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月
由中宣部、中國文聯、文化和旅游部、財政部共同主辦,中國美術家協會承辦的“建黨100周年大型美術創作工程”展覽中,由李翔團隊創作的現實題材中國畫作品《龍騰大灣》引起了觀眾的廣泛關注。如巨龍般蜿蜒騰飛的港珠澳大橋體現了一個國家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奮斗精神,體現了我國的綜合國力、自主創新能力,也體現了我們勇創世界一流的民族志氣。作品《龍騰大灣》是祖國經濟特區建設成果的直觀寫照,也是對“筆墨當隨時代”的最好詮釋。談及《龍騰大灣》在創作中的藝術主張與創作感悟,李翔先生如是說。
國家重大題材和主題創作一般都被認為是人物畫家的事情,殊不知,中國山水畫在歷史上許多朝代都是有主題的、挑大梁的,且不乏扛鼎之作。我們新時代的畫家應該更有新的作為,現在培養畫家大多是經過本科和研究生階段,掌握了大量的技術資源,基本功中的寫實造型能力要比古人強很多,所以新的歷史時期應該有新的山水畫主題力作,“城市山水畫”就是我們這個時代畫家應該攻克的新課題。
中國畫強調中得心源、強調心中之意象,而西方寫實繪畫則強調“實像”,強調現實的再現。因此照相機出現以后,中國畫也不會面臨西方“繪畫死亡”的問題。《龍騰大灣》畫面構圖采用了散點與焦點透視法,使得近處的城市風貌與遠處的海景風光盡收眼底,展現了人文建筑與自然景觀的相互交融。畫面中既有“線”的表達,也有“體”的表現,既有冷暖關系,也有意象之色,將中國傳統水墨與科學色彩體系相結合,呈現不同景物的多樣色彩,實現了工筆與寫意、中國與西方、古代與現代的和諧統一。畫面采取“界畫”的特殊構圖,將澳門、珠海和香港用港珠澳大橋聯結起來,三段不同景象的拼接充分詮釋了中國畫“心像”的重要性,而因“心像”而化合的全景圖則將高樓聳立的城市景象、廣闊無垠的海面和星羅棋布的島嶼合為一體,構建出心底的那座“海上長城”。
我帶領楊文森、張蕊、張慶軍幾個學生,分工明確,精誠團結,共同研究創作草圖方案,集思廣益確定創意以后,我畫創作草圖小稿,對于小稿,要重視再重視,因為小稿的精細直接關聯到創作大畫的成敗。再根據每個人的特點,分工明確,下足功夫,隨時調整修改,步步為營,向前推進,這樣的合作機制可以減少失誤,節約時間,同時也鍛煉了隊伍。在半年時間里,我們畫出了三幅構圖立意不同、主題一致的以港珠澳大橋為背景、長度均為四米左右的“城市山水”大幅工筆畫。三幅作品中,《龍騰大灣》參加“不忘初心 牢記使命——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美術作品展覽”并被中國共產黨歷史展覽館收藏;《大灣騰龍》參加“偉大征程 時代畫卷”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美術作品展,并被中國美術館收藏;《大灣騰巨龍》參加“紅船頌”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全國美術精品創作工程,并被南湖革命紀念館收藏。沒有精誠合作、吃苦耐勞的精神,是不可能完成這三幅巨制的。在新時代里,這也算是我們這個創作團隊創新探索的初步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