度出發解決就業難問題。打造校內招聘平臺、微信公眾號等共享招聘信息,也是提高高校畢業生就業率的重要途徑。
1.緊抓機遇,擴大規模促進本企業發展。我國是擁有14 億人口的大國,我國企業的數量也是龐大的,各行各類的企業推動了我國經濟的發展。疫情雖然對我國的經濟造成了一定的影響,但我國消費市場巨大,人才眾多,刺激國內消費是今后的發展趨勢,我國企業應該抓住機遇,迎接挑戰,發展自己。
2.利用國家有利政策,創造更多高校畢業生崗位。疫情期間為更好促進我國企業的發展,國家出臺了減稅降費、降低貸款申請條件,促進企業現金流的循環,這對企業的恢復有著十分重要的推動作用。
1.抓住大學時光,潛心學習和科研。大學生要以學習專業知識為重,抓住大學時光提升自身各方面的能力,要善于從枯燥的學習中尋找樂趣,發現科研的魅力,潛心學習和科研做國家未來的棟梁。
2.審時度勢,樹立正確擇業觀,社會化、市場化就業是趨勢。高校畢業生要學會面對現實,審時度勢,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先就業后擇業,適當降低求職標準,盡快適應市場化經濟的特點,要善于觀察、尋找具有發展潛力的行業,敢吃苦能奮斗,用自己的努力創造人生的輝煌。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長的所作所為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孩子的就業擇業觀。家長不能過度溺愛孩子,要讓大學生學會必要的生存技能,讓他們在社會中有立足之地,讓他們在社會中磨煉,而磨煉的第一件事是順利就業。因此,家庭教育是不可忽視的重要組成部分,家長的配合是就業壓力緩解的關鍵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