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揚州環境監測中心 俞健平,顏峰
區域環境噪聲監測是環境質量監測體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區域環境噪聲監測結果已經成為評價城市環境質量的一個重要參考指標。環境噪聲點多面廣,來源復雜,準確掌握區域聲環境質量現狀,已經成為噪聲治理的重要基礎。為了解揚州區域環境噪聲現狀及變化規律,對揚州市區域環境噪聲進行跟蹤監測,監測范圍覆蓋揚州市區及所轄區縣城市建成區。
本文通過對揚州市“十三五”期間區域環境噪聲進行監測,評估全市聲環境質量總體狀況,分析城市聲環境質量的時空分布特征和變化規律,進而為今后城市發展過程中環境噪聲的防治工作提供參考。
依據《環境噪聲監測技術規范城市聲環境常規監測》(HJ 640-2012)和《環境噪聲測量方法》(GB/T 322-94)中區域環境噪聲測量和評價的相關技術規范,將整個城市建成區劃分成多個等大的正方形網格。揚州全市區域環境噪聲共設置監測點952個,每年監測一次;其中市區以600m×600m的網格共布設208個測點,網格覆蓋面積74.88km2。監測點位距離地面12.m-4.0m。
選用愛華AWA5688+型多功能聲級計,每個監測點測量10分鐘的等效連續A聲級Leq(簡稱:等效聲級),記錄累積百分聲級L10、L50、L90、Lmax、Lmin和標準偏差(SD)。
根據《聲環境質量標準》(GB3096-2008)和《環境噪聲監測技術規范 城市聲環境常規監測》(HJ 640-2012)對區域環境噪聲進行評價。按城市區域環境噪聲總體水平等級劃分,“一級”至“五級”可分別對應評價為“好”“較好”“一般”“較差”和“差”。(見表1)

表1 城市區域環境噪聲總體水平等級劃分(單位:dB(A))
根據監測要求,測量2016—2020年揚州市區域環境噪聲的晝間等效聲級和2018年夜間等效聲級,按以下公式進行運算:

1.晝間區域噪聲監測結果分析
2020年,揚州市區晝間區域環境噪聲平均等效聲級為52.9dB(A),環境噪聲總體水平為二級(較好),平均聲效等級同比下降2.4dB(A)。市區晝間平均聲效等級較高的區域主要在東南片區,老城區及城北噪聲總體水平較好。
所轄各區縣中,2020年晝間區域環境噪聲總體水平最好的是儀征市,平均聲效等級為49.49 dB(A),為一級(好),平均聲效等級最高的是寶應縣,為56.0 dB(A),總體水平為三級(一般);高郵市晝間區域環境噪聲平均等效聲級為52.4 dB(A),總體水平為二級(較好),江都區平均等效聲級為51.6 dB(A),總體水平為二級(較好)。與2019年相比,江都區晝間平均聲效等級同比下降0.4 dB(A),高郵市晝間區域環境噪聲平均等效聲級同比下降1.9 dB(A);寶應縣晝間區域環境噪聲平均聲效等級同比上升0.2 dB(A),儀征市晝間區域環境噪聲平均等效聲級同比上升0.1 dB(A)。
2020年,揚州市聲源結構與往年相比沒有太大變化,影響揚州市聲環境質量的主要聲源仍然是社會生活噪聲,占比69.7%;其它聲源依次為交通噪聲、工業噪聲和施工噪聲,所占比例分別為16.1%、9.6%、4.6%,見圖1。

圖1 2020年揚州市聲源結構圖
2020年,按揚州市聲源強度排序,依次為交通>工業>施工>社會生活,其中交通聲源強度為三級(一般),其他聲源強度均為二級(較好)。
與2015年相比,2020年,揚州市聲源結構中交通噪聲占比有所上升,增加了2.1個百分點,施工噪聲占比下降了2.2個百分點,工業和社會生活噪聲占比變化不明顯。社會生活、工業、施工、交通的聲源強度均有所上升,范圍在0.6—3.8分貝之間,揚州市區域聲環境質量比2015年有所下降。
經spearman秩相關系數法分析揚州市各區域晝間區域噪聲年化趨勢,“十三五”期間,揚州市區、江都區區域聲環境質量保持穩定;寶應縣、儀征市、高郵市聲環境質量呈下降趨勢,其中寶應縣下降較明顯。
與2015年相比,2020年寶應縣晝間區域環境噪聲等級由一級(好)下降至三級(一般),高郵市、江都區晝間區域環境噪聲等級由一級(好)下降至二級(較好),揚州市區和儀征市晝間區域環境噪聲等級不變,揚州市區為二級(較好),儀征市為一級(好)。
2.夜間區域噪聲監測結果分析
2018年對全市952個點位進行了夜間區域環境噪聲監測,根據監測結果,揚州市夜間區域環境噪聲平均聲效等級最高的地區是寶應縣,為45.1 dB(A),總體水平為三級(一般),其次是揚州市區,區域環境噪聲夜間平均等效聲級為44.8分貝,總體水平為二級(較好)。江都區、高郵市、儀征市2018年夜間區域環境噪聲平均聲效等級分別為43.2 dB(A) 、43.9 dB(A) 和43.1 dB(A),總體水平均為二級(較好)。
與2013年相比,2018年揚州市區、儀征市、寶應縣夜間區域環境噪聲等級無變化,高郵市、江都區夜間區域環境噪聲等級由一級(好)下降至二級(較好),見圖2。
(1)聲環境質量變化趨勢與城市發展格局密切相關,“十三五”期間,揚州市區和江都區的區域噪聲環境質量變化趨勢相對平穩,離市區較遠的區縣(如寶應縣、高郵市、儀征市)聲環境質量呈下降趨勢,其原因與產業結構調整以及縣級市城鎮化程度的提高帶來更為活躍的社會經濟活動有關;
(2)“十三五”期間,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城鎮化率的提升,揚州市噪聲污染的聲源結構以及時空分布規律發生了一定的變化,隨著機動車保有量和道路車流量逐年增加,交通噪聲所占比例相應也有所增加,近些年,針對施工噪聲的投訴較多,相應的管控措施也較及時,使得施工噪聲所占比例有所下降。交通、工業、施工、社會生活的聲源強度均有所上升,揚州市區域聲環境質量比2015年有所下降,噪聲尤其是機動車噪聲污染成為民眾越來越關注的問題;
(3)城市晝間與夜間噪聲聲源結構和強度分布有較大差異,晝間噪聲污染較明顯的地區主要集中在工業集中區,如經濟開發區;夜間噪聲平均聲效等級較高的地區主要是商業集中區。

圖2 2018年揚州市區夜間區域環境噪聲等級分布
(1)目前揚州市區域環境噪聲監測仍然以手工監測為主,環境噪聲聲源種類多、分布廣,有較大的隨機性,傳統的短時間段單點手工監測方式已經不能全面反映城市噪聲污染的真實狀況,也難以分析城市環境噪聲的變化規律和趨勢。
(2)隨著城市化率的不斷提高,城市規模不斷增大,現有的噪聲監測網格已不能完全覆蓋城市建成區面積,或隨著城市建設發展,曾經的工業區搬離城市,用地現狀已發生變化,存在點位代表性不足、調整滯后的問題。
(3)社會生活噪聲點多面廣,社區、居民樓及所屬配套設備噪聲管理困難是困擾生態環境部門的新課題。
(1)加快推進噪聲自動監測裝置的建設及應用,噪聲自動監測系統能夠持續不間斷地對區域環境噪聲進行監測,能有效掌握區域環境噪聲污染的時空分布規律,有助于分析噪聲變化的趨勢以及異常區間,緩解日益增多的監測點位和有限的人員、儀器之間的矛盾,使得監測結果更全面、客觀,能夠更加準確地評價噪聲污染防治效果,為環境管理提供更有力的支撐。
(2)及時調整區域環境噪聲監測點位。當城市建成區面積擴大、人口規模發生較大變化時應根據相關要求加設點位或重新布設監測點位。聲環境質量監測點位調整需滿足相關規范,且須執行點位調整程序。
(3)加強噪聲污染宣傳,提高人們的環保參與意識。對于商業噪聲、交通噪聲,要聯合相關部門加強管理;同時加大環保宣傳力度,引導群眾養成良好習慣,通過有效的管理和技術手段將社會生活噪聲降低到最低程度;推動規劃部門制定本市建筑隔聲地方標準,提高居住建筑隔聲質量,減輕或避免配套設施噪聲擾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