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山東省農業技術推廣中心 姜愛娟/ 萊州市農業農村局 王幫高
今年以來,萊州市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主要農產品有效供給的決策部署,堅持目標導向,強化組織領導,集中力量補短板強弱項,加快綠色高效農機化技術與裝備推廣應用,抓實抓細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各項工作,全方位提升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水平,為全市糧食穩產增產奪豐收提供機械化技術與裝備支撐。
一是加大新機具新技術推廣示范。不斷擴大小麥精量播種、玉米適時晚收等機械化作業實施面積,穩定實施農機深松整地作業,廣泛開展機械化統防統治、聯防聯控。加強免耕精量播種、精準用藥、小麥玉米低損收獲、秸稈處理、糧食烘干等大型高質高效機械化裝備及配套農藝技術的推廣應用。
二是強化農機質量和安全監管。組織力量開展三夏三秋安全生產檢查,重點檢查油料存放、柴汽油泄漏、防火罩安裝、重點部位清雜、電器線路、電氣焊使用環境等,保證每個作業機組都配備滅火器,及時消除火災安全隱患。操作人員持證上崗,避免駕駛操作安全事故發生。做好天氣預警,積極應對極端天氣,全力組織好機械化搶收搶種和糧食烘干。
三是扎實做好機械檢修搶修。三夏三秋等重點農時季節,組織維修網點、農機生產企業、農機服務合作社、農機大戶等搞好機具維護和保養。縣級農業農村部門組織力量,對現有的小麥、玉米收獲機械和烘干機逐臺登記、全面檢修、做好記錄。農機部門安排專人值守,聯合農機生產企業公布農機維修服務電話,及時處理有關問題。
四是突出抓好機收減損。突出抓好小麥玉米收獲、糧食烘干等重要生產環節,聚焦聚力推進機收減損工作有效開展。開展“糧食機收減損主題月”宣傳活動,提高機手對機收減損工作的認識。針對小麥玉米不同產量、不同成熟度條件下,機械行走速度、喂入量、清選風量、留茬高度等調整和操作不到位,造成嚴重損失的關鍵原因,加強指導培訓,切實保證機具良好的作業技術狀態。
五是提升農機社會化服務水平。充分發揮農機合作社機械集中化、配置集成化、作業統一化等優勢,大力推行單環節、多環節、全程農業生產托管服務,節約種子、化肥、農藥等要素投入,降低農機作業成本,實現節本增效。統籌疫情防控和農機跨區作業,做好常態化疫情防控條件下的農機跨區作業工作,提前搞好供需對接,實行合同訂單作業,確保小麥適時收獲、玉米適時播種。因地制宜開展農田“宜機化”改造,為大型高效機械作業、規模化生產創造條件。
六是做好應急保障。針對可能出現的小麥大面積倒伏、局部地區適用機具供需緊張等特殊狀況,及時啟動小麥機收跨區作業應急預案,最大程度減少收獲損失。針對連續陰雨天氣影響小麥、玉米晾曬等情況,在做好預警搶收的同時,迅速組織當地烘干設備進行烘干作業,最大限度降低霉變損耗。對于收獲和烘干機械的故障,及時協調生產企業維修站點儲備充足的配件,保障供應。
圍繞上述重點工作,萊州市農業農村局還從以下四個方面確保上述六舉措落實到位:
一是加強組織領導。各鎮街、各部門深刻認識今年糧食穩產增產奪豐收的重要意義,切實增強發展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的使命感、責任感、緊迫感,強化組織領導,明確目標任務,完善工作機制,采取有效措施,落實責任分工。市農業農村局成立全程機械化促進糧食穩產增產工作領導小組,分管領導任組長,農業技術推廣中心負責同志為副組長,科技教育科、農機化業務科、農技推廣中心和農機站主要負責同志為成員,把全程機械化保障糧食穩產增產任務落實到位。
二是加強政策引導。充分利用農機購置補貼資金,優先支持糧食生產機具報廢更新,加快機具更新換代。對大喂入量、縱軸流、作業技術參數自動檢測、故障自動報警等大型復式高效的糧食作物收獲機械敞開補貼,優先補貼,應補盡補。重點引導發展低損高效的小麥玉米聯合收獲機、玉米籽粒收獲機。
三是加強技術培訓和指導。農業農村局成立全程機械化促進糧食穩產增產工作技術小組,抓好轄區內的技術培訓和指導服務,落實相關農藝農機措施、作業質量標準和技術規范,及時協調解決技術難點和問題。通過舉辦培訓班、現場會等方式,全面培訓農機、農藝、種子、植保、肥料等相關知識。
四是加強宣傳引導。充分利用新聞媒體、農業信息專業網站、報刊雜志、明白紙等,開展推進農機化發展,促進糧食穩產增產的宣傳工作,宣貫農機作業質量標準、相關政策及農業農村部發布的《小麥機械化收獲減損技術指導意見》《玉米機械化收獲減損技術指導意見》,加快培育全程機械化促進糧食穩產增產工作典型,及時總結可復制、可推廣的成熟經驗,發揮輻射帶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