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海春 魏延雪
摘要:水稻作為我國主要糧食作物之一,能解決糧食供應的矛盾,并促進社會發展。我國作為世界水稻種植大國,也是消費水稻最多的國家,水稻對于我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隨著農業機械化進程的逐步深入,農業改革也成為時代發展中對于水稻種植的必然要求,以此為背景,提升水稻生產的機械化水平,對于后續發展非常必要。本文首先對水稻種植機械化的應用現狀進行分析,并根據分析探究后續發展策略。
關鍵詞:水稻種植機械化;農業機械化;糧食供應;稻谷質量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不斷發展以及我國對外開放程度的逐步加深,農業發展要面對各項挑戰。為了適應發展趨勢,我國必須提升農業機械化水平,增強生產質量,特別針對水稻生產而言,其不僅是我國主要作物,也能提高人民生活的質量,滿足人民的基本需求。另外,我國是上人口最多的國家,但我國耕地面積正逐步減少,因此,必須提升水稻產量,以此解決社會后續發展所要面臨的嚴峻形勢,這就要求水稻種植結合機械化,推廣并應用此類技術,有效提升稻谷質量,降低人力、物力等方面的消耗,提升生產效率,以此促進我國水稻生產的全方位發展。
一、水稻種植機械化技術的應用現狀
1.機械插秧育苗
育苗是開展水稻種植的基本條件,其中包含各類環節,例如催芽、播種、出苗以及拋秧等,為了提升育苗基本效率,保證種子質量,要選取多種工廠開展育苗技術,運用儀器設備,通過控制溫度、濕度等方式為種子的成長創造優質環境。全套育苗機器包括脫芒機、催芽器、精選機等。除此以外,還要準備苗床土、運輸機、碎土、篩土機等,并購買噴水裝置、排種裝置、保溫裝置、加濕裝置等。在插秧環節,要通過不同形式,采取不同插秧方法。例如,乘坐式與步行式。乘坐式主要是指,通過手扶自動插秧機或拖拉機配套插秧機進行插秧活動,而步行式則是指通過獨輪驅動行走插秧機或四輪插秧機開展相應插秧活動,相對而言,步行式插秧機更靈活、多變,其成本相對較低,但對于人力勞動的強度要求較大,導致整體性能偏弱,而乘坐式插秧方法效率較高,對于人力要求較小,但極成本較高,因此,農民在種植時,往往會選取步行式的插秧方法[1]。
2.機械清理土地
清理土地中最為主要的環節是整地,整地是通過設備將旋耕整平,例如,運用水田耕整機使熟土層能耕透,整平地表,確保田地之間沒有其他雜物。旋耕優勢較為明顯,與傳統耕作方式相比,旋耕可以更多的利用土地,土地也具有良好的透水性功能以及透氣性,為水稻成長創造了良好的發育條件。
3.機械施肥保養
運用各類機械設備進行施肥活動,施肥速度會有所加快,播撒均勻,在作業時可以利用深施機械,將底層肥料翻到更深處,以此提升肥料的利用效率。另外,在保護環節,例如除草時,也要根據當地地理特征和種植面積等條件,選擇不同種的保護方法,一些田地較小,導致普通農用機械無法進入,而運用人力作業成本較高,因此,可以利用機動性較強的噴霧機械,無需人力下田,也能提升除草效果。
4.機械收割作物
在通過機械化進行收割作物的過程中,可以采取割曬機,其結構較為簡單,便于維修,能將水稻植株直接割倒并鋪放,平整在田地間,但其工作效率較低,需要人力勞動,也極易造成經濟損失。聯合式收割機能做到脫粒,并完整保留莖稈,但其生產效率較低,而全喂式聯合收割機能提升生產效率,機械化程度也較高,但相對而言,技術要求也更為嚴格,無論是開展操作培訓還是檢修活動,都需要專業技術人員指導。除此以外,在運輸還田等方面也可以利用機械設備,根據當地環境選擇適合的機械用具,并采取正確的使用方法。
二、水稻種植機械化技術的發展
1.提高技術水平
為了全方位實現水稻機械化種植,要求當地政府重視農民學習意愿,讓農民能真正意識到機械設備的重要性,首先,要提升思想認識方面,讓農民能真正理解機械化的作用,可以通過講座或組織學習等形式,讓農民了解機械化種植的優勢,掌握未來發展前景,以此科普機械知識,從而使農民在種植時擁有高度的思想認識。其次,相關部門也要派遣專業技術人員,對農民進行專門的教育培訓活動,這要求組織培養專業的技術人才,高校中也可以開設此類專業,為后續組建培訓隊伍奠定良好基礎,提升農民技術水平,從而提高機械使用效率,以此提高水稻生產質量與品質[2]。
2.強化日常養護
由于我國地域遼闊,不同地區的自然環境也有所差異,這要求當地農民要選擇正確的機械設備,以此應對不同種類的地理環境。在機械化種植前,要進行實地考察活動,選擇合適的機械設備,例如,在種植地土地較為平整的情況下,可以依據此類選擇適合規整稻田種植的設備。另外,在使用機械前也要對其進行有效的檢修與維護活動,以此保證水稻生產效率。閑置時期,要對農業機械進行日常養護工作,以此保證機械能在工作時保持高效作業狀態。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機械化種植方法是水稻種植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以此為基礎,要了解后續發展方向,并提高研究力度,尤其是進行自主研發等方面,通過不斷實踐積累經驗,以此掌握新發展方向,研發國產新型機械設備,并達到國際化水平。對于當前種植水稻中出現的問題,例如經濟損失和環境污染等,也要針對性分析,采取有效的解決策略。
參考文獻:
[1]張太明.中國水稻種植機械化高產農藝研究現狀及發展探析[J].河南農業,2021(14):53-54.
[2]付正豪,馬中濤,魏海燕,邢志鵬,劉國棟,胡群,張洪程.不同機械化栽培方式下控釋肥配比對遲熟中粳水稻產量形成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響[J].作物學報,2022,48(01):165-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