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莉,林 晴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中國語言文化學院,廣東 廣州 510420)
擬聲詞(早期也稱為“象聲詞”)是用語音模擬事物發出的客觀聲音或心理聲音形象,經詞匯化固定形式而后形成的詞①本文所述“擬聲詞”不包括嘆詞(楊樹森2006)。另外,本文也不討論臨時性的、形式不固定的擬聲形式。。擬聲詞是語言中一種非常常見的詞類,但在各個語言或方言中的用法有所不同。粵東地區的潮汕片閩南方言有豐富的擬聲詞,多數不能單獨充當句子成分,需要與“叫”字組合成“擬聲詞+叫”,成為一個具有形容詞詞性的固定結構,然后可以進入句子,靈活充當謂語等多種句子成分(參見例(1))。在這個格式固定且使用頻率較高的擬聲結構中,“叫”字有失去原本動詞詞義、變成一個后綴的趨勢[1],可以稱之為擬聲詞的形容詞性標記。
普寧話:*心臟pok2pok2跳。
心臟pok2pok2kio21。
心臟pok2pok2tio21。
心臟pok2pok2kio?21。
在普寧話中,擬聲詞后綴有/kio21//tio21/ 或/kio?21/三種可以自由替換的形式,這三種形式在詞義或句法上沒有區別。其中/kio21/與動詞“叫”同音,另外兩種形式或許是“叫”由動詞虛化成擬聲后綴后產生的變化形式,又或許另有來源。據張盛裕(1982)研究,潮陽話的擬聲詞后綴有/kio21/和/tio21/兩種讀音,都是“叫”字。因為不同讀法可以自由替換,下文統一用“叫”字表示潮汕方言的擬聲詞后綴。
前賢對潮汕方言“擬聲詞+叫”的分析集中在擬聲音節重疊音變的語音規律上(詳見下節),本文以普寧話為考察對象,全面分析此擬聲結構的語音結構、語義特點、句法功能與修辭特征。
普寧市位于廣東省東南部、潮汕平原西緣。歷史上,普寧先后隸屬揭陽縣、潮陽縣、潮州府。1949年普寧縣人民政府成立,定縣城于流沙;1993 年撤縣設市,由省直轄、揭陽市代管(普寧市政府門戶網站①http://www.puning.gov.cn/npgk/content/post_547317.html,點擊日期2021 年7 月31 日。)。普寧市內主要通行閩南方言,屬潮汕片閩南方言中的潮普小片[2],內部可再分出流沙音(以流沙②包括流沙東、流沙南、流沙西、流沙北四個街道。為代表)、練江口音(以占隴鎮為代表)與榕江口音(以洪陽鎮為代表)三種(普寧市地方志編纂委,1995)。
本文以普寧市流沙音為調查對象。下文對普寧話例句的聲母韻母標音參照張譯方所歸納的音系[3]。在“擬聲詞+叫”結構中,除“叫”字以外其他音節都讀連讀調。
前人對潮汕方言“擬聲詞+叫”結構的語音特點有較為深入的研究。朱德熙基于張盛裕的研究成果[4],從形態變化的角度分析了潮陽話③潮陽話與普寧話同屬潮汕片閩南方言中的潮普小片(潘家懿,鄭守治2010)。“擬聲詞+叫”結構中擬聲詞重疊的語音特點,區分出不變形重疊與變形重疊兩種基本類型,其中變形重疊又分為變韻重疊與變聲重疊,并指出變韻重疊為逆向變化(即基礎音節在后,變韻音節在前)而變聲重疊為順向變化(即基礎音節在前,變聲音節在后)[5]。張盛裕進一步梳理了潮陽話擬聲重疊的規律,分出“AA 叫”“AIA 叫”和“AIAAL叫”三種格式[6]。其中A 為基礎音節;AI表示變A 的韻腹為i 或(若A 為鼻化韻則AI的韻腹為),聲母和輔音韻尾取決于A,u 韻尾刪除;AL表示A的聲母為l 或n(若A 為鼻化韻則AL的聲母為n),韻母保持不變。施其生(1997)給汕頭話“擬聲詞+叫”結構所分的類也與之相同。張盛裕又再列舉了大量語料,全面分析了潮陽話中的擬聲詞語音結構[7]。
不過潮汕方言的“擬聲詞+叫”結構并不是都遵守相同的音變規律,例如鄭智勇提到揭陽話④揭陽話屬于潮汕片閩南方言中的汕頭小片(潘家懿,鄭守治2010)。的擬聲詞重疊中有逆向變韻重疊不限于變i 或的例子[8]。此外,上述文章關注的都是語音特點,并沒有詳細介紹“擬聲詞+叫”結構的句法、語義和修辭特征。
值得注意的是,吳語中也有“擬聲詞+叫”的說法。例如在常熟話里,一些擬聲詞不能單用,必須和“叫”結合后才能進入句子[9]。姚潔青提出該結構中的“叫”在句中不作任何句法成分,它的作用就是使吳語中一些不能單用的擬聲詞有了狀態詞的句法特征,因此可被視為一種狀態標記[10]。不過吳語的“叫”后綴不僅可以跟擬聲詞組詞,還可以跟形容詞和動詞的重疊式組詞[11][12],潮汕方言的“叫”沒有類似用法。吳語“擬聲詞+叫”中擬聲詞的形態變化也與潮汕方言的不完全相同。
接下來我們從語音結構、句法功能、語義特點與修辭特征四個方面,依次解析普寧話“擬聲詞+叫”的結構。
根據擬聲詞的音節數量,普寧話的“擬聲詞+叫”結構可分為單音節擬聲詞、雙音節擬聲詞與三音節擬聲詞三大類。普寧話中四音節的擬聲詞可直接進入句子,如可以說“樓頂phi?31li?31pha?31la?31”,無須加“叫”,因此不列入討論。雙音節與三音節擬聲結構的重疊變形大體符合張盛裕(1982)提出的音變規律,因此下文沿用其符號標記,但在一些具體細節上,普寧話與潮陽話、汕頭話的表現有所不同。
單音節擬聲詞不能直接和“叫”結合,需要在中間插入“下”/e/ 或“一訓讀”/tsek/,組合成“A 下叫”或“A 一叫”結構。
(1)形容燈突然熄滅的樣子:hop2下叫或hop2一叫
(2)形容高鐵、汽車高速通過的聲音:sop2下叫或sop2一叫
(3)形容爆炸的聲音:po?31下叫或po?31一叫
(4)形容東西折斷的聲音:piak2下叫或piak2一叫
以上例句中的“下叫”都可以換成“一叫”。有時“下”和“一”還可以連用拓展成“A 一下叫”,如“hop2一下叫”。
在這個結構中,“下叫”與“一叫”是一個數量結構,相當于北方方言里的“一下”“一聲”,但不像北方話需要在擬聲音節和“一下/一聲”的中間插入“的”等定語標記[13]。常熟吳語里的單音節擬聲詞可以直接與“叫”組合,其后還可以再附加“一記”(一聲),如“嗞叫一聲跑脫”。可見常熟話的“叫”虛化程度比普寧話更高,已經完全成為一個擬聲詞綴。
根據兩個音節之間的語音關系,“雙音節擬聲詞+叫”可以分成兩類:一是不變形重疊的AA類;二是后一個音節為基礎音節,前一個音節改韻腹為i 或 的AIA 類。下面分別舉例說明。
1.AA 叫
(5)形容人說話很強勢的樣子:ua?2ua?2叫
(6)形容人咳嗽的聲音:khok5khok5叫
(7)形容紙張翻動發出的聲響:liak2liak2叫
(8)形容人受到驚嚇時發出的尖銳的叫聲:kiu51kiu51叫
(9)形容大風吹拂的聲音:
a.hop2hop2叫
b.hom31hom31叫
(不同說法語義微殊,詳見第五節)
(10)形容肚子咕咕叫的聲音:ku35ku35叫
(11)形容貓叫的聲音:?iau51?iau51叫
(12)形容人說話很自信的樣子:khia?55kh ia?55叫
(13)形容打呼嚕的聲音:kh?31kh31叫
(14)形容警車的鳴笛聲:h u51h u51叫
“AA 叫”格式在雙音節擬聲詞結構中比較常見。
2.AIA 叫
(15)形容老鼠出動等窸窸窣窣的聲音:
a.si?2sua?2叫
b.si?2siau?2叫
(16)形容翻動物品的聲音:
a.lip2liap2叫
b.lik2liak2叫
c.lim31liam31叫
(17)形容肚子不舒服時發出的聲音:ki35kiau35叫
(18)形容咳嗽的聲音:khik5khok5叫
(19)形容爭吵的聲音:i?2ua?2叫
(20)形容椅子等物品零件松動發出的聲音:?2 ? ?2叫
(21)形容小孩子的哭鬧聲:?31??31叫
和基礎音節A 相比,AI保留了A 的聲調、聲母和輔音韻尾,改A 的韻腹為i 或,介音刪除,u韻尾刪除。與張盛裕(1982)所述相同。
雙音節的“AIA 叫”結構大多可以在A 之后再增加一個聲母為l 的變聲重疊音節,組成“AIAAL叫”式。
(22)形容翻動物品發出的聲音:si?2siau?2liau?2叫
(23)形容翻動物品的響聲:
a.lip2liap2lop2叫
b.lik2liak2lok2叫
c.lim31liam31lom31叫
(24)形容吃東西很急很快的聲音:
a.hip2hop2lop2叫
b.him31hom31lom31叫
(25)形容咳嗽的聲音:
a.kik5kok5叫;
b.kik5kok5lok5叫
普寧話三音節擬聲重疊的音變規律與潮陽話、汕頭話的有所不同。潮陽話、汕頭話三音節擬聲重疊的末音節只是在基礎音節A 的基礎上改變聲母,不改變原韻母[14]。普寧話既有只變聲母不變韻母的說法(例22),也有聲母和韻母都要變的說法(例23),但韻母的變化僅限于韻腹元音,韻尾仍取決于基礎音節的韻尾,且韻腹元音都變成了o。
此外,張盛裕(1982)提到的,基礎音節A 是鼻化韻,變聲重疊的AL是n 聲母的例子在普寧話中暫未發現。
雖然具體細節各有不同,但擬聲詞逆向重疊變韻腹為i、順向重疊變聲母為l 的構詞現象在漢語中較為常見。王洪君指出這一獨特的韻律結構可以形成前暗后亮的抑揚格音步[15]。
普寧話“擬聲詞+叫”結構具有形容詞的語法性質,可作謂語,常作狀語、補語,在特定語境下還可以獨立成句。但不能受一些程度副詞如/ho?5/(很)、“恰”(太)或“愈來愈”(越來越)修飾,可以受“有滴囝”(有點兒)修飾,例如可以說“今日有滴囝khok5khok5叫”(今天有點兒咳嗽)。
“擬聲詞+叫”結構可直接作謂語。
(26)頭前個路口po?31一叫,唔知發生么事。(前面的路口發出砰的一聲,不知道發生了什么事。)
(27)樓頂tom31tom31叫,在上體育課啊?(樓上發出咚咚聲,是在上體育課嗎?)
(28)你日日khik5khok5lok5叫,著去醫院睇下。(你天天咳嗽,得去醫院看下醫生。)
“擬聲詞+叫”結構可作定語,一般后面要加結構助詞“的”/e31/或“個”/kai55/。
(29)你有無聽著top2一叫個聲?(你有沒有聽到咚的一聲?)
(30)許間房一到暝時就有si?2siau?2叫個聲。(那間房一到晚上就有窸窣聲。)
(31)許個pi?31po?31lo?31叫個音箱乞人關掉了。(那個乒乒乓乓的音箱被人關掉了。)
“擬聲詞+叫”結構可作狀語,用以修飾動作的狀態。
(32)樹枝top2一叫跌落來。(樹枝咚的一聲掉下來。)
(33)伊個喙kop2kop2叫呾唔歇。(他的嘴聒聒地說個不停。)
(34)伊lip2liap2lop2叫收拾了一日,還收拾未好。(他哩哩啦啦地收拾了一天,還沒收拾好。)
“擬聲詞+叫”結構可用于動詞后,補充說明動作行為的狀態。
(35)你食物件hu?2hu?2叫,者壞習慣著改下。(你吃東西發出呼呼聲,這壞習慣得改一下。)
(36)伊收拾物件lip2liap2lop2叫,tsak2著我午休了。(他收拾東西發出窸窸窣窣聲,吵到我午休了。)
“擬聲詞+叫”結構在句中可作為獨立成分存在。
(37)kiu51kiu51叫,免驚啦,只是只蟲,又唔是見鬼。((你)啾啾地(叫嚷),不用怕啦,只是一只蟲子,又不是見鬼。)
擬聲詞的形成體現語言的語音像似性[16],語音形式和意義之間的聯系比其他詞類明顯。根據擬聲詞音節數量的不同,普寧話“擬聲詞+叫”結構所表達的聲音形象也有所不同,下面分別予以討論。
該結構中的擬聲詞只有一個音節,多表示突然發出的短暫的聲音,且一般用于非自主發出的動作行為。如:
(38)樹枝top2一叫跌落來。(樹枝咚的一聲掉下來。)
(39)許塊物件lop2一叫跌落來。(那些東西隆的一聲掉下來。)
(40)塊煙花po?31一叫炸開。(那些煙花砰的一聲炸開。)
在這一結構中,聲音所表示的動作的主體一般非自主發出,即主體一般是無生之物或受外力影響而發出動作行為。如上述例子中的“樹枝”“物件”“煙花”。
除此之外,例(38)(39)以及第三節的例(1)(2)(4)中的擬聲詞都是以塞音/-p、-k/ 為韻尾的短促入聲音節,可謂是短中取短,用以擬聲構詞通常也帶有迅疾或突然、意料之外的含義。而例(40)的擬聲詞以鼻音/-?/ 為韻尾,則表示具有強烈共鳴聽感的聲響,這和鼻音鼻腔共鳴的音色有關。類似的例子還有第三節例(9)。(9)a.“hop2hop2叫”用以表示較為迅疾的風聲,(9)b.“hom31hom31叫”則表示強烈浩蕩的狂風聲。
不同形態類型的雙音節擬聲結構具有不同的語義特點。“AA 叫”式摹擬的一般是規律重復且間歇發出的聲音,例如:
(41)今日起風,下晝哩開始khok5khok5叫。(今天刮風,下午就開始咳嗽。)
(42)阿妹膽細,一睇著蟲哩kiu51kiu51叫。(妹妹膽子小,看到蟲子就大聲喊叫。)
(43)我個肚夭到ku35ku35叫。(我的肚子餓到咕咕叫。)
(44)只貓肚夭到?iau51?iau51叫,去倒滴囝貓糧乞伊。(那只貓肚子餓到喵喵叫,去倒點貓糧給它。)
“AIA 叫”式摹擬的一般是無規律的、比較雜亂的聲音,通常用于形容在安靜環境中發出的有些突兀的聲響,例如:
(45)間房si?2sua?2叫,你入去睇下。(那間房有窸窸窣窣的聲音,你進去看一下。)
(46)伊收拾物件lip2liap2叫,有滴囝tsak2。(他收拾東西發出窸窣聲,有點吵。)
(47)今日中午食t?33物件,個肚ki35kiau35叫。(今天中午吃錯東西,肚子嘰嘰咕咕地叫。)
(48)食物件嫑hip2hop2叫。(吃東西不要吃得太急。)
“AIAAL叫”式是在“AIA 叫”的基礎上增生音節而成,核心詞義沒有變化,但增加一個音節后多表示音量更大、雜亂程度更高的聲音。比如“khik5khok5叫”表示較輕的咳嗽聲,“khik5khok5lok5叫”表示嚴重的咳嗽聲;“hip2hop2叫”表示吃東西發出較大的響聲,而“hip2hop2lop2叫”的程度更高,表示吃東西發出很大的響聲;“si?2siau?2叫”表示翻動物品時的聲音,而“si?2siau?2liau?2叫”表示更大的聲響。
“擬聲詞+叫”中的單音節“A 一叫/ 下叫”式形容比較短暫的聲音;雙音節的“AA 叫”式主要用于形容規律重復且間歇發出的聲音;雙音節的“AIA 叫”式通常用于描述較無規律性的、略顯雜亂的聲音;三音節“AIAAL叫”相當于“AIA 叫”的加強式,多用于描述比“AIA 叫”音量更大、雜亂程度更高的聲音。下面通過一組相近的例句凸顯其中的區別:
(49)樹枝top2一叫跌落來。(樹枝突然掉下來。)
(50)撮樹葉sua?2sua?2叫跌落來。(那些樹葉唰唰地掉下來。)
(51)廚房si?2sua?2叫,估計是?iau23鼠在偷食。(廚房發出窸窣聲,估計是老鼠在偷吃東西。)
(52)風一來,許片樹林就si?2sua?2lo?2叫。(風一來,那片樹林就發出淅淅沙沙的聲音。)
普寧話的“擬聲詞+叫”結構除了通過語音描摹事物發出的客觀聲音或心理聲音形象使表達生動形象,還可以附帶說話人主觀感情色彩,多表示說話人對動作行為的一種不耐煩甚至是厭煩的感情色彩,如:
(53)a.只貓在叫,伊在ti33塊啊?(那只貓在叫,它在哪啊?)
b.只貓?iau51?iau51叫,伊在ti33塊啊?(那只貓喵喵叫,它在哪啊?)
“貓在叫”和“貓?iau51?iau51叫”同樣是描述貓叫的現象,“貓在叫”是對事實的客觀描述,而“貓?iau51?iau51叫”還表達了說話人對貓叫不停的厭煩情緒。
(54)a.你日日咳嗽,我覺得你著去醫院睇下。(你天天咳嗽,我覺得你得去醫院看下。)
b.你日日khok5khok5叫,我覺得你著去醫院睇下。(你天天發出咳咳聲,我覺得你得去醫院看下。)
“日日咳嗽”和“日日khok5khok5叫”同樣是描述咳嗽的動作,“日日咳嗽”是對行為的客觀描述,而“日日khok5khok5叫”隱含著說話人對一直咳嗽感到反感、厭惡的感情色彩。
有些“擬聲詞+叫”結構不僅表達說話人對所描述的動作行為的厭惡,還表達了說話人對動作行為發出者的責備的傾向。如例(54)b 便帶有對咳嗽不停的主體“你”的責備意味,不過這種意味的有無和輕重程度還需要根據說話人的語氣和對話的上下文進一步判斷。
二是“雙音節擬聲詞+叫”,包括“AA 叫”“AIA叫”兩種重疊形式;三是“三音節擬聲詞+叫”:“AIAAL叫”。AI表示變A 的韻腹為i 或,同時保留A 的聲調、聲母和輔音韻尾,若有u 介音或u韻尾則刪除;AL表示變A 的聲母為l,韻母有的不變,有的變韻腹為o,聲調、韻尾不變。普寧話的擬聲重疊符合逆向重疊變韻腹為i、順向重疊變聲母為l 的基本規律,但在其他方面的表現與潮陽話、汕頭話不同。
語法上,“擬聲詞+叫”結構的句法功能最接近形容詞,可作謂語,后加結構助詞可做定語,常作狀語、補語。在特定語境下,“擬聲詞+叫”還可以獨立成句。但不能受一些常用程度副詞的修飾。
語義上,單音節的“A 一叫”或“A 下叫”用于表示較為短暫的聲音;雙音節的“AA 叫”式主要用于形容規律重復且間歇發出的聲音;雙音節的“AIA 叫”式通常用于描述較無規律性的、略顯雜亂的聲音;三音節“AIAAL叫”相當于“AIA 叫”的加強式,多用于描述比“AIA 叫”音量更大、雜亂程度更高的聲音。
從修辭上看,“擬聲詞+叫”結構的使用使表達更加生動形象,還可附帶負面的感情色彩,表示說話人不耐煩或厭惡的情緒。
本文通過廣泛收集日常用例,著重探討了普寧話“擬聲詞+叫”結構在語音、語法、語義方面的特點。
語音上,“擬聲詞+叫”結構根據擬聲詞音節數量可分為三類:一是“單音節擬聲詞+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