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省農業技術推廣中心作物二部 肖春燕
1.品種選擇。選擇高產優質生育期在100~105天的早發性好,抗病性強、結鈴集中的短季棉抗蟲品種,魯西南棉區可選擇魯532、魯棉551、魯棉241、德棉15、中棉425、中棉619、開棉206等。同時在大蒜和小麥種植時適當選擇早熟的大蒜、小麥品種等。
2.搶茬播種。研究表明,5月25日以后,棉花每晚播種1天,減產2%左右。協調好茬口,搶時播種,是奪取短季棉接茬直播高產高效的重要一環。短季棉適宜播期5月25左右,保證6月5號之前播上種,6月10號前齊苗。種子采用發芽率≥80%的脫絨包衣種子。在大蒜、小麥收獲后搶時直播,小麥收獲后秸稈粉碎可貼茬直播,墑情不足時播后灌水,采用精量播種機進行精量播種,畝播量1.2~1.5公斤,播種深度2.5厘米左右,播種后出苗前用33%的二甲戊靈+異丙甲草胺各(50~100毫升/畝)噴施地面進行苗前雜草封閉。
因前茬大蒜田施肥較多,可滿足蒜后直播短季棉苗期生長需要,蒜后直播短季棉播種時可不施底肥;麥后直播可進行種肥同播。
3.播種密度。短季棉品種植株較小、有效結鈴期短。為保證總鈴數,應適當增加密度。但如密度過大,常造成田間郁閉,生育期推遲,下部爛鈴加重。綜合各方面因素,以每畝6000~7000株較為適宜,肥力好的地塊,密度可小一些。采用機械等行距播種,行距76厘米,與后期的機械收獲時機采棉行距相配套。保證實收密度6000~6500株。密度太低,產量不穩定。
4.苗、蕾期管理。短季棉5月下旬播種,5~7天出齊苗,短季棉7月20日前后見花,在這段有限的時間里,要完成苗期、蕾期生育進程,進入花鈴期,是蒜后直播短季棉生長發育的關鍵時期。由于生長季節短, 自身調節補償能力小,一旦貽誤時機,就難以補償。因此苗、蕾期田間管理要力爭一個“早”字,促快長、早發,搭好豐產架子。
出苗后應及時查苗補苗,出現一片真葉后,根據留苗密度一次完成定苗。播前沒有澆水造墑的棉田,要及時澆好提苗水。中耕松土,破除土壤板結,消除雜草,同時注意防治好地老虎、棉薊馬等害蟲。2~4片真葉時根據雜草發生情況,進行行間中耕以提高地溫和去除雜草。也可行間每畝定向噴施10~20克的精喹禾靈防治禾本科雜草,中耕后行間噴天仙配(乙草胺+二甲戊靈)100毫升/畝對禾本科雜草和闊葉類雜草有一定的防效,但要確保棉苗安全。
6月中下旬麥后直播棉結合中耕追施蕾肥,每畝追施尿素7.5~15公斤、復合肥15公斤。現蕾后根據田間長勢和天氣情況,輕度化控,畝噴施助壯素2 毫升。及時去除第一果枝以下的所有營養枝。
5.適度化控。短季棉對助壯素反應較敏感, 在使用時間上要晚一些,在用量上要輕一些。現蕾期化控,使株高控制在80~90厘米,超過100厘米易倒伏和后期爛桃。化控時采用少量多次前輕后重的原則,全生育期化控3~4次,現蕾前后根據棉花長勢和天氣情況,每畝噴施98%縮節胺0.5~1克;初花期(開花后5天內),縮節胺用量1.5~2克;盛花期每畝用助壯素 4毫升或等量有效成分的縮節胺;打頂后5天每畝用助壯素 8~10毫升 ,均勻噴施。如遇連續陰雨或棉田出現旺長勢頭,應適當加大助壯素用量。化控時和農藥配合,減少打藥次數。
6.花鈴期管理。棉花見花后即進入花鈴期,一直持續到8月下旬,7月20至8月20日為最佳結鈴期,是棉花產量形成的關鍵時期,應力爭在最佳結鈴期內多結鈴、結大鈴。主要應抓好以下幾點:
一是早施、重施花鈴肥。7月20日前后,見花每畝追尿素、二銨各15公斤,以保證此期大量開花結鈴對氮素的需求。二是遇旱及時澆水。如7~10天無大雨,應立即澆水。大雨過后要及時排除田間積水。三是及時防治棉蚜、紅蜘蛛、綠盲蝽等非鱗翅目害蟲。二代棉鈴蟲大發生年份,注意在產卵高峰期化防殺卵,以防漏網殘蟲為害頂心。
7.簡化整枝。采用簡化整枝,不去葉枝,只打頂,在密度達到6000~6500株,合理化控的基礎上,保留葉枝,整個生育期不整枝,只打頂。打頂和春棉相比不延后,可適當提前3~5天。根據棉花長勢情況,打頂一般可掌握7月底前完成,單株平均果枝數10~12個、成鈴10個左右,畝成鈴5萬~6萬個,最遲不遲于8月初,應掌握“枝到不等時,時到不等枝”的原則。長勢強早打頂,長勢弱可適當晚打。
8.病蟲害綠色防控。由于短季棉生育期較短,整個生育期施藥次數相對減少,魯西南棉田前期主要防治好棉薊馬、棉蚜和紅蜘蛛,掌握好防治時期和用藥量。防治時采用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學防治相結合的綠色防控方法。出苗后用噻蟲嗪重點防治棉薊馬,后期主要難以防治的害蟲是盲蝽蟓和煙粉虱等。防治時采用燈光、黃板和性誘劑誘殺,并保護利用天敵。化學防治時化學農藥采用高效低毒的生物農藥和生物制劑配合交替使用,并進行統防統治。根據地塊選擇高地隙藥械、植保無人機背負式電動植保器械等,施藥時保證噴霧均勻,棉株上中下葉片都能附著藥劑。
9.后期管理。主攻方向:提高鈴重,防早衰、防爛鈴、防貪青晚熟。
一般情況下不施蓋頂肥,以防貪青晚熟。8月底前遇旱,要及時澆水,保根、保葉、攻桃。齡期 30天以上的棉鈴,出現陰雨連綿天氣,易形成爛鈴。遇到這種情況,應將表面開始出現黑斑的棉鈴摘除,用l%的乙烯利水溶液噴灑后晾曬,可得色澤正常的棉花。
兩熟棉田,土地的產出量大,因而前茬作物播前要重施有機肥作基肥,不斷培肥地力,以滿足兩季作物對肥料的需求。
10.脫葉催熟。一般在棉花吐絮率60%以上時開始脫葉催熟,即在9月25日前后第一次脫葉催熟,7天后根據情況再噴第二次。噴施時日最高氣溫在20℃以上,日平均氣溫20℃。每畝噴施50%噻苯隆可濕性粉劑450克+40%乙烯利水劑200毫升兌水450公斤混合施用。棉田密度大,長勢旺時,可以適當加量。為提高藥液的附著性,可加入適當的表面活性劑。噴施時要求霧滴小,噴灑均勻,保證上中下葉片都能均勻噴到脫葉劑,在風大、降雨前或烈日天氣禁止噴藥作業,噴后12小時降中雨,應重噴。
11.集中收花。短季棉結鈴集中,吐絮集中,脫葉率達95%以上、吐絮率達80%以上時可采用人工集中采收或機械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