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 廳,康 健,張獻志,邵 純,任 杰
近年來,空降醫療隊大抓軍事衛勤訓練,多次開展傘降訓練和衛勤實兵演練,積極提升空降衛勤保障能力。筆者有幸全程參與空降醫療隊能力檢驗評估考核,整理出空降醫療隊考核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對策建議,以供空降醫療隊建設借鑒。
考核在空降兵軍統一籌劃部署下實施,參考人員為空降醫療隊全體人員,時間約為1 d,場地依托空降兵某野外訓練場展開,攜帶衛生裝備藥材捆綁成若干個空投中件,包括野戰衛生裝備、保障裝備、戰救藥材、常備藥材、通用血和各類耗材等。考核按照“作戰準備、空運空降、地面行動”3個階段,區分“應急行動籌劃、戰備等級轉進、機動集結裝載、野戰救護所展開、批量傷員救治、傷員前接與后送、救護所撤收與轉移”7個主要行動進行[1-2]。醫療隊全要素展開指揮組、分類組、手術組、重癥急救組、傷員留治組、醫療保障組、勤務組7個組室功能模塊,開展手術臺兩張。考核組下設導調、評估、傷妝3個小組,其中導調小組由空降空投、戰勤計劃、衛生勤務等勤務專業人員組成,負責導調文書擬制下發和情況控制;評估小組由常年參加全軍機動衛勤力量跨區基地化訓練考核評估的考官擔任,采用野戰醫療所(隊)基地化訓練千分制評分標準進行綜合評定;傷妝小組由傷妝專家對具有一定戰救知識的衛生員進行特效化妝和專業培訓,傷情模擬效果逼真。經綜合評定,考核最終結果為基本達標。
2.1 勤務定位把不牢、機動展開有短板
2.1.1 勤務定位 一是根據新版《戰傷時效救治》,空降醫療隊應部署在火線地域實施傷員救治,但在此次考核中部署地域選擇上未體現這一特點[3];二是從考核背景想定來看,空降醫療隊進入空降場的時機也與空降衛勤需求有些出入。背景想定、情況分析應緊密結合醫療隊擔負的使命任務加強深入研究,避免出現與其不一致的情況。
2.1.2 機動展開 一是缺乏空投型衛生車輛裝備,所空投的物資中件全由醫療隊員憑人力進行收集,搬運空投散布物資不僅消耗大量時間,而且大量消耗隊員體力,撤收轉移更是十分困難[4];二是展開地域勘察不足,分隊未能達到野戰醫療隊展開布局要求,如分類場設置在上風口不符合衛生防疫要求,若批量傷員中混入傳染病患者將影響整個醫療隊營區安全,重癥急救組與手術組相距較遠不利于傷員在組室間的流轉,展開布局可參照軍隊機動衛勤分隊有關做法進一步優化。
2.2 組織指揮有差距、人員編組有缺陷
2.2.1 組織指揮 一是衛勤組織指揮流程不夠熟悉,如醫療隊未按規定完成戰備等級轉換,未成立臨時黨組織不利于戰時政治工作的開展,缺乏人員接替方案等相關預案,導調出相關組室負責人后指揮關系接替不明確,組室運轉影響效能下降明顯;二是指揮員口令下達不符合簡明準確原則,內容繁雜,專業術語少,口語化口令多,指揮術語應符合專業化、標準化要求,傳達指示簡單明了,執行命令迅速高效;三是指揮動作不規范,指揮分隊人員裝備疏散隱蔽時未考慮指揮位置,不能正確指揮,過度暴露易造成指揮員被敵特“斬首”。
2.2.2 人員編組 一是檢傷分類組人員僅有3人,且由感染科軍醫負責,其急診救治經驗明顯不足,在批量傷員到達時未及時協調各組加強,以致檢傷速度緩慢,傷員無法得到及時有效救治;二是未編設洗消防疫組,無法解決傷員救治時衛生防疫防護問題;三是在空降作戰無后方依托、戰傷減員高的實戰背景下,未充分考慮批量傷員后送及烈士遺體處置問題,導調情況下達后醫療隊情況處置不及時、不熟練。
2.3 飲食保障有不足、后方防衛有弱項
2.3.1 飲食保障 空降醫療隊成員主要依靠傘兵野戰干糧進行營養補充,但未考慮到傷病員在飲食保障方面的特殊需要,傷病員往往需要進食溫熱、流質半流質、口感好、易消化吸收、營養素豐富的食物,以促進傷病情恢復。通過模擬傷員現場導調熱飲熱食需求,醫療隊不能予以解決,可見在傷病員飲食保障上研究不足。
2.3.2 后方防衛 一是警戒防衛意識不強,沒有完全進入實戰狀態,對警戒防衛的重要性認識不夠深刻,在首批傷員到達時警戒防衛力量尚未派出,第二批傷員到達時警戒防衛人員未進行敵我甄別;二是警戒防衛力量不足,醫療組室展開后,醫療隊員一人一崗,難以在醫療隊內抽組警戒防衛力量,而向上級申請加強的支援警戒防衛力量未到位;三是實施防衛的手段方式較為單一,不能進行有效預警預測,也未進行必要隱蔽偽裝。
3.1 加強頂層設計 一是優化醫療隊編成。由于平時醫療工作難以體現衛生防疫的重要性,加之醫療隊人員精簡,新編制未設立防疫組,這就使得防疫洗消工作不能展開,而空降作戰常深入敵后,多為境外陌生環境,進入自然疫源地的可能性較大,極有可能感染鼠疫、Q熱、黃熱病等自然疫源性疾病,在醫療隊員編成上,衛生防疫不可或缺[5]。雖空降作戰預期戰斗時間較短,但即便戰斗任務順利達成,部隊回撤歸建時間也仍未可知,增加了遭敵特生物武器襲擊的風險。陌生的地域疊加未知的歸期進一步凸顯出優化醫療隊編成的重要性。二是發展體系化裝備。在機動裝備建設上,面對機動裝備老化不能使用的情況,要抓緊研發符合空投要求的醫療衛生裝備、形成配套體系[6-8],以便于快速機動和展開,滿足執行衛勤保障任務的基本需求。針對空降作戰戰場搜尋急、難、險、重等特點,可積極研究應用傷員定位裝置、戰場搜尋機器人等用于傷員搜救。針對物資收集及傷員后送運力不足等弱項,可積極利用現有空投型輪式裝甲多功能輸送平臺加裝急救模塊,配備擔架、骨創傷急救和常用藥品設備改裝成空投型野戰救護車;同時可研發空降兵外骨骼,通過緩沖著陸沖擊力減少傘降傷,也可進一步提高官兵背負能力,利于一線救治時的傷員運轉;針對現有空降衛生防疫裝備體積大、質量重、占用過多空投運力等不足,可大膽探索旋翼式無人植保機在空降衛生防疫領域的科學運用;針對空投醫療箱組存在的規模大、箱組多、空運效率低等問題,需模塊化設計具有緊急手術、重癥監護、輔助檢查、傷員留治等功能的一體式空投醫療救護系統。通過頂層設計研發集 “搜”“救”“送”“治”“防”于一體的體系化衛生裝備,可便于空投的物資裝載,有效提升裝備保障能力[9]。三是深研實戰化訓練。演練科目設計上,要突出空降空投實戰化特點,緊密結合部隊作戰任務以及戰斗推演情況設置,要研究任務部隊的主要進攻方向,研判傷員產生的主要地域;要研究敵我雙方火力火器特點,分析可能造成的傷情種類及救治重難點;要運用多種手段構建模擬戰場環境,增強受訓隊員的戰場處置能力;要密切協同戰術衛勤力量,考慮到戰時傷員流向與時效救治,使演練流程更加完整、演練要素更加齊全[10]。
3.2 加強人員培訓 一是衛勤指揮員培訓。目前空降兵衛勤指揮員大多之前從事臨床、檢驗、藥學等技術工作,從成長路徑來看,接觸作戰、了解作戰、認識作戰的途徑較為有限,對戰爭缺乏必要認識、對軍事指揮作業流程不夠熟悉。長期的和平環境要求部隊醫療工作能深入融合社會一體化醫療保障體系,重平時醫療管理、輕戰時衛勤指揮的現象較為普遍。對衛勤指揮員應依托各軍事專業院校和衛勤訓練基地組織相關任職培訓,強化指揮作業訓練和專項考核[11]。二是醫療隊成員訓練。醫療隊成員應根據組室職能要求嚴格篩選,嚴格按要求定人定位、定能力標準、定培養途徑,以便于平戰結合開展在崗訓練,避免出現勤務需求和專業訓練結合不緊密的情況。要瞄準醫療救治這個核心要素,狠抓基礎體能和戰斗技能這兩個必備基礎,緊密結合戰創傷特點強化實戰化模擬訓練,全面提高醫療救治能力[12]。
3.3 加強能力建設 一是飲食保障能力建設。空降作戰的特殊性對空投物資的補給有著嚴格要求,受運力的限制戰斗初期多以空投作戰物資為主,單兵飲食主要依靠隨身攜帶的壓縮干糧,但依據“高熱卡、高飽腹”等理念設計的壓縮干糧并不適用于傷病員食用。應立足于“適于空投、便于儲存、即熱味美、營養均衡”的基本原則,積極研發適合傷病員進食的軟質流食,既不占用過多空投運力又無需額外增加人力物力,可迅速達成提高傷病員飲食保障能力的目的[13-14]。二是后方防衛能力建設。空降醫療隊的后方防衛工作主體上依托區域防衛力量展開,但敵情觀念不能松懈,防敵特滲透破壞的弦需時刻緊繃。平時應大力加強醫療隊員防衛意識的培養,做到遇有情況能及時出動,按照預案有序組織醫療隊員及輕傷員進行防守反擊,及時通報上級協調友鄰對殘敵進行清繳[15]。尤其是作為整個醫療隊防衛前哨的勤務組,應結合其勤務定位大力加強防衛能力建設,組室成員要熟悉后方防衛知識理論,會利用地形地物進行防衛偽裝,能運用明語暗語進行敵我甄別,可引入無人偵查設備提前預警,為醫療隊安全圓滿完成救治任務保駕護航[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