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靜
(天津市胸科醫院,天津300222)
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是目前臨床上進行冠狀動脈血管重建、治療冠心病的常用方法之一。近年來,隨著介入技術和器械的發展,冠狀動脈介入治療涉及更多的復雜高危患者[1]。準分子激光冠狀動脈斑塊消融術(excimer laser coronary atherectomy,ELCA)為 新一代冠脈內介入治療技術,是PCI輔助治療的方法之一。通過高頻紫外光脈沖的光化學作用,光熱作用產熱和光機械作用產生動能,冠脈內斑塊可被分解為水、氣體和直徑小于10 um的微小顆粒。發生遠段栓塞及無復流的風險極低[2]。對于支架內再狹窄,靜脈橋血管病變及鈣化病變的治療意義重大。雖然激光消融的時間不超過10分鐘,但因該手術應用于處理復雜的冠狀動脈病變,術中需行光學相干斷層掃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檢查等原因,使得總手術時間長,操作復雜。我院于2019年3至8月,成功完成了8例ELCA治療復雜冠狀動脈病變的手術治療,現將圍手術期護理總結如下。
1.1 一般資料8例患者中男6例,女2例,年齡56~79歲。準分子激光冠狀動脈斑塊消融術輔助下行CAG+PTCA術2例,行CAG+PTCA支架術6例。其中支架內再狹窄3例,靜脈橋血管病變5例。本組8例患者均一次手術成功,康復出院,平均住院天數(6.21±2.53)天,無手術相關并發癥發生。
1.2 手術方法 患者取平臥位,雙側腹股溝區碘伏消毒,鋪無菌巾。1%利多卡因局麻穿刺部位皮膚及皮下組織,于右側腹股溝韌帶下2 cm股動脈搏動最強處行股動脈穿刺,成功后保留7F動脈鞘管。選擇合適的造影導管送至左右冠狀動脈開口,多體位投照,完成冠狀動脈造影檢查。行OCT檢查評價血管內斑塊結構、成分及穩定性。導管腔內肝素化,沿導絲送入準分子激光導管,對病變部位行激光消融術。接近靶病變部位時,設定能量。初始能量密度設定為30~40 mJ/mm2,初始脈沖頻率為30 Hz,最大能量密度不超過80 mJ/mm2,最大脈沖頻率為80 Hz。消融過程中保證冠狀動脈內快速滴注生理鹽水對激光導管進行冷卻。消融后復查造影顯示狹窄緩解。根據患者造影顯示,行PTCA術或PTCA支架術。再次復查OCT觀察效果,評價斑塊是否得到減容,有無冠狀動脈損傷等并發癥,術畢撤除導管,予STARCLOSE縫合穿刺部位血管并加壓包扎。
2.1 術前護理
2.1.1 全面評估患者基本情況 術前詳細詢問患者過敏史、受傷史、疾病史等一般資料。評估患者是否存在碘過敏,以及近期有無出血、外傷、嚴重感染等。詳細了解患者既往病史、查看實驗室檢查結果并評估患者的配合程度。本組7例患者合并高血壓,其中3例為高血壓2級,4例為高血壓3級。遵醫囑給予口服降壓藥物,并囑患者戒煙限酒,低鹽飲食,保持情緒放松。患者術前血壓維持在117~134/72~85 mmHg(1 mmHg=0.133 kPa),符合手術的指征。1例患者合并糖尿病,經口服阿卡波糖及合理的飲食運動指導后,空腹血糖維持在5.3~6.5 mmol/L,餐后2小時血糖維持在9.3~11.4 mmol/L,符合手術的指征。
2.1.2 加強心理護理 由于準分子激光冠狀動脈斑塊消融術目前國內應用較少,治療經驗不足,加之手術時間長,操作復雜,術前患者出現焦慮、恐懼以及緊張等心理。主要擔心手術效果,擔憂手術出現意外。術前醫護人員告知患者及家屬手術的必要性以及安全性、手術過程及注意事項等。提前告知患者進入導管室后的相關操作、手術大致需要的時間,以及手術過程中可能會出現機器噪音,屬正常現象,不必擔心。介紹此類手術成功案例,增強其治療信心。患者焦慮、恐懼以及緊張等心理狀態得到緩解。
2.1.3 完善各項術前檢查及術前準備 完善各項術前檢查及血化驗,口服氯吡格雷、阿司匹林等抗凝藥物。術前嚴密監測患者生命體征,遵醫囑給予吸氧治療,建立靜脈通路,腎功能不全者術前給予水化治療。術前24 h對雙側腹股溝及會陰部進行備皮。術前排空膀胱,更換病號服,左手佩戴手腕帶,活動義齒及首飾取下交由家屬保管。
2.2 術中護理
2.2.1 密切監測生命體征并關注患者主訴 協助患者平臥于手術臺上,連接心電監護儀,術中快速準確傳遞用物及器械,緊密配合,嚴格執行無菌操作。密切觀察患者生命體征、意識及面色變化,注意患者主訴,發現異常及時通知醫生。全程評估患者心理狀態,術中3例患者出現緊張、焦慮情緒,通過及時有效的溝通患者情緒得到緩解。術中1例患者出現低血壓,血壓85/52 mmHg,立即給予生理鹽水100 mL+多巴胺40 mg靜脈點滴后血壓恢復至102/68 mmHg。
2.2.2 圍手術期抗血小板及抗凝處理 準分子激光冠狀動脈斑塊消融術與常規PCI相比,操作時間長,手術難度大,各種導管、導絲進入血管內,易激發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堵塞冠狀動脈或栓子脫落堵塞腦血管等[3]。因此,預防術中急性血栓形成十分重要。患者入院后遵醫囑每天口服阿司匹林100 mg和氯吡格雷75 mg。術前1天給予負荷量阿司匹林300 mg和氯吡格雷300 mg頓服。術中應用肝素及替羅非班等抗凝藥物,監測激活全血凝固時間,維持在250~350 s。術畢穿刺點使用縫合器縫合并給予彈力繃帶加壓包扎,延長術側肢體制動時間。本組8例患者均未出現術中急性血栓形成及出血癥狀。
2.3 術后護理
2.3.1 病情觀察 本組8例患者術后均轉入CCU病房。立即給予心電監護,密切監測患者心率、心律、血壓、血氧飽和度等生命體征變化。并置入Swan-Ganz導管監測患者血流動力學情況。由于準分子激光冠狀動脈斑塊消融術不同于常規PCI,其導管的機械刺激可導致血管內膜增厚或水腫,進而發生慢血流或無血流。患者易出現胸痛、胸悶等癥狀[3]。因此需注意觀察患者有無胸痛、胸悶等癥狀,如有異常及時報告醫生,并給予對癥處理。嚴密觀察患者尿量,以防造影劑腎病的發生。本組患者術后生命體征平穩,未出現胸痛、胸悶、心悸等癥狀,尿量正常。
2.3.2 傷口護理 本組8例患者均經右側股動脈穿刺,傷口使用縫合器縫合并用彈力繃帶加壓包扎。術后股動脈穿刺部位給予沙袋壓迫6 h。密切觀察穿刺部位有無滲血、血腫,術側肢體皮溫、皮色及足背動脈搏動情況,如有異常可適當放松加壓包扎。囑患者絕對臥床24 h,限制術側肢體活動,避免屈曲。術后72 h不可劇烈運動,以免發生遲發性出血及血腫。本組8例患者動脈穿刺處均無血腫,足背動脈搏動良好。
2.3.3 血流動力學監測與Swan-Ganz導管的護理 應用Swan-Ganz導管可直接在床旁進行血流動力學監測。對于指導治療方案、評估患者治療效果具有重要意義。本組共6例患者術后置入Swan-Ganz導管監測患者血流動力學情況。導管置入體內長度一般為45~55 cm[4],為防止導管移位,確定置入位置正確后采用局部縫合并妥善固定,并建立記錄表。每班嚴格評估置入深度是否發生變化,發現異常及時報告醫生。為防止導管阻塞,使用250 mL生理鹽水+2000 IU肝素鈣加壓沖管。并每2 h沖管,每次沖管量為3~5 mL。留置導管期間密切觀察穿刺點有無滲血、血腫。傷口敷料如有污染及時更換,保持穿刺點傷口清潔干燥。保證Swan-Ganz導管與壓力傳感器各環節的連接緊密,嚴防氣泡進入導管,保持壓力傳感器與患者右心房在同一水平,改變體位時需重新調零,以保證測量參數的準確性。導管留置時間為48~72 h,如超過72 h評估患者仍需監測血流動力學情況,需重新置管。拔除導管時密切監測患者生命體征,拔管后指壓止血30 min,觀察穿刺點無出血及血腫后給予傷口敷貼保護。本組患者Swan-Ganz導管留置時間未超過72 h,無需重新置管。
2.3.4 并發癥的觀察及護理
2.3.4.1 心包填塞 心包填塞是準分子激光冠狀動脈斑塊消融術最嚴重的并發癥。可能會發生在手術中,也可能發生在手術后[5]。護士應重點關注患者主訴,高度警惕有無呼吸困難、煩躁、意識模糊、血壓下降、出虛汗、心率由慢變快等心包填塞癥狀,做到早識別、早判斷、早處理。一旦出現心包填塞,應立即配合醫生進行心包穿刺。本組8例患者均未發生心包填塞。
2.3.4.2 造影劑腎病 由于準分子激光冠狀動脈斑塊消融術手術時間較長,造影劑用量較大,加之本組8例患者存在高血壓、糖尿病以及腎功能不全等危險因素,應警惕發生造影劑腎病的可能性。術前遵醫囑給予水化治療,術后指導患者6~8 h飲水1500~2000 mL,72 h內禁食高蛋白食物。對于腎功能不全的患者給予流質、半流質飲食為主的優質低蛋白飲食,以促進造影劑的排出,減少對腎臟的毒副作用。注意觀察尿量,尿量維持在80 mL/h以上。本組8例患者均未發生造影劑腎病。
2.3.4.3 迷走神經反射 拔除動脈鞘管壓迫止血5~10 min是迷走神經反射最常發生的時刻[6]。主要由于精神緊張、局部疼痛刺激、導管的刺激、過度壓迫和牽拉、血容量不足等原因引起[7]。護士應對患者進行心理干預,減輕患者的緊張、焦慮心理,使其具備良好的應對能力。術后給予心電監護,密切觀察患者生命體征及病情變化,保持靜脈通路通暢。若患者出現大汗、面色蒼白、惡心嘔吐、視力減弱、血壓降低至90/60 mmHg以下、心率降低至50次/分以下,應警惕患者出現迷走神經反射。本組8例患者均未發生迷走神經反射。
2.3.5 出院指導 向患者說明“支架植入”并非一勞永逸,只是起到疏通的作用,仍需堅持抗凝治療及服用調脂類藥物,積極控制高血壓、糖尿病等導致PCI術后再狹窄的危險因素。指導患者及家屬如何觀察有無出血傾向,避免情緒激動,規律鍛煉,注意勞逸結合,戒煙限酒,發放隨訪手冊,并注明復查時間。
準分子激光冠狀動脈斑塊消融術對于支架內再狹窄,靜脈橋血管病變及鈣化病變的治療意義重大,其有效性和安全性已得到臨床驗證。本組8例患者經過全面的術前評估,完善的術前檢查及術前準備,周密的術中觀察及精心的術后護理,均病情好轉出院,無急性并發癥,保證了手術的成功,提高了手術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