鄔潔
摘要:未成年人惡性犯罪案件頻發,犯罪手段殘忍,情節性質極其惡劣,使我國刑事責任年齡受到了極大沖擊。而英美法系采用的“惡意補足年齡”規則對遏制未成年人惡性犯罪起到了一定效果,所以嘗試將英美法系的惡意補足年齡制度與中國法制現狀相結合,研究“惡意補足年齡”規則本土化路徑,以期為我國制度完善提供有效的域外經驗。
關鍵詞:刑事責任年齡;“惡意補足年齡”規則;未成年人犯罪
深入研究未成年人刑事責任制度以及相關配套制度,可以彌補我國現行法律體系的不足,使法律體系更加完善。我國現行刑事責任年齡制度已經不能有效克服未成年人犯罪低齡化、惡性化帶來的嚴重社會危害。加強對該制度的研究,結合中國國情,借鑒有益成果加以修改,才能形成完備合理的未成年人犯罪規制體系。并且我們希望通過引入“惡意補足年齡”規則,可以區分對待主觀惡意不同的未成年人,對低齡未成年人犯罪法理與心理的雙重審視,讓保護和監管同時發揮作用,更好地培養中國的少年一代。
一、“惡意補足年齡”規則概述
美國學者 Ormerod David將“惡意”表述為“集合各種因素的認定,行為人明知該種行為的嚴重錯誤性而為滿足其內心的沖動及其欲望,而特意促使某種行為、舉動的發生”?!皭阂庋a足年齡”規則產生于英國,發展完善與美國,且都在兩國經歷了質疑到再發展的過程,發展至今日已比較完善。其具體內涵是,原則上推定處于某一年齡段的未成年人不具有刑事責任能力,但是,如果控方能夠提供相應的證據證明該未成年人在實施行為時具有“惡意”,即能夠辨別是非善惡,則可以推翻原推定,補足該未成年人的刑事責任年齡,追究其刑事責任。
英美法系國家的“惡意補足年齡”規則改變了刑事責任年齡一刀切的局面,對于實現未成年人懲治、教育和挽救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的統一來說仍具有良好效果。我國雖然是社會主義國家,但“惡意補足年齡”規則在遏制犯罪低齡化、懲治暴力犯罪的方面仍具有很好的借鑒作用。
二、“惡意補足年齡”規則引入可行性分析
據調查,2014年 至2018年平均每年發生的14周歲以下未成年人故意殺人的案件多達二十余件,故意傷害案件高達九十余件,我國未成年人犯罪呈現出低齡化的特點。筆者認為我國現行刑事責任年齡制度已經不能有效克服未成年人犯罪低齡化、惡性化帶來的嚴重社會危害。
一刀切的降低刑事責任年齡不是萬全之策。我國仍然面臨地區發展不平衡問題,城市與農村、東部沿海地區與西部地區之間的經濟發展水平差距較大,而由此容易產生教育水平上的差異,青少年的身心發展水平必然存在差異。如果僅看到發達地區或者城市青少年的身心發展狀況,并以此作為降低刑事責任年齡的依據,對相對落后地區的青少年則是一種明顯的不公平。因此出于保護青少年的角度,我們應該理智謹慎地對待刑事責任年齡的調整,以免造成新的社會不公平。
而引入“惡意補足年齡規則”可以根據未成年人的實際認知能力來認定是否犯罪以及做出合理裁判,反對刑事責任年齡一刀切,既考慮到我國未成年人心理狀況不能同一而論,又符合社會樸素正義觀,可以有效遏制犯罪低齡化,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而我國也對現行刑法所規定的刑事責任年齡進行修改,《刑法修正案(十一》規定,已滿十二周歲未滿十四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罪,致人死亡,情節惡劣的,經最高人民檢察院核準,應當負刑事責任。這也與“惡意補足年齡”規則精神有相似之處。
三、總結與反思
引入“惡意補足年齡”規則 “惡意補足年齡”規則作為青少年刑事司法體系中的一個重要環節,是對于剛性刑事責任年齡標準的一種改良措施,符合我國社會發展以及刑事司法的需要,可以有效打擊未成年人犯罪,遏制犯罪低齡化,滿足社會對公平正義的需求。同時也可倒逼我國少年司法體系的改革,引起社會對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重視,營造更和諧的成長環境?!皭阂庋a足年齡”規則具有重要的意義和價值。
但是我國與美國、澳大利亞等實行“惡意補足年齡”規則的國家在立法理念、具體國情存在差異,因此需要解決“惡意補足年齡”規則本土化過程中可能會出現的水土不服問題。英美法系實行當事人主義,法官充當消極中立的裁判者角色。而大陸法系奉行干預主義,法官在訴訟中居于主導地位。這對法官的素質提出了較高的要求。但我們國家基層司法機關的工作人員素質不一,對于“惡意”的判斷又具有主觀性,法官如何把控“惡意”的尺度,我們是否應該建立客觀統一的標準,以及當犯罪人對評估結果提出異議時如何保障他們的異議權等問題也值得進一步探究。
參考文獻
[1]陳偉,熊波.校園暴力低齡化防控的刑法學省思——以“惡意補足年齡”規則為切入點[J].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學報,2017.
[2]白星星.英美法系惡意補足年齡制度的發展[N].人民法院報,2020-11-13.
[3][英]布萊克斯通著.英國法釋義.游云庭、繆苗譯[M].上海出版社2006年版,第135頁.
[4]方曉軍.惡意補足年齡規則的本土化移植[D].浙江.浙江工商大學,2020.
[5]馬齊欽.我國引入“惡意補足年齡”規則的可行性分析[J].上海法學研究集刊,2019年第18卷.
[6]郭大磊.未成年人犯罪低齡化問題之應對——以“惡意補足年齡”規則為借鑒[J].青年研究,2016.
[7]劉賽.我國引入惡意補足年齡規則研究[D].湖南.湖南師范大學,2020
[8]石冬青.惡意補足年齡規則借鑒研究[D].河北.河北師范大學,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