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 鄒菡萏 吳賀敏 凌思想
2019年9月1日,紫金縣義容鎮義容中學迎來了特殊的開學日,鎮上的另一所中學—龍興中學的500余名師生并入其中。“兩校合并后,學校對原有的辦學思想進行了提煉調整,兼收并蓄,校風學風進一步提升,教學質量得到有力保障。”義容中學副校長鄭木林說。在2020年紫金縣縣學校綜合排名中,義容中學提升了7個名次,41個學生考上了重點高中。談起學校的這些顯著變化,鄭木林對義容鎮人大的作為和擔當頻頻點贊。
義容鎮人大主席賴夢強是較早參與義容鎮教育情況調研的代表之一,“隨著城鎮化進程的加快,鄉鎮家庭對優質教育的需求越來越高,加上鄉鎮學校與城市學校教育資源差距逐漸拉大,導致生源流失現象嚴重。近年來,義容鎮的鄉村教育已陷入了發展困境”。賴夢強談到代表推動此事的初衷。
該如何推動鄉鎮教育發展?2018年,義容鎮人大主席團多次組織人大代表深入調研鎮上的3所初級中學、兩所中心小學和20所村級面上小學。調研發現,鎮上初級中學數量多、規模小,教育教學水平不高,中小學布局和教育資源配置不合理。其中,義容中學占地面積大,可容納1 500名學生,可實際在校生只有700余名,教室空置,教育教學設施浪費嚴重。龍興中學作為一所初級中學,辦學規模小,且與居民共用運動場所,不利于校園安全,也不利于學校做大做強。義容中心小學面積小,學生多,學習環境擁擠,大班額現象嚴重。據此,代表提出了“將龍興中學并入義容中學,其原址改辦為義容實驗小學,接納義容中心小學超出最大容量的學生到新學校就讀”的建議。
根據代表的建議和社會呼聲,2019年8月的義容鎮人代會表決通過了《關于義容鎮教育資源優化整合的決議》,認為教育資源整合符合義容鎮實際,有利發展,并力爭將義容中學打造成為一所有實力的全封閉式管理的品牌中學。
雖然通過了大會表決,但要推動兩校合并不是一件易事。一方面是龍興中學和義容中學合并后,教師該何去何從?另一方面是部分群眾對教育發展的認識不足,無法理解兩校合并的深遠意義。面對一些不同聲音,人大代表充分發揮與群眾溝通的作用,不斷與兩校的老師面對面做解釋工作,經過努力,終于得到教師和學校領導的理解和支持。在群眾方面,鎮人大充分利用代表小組活動,將75名人大代表分成6個小組,深入村鎮,挨家挨戶與村民做思想工作,引導群眾支持教育工作,不少群眾的思想得到轉變。
兩校合并,如何凸顯1+1>2的優化效果?人大代表通過調研、視察、監督等形式繼續跟蹤監督合并后的教育教學情況。12名縣人大代表和5名鎮人大代表多次到義容中學和原龍興中學視察,積極協調解決并校后存在的問題和困難,并向縣十六屆人大五次會議提出了《關于加快推進義容中學基礎設施建設的建議和關于加快推進原龍興中學規劃使用的建議》,建議縣政府大力支持義容中學并校后的基礎設施升級改造,緩解學校經濟壓力。
在人大的監督推動下,合并后的義容中學進一步創新管理措施,實行教師資源和教學資源優勢互補,推動設施改善和教學改革。如原龍興中學的多媒體教學設備搬到了義容中學的課堂上,較有優勢的英語科組也在義容中學大放異彩,推動了課堂教學改革的發展,教學質量穩步提升。“現在一下課就能到操場上踢球,再也不用跑到外面使用公共運動場了。”曾就讀于龍興中學的何同學開心地說。
全程跟蹤兩校合并的人大代表劉召珍感慨地說,三年多的持續跟進,看到孩子們在教育教學設施良好的環境中學習,一切辛苦都值得了。同時可喜的是,在龍興中學原址改建的義容實驗小學,于2020年9月1日正式投入使用,成為紫金縣第一所寄宿制小學,提供了810個學位,可以更好地接納邊遠山區的孩子,困擾山區孩子們多年的寄宿問題也得到了較好的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