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碧華電影的時空板塊"/>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康 寧,范 婕
(北京電影學院電影學系,北京 100088)
李碧華小說一直是電影劇本改編的熱門之選,被改編成電影之后大都廣受好評。由李碧華小說《青蛇》改編的同名電影,影片氣氛詭譎多變,大膽奇幻,用極端世俗化的方式,講述原本的民間神話傳說,蛇為妖,妖成人,人有情,蛇亦有,把觀者帶入一種異度之境。廣泛研究李碧華小說改編的多部電影,更會發覺李碧華“異度”世界的構建之大、類型之廣、角度之寬。
李碧華小說改編電影中的“異度”世界,在彼時紛盛的港片市場中,形成了團塊性風格化特征和不可替代性,李碧華對“異度”世界有著異常的執著,對“異度”世界也有著自洽的展現,對此類獨特現象進行探究,可發現其獨特性中的共性、剝離共性中的獨特性,也可從深層次豐富關于李碧華的研究角度,有著典型意義。針對以李碧華小說為原著改編的電影,為了敘述明晰方便,在本文統稱為“李碧華電影”。
“李碧華電影”中的異時空,指的是除此時此刻正常時空外的其他時空,如:古代、陰間、妖界等,并對時空板塊的大膽組合和創新,古今、陰陽、人妖、人佛等自如運用,讓不同時空的人、妖、鬼、物等進行跨時空的穿梭,碰撞出一種跨界感的異時空敘事。“李碧華的小說創作輕松的在傳奇、志怪、新歷史主義、后現代主義、魔幻現實主義等各種文本風格中穿梭自如,擺脫不掉的前世因果、宿命、禪宗意味,被稱為‘皈依奇情小說’?!盵1](P429)“李碧華電影”中人物生活的背景,即為李碧華組合創造出的異時空,不同物種、不同種族在其之間徘徊,再加上不同導演的處理方式不同,讓觀者有著奇妙的體驗,甚至欲罷不能,從而使“李碧華電影”成為一個特殊的代名詞。
同時,“李碧華電影”中有一個顯著的特點,即她對自己作品的處理方式,就是僅僅作為文本作者和編劇改編,與眾多導演進行合作,基本未跨界親自操刀進行拍攝。事實上,李碧華的“IP熱度”是大于或者等于導演的,這種編劇“大于”導演的情況,到如今也是具有獨特性的。李碧華獨特的不只有這一點,“先寫電影劇本,然后再把它改成小說。這也是文學與電影互動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方式。”[2](P113)
而這種情況的出現,基本得益于李碧華文本的扎實、詭奇、瑰麗,因為她在自己文本中壘建了龐雜“異度”世界,有多種多樣異時空穿梭、倒置、架空的反叛展現,而這也是其獨樹一幟、不同于他人的地方。
“時間變形,也是電影蒙太奇核心?!盵3](P77-87)根據時間板塊來看的話,“李碧華電影”有多種分類方式,本文就以古今板塊、輪回板塊、異化板塊進行粗淺劃分。
古今板塊是既有古代又有電影中所處的當下時代,通過古今兩種時間板塊的對比、跨越,異時空的碰撞之感,展露無疑?!袄畋倘A電影”中,穿越古今的代表作有《胭脂扣》(1988)、《霸王別姬》(1993)。
《胭脂扣》是關錦鵬導演的代表作之一,影片的好評不僅來源于男女主角的人氣,還來源于影片古今穿越的“異度”氣息。梅艷芳飾演的頭牌妓女如花和張國榮飾演的十二少陳振邦,在“古時空”相約殉情,女方陰間等待,男方茍且偷生。如花從古等到今,無奈之下,只能時空反叛,逆流而上,來到“今時空”。如花的一切都不屬于現代時空,衣著、姿態、說話都是過去的樣子,甚至連聲音都透露出一種蒼白而古老的氣息,此時的影像風格別扭、碰撞而不舒展。如花指著新建筑,說著那里的舊名稱,一個“古時空”的“人”,都可以離經叛道,走到“今時空”追求自我答案,而“今時空”的十二少卻埋頭自閉,不敢面對現實,垂垂老去。
《霸王別姬》同樣是“李碧華電影”古今板塊的代表,但卻是另一種的敘事內容和表現手段。這部影片可以說是陳凱歌導演的巔峰之作,戲內“古時”的霸王與虞姬,被稱為愛情典事、難舍離別,戲外“今時”霸王與虞姬被迫害打壓、互揭互露。影片中張國榮飾演的程蝶衣,把古時的虞姬帶到了現代,當虞姬從“古”進入到“異度”空間“今”時,一切都已經破碎迷亂,霸王在“今時空”早已不愛虞姬,愛的是菊仙?!肮艜r空”高高在上的虞姬,“今時空”只能遭受指責,在程蝶衣失去自我,不停碰撞與被碰撞時,反叛的一切,攜帶虞姬從古到今。李碧華的“虞姬虞姬奈若何”,撕裂著片中人物的精神,也窺探著觀者與虞姬相似的內心世界。
輪回在一般的敘事中,均著重于鬼魅書寫,但是“李碧華電影”的輪回板塊,卻一貫展現著情感,運用輪回、前世今生,來串聯主人公的命運,用“異度”的陌生化空間,來捕捉真情真愛,幾生幾世的民間神話故事,在這里得以成真、反轉和翻盤。“鬼魅書寫不僅在一定程度上承載了中國文化對于超自然神秘世界的認知與態度,也成為其對現實社會、人生的重要參照,這樣的內涵使之在新文學中仍然獲得了相當的合法性,并因歷史的機緣巧合而在香港的時空獲得發展?!盵4](P41-49)“李碧華電影”中,《古今大戰秦俑情》(1989)、《潘金蓮之前世今生》(1989),均是輪回板塊的代表之作。
李碧華原著《秦俑》,改編為多部電視劇、電影,甚至一些影視作品的內核,也采用《秦俑》的輪回敘事模式,但原著所對應的電影改編,指的是由程小東執導的《古今大戰秦俑情》。在這部影片中,敘述了張藝謀飾演的蒙天放和鞏俐飾演的韓冬兒的三世情緣,分別以秦、民國、20世紀70年代為背景,一般電影中的臺詞“下輩子……”,在這部影片中立體呈現。這三世情緣看似采用了平行式敘事方法,但是矢志不渝的主人公卻把三世串聯起來,使蒙天放和韓冬兒均處于“異度”影像之中,無論命運如何,主人公的信念讓他們一次次重逢,時空反叛在輪回敘事的板塊內,準確展現。
《潘金蓮之前世今生》是由羅卓瑤導演執導的,輪回板塊依然是影片的故事內核,“輪回”才使情節得以運轉,潘金蓮因有凡塵俗事,在奈何橋邊自我意識飛躍,完成了時空反叛,輪回成為了20世紀70年代的單玉蓮,當時國內正值動蕩,各種強大力量使主人公在“異度”空間“重走”。這部影片與《古今大戰秦俑情》是完全不同的兩種輪回敘事,但都給人以奇觀之感。
異化板塊可謂是“李碧華電影”中最迷人,也最特殊的一個類型。香港本就是恐怖片繁盛的地方,而“李碧華電影”在其中也有一席之位,但她的思維深度不止如此,鬼,妖、怪均出現在畫面中。異化板塊打破時空界限,妖魅能在人間施法,怪物能變為人身,鬼物能自由穿離人世間,異化板塊的“異度”感更加扭曲,任何非人類都能侵襲人間,是一種時空反叛的極致體現。主要代表作品有《鬼干部》(1991)、《青蛇》(1993)、《三更2之餃子》(2004)、《迷離夜》(2013)以及《奇幻夜》(2013)等。
《青蛇》是徐克導演的作品之一,影片上映后,觀者無不驚嘆張曼玉和王祖賢的妖媚,畫面妖氣流轉,動作曖昧纏綿。青蛇與白蛇由妖異化成人類,雖是人身,但是蛇態。影片中兩條蛇對時空作出反叛,潛心修煉,上岸成人。作品文本營構的虛擬空間,自始至終都氤氳著彩色霧氣,使影像表達更加細致,模糊著動物與人之間的異化界線。各種敘事手段把原本耳熟能詳的民間神話故事改頭換面,進行新編。蛇妖上岸,只是為了當人,碰到愛情勇敢去追,反觀影片中的人,沒有妖的坦蕩,留下的只是“異化”的自我,無處救贖。
《三更2之餃子》是一部“港味”十足的恐怖片,有香港的街景、香港的公寓以及香港的霓虹色,中規中矩的背后,透露出李碧華的別出心裁。當楊千嬅飾演的艾青青,為了自己變美,不惜吃了一個又一個嬰兒餃子后,“異化”發生在自己身上——整個人變腥臭了。主人公無比努力,用異化的方式,對時空進行漂亮的反叛,但是異化的不是方法,而是貪婪的人心。
“李碧華電影”中可探討的時空板塊紛繁復雜,本文只拿出古今、輪回、異化的小時間板塊進行舉例展示,且每種板塊也不唯一,如《胭脂扣》中,既可以看出女主人公如花因古尋今的“古今”誓言,又可以看出人鬼不滅的逆“輪回”行為。拿出有特征的時間板塊,以管中窺豹般探究“李碧華電影”中異時空的表層信息及深層意蘊,若從人鬼、人妖、人僧等其他時間板塊進行分析,亦可有全面的視野。“李碧華小說在結構時空背景上形成了鮮明的特點,前世今生,跨越古今,遙遠的年代如秦朝和唐朝,都構成了神奇詭秘的想象的壯闊空間。”[5](P275)李碧華對異時空的展現,在現實生活中是不存在的,是一種時空反叛,把現實徹底打碎、扭曲、折疊、重組,形成新的自我秩序和體制,也可認為是影像中人物對世界的反叛,不甘于自我現實,沖破本我,是逍遙自在,也是無根漂泊。
“李碧華電影”發生的母體,大都依托于香港,在拍攝的過程中,導演們也把香港作為主要的拍攝地。在眾多依托于異時空的敘事中,時空雖有明顯的反轉、破碎、組合,人物也有相應的變形、重構、穿梭,但是在反叛的畫面前,觀者卻可以輕松地認出,這就是香港。
香港這座城市如一位“隱含讀者”,在鏡頭內外,置懸于空中,被不停反叛,不停拉扯著。“李碧華電影”中的香港,已經與真實的香港產生距離,是一座“異度”香港,而這座“異度”城市,卻沒有被其居民排斥,觀者對“李碧華電影”的喜愛,略帶自嘲式地證明了對“異度”都市的認可。這一切是與當時當地的時代背景分不開的,“李碧華電影”中想象之地雜糅著現實之城,挾裹著精神游離的人,緩緩前行。時代的更迭變遷“所引起的歷史文化身份上的架空和尷尬以及由此而引起的焦慮迫使這一斷層的群體意識滑入了歷史和文化際遇的危機里?!盵6](P38)
無論“李碧華電影”中的故事有多么詭奇,這都是港人對香港的一種想象自構,在這其中所有人都失去了文化身份,各自遵從自我腦海中的建構。基于香港回歸以及其后《內地與香港關于建立更緊密經貿關系的安排》(CEPA)的推出,對香港電影產生的諸多影響,我們試從“李碧華電影”中,異時空的敘事下,找尋港人想象自構下香港的真正面目。
“李碧華電影”大約在十幾部左右,且一半以上拍攝于1997年之前?;貧w前的香港在“李碧華電影”中,擁有著各式各樣的想象,從數量上,便可看出港人的心理。一是香港在其獨特的文化氛圍中,形成自我特有的創作熱潮;二是香港雖然還未回歸,但是對之到來之后的想象,長期縈繞在港人心中,距離越近,也越焦慮,不斷在試探猜測回歸后的生活;三是自我沉浸式的陶醉,用影像的方式進行表達。
《胭脂扣》(1988)是回歸前“李碧華電影”中最顯著對回歸到來的可能想象做出反應的作品,整部影片都是作者以港人的身份對香港進行想象。如花就是舊殖民時代的港人,在回歸到來前的時光,就已經為了愛情殉情,在等待五十年后,來到了當代的香港,倍感物是人非的陌生,而其最后邁出了關鍵一步,主動和十二少了結恩怨,也是作品側面的自我想象,即這座城市可以與舊有的殖民記憶泥沼揮別,走向新的生活。《胭脂扣》中,作者展現的港人都是對時代變遷抱有莫可名狀的混沌情緒,他們想象中的香港,似乎一切紛擾終究可以停息。
《潘金蓮之前世今生》(1989)、《川島芳子》(1990)同樣有著對大時代變化的唏噓,無論是潘金蓮輪回后的命運,還是川島芳子在各國模糊不清的身份,電影作品對他們未來命運走向的態度總是曖昧的。暗想著自己和香港的未來,難以言說的身份困惑,只能通過影像微弱的表達。
“李碧華電影”在回歸前后交接時,是暫時缺失的,有將近十年的空檔,沒有任何一部影片產出。因為回歸的到來,位于“他者”地位的觀者,希望看到關于作者及作者產出的態度和發聲,無論是何種原因,的的確確在這一時刻,“李碧華電影”一度沉寂。一種暫時停滯,從空白的片單無聲書寫。
“李碧華電影”在回歸前后暫停產出,無論是否與大眾對時代變化的不確定性認知有直接關系,卻或多或少也擺脫不了社會文化語境的影響。她的每一部作品都有不同的導演來合作,這時的空白,也可看出香港電影在這時的集體困頓,有市場上的迷惘,也有情感上的掙扎。
時代變遷多少都會帶來人心的動蕩,社會方方面面的變動,影響著周遭的一切,而藝術作品往往是最直接的精神世界,讓人們在夾縫中輕嘆,也在原地觀望。回歸時代的到來與舊殖民時代電影中的想象,有諸多不同,近十年的“李碧華電影”空檔,漫長而無所適從,道阻且長。
在漫長的陣痛期下,生產、創作、發行均受到影響,一個政策滌蕩了港人的惴惴不安。2003年6月29日,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和香港特別行政區財政司簽署并實施的《內地與香港關于建立更緊密經貿關系的安排》(CEPA),是為促進內地和香港經濟的共同繁榮與發展,加強彼此之間的經貿合作,而簽署的框架性協議。[7]
回歸后的時代,現多稱為“后九七”,“李碧華電影”在“后九七”的第一部影片,就在CEPA簽署之后。“后九七”時期作品,都有著自身的獨特風格氣質,眾多影片懷舊感十足,是對時間的投射,過去已成過去,未來輕重難辨,于是在各項政策刺激情況下,一是逐漸覺醒,一是對當下尚待適應,自構著自己想象的香港走向,這樣的情緒,在諸多影片中雜糅敘述。《三更2之餃子》(2004)、《生死橋》(2007,電視劇)、《古今大戰秦俑情》(2011,電視劇)、《迷離夜》(2013)、《奇幻夜》(2013)等,均是“后九七”“李碧華電影”的作品。
《三更2之餃子》是2004年的影片,CEPA一經發布,該片便緊隨其后,這部影片是一部“后九七”味道極濃郁的“李碧華電影”。主人公艾青青在典型擁擠的港式樓中找到媚姨,以求青春永駐,整個環境狹窄逼仄,燈光幽暗鬼魅,人肉餃子就這么出現在撕裂的“異度”香港之中。這部影片整個環境氛圍秉承了“港風”,懷舊感十足,用鬼怪的方式,來追求非常理之事,這時候的香港,很大程度上就是港人自構的香港,拋去了舊殖民時代的無端想象,結束了回歸前后的暫停留白,迎來“后九七”的自構之路。此時的香港可能仍然是港人心中尚需用想象填滿期待的迷離之城,“李碧華電影”用“異度”的方式,自構著自我的香港,并且在相對良好的大環境下,自構的香港逐漸或與真正的香港相重合。
“李碧華電影”的“后九七”還出現了多種可能,如:《生死橋》電視劇的嘗試,《古今大戰秦俑情》的電視劇嘗試與重拍。CEPA不是一蹴而就,后期又相繼簽署補充協議及其他相關協議。2019年4月,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女士宣布,中央相關部委頒布五項利好香港電影業界措施,讓香港電影業發展更迅速。在這樣的大環境下,無論是“李碧華電影”,還是其他電影從業者,均會自構出新的香港,在不斷對香港的自構中,提高香港整體的活力。
“李碧華電影”作品多產于20世紀80、90年代,距今也有30年左右,但對于李碧華的研究,卻絲毫沒有冷卻。一是因為在看“李碧華電影”時,位于“他者”位置的觀者,一開始就是以獵奇的方式,對影片進行窺探,妖魔鬼怪、奈何橋、孟婆湯都是吸引點所在,而現在同類型的影片或是因為時事限制,或是因為品質不佳,很少能看到,市場與研究是相輔相承的,觀者喜愛這類影片,那么基于不同時代下的探究也是有意義的;二是“李碧華電影”在講述過去港人的故事時,主要運用時空切割,給觀者建構想象性的“香港”,建構這樣一座城市,實際上是建立了一個宏大的“異度”世界,在這個不同的世界里,得到暫時的解脫與放松,找到自身皈依所在;三是“李碧華電影”的時代意義并不是只指向位于時代大潮變遷中人的失落感,而是給所有觀者建立了一個“心安”處,在“異度”世界里,找尋到共鳴。
影片中,找尋某事某物去敘事本已不易,若對某事某物進行隱喻更是難上加難,“李碧華電影”不僅做到了敘事、隱喻,更找到了解決之法——如何探尋自我的精神皈依,這種破碎、世俗、凌亂后的美學表達,有種嬉笑怒罵皆成文章的力量感。
“李碧華電影”中,最出彩的便是其親自操刀的劇本,加上關錦鵬、陳凱歌、陳果等眾多導演的執掌,使得影片部部精彩。香港因為體制、教育、社會等各方面原因,電影類型是多種多樣的,包括武俠片、風月片、僵尸片等,即便在類型龐雜的香港電影中,“李碧華電影”仍舊獨樹一幟。
李碧華每一個故事都完全不同,僧、人、妖、鬼都是其作品下的主人公,書寫各類時空板塊式故事,在異樣的氛圍內,淋漓盡致地表達她對香港的質詢和惶恐?!袄畋倘A電影”進行表達時,不僅是個人心態,更是一種以自居的心情,訴說著身份迷失的困惑。李碧華與許多港人一樣,有著相同的文化經歷,生活在大家庭之中,住過樓頂高高的舊式樓宇。面對香港的不定,她能真切地感受到自己的癥結在哪兒,自己要把什么展現出去?!袄畋倘A電影”看似是李碧華個人體驗的表達,但是她的生活經歷,實則是在敘說面對社會環境時個體的舉棋不定。
在“李碧華電影”中,表達群體的困惑是表層的,深層的是每個個體,在影片之中找到了精神皈依?!峨僦邸啡缁?、十二少不可言說的煩惱,直到如花最后看清十二少,勇于轉身離開,才得以給出某種解脫的路徑。“李碧華寫的不是‘戀’,而是‘戀’的毀滅,包括‘戀’的來世幻想的毀滅。”[8](P232)在現實生活中,人對當時處境無可奈何,只能輕輕漂浮起來,無根也無重量,但是在《胭脂扣》中,港人代表如花,卻有話語權,自己去做決定,離開十二少的一瞬間,其心理在縫隙中得到了一束光,在個人層面上,“異度”空間給處于時代中的個體,帶來了暫時精神皈依。
“李碧華電影”中,香港是其繞不開的城市,也是幾乎所有影片的背景城市。李碧華對城市的現狀感到束手無策時,便在影片內,想象建構了自己的香港,這樣自我建構的過程中,才產生了各式各樣光怪陸離的情節。
香港這座城市,就像他在地圖上那樣,毫不起眼但必不可少,在歷史的進程中承擔了諸多風雨,在時代的變遷中,一邊是對“地方感”失去的感嘆,一邊是對新生活融合的思慮。自己的生長城市終會改變,自己也終將面對遺忘,但歷史洪流不可阻擋。
“李碧華電影”對于香港這座城市的處理,十分巧妙,她把香港翻轉重構,打造成自己心中的城市,是一種美好的解讀,也是對當下香港的解構。《古今大戰秦俑情》中,蒙天放與韓冬兒就如香港與自己,蒙天放如城市一般長生不老,韓冬兒如港人三世輪回不放棄,因為愛在,每一世蒙天放與韓冬兒都能相遇,過程雖辛苦,但是結局兩人仍走到了一起。港人在影片中,面對全方位自我建構的城市時,就能體會到城市的精神皈依之感,無論“幾生幾世”,精神不滅,自己的城市就會在,城市不會步入失憶時代,自己也不會失憶,在這些影片觀看的過程中,自我與所屬之地達成了和解。
在以上港人皈依與城市皈依中,多數指向是如李碧華一樣,有同樣經歷的人,而在這部分,無論是否與李碧華有同樣經歷,均可被指向。
李碧華在敘事的過程中,一直處于曖昧的話語狀態,一切都不是非黑即白的權力語境,社會歷史的種種,讓人不得不承擔撕裂的陣痛,李碧華沒有高聲呼喝,只是客觀敘述?!捌潆娪靶≌f善于在跨時空的文化背景下,從古代生活和現代生活的靈魂契合點去挖掘素材,展現如火如電的愛情碰撞,迸發人性的光彩?!盵9](P179)所以,無論是時空板塊的敘事方式,還是對香港的想象自構,“李碧華電影”最終可以把觀者帶入“異度”世界中,她的影片在用簡單的普世觀念,在商業片最佳狀態的氛圍中,帶觀者進入心理上的精神皈依。
《青蛇》是妖與人對峙,白蛇與青蛇修煉成人,白蛇與許仙相愛,青蛇敢愛敢恨,法海修行正道。白蛇一心向善,卻在水漫金山下墜亡而死,法海追求正道,卻把有情人趕盡殺絕,究竟是蛇的離經叛道,還是人不知情為何物。觀者在碰撞交織中,無法判定誰對誰錯,《青蛇》在朦朧影像的流轉中,帶給觀者最深刻的記憶?!坝捌罨嗽≌f陰柔的女性化與個人化的‘虛無’主題,透露出一種‘怨而不怒、哀而不傷、樂而不淫’的審美品格。”[10](P39)人生道路上,兩難的事情隨處可見,“李碧華電影”給觀者帶來同理體驗。
在“李碧華電影”中,港人從個人到城市,從內心到身體,觀者從體驗到同理,全都得到了心理上的精神皈依。
“人名+電影”一般指向為某位導演的作品,而本文所論述的“李碧華電影”,是因為李碧華多部小說被改編為電影而出現的名詞?!袄畋倘A電影”一向有著收放自如的影像風格、顛覆性的敘事內容,成為眾多學者研究的對象?!袄畋倘A的不俗之處在于,從傳統戲劇、歷史典籍中尋找古意和深意,對世事的參詳頓悟玲瓏剔透、有深切的悲憫情懷,筆鋒犀利,長于講述故事、刻畫心理表達哲思感喟?!盵11](P77-87)“李碧華電影”中對時空板塊流暢敘述獨樹一幟,從“異度”影像的獨特視角,發掘“異度”香港的原因,再深入到“異度”世界的表達,了解到“李碧華電影”多種的時空反叛,均是作者敘述下的港人對基于時代現實而產生的想象自構,這時的香港便是港人心中的桃花源,只有這樣,無論是作者還是作者筆下的港人,才能找到精神皈依,渡過迷惘之河。
藝術一向是生活的凝練,在文化失語時,在天臺閾限時,藝術創作就會爆發出屬于自己的生命力?!袄畋倘A電影”“ 異度化”反叛與“自構式”皈依的研究,絕不是僅僅針對于時代大潮中載沉載浮的港人,而是泛指在現代極速流動社會中,每個可能是下一個遷徙在路上的人,而這些影片或可給現代生活、文化研究帶來互文性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