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金宏
(甘肅省景泰川電力提灌水資源利用中心,甘肅景泰730400)
灌區渠道工程不僅對農業發展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對城市水資源的優化配置具有重要意義。因此,在對灌區渠道工程進行日常維護管理過程中,要注重結合實際情況,制定科學的養護規劃,確保灌區渠道工程得到妥善管理和養護,使其功能能夠正常發揮。
目前在灌區渠道工程管理維護工作中,缺乏完善的管護機制,導致出現管護模式不能及時更新、管護制度執行不徹底、管理責任混亂不清等問題,嚴重影響管護效果;后期維護保養責任劃分不明確,責任推諉現象嚴重,容易引起灌區工程管理出現諸多問題[1]。
當前對渠道工程后期維護管理的資金投入嚴重不足。此外,很多灌區工程建設時間久遠,水工建筑物的性能等受到嚴重損壞,維護資金需求和消耗比較多,增加了管護成本。
日常維護管理對于灌區渠道工程性能的正常發揮至關重要。但是在日常管護工作中缺乏主動性,往往是在工程出現問題后進行被動的補修工作;缺乏經費和專業人員,導致日常維護工作無法正常開展,只能對關鍵部分進行檢查和整修;缺乏連續性維護,部分渠道被占用,容易引起水災等問題;受到損壞的水工建筑物不能得到及時修補,容易引起安全事故,擾亂用水秩序[2]。
田間工程管理是影響灌區渠道工程管理水平的重要因素,但是目前農民用水者協會組織的運行還存在很大問題,存在群眾參與主動性較低、組織結構不嚴謹等問題,嚴重影響了其功能的發揮。
對以往不完善的管理模式進行優化創新,在自負盈虧、自主經營理念的基礎上,創新經營模式,構建新型的灌區工程運行、水費征收和水資源調配機制;完善渠道工程管理運行模式,進行細致化管理運行,制定可行性的管理制度,完善承包責任制,制定嚴格的考核標準,促進渠道工程管理的規范化和標準化;明確職責,強化監管;完善法律法規建設,依法辦事,實現灌區渠道工程的法制化管理,保障管理制度的有效落實和執行。明確崗位責任,確保崗位責任職能的有效發揮,將考核結果和績效津貼相掛鉤[3]。
要加大對灌區渠道工程管理和養護工作的資金支持,保障養護工作的有效開展;要對養護資金和經費進行嚴格管理,制定合理的資金管理制度,提升資金的利用效率;強化資金使用監督力度,促進專款專用,保障灌區渠道工程能夠得到及時的修繕和維護;加大宣傳,提升人們的養護意識,鼓勵人民群眾共同維護和管理;拓展渠道營收能力,爭取更多的資金投入和補貼;以工程養工程的模式,承攬中小水利工程,獲取經費等[4]。
嚴格遵循相關原則,對水利工程進行定期的檢查、觀測和日常養護,及時發現問題,并采取合理的修繕措施,保障渠道工程得到妥善保管。依照“防修并重、以防為主”的原則,安排專業養護人員對渠道工程進行日常管理,提升管理隊伍的綜合素質水平。結合渠道工程的實際問題,并參照工程管護年度規劃,對工程管護工作的開展制定科學合理的規劃;明確每天的管理工作進度,并嚴格執行;對相關建筑物要實施定期的檢查和觀測,確保在第一時間發現問題,并采取合理的方式進行修繕和維護;在渠道工程運行期間,安排專業的人員進行巡查,確保用水工作的有序開展,提高渠道水利用效率。另外,要注重對灌區渠道工程機電設備等進行合理的管理和保養,確保灌區渠道工程整體運行的穩定性。通過日常維護保養工作的開展,可以對水利工程的部分問題實施及時的修補,及時消除工程隱患問題,充分發揮灌區水利工程的作用[5]。
要遵循“誰受益,誰管理”的原則,對基層管理責任進行明確的劃分,強化職責意識;構建完善的用水者協會,對田間工程進行系統性管理,保障用水者能夠及時用水,并對灌區的相關工程進行全面的維護。此外,可以積極鼓勵用戶直接參與工程管理和監督,提升灌區工程監管的透明化,實現水資源的有效節約。要通過多樣化的途徑鼓勵組建農民用水協會,提升農村水利管理運行效率、提升管理水平、完善用水協會制度建設,保障協會組織工作的有序開展[6]。
隨著網絡信息技術的逐漸發展,對灌區渠道工程的管理和養護技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進水利信息化建設逐漸成為灌區工程建設的重要發展趨勢,同時也是提升灌區管理水平的主要途徑。依托于現代化的計算機信息技術,可以促進灌排自動化、信息化和數字化,構建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統,對灌區的資源進行即時共享,形成量化指標,為灌區渠道工程管理和維護工作的開展提供真實的數據保障。此外,還要注重加強對管理人員專業技能和綜合能力進行系統性的培訓和教育,提升管護人員的專業化水平,提升人才培養針對性,積極推行崗位培訓,強化集中培訓,實現灌區工程管護知識的普及,提升整體管護隊伍的技能水平和業務能力。
強化灌區渠道工程的管理和維護,結合實際問題,采取針對性的整改措施,優化管理模式,增加資金支持,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從根本上解決灌區渠道工程運行管理養護問題,最大程度上發揮其功能,為群眾帶來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