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偉 潘偉 史海瑩
“今年的銀瓜從正月底開始上市,已經摘了兩個多月了。”5月初,青州市彌河鎮大關營村的程有斌種植的大棚銀瓜已經接近采摘尾聲。作為多年的老瓜農,程有斌第一次把銀瓜提前到3月初上市。大關營村是青州銀瓜的核心產區。
“彌河清,彌河長,彌河灘的銀瓜稱霸王,汁多肉脆甜又香,黃梨蘋果趕不上。”這首民謠唱的正是青州銀瓜。作為青州特產,青州銀瓜已經有五六百年的栽培歷史。
程有斌的銀瓜之所以提前上市,跟大關營銀瓜合作社建設的標準化種植基地有密切關系。2018年起,基地開始建設,到去年,占地200畝的一期項目完工,建有26個高標準冬暖式大棚。去年下半年,程有斌承包了10個大棚,用來種銀瓜。
青州銀瓜屬薄皮甜瓜的一種,因皮色銀白而得名,主要有火銀瓜、綠銀瓜、半月白、大銀瓜等4個品種。目前主要栽培品種為火銀瓜,表皮光潔、白中透黃,內質脆,香氣濃,甘甜可口。因為只有在彌河沿岸的沙灘地種植,才具有香脆甜的特殊口感,當地也稱之為彌河銀瓜。
大關營銀瓜合作社負責人郇延慶介紹說,傳統的銀瓜都是彌河沿岸沙灘地上種,一般要麥收時節上市,最近幾十年,開始采用拱棚栽培,上市時間提前到清明。青州銀瓜好吃,但有一個明顯的缺點,就是太嬌貴,抗病能力差。隨著7月份高溫雨季的到來,銀瓜就不長了。
郇延慶介紹說,最近兩三年,合作社采用拱棚、高溫大棚等栽培模式,加上新型栽培技術配合,現在基本實現一年四季有瓜。“傳統四五月份上市的銀瓜十幾塊錢一斤,正月上市的銀瓜賣到四五十元一斤。”
去年,大關營銀瓜合作社建設了占地2500平方米的銀瓜新品種試驗示范和展銷中心。合作社正從單一的銀瓜種植,向種苗研發、線上線下銷售、上下游產品深加工等方面,不斷延伸產業鏈。
臨近大關營村的彌河鎮東南營村,同樣是青州銀瓜的核心產區。由山東尊悅農業開發公司建設的尊悅農業科技示范園位于該村。目前已建成高溫大棚35座,面積4.5萬平方米,并引進推廣智能溫室、農業物聯網等新設備、新技術,配備全自動智能化管控系統,實現自動控溫、補光、噴水,通過精細化、集約化種植,有效提升銀瓜的品質。
傳統的銀瓜大多是瓜農自己留種,多年連續種植之后,存在品種退化問題。近年來,青州當地還成立了青州銀瓜研究所,通過單株種植篩選、提純復壯等手段,提升銀瓜品質。目前,已經搜集銀瓜優質種質資源30余份,成功選育5代青州銀瓜優質品種。
去年,山東尊悅農業開發公司與山東省農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合作共建的山東省農業科學院(青州)銀瓜產業技術研究院,正在對銀瓜種植全過程的技術開展系統研究,并根據不同栽培茬口的氣候特點和生長環境,開展冬春、越夏、秋季、秋延遲、秋冬茬等種植模式的關鍵技術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