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偉海
摘要:隨著新冠疫情對世界經濟的影響越來越大,各類礦產資源的價格也在不斷攀升,而礦產資源在經濟社會的發展中的需求并未減少。因此,如何更加有效的開采礦產資源顯得尤為重要,所以現代化的采礦工藝技術對于采礦工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從四個方面對現代化采礦工藝技術的運用進行了初步的研究,旨在對我國采礦工程的作業起到一定的參考作用。
關鍵詞:現代化采礦工藝技術;采礦工程;運用研究
近兩年來,新冠疫情的出現使得世界經濟和人們生活受到了極大的沖擊,各類礦產資源的價格也在不斷攀升,礦產資源的不可再生性和受疫情影響采礦成本的提升,進而現代化采礦工藝在采礦工程中的運用顯得十分重要。礦產資源是人類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目前我國的采礦工作相關技術方面還存在一定的不足,部分采礦設備和技術相對落后,易出現效率低下、資源浪費等現象,甚至還可能出現危險事故?,F代化采礦工藝的合理運用,能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上述問題,更有利于資源能源的開采利用。
一、采礦工藝技術的基本特征分析
1.1采礦工藝跟隨開采條件同步改進
我國礦產資源比較豐富,但對現有礦產資源的開發和利用率仍然不高。目前我國采礦工藝因技術等原因導致開采的效率不高,要解決這些問題,一是需要引進更加現代的采礦技術,減少浪費,節約資源,可持續利用;二是需要根據各類開采條件和要求針對性的創新和改進,并做好開采作業過程中的環境保護工作。
1.2采礦工藝工作依據資源分布和地域特點開展
我國的礦產資源豐富,但分布不均,主要特點是東部地區少、西部地區多、南部地區少、北部地區多。又由于我國人口眾多,所以礦產資源人均水平與世界前列還有差距[1]。在開采過程中需要根據地域特點和礦產資源的分布來制定相關計劃進行更加有效的開采工作。
1.3采礦工藝技術與工人能力密切相關
在采礦工作中開采技術是一項重要的內容。如果工人擁有現代的理念和和熟練的技術,那么在開采工作中會有很大的幫助和效率的提升。一是要因地制宜,根據地域情況選擇最適合的采礦工藝技術,這需要工人對不同區域的和不同的技術均有了解。二是要了解設備,工人要與時俱進,了解現代化的開采設備并且能夠充分的使用。三是要技藝精湛,采礦工作復雜,且對工人的技術性要求很高,并且還有一定的危險性,工人的高技術、高能力、高素質將更有利于采礦工作的進行和采礦工藝技術的應用。
二、現代化采礦工藝技術的運用
2.1空場采礦工藝技術
該技術主要是開采區的劃分,一是礦房,即開采的范圍;二是礦柱,即未開采的區域,在開采工作進行的時候起到支撐礦區的作用??請霾傻V工藝技術有三點優勢,一是能夠降低塌方概率;二是能夠提高礦產資源的利用率;三是作業方式上相對便利。但在運用的時候應該注意一點,即在開采工作完成后對整個礦區進行支撐工作,保障在開采過程中不會出現塌方,降低危險。這也就對支撐設備的運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要實現良好的支撐效果就要注重優質支撐設備的選擇,進而為采礦作業提供更加安全穩定的環境[2]。
2.2崩落采礦工藝技術
在進行礦產開采作業時會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尤其是危險的圍巖地區,所以在作業的過程中為了保障安全,可采用崩落采礦工藝技術,運用設備對周邊的圍巖進行工作,處理完成后再進行開采,這樣會提升很多安全性。現代化的崩落采礦工藝技術在運用的過程中已經可以根據不同的環境選擇不同的工藝,分為無底柱分段崩落工藝和底柱分段崩落工藝,無底柱分段崩落工藝投入成本少,但對設備要求高,底柱分段崩落工藝在運用的過程中需要依據現場條件來決定橫截尺寸和間距,人工的工作量較大。
2.3溶浸采礦工藝技術
該工藝技術主要是利用化學試劑與礦物之間的化學反應作用,對礦產資源進行化學處理,使礦產資源物質從固態轉變為液態進行開采。在采礦作業中需要運用用礦石的化學和物理特性來選擇溶液來進行反應,使溶液和巖石中的相關物質發生化學變化,從而將礦石析出,此時需要工作人員科學運用方法對浸出來的物質進行回收,得到需要的礦石。
2.4充填采礦工藝技術
當采礦作業中出現圍巖的穩定性差、開采深度大等復雜的條件時,一般會采用充填采礦工藝技術進行開采作業。該工業技術的原理是對礦區的空缺部分,使用相應的材料進行填充來達到支撐的作用,在填充的時候應注意巖石崩落和地表沉降現象,最大限度的保障施工作業人員的安全。
三、結束語
綜上,隨著新冠疫情對世界經濟的影響越來越大,礦產資源的價格也越來越高,但經濟社會發展對其的需求并不會減少,進而提升技術、提高利用率,科學合理的運用現代化采礦公益技術,將更加有利于我國的現代科技和經濟社會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張鄉明.現代化采礦工藝技術在采礦工程中的應用初探[J].建材與裝飾,2020,No.607(10):220-221.
[2]陳朝輝. 現代化采礦工藝技術在采礦工程中的應用研究[J]. 中國石油和化工標準與質量,2020,40( 18) :249-250.
[3]羅春毅,楊順軍.現代化采礦工藝技術在采礦工程中的應用探討[J].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2017,000(014):62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