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秋媛
摘要:隨著智慧旅游的發展,可視化技術逐漸被應用到生態旅游景區規劃建設中,并發揮出優異效果。基于此,首先簡單闡述了景觀可視化技術內涵,進一步以某國家3A級旅游景區為實例展開應用分析,旨在探究景觀可視化技術在生態旅游景區中的應用途徑,促進生態旅游景區智慧化發展。
關鍵詞:生態旅游;景區規劃;可視化技術
引言:
在新時代背景下,人們物質生活水平不斷提升,旅游需求逐漸增加,在此形勢下,旅游業得到快速發展,同時在各類先進技術應用下,智慧旅游概念被提出,可視化技術作為實現智慧旅游的關鍵技術,在生態旅游景區規劃期間,應立足于實際,引入景觀可視化技術,給予游客獨特體驗。
一、景觀可視化技術內涵
景觀可視化技術是借助抽象化數據進行科學計算,通過圖像的處理及圖形學理論的應用,將真實景觀以圖像圖形的形式展示出來,并依托于可視化圖像圖形進行交互處理,屬于虛擬現實(VR)技術的一部分[1]??梢暬夹g現已在家具裝潢效果、園林景觀規劃、建筑物預覽中的起到優異作用,將實際規劃設計效果轉化為可視化圖像圖形,便于直觀分析與調整,相關人員可針對規劃設計效果展開針對性交流。在生態旅游景區規劃期間,可借助遙感(RS)技術、圖像處理技術、計算機技術、地理信息系統(GIS)等多種技術實現生態旅游景區景觀可視化,整理生態景觀要素,將其進行三維表達,實現可視化瀏覽、查詢與顯示[2]。總而言之,景觀可視化技術內涵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1)景觀模型、數據的可視化;(2)景觀規劃與環境變化的可視化。景觀可視化技術的應用可使生態旅游景區的設計規劃過程更為清晰直觀,通過生態景觀模擬得出最佳規劃方案,以此保障生態旅游景區景觀規劃效果。
二、景觀可視化技術在生態旅游景區規劃中的應用實例分析
為增強技術應用分析實效,以某3A級旅游景區為實例進行分析,其依托于院校建立,自然生態景觀優異,并結合院校屬性特征,形成了獨特的人文景觀,為保障生態旅游景區規劃實效,引用了景觀可視化技術。
(一)生態資源分析
1.自然景觀
該旅游景區規劃時遵循“因地制宜”原則,整個景區植物以灌木、藤本植物、灌木、草本植物為主。對案例景區自然景觀進行簡單總結,具體如下:(1)廣場景觀。設計了“潤澤廣場”及“怡然廣場”,用于供行人休息觀賞,并給人一種春風化雨、怡然自得之感。(2)綠地景觀。設計了“博雅園”綠地及“善下園”,借助綠地營造舒適和諧景觀。(3)景觀湖。該3A級旅游景區景觀湖水體龐大,連接多個景觀區域,且湖內種植荷花,使整個景區具有了動態化元素。(4)觀景亭。于景觀湖中心設置觀景亭,因湖內種植荷花的原因,該觀景亭取名為“荷風亭”,觀景亭與景觀湖江湖映襯,在一靜一動中營造詩情畫意。(5)綠化休息園區。結合當地氣候條件,在該景區內規劃了桃園、桂花園、松園、茶花園、竹園,用于營造多元景觀,且各類綠化景觀形成了不同季相景觀,能夠確保景區四季均適宜觀賞。
2.人文景觀
由于案例旅游景區依托于院校而建,故其人文景觀豐富,具體如下:(1)文化雕塑。以不銹鋼為材質,設計了6米高的標志性雕塑,輔以噴泉,用于作為燈塔航標建筑,(2)文化展示。結合院校特點設計火車頭展覽區,輔以鋼筋鐵軌,特色十足;設計行業偉人設計靜態雕塑,形成人物雕塑群,營造典雅高尚氛圍。
(二)景觀可視化技術的應用
1.技術線路
案例景區規劃期間,采用數字化轉化、數據校正處理、數據分類統計、空間定位、搭建三維模型等方式構建旅游景區規劃三維數據庫,運用衛星影像數據進行三維地形轉化,并以數字正射影像圖為依據,整合景區內各類景觀資源的空間數據,經統一疊加后進行分析,最終得出該景區各景觀的斑塊分布,并以類型、面積等屬性為依據,對景觀斑塊進一步調整,力圖突出景觀特征,使各景觀相互襯托,形成景觀合力,繼而得到該旅游景區景觀斑塊格局。
2.地形可視化
將旅游景區地形可視化轉化期間,選用1m分辨率精度的衛星影像為地形數據基礎,將衛星影響作為景觀地形可視化數據來源,此外,將景觀可視化的比例尺定為1∶10000。在確定數據來源與比例尺基礎上,借助衛星遙感影像數據處理軟件,將彩色、單色影像進行微分糾正、輻射改正及鑲嵌,按照圖幅范圍對處理完畢的影像進行裁剪,確保影像圖幅范圍符合要求。完成上述影像處理優化后,通過疊加方式將影像添加至數字高程模型(DEM)三角格網數據內,在此基礎上將數字高程模型(DEM)轉化為數字正射影像(DOM),并運用ArcScene10.1軟件獲得真實客觀且精度高的三維地形,以此實現該旅游景區地形可視化影像。
3.植被可視化
案例旅游景區植被自然資源可視化數據以最新資源調查數據為依據,運處Arc Map10.2軟件對植被資源數據進行處理調整,并校正坐標,結合當地優勢樹種進行調制,將實際規劃結果與調查結果進行整合,繼而在三維地形基礎上形成植被自然景觀空間格局。
4.人文可視化
對案例旅游景區內人文景觀進行實際調查,以實際調查結果為依據,判斷區域范圍內雕塑、道路、橋梁、建筑等人文景觀規劃情況,將實際調查結果與衛星遙感數據進行整合調整,運用草圖大師三維建模軟件,將人文景觀規劃情況直接轉化為三維模型,以此實現了人文景觀的可視化,將人文景觀可視化結果與植被自然景觀空間格局、三維地形進行整合,以此即可得出整個旅游景區的景觀可視化結果。
結束語:
綜上所述,景觀可視化技術能夠極大促進生態旅游景區的智慧化發展,在應用景觀可視化技術前,應明確生態旅游景區生態資源景觀可視化技術線路基礎上,從地形、植被、人文四個方面進行可視化轉化,以此形成完整且清晰直觀的可視化景觀,提升生態旅游景區規劃質量。
參考文獻:
[1]劉全才,牛牧原,劉秋雨等.數據分析與可視化在智慧旅游中的探索與應用[J].產業科技創新,2020,2(17):44-45.
[2]王玉兵.大數據可視化平臺在智慧景區運營管理中的應用[J].電子技術與軟件工程,2020(09):168-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