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敏
摘要:當前全社會日益認識到普通高校是發展繼續教育的主力軍,然而由于部分高校特別是地方高校的管理理念較為陳舊,其繼續教育已經越來越不能滿足應用型人才的需求。本研究以江蘇省地方高校A為研究對象,梳理剖析其在發展繼續教育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了戰略轉型的必要性及其相應的路徑。
關鍵詞:地方高校;繼續教育;戰略轉型
一、引言
繼續教育作為國家教育事業和終身教育體系的“半壁江山”,在教育數量上取得了跨越式的發展,2019年全國成人本專科招生363.76萬人,自考生招生600萬人,兩者招生之和接近1000萬人,2020年各種形式的高等學歷繼續教育占普通高等教育招生總數38.98%,超過了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招生和高職教育,并涉及全國1891所高校。
然而與此同時,繼續教育的數量增長與質量提升嚴重不協調,一是偏重學歷和專業知識,繼續教育存在“普教化”的傾向,二是缺乏統一的質量要求和約束機制,部分甚至偏離辦學定位,合作辦學混亂,滋生腐敗等,三是教學形式手段單一,缺乏個性化培養,進而導致了繼續教育職能單一,針對性不強。為此,部分專家明確指出“以多年的學歷教育辦學經驗去辦非學歷教育是行不通的”,并且這種教育培養模式達不成人才培養目標,高校繼續教育的系統改革已迫在眉睫。
進一步地考慮到江蘇省是我國繼續教育大省,獨立設置成人高校13所,100多所普通高校舉辦繼續教育,繼續教育在校生人數超過150萬人,共有競勝教育批準的校外教學點930個,整個江蘇省的繼續教育呈現出跨越式發展,初步形成了多類型、多層次、多形式辦學體系,并且地方高校的繼續教育是我國繼續教育領域的中堅力量,并在全省繼續教育體系中的主力軍地位,但與此同時,也面臨著繼續教育優質資源不足、支持服務水平不高、質量保證體系不完善、人才培養模式不適應等問題。為此,本研究將以江蘇省地方高校A為研究對象,剖析其發展歷程及其存在的問題,以及教育改革發展的主要思路與戰略轉型的必要性分析,以應對高校繼續教育發展的新使命新任務。
二、地方高校繼續教育的發展成績
隨著江蘇省社會經濟快速發展,各產業對高素質人才的需求不斷增加。一方面。僅依靠全日制本科生的培養數量難以充分滿足產業發展需求;另一方面,各產業原有人才層次結構偏低,存在內部人才提檔升級的客觀需求。高校在師資、專業以及教學硬件等方面已經很成熟,自然成為繼續教育的主要載體。
特別是A高校,是全省的高水平大學全國百強省屬高校建設計劃支持高校,學校的繼續教育辦學歷史悠久,自1958年辦學以來,共培養成教本、專科畢業生二十余萬人,繼續教育規模在本世紀初列全國之首。經過多年發展,在社會人才升級領域已經產生眾多成效:
(1)通過函授學歷教育項目,大規模提升產業原有人才學歷層次
函授是成人高等教育的一種學習形式,成人高等教育另外幾種學習形式是業余學習(夜大)和脫產學習(全日制)。函授也是一種授課的方式。屬于高等教育層次的一種學習層次,主要受眾為已參加工作、無法有充分的時間進行脫產學習的產業原有勞動力。
(2)通過自考學歷教育項目,彌補全日制本科應屆生數量的不足
自學考試,1981年經國務院批準創立,是對社會人員以學歷考試為主的高等教育國家考試。是個人自學、社會助學和國家考試相結合的高等教育形式。通過國家考試促進廣泛的個人自學和社會助學活動,貫徹憲法鼓勵自學成材的有關規定,造就和選拔德才兼備的專門人才,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以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需要。
三、地方高校繼續教育存在的問題
地方高校繼續教育教育經過多年的發展,對社會、產業發展都有重要的幫助意義。但實際過程中也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特別是由于部分地方高校把開展學歷教育作為其唯一定位,這導致了服務面向定位上的混亂不清導致其人才培養目標不清,培養的人才不能滿足地方社會經濟發展的需求。繼續以上述A高校為例,其在多年繼續教育實踐探索過程中,主要出現了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系統性規劃不足
作為終身教育的重要一環,繼續教育承載了提升社會成員整體知識水平的重要作用。而高校是繼續教育的載體,為繼續教育提供教育資源和教育平臺,對繼續教育承擔了基礎性作用。然而,由于高校對繼續教育的邊緣性定位,致使繼續教育的規劃并沒有引起高校領導的重視,導致繼續教育只消耗高校的教育資源和品牌。這對繼續教育的可持續性發展極為不利。
(2)管理體制不健全
第一,缺乏專業的繼續教育管理隊伍。以A高校為例,其繼續教育管理體制為學校繼續教育處統一領導、各二級學院獨自運轉的體系。很多二級學院的繼續教育管理者和具體執行人員均為學院其他崗位的兼職,缺乏足夠重視,導致二級學院在繼續教育發展上缺乏方向和執行力。
第二,缺乏高效的溝通機制。以江蘇省某綜合本科院校為例,各學院對繼續教育政策制度的了解主要依賴于繼續教育學院,但繼續教育學院未組織過專門的體系化的政策梳理和宣導,致使二級學院在開展繼續教育的過程中,摸著石頭過河,依賴于經驗的傳承。這樣對二級學院繼續教育工作開展較為被動。
第三,激勵政策不到位。繼續教育作為高校邊緣性的存在,其對各學院最重要的意義就是創收的重要環節,事關各二級學院的年終分配。但即便如此,各二級學院針對繼續教育的激勵政策卻是缺失的。一是沒有明確的績效評估機制,對于“繼續教育應該做成什么樣”缺乏明確標準;二是沒有正面導向的激勵機制,對于“做得好應該如何激勵”也沒有明確說明,難以繼續教育工作人員的主動性。。
四、結論與總結
本研究針對我國高等學校繼續教育轉型發展問題,以江蘇省地方省屬高校A為研究對象,分析了該校在繼續教育方面所取得的成績以及存在的問題,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地方高校繼續教育戰略發展的必然性以及可行的發展路徑。這些研究體現了在繼續教育改革發展的大戰略背景下A高校的轉型思考,也是對構建終身教育體系,建設學習型社會的探索。
參考文獻
[1]劉震,陳東.近二十年國外在線繼續教育研究綜述——基于Citespace的可視化分析[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19,40(04):123-132.
[2]張偉遠,許玲,聶少君.互聯網時代繼續教育在學習型城市建設中的定位與作用[J].中國遠程教育,2019(02):1-6+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