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
摘要:管仲是我國春秋時期齊國著名的政治家,其一生傳下的管理思想,在各行各業均有深遠影響。本文立足于《管子》這本書中承載的管仲管理思想,放眼現代教育管理工作,感悟管仲管理思想對教育管理的實踐啟示,闡述于一文,望為讀者在相關領域的研究、學習與工作提供一些參考意見。
關鍵詞:管仲;管子;管理思想;教育管理
管仲是前723年~前645年春秋時期齊國著名的政治家、哲學家、軍事家,是春秋時期法家代表人物。齊桓公上位后,其得鮑叔牙推薦,最終出任齊國國相,并輔佐齊桓公治國平天下,最終成功將齊國推上春秋“五霸”之首。管仲任國相期間,對內大興改革,對外尊王攘夷,九合諸侯,一匡天下,足可見其生平管理之智。管仲的諸多管理思想中,“重教育”為其中典型分支。承載了管仲管理智慧的后世書《管子》有言:“人,不可不務也,此天下之極也”。此句中“務”呼應“人”,“務人”即代指教育;管仲認為人不可不接受教育,教育是天下間最重要之事。可見管仲對教育的看重[1]。現代教育管理,能夠從《管子》中獲得經驗與啟發,此為本文的撰寫初衷,旨在探究《管子》對教育管理的一些指導價值,闡述如下。
1 教育管理的定義
所謂教育管理,是指對教育資源的一種合理分配,保障教育過程中人、財、物,甚至時空間的有效運轉,以使之實現組織目標的協調活動過程。教育管理既可以是研究國家和地方行政單位的教育行政管理,亦可以是各級學校內部教學活動的管理,這里本文主要基于學校教育的視角,探討管仲的管理思想對學校教育管理的重要啟示價值[2]。
2 管仲管理思想對師方的管理體會,打好基礎
2.1 爭天下者,必先爭人
《管子·霸言》有言:“爭天下者,必先爭人”。這句話中,“天下”可以理解為“教育管理”,即要想做好教育管理工作,首先要正確認識到“人”的重要性。管仲乃齊國名相,其務實地提出“以人為本”思想;管仲曾說過:“智者假眾人之力以禁強虐”,這句話的意思是,真正有德行的“智者”,是能夠借助眾人之力,以管理為武器,破除“強虐”暴行的。結合教育管理分析,錯誤的教育管理行為好比作“強虐的暴行”,只有真正有才華的人,才能夠具備領導眾人破除管理弊端的能力,實現管理上的進步。因此可以見得,“必先爭人”,爭的就是“人才”。另外管仲提出,要想爭得人才,就要做到“圣王卑禮”,禮賢下士[3]。
人才是21世紀,最寶貴的緩慢再生資源。因為人才的培養,必須要經過一個痛苦且漫長的學習過程,更有學者稱21世紀的人才具有獨特性,是不可復制的寶貴固定資產。我國提出“科教興國”發展戰略已久,國家十分重視國內的教學發展,但現狀是優秀的教學管理人才越來越少,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國內教學管理領域的發展與進步。為了改善這一現狀,本文提出兩點對策。其一是各級院校均需擺正自身態度,保持求才若渴之心,大力對外招聘教育管理人才,做到有能力則引進。而如何吸引這類人才的求職目光,“圣王卑禮”四字有所啟示。管仲要求在納天下賢德之士時,連圣王都要保持“禮節謙恭”;那么學校在招聘教育管理方面的優秀人才時,也需做到開誠布公、給予尊敬,如優化校園內的教學與辦公環境、完善教育管理人才的職業上升機制、在合理范圍內提升教育管理人才的薪資待遇等,從多方面體現校方誠意,“卑禮厚幣”之下,必有人才登門。而在人才的選拔上,《管子·君臣下》有言:“以德鼻勞,不以年傷……論材、量能、謀德而舉之,上之道也”。這是說,無法體察民間疾苦之人不可用;不論資排輩,而是任人唯賢,才是納才之道。啟示校方在招聘教育管理類人才時,要做到任人唯賢;并正確評估目標人選是否具備“愛生如子”“致力教改”的思想覺悟;因此建議校方在聘任教育管理類人才時,延長試用期,以觀其品行。其二是內部人力資源的合理任免與培訓。各級崗位能者居之、量才適用也是管仲的經典管理思想,校方在配置教育管理各級崗位的人力資源時,要做到因人而異,這樣才能發揮每個人真正的崗位價值。培訓方面,管仲也提出,“務人”要追求極致與常態化。《管子·權修》有言:“一年之計,莫如樹谷;十年之計,莫如樹木;終身之計,莫如樹人”。這句話強調了從根本上培養人的重要性,只有不斷地學習,才能推動組織的發展,提升各級崗位的人才勝任力[4]。
2.2 論功計勞
“論功計勞”一詞出自《管子·七法》,意為依照功勞進行獎勵,即現代管理學所強調的績效管理。教育管理工作既然需要依靠人力,必要的激勵策略不可或缺。良好的績效考核,有助于教育管理崗位的老師們時刻保持高度的工作積極性,同時面對工作中的困難,能夠保持較高的信心與決心,開展相關工作,才會更加執行有度、管理有序。《管子·明法解》道:“當于法者賞之,違于法誅之。故以法誅罪”。這句話則引申出另一個概念,也是論功計勞的服務對象,即“管理制度”。“法”為制度體系,管仲認為,身在其職,就要遵守相應的管理制度,并提出嚴格遵守制度者,予以獎勵,有違制度者,當予以懲罰[5]。
結合教育管理進行分析,管仲的管理思想啟示校方,需要以科學的績效激勵政策,發揮各級崗位人才的工作積極性,同時以績效管理作為教職工遵章守制的約束工具,保障教改制度能夠真正落地,發揮其實踐價值。關于教育管理制度的建立,本文認為其中內容需要緊貼當下教育部的“教改”精神,即為師者要繼續深耕教學,提高自身教學本領,并正確認識德育工作的重要性;也要加強自身政治思想建設,強調新時期課堂學生教學主體的地位;更要靈活運用各類新式教學手段,創造先進性、科學性、互動性、層次性的新式課堂。在績效管理方面,建議校方成立一支專屬的績效管理考評小組,由校高級領導直管,保證獨立性管理。績效考評期間,要重視對被考評主體周邊教職工的采訪,系統性地評估被考評主體在本次考評周期內的工作情況,精準獎罰。還要注重績效管理期間“雙向反饋機制”的建立,通過與被考評主體建立良性的溝通關系,幫助績效管理考評小組更好地分析該個體績效考評結果的原因,并給出客觀的指導意見,幫助被考評主體更好地認識到在新時期,其教學管理工作存在的問題、出現的原因及規避策略,更好地予以改進。只有這樣,才能夠真正意義上實現促進崗位發展的績效管理目標,校園教學管理水平才能實現真正進步,績效管理的真正效力才能得到發揮。當然,上述管仲管理精髓不止適用于學校對諸位教職工的管理,也同樣適用于教師對學生的教學管理。“法”可以演化為班級管理制度或教師的教學策略,如激勵式教學,與“論功計勞”理念聯動,教師注重對學生精神上的激勵,使學生獲得心靈上的愉悅,進而更加熱衷于學習,實現教學管理[6]。
3 管仲管理思想對生方的管理體會,教育升華
3.1 德育為根
現代高等教育強調,為師者不應僅重視學生的才育工作,要追求學生德才的均衡發展。這一觀點管仲早有強調,其認為,為君者要重視對臣民的道德教育,只有人人堅守道德底線,才能自律行為,做到“士無邪行,女無淫事”(出自《管子·權修》)。現代教育所追求的德育工作,無外乎對學生禮義廉恥的培養。而管仲也早對德育提出了基本要求,其認為學習“禮”,則不會做出超越規矩之事;學習“義”,禁巧謀欺詐,則不會妄自求進;學習“廉”,就不會掩蓋錯誤,行風自然端正;學習“恥”,便不會屈從于惡,禍亂之事也就不會發生。管仲早就認識到,知禮義廉恥,才能維護社會治安穩定;現代社會,知禮義廉恥,就是維護社會主義和諧中國[7]。
在管仲思想引導下,明確現代高等教育的一大育人重心,在于德育;而如何更好地利用現有資源,開展德育工作,本文認為:(1)校方充分利用黨組織的黨建引領價值,積極開展校園黨建活動,如紅歌比賽、紅色故事會、紅色文藝匯演、烈士陵園掃墓等活動,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我黨開天辟地的崢嶸歲月里,發生的一幕幕感人故事,激起學生情感共鳴,自身思政素養潛移默化地得到提升。(2)加強社會實踐,如引導學生參加志愿者活動,在活動中感悟到奉獻的真諦;組織參觀本專業的實習活動,提前感受勞動的魅力,強調以勞動等價交換薪酬,拒絕不當得利等[8]。
管仲還強調德育工作中“誠信”品質的塑造,其提出:“非誠賈不得食于賈,非誠工不得食于工,非誠農不得食于農,非信士不得立于朝”。這句話的意思是,若無誠信,則商賈不被允許經商,工人不被允許工作,農民不被允許務農,士人不被允許為官。管仲將誠信品質上升到影響一個人社會生存活動的地步,可見其對誠信品質的看重。高等教育同樣需要強調對學生誠信品格的塑造,只有誠實做人,才能在未來崗位上踏實做事;人人如此,社會才能和諧發展與進步[9]。
3.2 學校教育
管仲在齊國大興教育,當時的齊國國都設立稷下學宮,為學子的學術交流提供聚合之地。管仲還將民眾分為士、農、工、商四種類型,并讓其在有利于各自作業的地域活動,四民分業,提出了基于才學教育之上的職業教育。管仲也在此期間,提出了諸多關于教育的管理思想,概括如下。
(1)治學。管仲要求所有學生在學習上做到“溫恭自虛”,即在學習上時刻秉持一顆精誠之心,溫順謙恭而不自滿,做到虛心治學、誠懇受教;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地“所受是極”,接受先生的教導,不予遺漏。《管子·宙合》中記載:“盛必失而雄必敗”。管仲認為,君主萬人之上,位高權重,因此氣勢豪盛,若長此以往,氣盛必失,英雄必敗。這本是管仲對君王的忠告,放在現代社會的教育中,同樣有強烈的批判色彩與警示價值,警告學生們,學習中取得的突破,不應成為驕傲的資本,任何時候做學問、生活、工作,均不可驕傲自大,而是要“溫恭自虛”。同時管仲還提出,學習要做到“夜寐早作”、“朝益暮習”,即囑咐少年學子對待學習要做到晚睡早起、日夜艱苦學習,強調學習本身是一個艱苦的過程,學生們要正確看待它,保持勤奮,才是學有建樹的根本。如何實現這一教學管理目標,就需要教師予以積極的引導。首先是輔以品德教育,培養學生艱苦卓絕、敏而好學、堅韌不拔的寶貴學習品質。其次,教師要做好表率,身正為范,為學生們的學習樹立典型。最后,教師要學會抓典型,樹立學習榜樣,激發學生之間的競爭心理,深挖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管子·弟子職》中還寫道:“相切相磋,各長其儀”,意思是學生之間要學會互相就學習心得或問題進行探討與交流,進而互相借鑒,取他精華,去己糟粕,互相增長知識,實現共同進步。這樣的教學思想,正契合當下高等教育改革中,追求學生教學主體地位的訴求。本文建議,教師可以通過合理使用教學模式,為學生創造互相討論交流的互動式學習機會。符合的教學模式有案例導向式教學法,通過“課前發布教學問題、引導學生自學、課中小組交流討論、接受教師點評”的教學流程,爭取學生課堂中的學術交流機會;學生融入學術交流討論氛圍,進而更好地發現自身學習中存在問題、解決問題,提升自身對知識點的掌握[10-11]。
(2)職業教育。上文有提及,管仲將天下民眾四分,分為士、農、工、商,以適應一個國家運作的發展需要;并提出不同的職業,需要劃分特定的職業區域,如《管子·小匡》中提到:“處士必就閑燕,處農必就田野,處工必就官府,處商必就市井”。管仲針對職業聚居地的劃分,直到今天依然適用。士、農、工、商聚居地應有區分,才能更好地發展其本職,這也與現代高等教育中的“因材施教”理念相通。另外,“四民分業”的政治管理格局,也有利于形成一個良好的生產與流通氛圍,如農戶居于田野,能夠經常交流務農之道,利于農業的發展與技藝的提升;同屬性的行業之間,需求一致,也有利于貨物的流通。于教育意義而言,同職業的人聚居一地,方便了職業教育的開展,可以做到子承父業,即管仲所說的“士之子常為士”、“農之子常為農”等。受到上述管理思想的啟發,現代高等教育育人子弟,強調要以學生的興趣為學習導向,早早地就其“專業”進行劃分,并強調構建“學習圈子”,鼓勵同圈學員之間互相交流學習心得,共同成長與進步。管仲還提出,教育要在實踐中積累經驗,在實踐中發展人的創造性才能,要教會學生理論知識,但也要強調其舉一反三能力的培養,這也是現代教育需要關注的重點[12]。
4 小結
管仲為我國管理思想的集大成者,其作為相輔助國家治理期間,強調對臣民教育的管理,在此期間,也涌現出大量的管理理念,并被后世人所稱頌。國內現代高等教育在爭取一切契機,不斷完善自身的教學理念,在這一過程中,有學者提出,積極學習管仲在教育領域的管理精髓,研讀《管子》,找尋現代社會提升教育管理方法的措施。本文基于管仲管理思想為引,總結其對我國教育管理的實踐啟示,分對教師與對學生兩個方面進行闡述。首先,通過管仲管理思想,本文認為,提升教育管理水平,廣納人才、緊抓管理是其中根本。人才梯隊的建設,要注重外界人才的招聘,及內部人力資源的培養,以解決校園遠近期教育管理崗位人才緊缺的不足。管理要注重與績效激勵的結合,做到有獎有罰,才是促進各項管理制度真實落地的有力保障。而針對學生的管理啟示,認為首要工作是強調對學生的品德教育,為學生樹立禮義廉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當前教學改革的重點。其次,培養學生嚴謹治學的精神,注重因材施教,是現代高等教育不變的核心命題。
參考文獻
[1]王奕.管仲的人才思想與現代人力資源管理[J].長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39(8):59-62.
[2]王義忠.《管子》教化思想的三個層面[J].管子學刊,2018,32(4):10-16,30.
[3]李怡.基于人本理念下高職院校人事管理工作創新路徑的思考[J].時代教育,2017,14(5):244-244,258.
[4]張竹.“以人為本”理念下的現代學校管理變革[J].教育科學論壇,2017,31(11):29-31.
[5]高磊.基于人本理念的現代中學教學管理模式研究[J].財訊,2016,1(13):70-70.
[6]陸廣峰.《管子》管理思想對輔導員做好大學生教育管理的啟示[J].管子學刊,2016,30(3):17-19.
[7]常小美.《管子》思想對高校工會工作的啟示[J].阜陽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38(3):28-32.
[8]張連偉.論《管子》的法、術、勢[J].管子學刊,2016,30(2):9-12,68.
[9]劉哲.論《管子》思想對教師領導力的啟示[J].黔南民族師范學院學報,2018,38(5):55-58.
[10]陳志利.基于教育領導視角的《管子》解析[J].生活教育,2019,86(8):56-59.
[11]王心娟.《管子》通識教育思想對高校通識教育的啟示[J].管子學刊,2017,31(1):31-33.
[12]陳海龍.管仲思想對當代語文教育的啟示[J].語文建設,2018,66(6):6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