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臨沂市農業綜合執法支隊 劉偉
/?平邑縣農業農村局 左凱 王光明
平邑縣是金銀花的原產地和主產區,已有220年的人工栽培歷史,全縣種植面積65萬畝,年產量1.8萬噸,占全國年產量的60%以上,是享譽中外的中國金銀花之鄉。平邑縣聚焦金銀花產業,培育多層次服務主體,開展全產業鏈集約化服務,全面提升為農服務的深度和廣度,探索了一條助推鄉村產業振興的社會化服務新模式。
在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型升級過程中,為解決小農戶與大市場的尖銳矛盾,推動農業生產由數量型向質量型轉變,順應市場需求,圍繞金銀花產業,探索實踐了“五位一體”服務體系。
一是“基地+農戶”,提升金銀花標準化種植水平。為改善花農在種植過程中存在的田間管理粗放、用藥不規范、品質難以保證等弊端,積極推廣“六統一”標準化種植模式,大力發展金銀花標準化種植基地,把牢平邑金銀花源頭質量。統一機制,在充分尊重農民意愿的基礎上,將土地集中到合作社、企業等主體統一運營管理,實行集中連片種植。統一品種,苗木來自規范化繁育苗圃,保證金銀花質量穩定性;統一防控,病蟲害防控按照用藥規范要求,實行統防統治措施,確保金銀花質量安全;統一干燥,鮮花采摘后實行統一烘干模式,避免不良天氣對質量等級的影響;統一檢測,每批次產品實行“外檢+內檢”相結合的統一質量檢測方式,從源頭切實把控質量;統一購銷,金銀花采摘、初加工后,實行統一購銷模式,解決小農戶與大市場矛盾。
二是“合作社+基地+農戶”,完善農戶利益聯結機制。為提高花農組織化水平,帶領花農延長產業鏈、分享產業增值收益,積極引導農戶組建或加入合作社,全縣金銀花合作社達300多家。積極推廣平邑縣九間棚金銀花農民專業合作社“一次首付、二次返利、三次分紅”利益分配機制,即:合作社在收購社員交售的金銀花鮮花時,根據對市場行情的預測,先支付一筆“首付款”保底;待將干花售出后,合作社按銷售額的一定比例提取公積金,再扣除金銀花干燥、銷售的直接成本,所得余額,按成員交售鮮花的實際數量實行“二次返利”;合作社的盈余,除其中的10%作為法定公積金不予分配外,其余部分按成員對合作社的出資額比例進行分配,實行“三次分紅”。
三是“聯合社+合作社+基地+農戶”,整合資源抱團發展。為解決單體合作社分散經營中生產技術、加工流通、品牌營銷等難題,積極引導整合多家金銀花專業合作社,成立了平邑金銀花專業合作社聯合社。聯合社整合優化資源、多方面搭建平臺,積極推廣金銀花生態高產技術和無公害烘干技術,以優惠價格向會員提供優質生產資料,降低了生產成本、提高了生產效率,有效解決了單個合作社在生產發展過程中規模小、競爭能力弱等難題。
四是“協會+聯合社+合作社+基地+農戶”,推動金銀花行業規范化發展。聯合經營解決了生產過程中的難題,但由于缺乏議價權和話語權,致使金銀花價格波動劇烈,被壓價、滯銷等現象時有發生。為加快推進全縣金銀花行業的組織化、集約化、科學化、規模化、標準化、產業化和品牌化進程,2013年成立了山東省金銀花行業協會,下設專家委員會、農民合作社委員會、雙花藝術委員會、電商與貿易委員會、種苗專業委員會五個分支機構,圍繞金銀花種植、加工、流通等環節,整合優勢資源,助力花農增收,堅持“政府+協會”雙軌協同運行模式,政府部門主要規劃指導、監督管理、引導扶持;協會通過市場手段整合資源、搭建平臺,辦一家企業或多家企業辦不了的事情,有效解決多亂散雜的局面,形成凝集力、向心力和戰斗力。
為解決產業鏈與價值鏈間的突出矛盾,提高產業融合增值效益,圍繞金銀花全產業鏈,發揮協會平臺優勢和資源優勢,開展集約化社會服務。
一是開展生產成本調研,引導金銀花購銷價格。協會設立了金銀花成本調查點和價格監測點,對金銀花生產成本進行調查,對市場價格進行監測。根據調查監測結果,及時發布《關于平邑金銀花購銷價格的指導意見》,有效避免了企業競相壓價行為。同時,協會號召單位誠信經營,遵守行業規范,自覺接受協會監管,對保證金銀花產品質量和價格穩定發揮了重要作用。
二是建設“陽光市場”,規范交易行為。由于歷史原因,平邑金銀花市場開秤交易時間都在凌晨兩三點鐘,一些不法商販采取假冒偽劣和摻雜使假行為,擾亂市場秩序。協會聯合政府職能部門,建設沂蒙道地藥材鄭城、流峪兩個市場,調整延遲了金銀花市場開秤交易時間,實現了定時定點交易。堅持“部門監督與行業自律、扶持引導與嚴厲打擊、綜合整治與規范提升”相結合,通過持續整治,打造了陽光市場,營造了誠信經營的平邑金銀花市場交易氛圍。
三是建設金銀花網站,打造電子交易平臺。協會與新華網聯合,建設了“山東金銀花網”作為官方新聞發布平臺,發布金銀花產業權威信息和行業資訊,打造全省乃至全國金銀花行業的權威網站。建設平邑金銀花旗艦店,利用金銀花電子商務交易平臺,培訓金銀花電子交易操作員隊伍。采用電子商務、現代物流、倉單質押、期貨貿易等新型交易方式,有效規避種植、生產、加工、貿易等環節價格波動。
四是發揮品牌效應,制訂金銀花地方標準。“平邑金銀花”是全國中藥材行業第一個獲得地理標志證明商標、地理標志農產品“雙地標”認證的區域公用品牌,協會擁有所有權,負責商標使用的監督、管理。組織或協助組織舉辦了十屆中國(平邑)金銀花產業發展峰會,提高了平邑金銀花市場影響力。制訂國際《中醫藥金銀花》標準和山東省地方《地理標志產品平邑金銀花》等18項標準,引領行業規范發展,填補了臨沂市國際標準空白。平邑縣申報的山東省金銀花技術標準化創新基地被列為“省級創新基地”。
五是發揮委員會職能,提高協會服務效能。發揮專家委員會作用,努力研發新產品,拉長產業鏈。金銀花原汁、含片、高端品牌茶葉等新產品相繼投產,金銀花價格同比增長了每公斤20元,質量等級也明顯提高,去年平邑縣金銀花中藥材稅收總額同比增長35%。發揮農民合作社委員會作用,試驗推廣礦物源農藥、植物源農藥和有機肥料,嚴格控制農殘和重金屬,有效提升金銀花品質和安全性能,社員每畝收益達0.6萬~1.5萬元,有效保護了花農利益。
“五位一體”服務體系和全產業鏈集約化服務模式的構建,激發了社會化服務的動能,促進了金銀花產業高質量發展。
一是創新了服務機制模式。“五位一體”服務體系以農戶為生產基礎,以基地為聯農紐帶,以合作社、聯合社為服務支撐,以協會為行業服務龍頭,將小農戶、合作社、企業等經營主體和服務主體緊密聯合在一起,增強了服務合力。“政府+協會”雙軌運行模式,有利于協會把準為農服務方向。“1234金字塔生態基地”“六統一標準化種植基地”模式,促進了農業綠色發展。
二是提高了小農戶生產的現代化水平。借助基地為小農戶種植提供精準化服務,降低了生產成本,提高了產品質量;依托合作社、聯合社為小農戶提供技術指導和品牌服務,提高了小農生產效率;依托協會提升產地品牌影響力和話語權,反向指導小農生產,增加了花農收入,主產區農戶種植收入占總收入80%以上。
三是推動金銀花產業發展升級。“五位一體”服務體系的構建,推動了平邑金銀花產業由弱到強、從小到大、從亂到治的轉變。目前,平邑金銀花產業已形成品種繁育、生產種植、科研加工、倉儲金融、市場交易、旅游電商、包裝設計、品牌策劃等多業態融合發展的產業集群。2018年,平邑金銀花中藥材產業年產值達45億元人民幣,品牌價值達258.1億元,帶動31萬人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