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基于科技時代發展背景下,我國航空業發展前景良好,也成為提升國家綜合實力提升必要條件之一。近幾年,我國大力發展航空業,在此方面引進先進技術、培養專業人才、制定戰略性發展方案等,設定航空發動機典型零件加工為核心內容,依據加工內容選擇相應的技術手段與刀具,保證零件生產質量與性能,增強航空發動機結構可靠性、安全性,為我國航空業可持續發展帶來積極影響。
關鍵詞:航空發動機;零件加工技術;刀具
引言:
航空發動機組成結構較特殊,所包括的零件類別與數量較多,而零件生產質量會關系到航空發動機運行安全性,為避免在后續運行階段發生不必要問題,我國眾多領域均在此方面引起重視,加大航空發動機典型零件加工技術研發力度,能依據生產零件選擇相應的技術手段,并與刀具綜合應用,控制零件生產精密度,有效降低此方面的投資成本,不斷增強國家競爭力。
一、航空發動機典型零件加工技術分析
(一)零件復合加工技術
航空發動機典型零件復合加工技術,屬于一項系統化工程,具有較強的綜合性特點,在整個加工過程中既要保證零件質量,又要提升加工效率,會增加一定難度,但實施成效卻比較突出[1]。結合當前我國航空發動機零件加工階段對此項技術的應用成效探究,在技術含義方面有兩種解釋,一種是以不同能量、運動方式為加工基礎;另一種是以工序集中原則、機械加工工藝要求為核心進行復合處理,領域范疇是數控加工,在當前航空發動機零件加工中應用較廣泛,顯著提高零件加工精度、質量、效率等。
(二)整體葉輪加工技術
從航空發動機組成結構方面分析,整體葉輪設計較重要,考慮目前航空發動機“制作氣”結構部件材料較特殊,直接影響著航空發動機“推重比”,借助現代化技術手段簡化整體葉輪加工流程,如:葉榫槽、榫頭、緊鎖裝置等,加工側重點在于葉子與輪盤,要形成一個實體結構。同時,還能減少航空發動機零件使用量,減少設備整體重量,精簡整體葉輪,顯著提高綜合效率。
(三)噴嘴環加工技術
汽輪機功能是航空發動機生產階段較重要的工作內容,依據汽輪機原理,是把蒸汽作用力轉化動能,此運行環節中必不可少的零件就是噴嘴[2]。那么在航空發動機噴嘴結構設計及零件加工過程中,核心要點是噴嘴環,其加工質量會對航空發動機的汽輪機燃燒質量有顯著影響,考慮發電效率實況,還需對發電及能源整體性探究,依然是借助現代化技術手段優化噴嘴結構,以此滿足航空發動機使用要求。
二、刀具特點及應用探究
(一)切削特點
隨著我國航空發動機零件加工技術水平不斷提升,刀具性能也是重點關注的內容之一,考慮刀具切削加工技術進步影響因素,還需增強數控機床效能,尤其是對難加工材料的處理,要控制加工質量的同時,還需提升加工效率,要在切削工作開展前對其特點全面掌握,依據其加工規律與標準作業要求,通過強化機械性能、力學性能控制整體成效。對此,也展現出航空發動機加工刀具多樣化特點,如:力度大、溫度高、加工硬化嚴重等,需在加工過程中合理規劃加工工藝,才能實現預期加工目標。
(二)球頭銑刀
此類刀具主要原因在整體葉輪曲面零件加工環節中,主要是對零件加工精確度有效控制,選擇刀具的要求較嚴重,基礎條件是高速銑削數控加工,刀具選擇既是重要的工作環節,又關系到加工工藝質量,保證整體葉輪零件加工成效[3]。
例如:某航空業的研發隊伍就在此方面進行試驗分析,分別設計雙圓弧異形內冷式鈦合金高效銑削刀具、非對稱式鈦合金銑削復合刀具,前者剛性較強,最大限度地設計刀尖錐度,保證刀具加工過程中的鋒利性;后者適應特定加工要求的零件加工,減少加工過程中的換刀次數,降低此方面的投資成本,加工精確度再次提升。
(三)多軸高速銑削刀具
超工硬刀、硬質合金、陶瓷等均是航空發動機典型零件加工刀具主要材料,在我國航空業創新發展條件下,刀具材料以硬質合金為主,刀具結構也發生顯著變化,如:帶前角的螺旋形刀刃銑削刀片工、切削負荷分布、工三維端斜槽設計等,能提高工藝質量與效率,最大化地滿足航空發動機典型零件加工需求,增強刀具銑削性能及加工精準度。
結語:
通過上述內容中對航空發動機典型零件加工技術分析,能了解到航空發動機組成所應用到的零件類別與數量較多,為保證其整體結構可靠、穩定,還需在零件加工技術方面入手,針對不同零件分別選擇相應的加工技術,整體質量與效率才會顯著提升。如:零件復合加工技術、整體葉輪加工技術、噴嘴環加工技術等。再通過刀具銑削性能與精確度提升,更好地突出刀具切削特點,合理選擇與應用球頭銑刀、多軸高速銑削刀具等,為我國航天業良好發展起到推動作用。
參考文獻:
[1]鄭天勝,李澄,龔天才等.論航空發動機典型零部件數控加工技術[J].世界有色金屬,2019,68(01):232+234.
[2]楊金發,韓德印等.航空發動機復雜結構零件加工技術探索[J].金屬加工(冷加工),2018,3(12):10-10.
[3]汪斌,何堅,余杰等.高效光飾加工技術在航空發動機典型零件加工中的應用[J].金剛石與磨料磨具工程,2018,38(03):75-80.
作者簡介:李向前 1991年10月,男,遼寧省葫蘆島市,漢族,研究方向,金屬加工及質量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