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覃 劍
一年一度的基層人代會已進入“倒計時”,開展民生實事項目人大代表票決制作為每年各地人代會期間的“重頭戲”,備受人民群眾關注。
民生實事項目代表票決制是政府在廣泛征求人民群眾意見建議的基礎上提出民生實事候選項目,經同級人大代表在本級人民代表大會會議期間,以投票方式選擇決定正式項目,交由政府組織實施,并接受人大代表和人民群眾監督的制度。這項工作的開展,構建了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三者有機統一的基層實踐平臺,使民生實事項目逐漸從“為民作主”到“由民作主”,從“一人撐船”到“眾人劃槳”,把過去“政府主唱”轉變為“群眾提、代表定、政府辦、人大評”,實現了政府治理、代表參與、群眾關注的良性互動,有利于化解基層治理面臨的矛盾和問題。
為民辦實事,不僅僅是黨和政府分內之事,也是各級人大的神圣職責。各級人大站在民主法治的第一線,老百姓的關注點就是人大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一方面,通過代表票決制反映社情民意,實現“群眾有所呼、人大有所應”,實現政府要辦的民生項目與老百姓迫切需求更“合拍”。另一方面,代表票決制作為“為民辦實事”長效機制的升級版,融合了票決民主和協商民主的各自優勢,把票決結果的剛性和協商過程的柔性相結合,整個過程貫穿了黨委決策、人大決定、政府執行、公眾參與的權力運行設計理念,使黨委、人大、政府的角色定位更加清晰、權責邊界更加明確。
事實上,“民生實事項目票決制”的開展由來已久。早在2017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健全人大討論決定重大事項制度、各級政府重大決策出臺前向本級人大報告的實施意見》,進一步明確把重大民生工程納入地方各級人大常委會討論決定重大事項的范圍。
目前,從各地實際操作層面上看,相較之依法行使立法、監督、任免三項職權的“大同小異”,基于依法行使討論重大事項決定權的民生實事項目票決制,開展方式“各有千秋”,主要表現在“四個不一”:一是票決步驟不一。比如,準備啟動、民意征集、項目篩選、代表票決、組織實施、跟蹤督評的“六步法”,征求項目、整理篩選、票決立項、組織落實和代表督評的“五步驟”,項目篩選、項目票決、跟蹤督辦和滿意度測評“四環節”,項目征集、項目篩選、項目票決的“三階段”等方式方法。二是項目理解不一。各地對于什么是民生實事項目、什么樣的民生實事項目能拿來票決等問題認知存在偏差。三是篩選主體不一。在候選項目的確定環節,有的地方候選項目由當地政府主導提出,人代會前通過各類媒體、調研等方式征集實事項目,征求人大代表的意見僅僅是途徑之一。四是票決方式不一。有的地方實行“人代會差額票決”的模式,有的地方實行“人代會分團差額+人代會等額票決”的模式,還有的地方實行“人代會分代表團差額票決”模式,等等。
如何有序推行民生實事項目票決制工作,讓“民生實事項目代表票決制”逐步走上規范化軌道?
筆者認為,必須把握好“五個原則”。一要權責明確。黨委要加強領導,人大要主動作為,政府要密切配合。二要明晰界定。項目來源體現民意、內容體現普惠性、類別體現民生、結果體現惠民。原則上所選項目應當是當年完成,個別跨年度分步實施的項目也可以列入,但要提出明確的年度階段性目標。三要找準定位。一方面,人大要從討論決定重大事項的職能定位去推動票決制工作;另一方面,人大要從依法監督政府工作的職能定位去推動票決制工作。四要規范程序。整個票決制工作可分三個階段、六個環節,即項目征集初定階段(征集和初定兩個環節)、審議票決階段(審議和票決兩個環節)、監督評估階段(監督和評估兩個環節)。五要加強指導。各級人大特別是省級人大要切實加強業務指導和出臺相關配套措施,明確民生實事項目代表票決制工作路線圖和時間表,推動民生實事項目代表票決制工作縱向到底、橫向到邊。六要重點宣傳。爭取宣傳部門、新聞媒體的重視支持,把開展票決制的重要意義、法律依據、基本程序、實施效果宣傳好,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
利民之事,絲發必興。各地人大應把“票決制”作為做實人大決定工作、做深人大監督工作、做活代表工作的重要抓手,推動“票決制”逐步走上規范化軌道,真正成為代表履職的一項“惠民工程”,成為人大工作的一張靚麗“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