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慧
摘要:知識產權產品的核心是“研究與開發(fā)”資本化,隨著《國民賬戶體系》的更改,對我國實施GDP總量產生了一定的影響,且我國國民經濟核算體系即將出臺,根據相關研究實現,本文主要知識產權產品數量和支出情況對中國GDP增長的貢獻進行研究和分析。研究發(fā)現,我國知識產權產品數量急速上升,其中納入GDP中的產品支出促使GDP急增長比例為1.50%,其中研究和開發(fā)支出資本化導致我國GDP增長比例為1.0%。但是總體知識產權產品支出對中國GDP增長的貢獻和國家與經濟實體之間的貢獻關系還有很大的不足,對此需要科學探討影響核算結果的各種因素,并在分析后給出相關調整策略。
關鍵詞:知識產權產品;核算;中國GDP;增長;貢獻
引言:
在聯合國統(tǒng)計委員會會議中通過了《2008國民賬戶體系》相關國民經濟核算統(tǒng)計標準,但是我國和一些國家仍然采用《1993國民賬戶體系》相關標準來衡量自身的GDP增長情況。資產一詞曾經屬于五大更新領域,隨著知識產權產品概念的提出,對相關核算工作進行了研究,具體內容為研究與開發(fā)支出資本形成處理、數據庫和原件處理法調整。以上這些變動促使多種知識產權不斷被創(chuàng)新,并且在多國經濟環(huán)境中也成為人們經濟分析的熱點。對此知識產權產品概念的出現、核算規(guī)則的調整對多個國家的GDP統(tǒng)計結果都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對于我國的GDP增長情況,縱觀理念的知識產權產品研究活動的總支出可以發(fā)現占據比例在1.98%。尤其是北京地區(qū)的支出資本化在GDP增長比例中做出的貢獻最大,我國想要促使知識產權產品和國際接軌就需要加強開發(fā)和研究。
一、知識產權產品規(guī)定和核算
知識產權產品主要分為研究與開發(fā)、礦藏評估、計算機軟件和數據庫、娛樂、文學、藝術品等其他知識產權產品,國際知識產權明確規(guī)定:支出資本化可以為知識產權生產者帶來經濟利益,其可以最為固定資本,但是也作為中間消耗,受到保護的僅僅是支出資本化成果,主要收益指各種營銷收入、合同收入、傭金收入、服務費等。礦藏評估支出需要納入固定資本總額中,其作為中間消耗,主要支出為執(zhí)照成本、執(zhí)照獲取成本、評估成本、實際試鉆成本、可能試鉆成本。計算機軟件固定資本主要包括軟件初次開發(fā)、軟件升級、資產復制品、數據庫創(chuàng)建費用;娛樂、文化、藝術品指生產者開發(fā)的,可能被一次性許可后直接進行銷售,如果以上產品元件或者復制品在一年后被反復生產,則可以被視為固定資產。以上知識產權產品估價方法主要分為:市場價格估價法,其指通過市場價格價格購買或者銷售的方法,或者自行開發(fā)的產品根據市場價進行估價;生產成本法,其指自行開發(fā)的產品在開發(fā)過程中產生的費用總額;未來收益現金補貼法,其指對未來可能獲取的收益進行預測以此給出合理的補貼現金,折算后作為當期價值[1]。
二、知識產權產品核算對中國GDP增長的貢獻
通過以上知識產權產品核算清單發(fā)現,我國知識產權產品核算數量對支出法GDP具有很大的影響,相關GDP數據是通過統(tǒng)計局支出法GDP數據和支出資本化數據融合而成的,還包括礦藏評估、娛樂和文學產品、藝術品原件等這些新知識產權產品新增數據,具體如下所示。
(一)知識產權產品對GDP增長的貢獻
第一,知識產權產品構成和數量。我國選擇了某一階段的知識產權產品,對其構成和數量進行了統(tǒng)計,結果表明知識產權產品總體數量不斷上升,總增加了8.3倍,且組成也不斷增加,除過礦藏評估其他數量變化不大,但是在后期變化差距逐漸增大。其中支出資本化增加最為顯著,在知識產權產品中占據比例較小,礦藏評估增長不超過4倍,占據比例明顯下降,主要原因是因為探礦權轉讓先增加后下降后,促使整個礦藏評估支出發(fā)生了較大的變化。其中計算機數量增長也較快,主要是因為嵌入式系統(tǒng)軟件被快速研發(fā)出來,在整個知識產權產品中占據的比例增加較快。其中娛樂、文學、藝術品等增加較慢。第二,知識產權產品對GDP的貢獻。經過相關研究發(fā)現,在知識產權產品變動后我國支出法GDP數量增加,在10年間已經增長了10倍多,因此知識產權產品在整個GDP中的占比也逐漸上升。且知識產權新增產品對支出法GDP的貢獻也不斷上升,總體來說,增長先變慢活變快,其中支出資本化對GDP的貢獻是最顯著的,占比數據總體不斷上升。其主要原因是因為我國在科學技術上的投入增加導致的,和創(chuàng)新發(fā)展模式、創(chuàng)新驅動經濟增長也有著一定的關系,其中礦藏評估中的評估和娛樂、文化、藝術品占比沒有明顯的變化,但是他們的總體變化趨勢差異大,評估是先增后降,其他是先降后增[2]。
(二)中國支出資本化
支出資本化是整個知識產權產品核算的中心,也是我國經濟核算體系需要變動的主要內容,對此需要對支出資本化進行科學分析,具體分析結果如下所示:第一,中國支出資本化數量和變動情況。研究發(fā)現,支出資本化和GDP支出總數量呈現逐漸上升的趨勢,如果不計算貨幣時間總值,則支出資本化數量增長為7倍、支出總數量為6.98倍,歷年支出資本化在整個GDP支出總量中占據的比例較為穩(wěn)定。從具體的增加情況來看,支出資本化在支出總數量之間的變化是先平穩(wěn)、后下降,從具體增長率分析,支出資本化增長率高于支出總數量增長率,其中某一年支出總數量增長率最大。總體來看,支出資本化和總量在一定年間的增長率較低,在其余年間增長率都較高。第二,中國支出資本化和國際社會的對比。隨著支出資本化調整后,將我國研究分析的核算結果和其他國家核算數據進行對比發(fā)現,我國支出資本化對GDP增長的貢獻和其他國家經濟體之間的貢獻差異大。在歷年間促使GDP增長不足1%,僅最后一年超過1%,美國支出資本化對GDP貢獻較大,歐美支出資本化也導致GDP增長在1.8%,其余國家都增加比例都相似。對比我國和美國的支出資本化的數量和GDP貢獻可以發(fā)現,兩個國家支出資本化數量都有一定的增長,但美國增長速度遠遠高于中國,兩者之間的數額差距在2萬億元人民幣。且在次貸危機后,美國支出資本化數額逐漸降低,但是我國和美國支出資本化在支出法GDP中的比例缺失不斷上升的,其中美國支出資本化對GDP的貢獻更顯著,歷年最高已經超過了2%,中國支出資本化對GDP的貢獻率僅為1%,但是在后期我國和美國的支出資本化差距不斷縮減[3]。
另外,通過以上對比發(fā)現,美國更加注重科技創(chuàng)新在經濟增長的驅動性,早期美國國民經濟統(tǒng)計局就通過衛(wèi)星賬戶計算支出資本化;將支出資本化作為一種投資手段,以此評估支出資本化在知識產權、工藝提升、產品對經濟增長做出的貢獻;得出知識資本存量計算方法。且從美國支出資本化中的數據可以看出,美國很早就對支出資本進行了調整,再調整國民收入和產品賬戶后,在原始數據處理上將支出資本化納入了GDP核算中,由此可見我國對支出資本化的重視力度晚與美國。我國對支出資本化的核算起始于2000年,相關數據在1995年才進行公開,隨著后期自主創(chuàng)新能力提升的要求的提出,我國加強了創(chuàng)新型強國建設,將支出資本化作為評估一個國家科技創(chuàng)新投入的重要指標,這些也為我國進行發(fā)展規(guī)劃設計提供了依據。總體來水,我國支出資本化基礎數據少,且在2008年數據公布后,國家統(tǒng)計局對GDP核算進行修正,由此可見支出資本化核算調整也是主要工作內容[4]。
三、結論
研究分析知識產權產品核算和相關實踐調查發(fā)現,我國知識產權產品總體數量持續(xù)增長,新增GDP范圍知識產權產品促使支出法GDP也不斷增長,支出資本化是我國GDP核算調整的主要內容。對我國2013年的GDP增長率和國家相比,我國支出資本化在GDP貢獻上還比較低,和其他支出資本化國家相比,近幾年的差距也逐漸縮小,由此可見我國科學創(chuàng)新對經濟增長具有很大的促進作用。支出資本化也是科技創(chuàng)新資本化,對此我國需要將科學創(chuàng)新作為帶動知識產權產品多樣化、GDP增長的主要動力。并通過GDP核算來具體分析科技創(chuàng)新帶來的一系列經濟效益,以此為我國發(fā)展規(guī)劃提供有利的信息。
參考文獻
[1]徐麗笑.知識產權產品核算及其對中國GDP增長的貢獻[J].經濟統(tǒng)計學(季刊),2016(1):12.
[2]李晶.知識產權產品核算問題研究[D].江西財經大學,2018.
[3]胡姣姣,彭小寶,李楊,等.基于資本測算的中國GDP統(tǒng)計中知識產權產品核算體系研究:以R&D產品為例[J].科技管理研究,2017(7):6.
[4]林志倫,李雄英.基于橫截面數據模型的知識產權產品對經濟增長的影響分析[J].廣東水利電力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8,1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