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永強 羅寧



摘要:近年來隨著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著力推進,區(qū)域水質惡化趨勢得到了初步遏制,“鎮(zhèn)區(qū)雨污分流”“建設美麗鄉(xiāng)村”“農村改廁”納污坑塘整治以及排污口封堵等工作的先后開展,對于改善農村生態(tài)環(huán)境,提升農民生活品質,建設美麗中國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利用人工濕地植物的凈化功能,開展農村污水生態(tài)治理,既解決當前農村污水達標排放問題,又能充分考慮今后污水治理回用的需要,節(jié)約水資源、保護水環(huán)境,促進農村地區(qū)的社會經濟與資源、環(huán)境和諧發(fā)展。
關鍵詞:人工濕地;農村生活污水;污水治理
一、農村生活污水的特點及治理中存在問題
農村生活污水主要來源于日常生活中的衛(wèi)生間污水、廚房洗刷污水及洗浴洗衣污水。村莊分布非常分散、排放面源污染較大,并且各鎮(zhèn)村莊給水及排水設施不同,農村生活污水在水質、水量和排水方式有其自身的特點。
(1)水質特點
1)農村生活污水污染物濃度低,變化幅度較大;
2)農村生活污水污染物含一定量的氮和磷,基本上不含重金屬和有毒有害物質,水質波動較大,可生化性好。
(2)水量特性
1)污水水量小。農村人口居住分散,人口數量相對少,產生污水量也小。
2)變化系數大。農村生活污水排放量比較小且不均勻,水量變化比較明顯。日變化系數一般在3.0~5.0之間,在某些變化較大的情形下甚至可能達到10.0以上。農村污水排放量和居民生活規(guī)律相近,早晚比白天大,夜間排水量小,農村污水的排放一般在上午、中午、下午各有一個高峰時段,夜間排水量小,甚至可能斷流,即污水排放呈不連續(xù)狀態(tài)。
(3)排水形式
以某流域農村排水設施建設情況為例,2013年-2017年中心村已建設污水系統(tǒng),2018年中心村污水系統(tǒng)污水正在建設中,2019年- 2010年中心村及其余自然村污水均散排,具體排放形式如下三類:
1)排入市政污水管道
2013年-2017年中心村中靠近市政管網的中心村,污水接入市政管網,但存在雨污合流問題。
2)排入中心村污水處理站
2013年-2017年中心村中的其余中心村均敷設污水管道,污水通過管網收集至已建污水處理站,由于缺乏定期的維護管理,污水處理站及管網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問題。
3)排入村內排水渠、坑塘或田地
其余中心村及村莊道路旁有排水暗渠或明渠,村莊周邊有坑塘,村民通過自行修建排水管將住戶家里的廚房、衛(wèi)生間及洗浴室的污水直接排入排水渠、灌溉渠、坑塘或田地,對村內環(huán)境造成嚴重影響,同時影響了村莊整體的環(huán)境和衛(wèi)生狀況,不能滿足村莊污水排放要求。
農村生活污水收集處理系統(tǒng)存在以下問題:
(1)系統(tǒng)不完善,污水收集、處理率低。部分村莊尚未建設污水收集系統(tǒng)和污水處理站,生活污水未經處理,直接排放,對村莊周邊環(huán)境造成污染,影響地下水水質;
(2)雨污合流,不利于后期污水處理。現狀已建污水收集系統(tǒng)為雨污合流制,影響污水的進一步處理,使污水處理站的無法正常運行;
(3)現狀污水排水管(渠)道存在不同程度的損壞、堵塞現象,造成污水排放不暢。無法收集處理,污染地下水,不能滿足環(huán)境保護要求;
(4)我國的經濟、自然等條件限制國內農村的發(fā)展,在建設農村生活污水設施上具有匱乏的經驗,因此污水治理設施的覆蓋率并不高。一些農村污水處理廠資金有限,無法承擔大量的運行費用,有的污水處理廠不能根據時代的發(fā)展需求建設農村污水處理設施,這些情況的存在都對處理農村生活污水造成一定的影響,導致一些生活污水沒有經過科學有效的處理就直接向地下水層沉降,對農村居民生活健康造成嚴重的影響。
二、人工濕地治理農村生活污水的原理
人工濕地是仿照自然濕地,它主要是借助擇選適宜的地理位置、地形,構造主要由水生植物、基質、微生物組成的處理系統(tǒng)。其對污染物的凈化主要是通過系統(tǒng)中物化反應、生化反應的聯合作用,包括沉降、吸附、絡合、分解、固定、硝化反硝化反應。植物根系能明顯提高基質內微生物的附著,同時消除短流,并促進污染物沉淀。對較高濃度進水而言,植物本身對氮磷的吸附作用可忽略;對深度處理情況,植物本身對氮磷的吸附起到一些作用。基質是微生物的載體,可緩釋供氧,且能夠固定濕地植物生長。在人工濕地生態(tài)系統(tǒng)中,蘆葦是十分常見的一種植物,這是因為蘆葦與濕地之中的各種物質進行反應,以此來達到良好的凈化水源和過濾的效果。而經過多年的調查和實驗,目前人工濕地往往都以人工的基質作為主要填料,然后通過人工基質與濕地之中的其他植物來構成一個小型的生態(tài)系統(tǒng),從而在其相互作用之中達到良好的污水處理和凈化水源的效果。
三、農村污水治理模式的選擇
根據農村地區(qū)的土地、植物、地形地勢、道路交通條件以及居民住宅建設布局等具體情況,探索因地制宜的農村生活污水收集、治理方式。
(1)城鎮(zhèn)管網延伸
村莊周邊具有較為完善的現狀或規(guī)劃市政污水管網,村莊一般距離污水管網較近且具備施工條件,將村莊產生的生活污水接入市政管網統(tǒng)一進行治理。該模式具有投資省、施工周期短、見效快、統(tǒng)一管理方便等特點。交由城鎮(zhèn)污水處理廠統(tǒng)一處理,具有良好的污水治理效果以及運行管理保障。
(2)集中收集處理系統(tǒng)
集中收集系統(tǒng)主要將農戶的污水經村鎮(zhèn)排水管網收集至污水集中處理系統(tǒng)。
集中式污水收集系統(tǒng)示意圖
依據村鎮(zhèn)規(guī)模,考慮集中收集系統(tǒng)的規(guī)模,可分為小型集中收集系統(tǒng)和中型集中收集系統(tǒng)兩類:
小型污水集中收集系統(tǒng),一般污水量在5m3/d~500m3/d之間,服務人口50~5000人,服務家庭數10~1000戶。此類收集系統(tǒng)適用于人口分布集中的行政村、自然村、小型村落。
中型污水集中收集系統(tǒng),一般污水量在500m3/d~1000m3/d之間,服務人口5000~10000人,服務家庭數1000~5000戶。此類收集系統(tǒng)適用于經濟發(fā)達、人口集中的村落。
分散處理系統(tǒng)
對于居住比較分散的偏遠自然村,由于受到地理條件和經濟因素制約,不適宜進行生活污水的集中處理,此時應因地制宜地選擇和發(fā)展生活污水分散式和就地處理技術。
分散收集系統(tǒng)一般污水量不大于5m3/d,服務人口50人以下,服務家庭數2~10戶,污水處理設施布置在村落中;在改廁的基礎上,將各戶的污水用管道或溝渠引入污水處理設施。此類收集系統(tǒng)適用于分散居住的村民。
四、農村污水處理工藝的選擇
為達到污水處置高效穩(wěn)定運行和基建投資省、運行費用低的目的,因地制宜的結合當地自然、土地條件等,優(yōu)化組合處理工藝,同時考慮廠站運行管理方便,運轉方式靈活,可根據不同的進水水質,調整運行參數和工況,目前國內農村常用的污水處理設施基本為多種工藝模塊組合,結合現場調查情況,對各種工藝進行比選。
一體化處理裝置+人工濕地生態(tài)濾池系統(tǒng)工藝示意圖
(1)農村污水分散處理工藝
農村污水分散處理可采用三格化糞池+潛流人工濕地+表流人工濕地系統(tǒng)。
化糞池是一種利用沉淀和厭氧微生物發(fā)酵的原理,以去除糞便污水或其他生活污水中懸浮物、有機物和病原微生物為主要目的的小型污水初級處理構筑物。污水通過化糞池的沉淀作用可去除大部分懸浮物(SS),通過微生物的厭氧發(fā)酵作用可降解部分有機物(CODcr、BOD5),池底沉積的污泥可用作有機肥。通過化糞池的預處理可有效防止污水管道被堵塞,亦可有效降低后續(xù)處理單元的有機污染負荷。化糞池處理效果有限,不能直接排放水體,需經后續(xù)好氧生物處理單元或生態(tài)技術單元進一步處理。
人工濕地污水處理系統(tǒng),是將污水有控制地投配到人工構筑的濕地上,利用土壤、植物和微生物的聯合作用處理廢水的一種處理系統(tǒng),按水流方式可分為水平潛流濕地、垂直潛流濕地、和表面流人工濕地,可作為農村生活污水處理后的深度處理技術。
五、人工濕地治理農村生活污水應對策略
(一)選擇人工濕地中綠植
對人工濕地植物的種類進行選擇時,不僅需要對其污水凈化的能力進行考慮,還應該對其耐污染性、生長能力進行思考。同時,還應該對綠色植被的經濟性、美觀性等進行探索。比如西南地區(qū)可以廣泛使用蘆葦、美人蕉等綠色植物,將幾種綠植隔行進行種植,既能提升農村生活污水的治理效果,也能避免人工濕地景色的單一化。
(二)優(yōu)化人工濕地建設
為讓人工濕地技術發(fā)揮最大的生活污水治理效果,因地制宜,重點選擇人工濕地的基質,對人工濕地的結構進行優(yōu)化,有效提升農村生活污水的治理效率。
(三)運用多種類型的人工濕地
為提升農村生活污水的治理效果,可以在農村地區(qū)構建多個人工濕地,使每個人工濕地都能發(fā)揮獨特的優(yōu)勢,起到綜合治理農村生活污水的效果。如農村地區(qū)生活污水的氮磷含量比較高,這時可以構建雙向垂直的人工濕地,通過調整人工濕地的基質,改變生活污水的水流流向,提高污染物去除率。
(四)解決污水流向
在一些比較缺水的地方,通過相應的施工行為,進行相關改造工作,把管道引入其中,向該區(qū)域內引入經過處理的污水,對土壤進行灌溉,實現環(huán)境的改善和綠化面積的增加。通過污水的處理,還可以對農田進行灌溉,實現循環(huán)利用污水,對國內水資源短缺的問題有效的解決。不僅如此,還可以在低下儲存經過處理的污水,這樣可以實現地質的優(yōu)化。不僅如此,還實現地下水資源的節(jié)約,提高經濟效益,有效的調控水資源短缺的區(qū)域,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結語
綜上所述,在農村生活污水的治理過程中,應用人工濕地能有效提升生活污水的治理效果,改善農村環(huán)境質量、提高居民生活水平,促進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環(huán)境效益的同步發(fā)展,對當地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有著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閆龍,王蓉.組合人工濕地技術在農村生活污水治理中的應用[J].凈水技術,2021,40(05):81-86.
[2]魏敬鋌,陳亮,宋志博.人工濕地在關中農村生活污水治理中的應用研究[J].節(jié)能與環(huán)保,2019(08):103-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