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昆山市人大常委會積極探索監督方式方法創新,不斷提升人大監督工作的廣度深度,會同市紀委建立聯合監督工作機制,努力提升人大監督質效,在推動高質量發展和現代化建設中彰顯制度優勢,發揮更強作用。
凝聚共識,確保聯得有效。市人大常委會會同市紀委對黨的文件和法律法規進行了研究,出臺關于建立市人大常委會、市紀委聯合監督工作機制的實施意見,明確紀委突出政治監督、人大突出工作監督和法律實施監督的原則,并向市委匯報、“一府兩院”通報。根據市委部署要求,經市人大常委會與“一府兩院”主要負責人座談協商,聯合監督將光圈定在“一府兩院”工作報告中重點民生事項的落實情況上,保證監督力點更實、靶向更準。在充分征求部門和代表、群眾意見基礎上,首次監督主要結合部門評議開展,對市發改委、公安局、民政局等10個承擔民生工作任務較重的部門進行監督推動。在選取監督事項時,明確每個單位2—4項的民生重點事項,把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整改情況作為聯合監督的目標對象,確保監督工作有的放矢。
強化協同,確保督得有力。聯合監督優勢在“聯合”,重點難點也在“聯合”,市人大常委會、市紀委把握兩種監督的內在聯系,讓各自優勢長處得到充分發揮,形成既齊抓共管、又各負其責的工作格局,從而實現“1+1>2”的監督效果。
在監督過程中,人大監督主要聚焦工作推進的情況,督促各部門圍繞目標高效率推進、高標準實施、高質量完成;紀委監督重點查找加強對履行黨委主體責任、“一把手”第一責任、班子成員“一崗雙責”情況的監督檢查。通過聯合監督,將對人、對事的監督統一起來,以監督促整改,以整改提作風,壓實了工作責任、彰顯了權威剛性。
對發現和解決貫徹落實不及時、不主動,舉措不夠有力、作風不夠扎實、成效不夠明顯等問題,各工作組緊扣目標量化指標,定期檢查工作情況,發現脫幅環節及時督促整改。圍繞聯合監督工作的開展,人大、紀委構建信息互通、聯合督查、問題移交、成果共用的工作鏈條,在選題前開展聯合調研,在過程中開展聯合監督,在結果上加強聯合運用的機制措施,形成良性互動。
公眾測評線上線下同步開展,累計關注群眾超過3萬多人,收回有效樣本2.2萬余份,樣本有效率超過了90%,其中,人大代表提交問卷303份,其他市民群眾提交2.1萬余份。這一份份問卷是民意表達的直通渠道,是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具體體現。
跟蹤問效,確保促得有為。聯合監督重在成效,促進工作水平提升是最終目的。市人大常委會、市紀委堅持面對面交辦問題,實打實督促整改,堅決做好監督評議“后半篇”文章。
聯合監督工作小組在調研走訪、吸收意見的基礎上,形成了對每個監督單位的評議報告。報告實事求是,在客觀全面肯定工作成績的基礎上,著重指出問題,提出意見建議。與此同時,工作組綜合各方意見后整理歸納出十個部門50余條問題清單,市人大常委會和市紀委分別召開專門會議,對問題清單篩查把關,逐項建立整改臺賬,做到問題表述清晰、責任單位明確、完成時限確定。
市人大常委會、市紀委建立整改落實領導分包制,其中,市人大常委會領導按照分工負責原則,帶領各工作組進行整改督導,定時聽取整改工作情況匯報,對疑難問題集體會商,研究協調,推動整改落實。各工作組實行問題銷號“賬單式”管理,完成一項清零一項,做到問題不落實不放過,整改不徹底不放過。
民生的需求,就是努力的方向。通過聯合監督,被評議部門“紅了臉”“出了汗”,找到了差距、找準了問題,找到了精準施策的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