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景東
(中國鐵路南寧局集團有限公司 人事部,高級工程師,廣西南寧530029)
“2+1”高職生,即學制為三年,在校期間2年學習專業理論知識、1年按用人企業要求接受崗位培養的高職生。如何加強對他們定向培養使其盡快成為促進企業發展技能人才,是全國鐵路企業面臨的共同課題。筆者結合南寧局集團公司為此進行的探索,努力從理論與實踐結合上闡明“2+1”高職生定向培養意義,提出做好此項工作的意見建議,旨在拋磚引玉,引發有關部門和同仁集思廣益,共同推動“2+1”高職生定向培養取得預期成效。
思想認識正確,行動才會自覺。從落實國家職業教育改革要求和鐵路企業技能人才培養實踐看,實施“2+1”高職生定向培養(以下正文中簡稱“2+1”培養)具有如下重要意義。
1.1 有助于提高接收大學生的整體技能水平鐵路企業每年接收的大學生中高職生占比高達80%左右,是企業技能人才的重要來源。實施“2+1”培養,彰顯了鐵路企業抓早抓好技能人才培養戰略思維,實踐也充分證明企業提前介入到大學生的早期培養,能夠有效提升企業接收高職生技能水平,促進企業技能人才隊伍結構性調整。
1.2 有助于高職生快速成長為企業所需人才實施“2+1”培養,促使高職生在校期間就能完成擬任崗位的資格性培訓、跟班學習等,同時取得擬從事崗位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入職時就可以直接上崗,為企業發展提供現實人才支撐。
1.3 有助于推動校企合作更深層次發展“2+1”培養能推進鐵路高職院校專業設置與企業需求定向融合,促進鐵路高職院校教育教學深度對接鐵路崗位需求,對學校的專業開發、“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以及建立企業人才培養長遠機制,具有重要的現實和長遠意義。
2020年,南寧局集團公司在全國鐵路中率先探索“2+1”培養模式,將招聘的2021年畢業生全員進行培養,涉及824人、18所高職院校、16個工種,培訓課時高達10 607個學時,其中理論4 933學時、實作5 618學時,實現高職生的理論知識、技能水平大幅提升。具體做法如下:
2.1 構建校企合作體系明確責任主體按照職業教育要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要求,積極構建校企合作體系。一是校企高度重視培養工作。校企負責人牽頭成立“2+1”培養工作協調組,雙方相互開展實地調研,深入研究教學安排、安全責任和勞動保護等,克服人員散、工種多、管理難、無經驗借鑒等諸多困難,順利推進“2+1”培養工作。二是搭建交流溝通平臺。南寧局集團公司組織職教、人事、勞衛、專業部室成立“2+1”培養工作組,明確安全責任、教學安排、技能鑒定和日常管理等重點工作分工;學校組織教務、二級學院負責人成立“2+1”培養工作組,校企工作組每月召開協調會,協調解決校企雙方在理論教學、現場實訓等方面存在問題,交流企業最新要求,讓高職生培養方向始終以企業需求為導向。同時,企業與學校建立專業委員會,定期從專業發展角度、人才培養規劃方面開展研究,從源頭上保證鐵路企業人才培養與發展趨勢相匹配。三是建立教學管理機制。由南寧局集團公司業務部門組建7個教學管理小組,負責審核本專業崗位教學計劃是否符合規定,教學內容是否與崗位符合;組建3個學員督導小組,對教學組織實施、教師授課、日常管理等進行監督檢查,確保培養質量。安排專人駐校跟蹤教學組織實施、日常管理和教學秩序等過程,形成嚴密的教學管理體系,從源頭上保障高職生的培訓質量。
2.2 構建理論教學體系夯實理論基礎南寧局集團公司主動適應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改革,與學校共同建立“2+1”培養體系,確保高職生入職后能夠滿足企業需求。一是堅持三個“相一致”原則。圍繞能力提升和崗位標準,按照專業提高培訓、崗前資格性培訓、獨立上崗前培訓步驟,以崗位所需的知識、能力、素質要求作為出發點編制理論教學計劃,始終堅持把學習放在第一位,做到工作崗位與學習情境相一致、工作任務與學習內容相一致、職業能力和素質教育相一致,同時,還把鐵路企業安全納入到核心課程,牢固樹立安全工作思維,深刻認識鐵路企業始終堅守高鐵和旅客列車安全萬無一失的政治紅線和職業底線的重要性。二是形成培訓內容互認機制。南寧局集團公司根據每個崗位培訓標準,設定培訓模塊、培訓內容和培訓課時,學校全面負責教學組織實施,設計培養方案時,充分考慮高職生在校前2年理論學習情況,適當縮減理論學習時間和內容,形成了“內容互認、成果互認”學習融合機制。三是形成教學質量監督機制。培訓前,校企聯合制定培訓方案,保證各專業工種培訓符合鐵路企業規定;培訓中,通過教學管理小組和學員管理督導小組,進行教學質量的把控和高職生的管理,確保培訓的效果與質量達到要求;培訓結束,由校企組建考核小組,按照崗位標準逐一開展驗收。上述措施保證了高職生理論培訓安全考試通過率達100%,理論考試通過率達100%。
2.3 構建實踐教學體系強化實訓鍛煉一是建設實訓基地。圍繞共建師資隊伍、共育專業人才、聯合專業技術研究與推廣等要求,校企共建職工培訓基地,有力推進校企合作及產研用一體化進程,形成崗位資格性培訓、適應性培訓、崗位技能培訓等實訓項目的大基地。二是實踐教學緊貼現場需求。本著“現場用什么、學校培什么”思路,構建與理論教學相匹配的專業實踐教學,組織高職生到企業相應崗位跟班學習。同時,組織安排160多名企業兼職教師參與學校培養方案的制定和教學工作,促使“2”和“1”之間更好銜接,形成“學校與企業雙主體協同育人、技能大師與校內名師雙導師協同指導、企業員工與學校學生雙角色融合”的“三協同”模式。三是不斷提高學校教師實踐教學能力。“2+1”培養對教師的實踐教學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學校組織20多名教師深入企業一線,學習掌握企業的作業標準、作業流程、安全生產的必備知識,以及更新生產一線的新技術、新工藝、新技能,并融入到課程體系,使教學內容更加接近現場實際。四是科學安排“1”階段課程。在大三第一個學期完成思想政治教育、職業技能等級考前培訓、崗前資格性安全、部分理論培訓等課程,在第二個學期安排大量實作培訓、跟班學習,讓高職生提前接觸工作崗位。在實施“2+1”培養過程中,形成一批優秀教學課程,比如校企聯合編寫鐵道車輛、鐵道信號、鐵道工程等系列實驗實訓項目標準化指導書,出版橋梁施工與維護、鐵路軌道構造、工程測量基礎等項目化培訓教學用書,以及勞動安全、機械基礎知識、線路工基礎知識等課件。
南寧局集團公司通過“2+1”高職生定向培養實踐,取得明顯成效:一是高職生企業認可度明顯提升。通過將新時代“交通強國、鐵路先行”歷史使命,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體”安全保障體系等鐵路的核心價值觀納入教學課程,切實從思想上提升了學生對企業的認同感。二是高職生實踐技能明顯提升。在“1”培養的階段,企業為學生提供現場跟班學習機會,大幅縮短新職工的適應期。三是高職生培養精準度明顯提升。高職生在畢業學年就與企業簽訂就業協議,明確從事工作崗位,在“1”階段的教學采取與職工企業相同的方式開展培訓工作,滿足崗位要求。
“2+1”高職生定向培養工作雖然取得了一定成績,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一是教學計劃研究有待加強。校企聯合制定教學計劃時結合高職生前2年教學內容不夠充分,部分專業“1”階段存在理論課程重復教學現象。二是現場教學與現場需要還有差距。少部分工種首次技能鑒定通過率較低,暴露出高職生現場教學與企業現場需要還存在一定程度的脫節現象。三是“雙師型”教師隊伍存在短板。學校教師缺乏在企業一線工作經驗,企業兼職教師理論教學水平不高、教學方法不多等情況仍然存在。四是現場跟班環節還需要補強。企業組織高職生到現場跟班時間不充裕。下一步,校企雙方圍繞“2+1”高職生定向培養還需積極探索,大膽創新,共同推動此項工作取得新成效。
3.1 進一步把握“2+1”培養的基本內涵一是提高對“2+1”培養工作思想認識。“2+1”培養模式適應高職教育發展需要,社會認可度較高,要正確認識理論學習與實踐鍛煉的關系、學校與企業的關系,讓高職生充分認識到校企合作有利于成才,有利于就業,安心投入到“1”階段學習,努力提升自身專業素質和專業能力,立志成為高素質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國工匠。同時,還要把素質教育等同于技能教育來對待,為企業的長足發展考慮。二是抓好產教融合大趨勢的發展。“2+1”培養作為一種新的育人模式,校企雙方要始終堅持把“2+1”培養作為今后一段時期高職生培養的主要模式,讓學校教育更加接近企業的實際需求,使教學與工作崗位需要相結合,實現學校教育和企業需求無縫銜接。
3.2 進一步加強“2+1”培養體系的建設一是突出專業委員會功能。企業要積極參與學校的專業規劃、教材開發、教學設計、課程設置、實習實訓,促進企業用人需求融入學校人才培養環節。學校要積極推動教學改革,搭建“2年理論教學+1年實踐教學”的體系,真正滿足“1”的內在要求,將高職生第三學年真正按照崗位要求來培養,同時,把鐵路企業安全案例教學融入到理論教學體系,讓高職生了解鐵路企業安全面臨的形勢任務,增強對安全的敬畏感。二是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師資是實施“2+1”培養質量的保證,通過教育思想、教育觀念的轉變,專兼職教師明確自己在“2+1”培養中的責任和義務。加大學校教師到企業掛職鍛煉、跟班學習力度。組織企業兼職教師到學校開展教學經驗交流,引導企業能工巧匠、業務骨干到學校兼職,推動企業工程技術人員、高技能人才和職業院校教師雙向流動。三是強化校企資源整合。依托學校完善的實驗實訓設施,以滿足教學和專業技能實訓需要為原則,按照崗位能力要求,建設系列化、現代化的實驗實訓基地,在學校能夠培養的專業崗位技能,以學校為主,需要安排到企業的,以企業為主,形成優勢互補的高職生專業能力培養長效機制。
3.3 進一步明確“2+1”定向培養目標任務一是明確學習重點。高職生要認識在校期間的學習目標和方向,對自己高標準嚴要求,通過三年學習鍛煉,成為一個合格的專業技能人才。在校理論知識學習期間,要努力學習專業知識,全面了解從事工作崗位技能。在實作培訓期間,要勤于思考,找規律,找辦法,找技巧,逐步培養自己獨立開展工作的能力。二是推進“1+X”證書制度落實。引導高職生在獲得學歷證書的同時,積極取得多類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拓展鐵路企業所接收的畢業生職業本領。三是加強鐵路企業文化教育。組織全國勞模、鐵路工匠、寧鐵優秀專業人才等到學校開展形勢和政策宣講,增強對鐵路企業文化的認同感,樹立“一線培養人才、人才來源一線”導向,加快從學生到職工身份的轉變。
通過實施“2+1”培養,真正做到產教融合、校企合作,促使企業積極參與到人才的早期培養,不斷提高企業新入職高職生技能水平。針對企業用人需求的變化,校企“2+1”培養體系也需要不斷的優化,以適應形勢發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