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曉波

我在2000年前后認識胡潤的時候,他還是單槍匹馬剛剛闖進中國商業圈的外國人。
1999年,他首創“百富榜”,那時的《胡潤百富榜》與其說是一份權威、準確的財富榜單,不如說是胡潤玩了一場他熱衷且擅長的“排名游戲”之后的收獲。但到今天,《胡潤百富榜》已經連續發布了23年,榜單的準確性和在商業界的影響力已今非昔比。
2021年百富榜的上榜門檻和過去8年一樣,都是20億元,上榜企業家的總財富從去年的27.5萬億元增長到34萬億元,漲幅達到24%。十億美元級企業家達到1185人,是十年前的5倍;千億級企業家比去年增加4人,達到45人,而在十年前,中國連一個千億級企業家都沒有。
2021年榜單前十名的門檻是1930億元,67歲的農夫山泉創始人鐘睒睒以3900億元的財富成了中國的新首富。
從行業角度看,今年上榜企業家所處的前五大行業分別是制造業、大健康、房地產、化工和金融投資。一個很突出的變化是,房地產、互聯網、教育和游戲行業的上榜人數和財富總量明顯下降。
在房地產行業,十多年前,中國排名前100的富豪中,房地產開發商能占到半壁江山。但到今年,近3000名富豪中,房地產商的比例第一次跌到了10%以下,只有9.4%。
2017年的中國首富,恒大的許家印,在過去的一年里財富縮水1600多億,在榜單上的排名從第5名跌到了第70名。在互聯網行業,去年的首富馬云的財富下降了1450億元,是除了許家印以外財富總量下降最多的企業家,他的排名跌到了榜單第5位。馬化騰的財富比去年下降了19%,排在榜單的第4名。
從財富下降的比例看,最慘烈的無疑是教育行業。受到“雙減”政策的影響,和K12教育相關的企業家都經歷了財富跳水。“好未來”張邦鑫的財富縮水了94%,“新東方”俞敏洪的財富縮水了73%。“高途教育”的陳向東2020年的財富有800億元,這次卻落了榜。
那么哪些行業經歷了財富的增長?
主要有兩個,一個是制造業。2021年制造業的上榜人數和總財富增長都是各行業中最多的,上榜人數占到總榜的27%,比去年增長了三個百分點,其中從事先進制造業的企業家占到六成。從總財富占比看,制造業企業家占到了總榜的24%,比去年增加了五個百分點。
另一個是新能源行業。在碳中和目標的驅動下,新能源相關產業飛速發展。寧德時代曾毓群的財富增長到了去年的近3倍,以3200億元的總財富位居榜單的第3名。長城汽車魏建軍、韓雪娟夫婦的財富比去年增長了近5倍,排到榜單的第7位。也就是說,在前十大富豪中出現了兩位與新能源行業相關的企業家。做新能源汽車的小康控股的張興海、顏敏夫婦是今年榜單上財富漲幅最大的企業家,財富增長到了去年的7.5倍,達到220億元。
你看,時代造就產業,也造就財富“英雄”。
一份百富榜,讓我們看到了中國財富的現狀,以及過去20多年來中國產業的起落和沿革,這為我們研究中國企業家的財富波動提供了依據。在這個意義上,我們要感謝這位熱衷“排名游戲”的英國人胡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