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如何更好推動破產制度幫助企業及時轉型或退出,實現市場公平有序變革,是擺在儀征市人大常委會面前的重要課題。
聚焦短板,摸清實際情況。儀征市人大很早就認識到破產處置工作對區域營商環境的重要影響,2019年首次聽取該議題的情況匯報。會前,市人大成立專題調研組,聽取市法院、工信局、住建局等部門的匯報,并與有關律師事務所和債權人、破產企業代表進行了深入交流,赴先進地區進行學習考察,力求掌握第一手資料。
調研組意識到,在企業破產程序中,除了要解決債務清償、財產分配等法律問題外,還會產生如職工救濟安置、重整企業信用修復等一系列社會衍生問題。此時,光靠法院單打獨斗已難以應付,必須依靠府院聯動才能發揮效用。
劍指痛點,解決實際問題。初次“試水”后,市人大決定將監督視角聚焦到加強府院聯動上。先后通過邀請專家授課、問卷調查、政府論壇跟帖、座談交流等方式,全面了解情況,廣泛征求意見。
去年9月23日下午,市人大首次對市政府、市法院同時開展專題詢問。詢問活動一開始就“辣味”十足,委員和代表們接連提問,每一個問題都經過深入調研、反復推敲,在一問一答之中,破產案件處置工作的掣肘因素和堵點問題都得到了市政府、市法院及相關部門的積極回應。
詢問結束前,市政府分管領導、市法院院長分別作了表態發言,市人大常委會主任仲玲再三強調,相關部門要堅決兌現承諾,狠抓措施落實,決不能停留在“口頭應答”的階段。
跨年督辦,取得實際成效。為做實監督工作“最后一公里”,儀征人大不斷摸索前進。今年以來,市人大常委會先后兩次召開主任會議,專題聽取相關工委關于推進破產案件處置工作的審議意見書跟蹤督辦情況匯報,及時為辦理工作過程中的難點問題“把脈開方”。
通過一系列的監督舉措,對照市人大提出的4條審議意見,市政府、市法院逐條分析研究,并以表格化的形式分解落實具體舉措,推動設立了100萬元的企業破產工作專項資金,順利審結了3件五年以上破產案件,府院在涉稅事項辦理、違法犯罪行為打擊等方面形成制度化文件等,社會各界反響良好。
滿意度測評工作結束后,市政府、市法院均表示將以此次人大監督為新的起點,持續完善和固化府院聯動工作機制,努力促進儀征區域法治營商環境不斷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