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梅
(泰山學院 信韓大學,山東 泰安 271000)
我國已把積極發展和推廣新能源汽車技術升級作為國家戰略,并在《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1]中提出了2025 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的年銷量將達到汽車市場需求總量20%的工作目標,雖然近十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的市場份額逐年上升,但2020 年我國市場全年累計銷量2531.1 萬輛,其中新能源累計銷量136.7 萬輛。意味著,新能源車目前市場占比僅為5.4%[2]。這同規劃目標還相差甚遠。
為了使得新能源汽車企業對消費者購買需求形成方式有深刻的了解與認識,生產、設計符合消費者需求的新能源汽車,使得政府制定更加完善的引導政策,促進消費者選購新能源汽車,本文分析了消費者對新能源車選購中的影響因素,為政府、企業下一部制定發展政策和戰略提供理論依據。
新能源是區別于煤炭、石油、天然氣等傳統化石能源的新型能源,在我國,新能源汽車概念最早出現于2007 年國家發展與改革委員會頒布的《新能源汽車生產準入管理規則》[4],界定了新能源汽車定義:使用非常規燃料或者采用新型車載動力裝置,在機動車動力控制、驅動方面采用更加先進的技術的技術,形成的技術原理先進、具有新技術、新結構的汽車。國務院于2012 年出臺的《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12-2020 年)》中,對我國新能源汽車重新定義,新能源汽車是指采用新型動力系統,完全或主要依靠新型能源驅動的汽車,主要包括純電動汽車、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及燃料電池汽車[1]。
調查問卷題目的設計上,除了參考了國內外關于新能源車的影響因素,還對調查者關于最關注的五個方面”進行了訪談,其次結合新能源車的認知程度、政府的優惠政策等方面探討影響新能源車購買的因素。調查時間為2020 年8 月-9 月,調查問卷的收集主要是通過問卷星,其次在駕校、大型商場等人口密集地進行,共收集有效問卷279 份。
1.調查對象的人口統計學特征
在回收的279 份問卷中,根據年齡來看,20-30 歲占25%。30 歲-40 歲人群占比為41%,40 歲-50 歲人群占比為25%,50 歲以上人群占比為7%。在職業方面,此次調查人群,企業老板占2%,員工占31%,教育工占21%,政府機關工占22%,自有職業者占13%,學生或無業者占8%。學歷方面,高中及以下的人群比例為7%,46%成的受訪者擁有大學學歷,47%的受訪者擁有研究生上學歷。調查的家庭年收入中,10 萬元以下人群占比24%,10-20 萬元的人群占比為49%,年收入20 萬元-30 萬元人群占比為16%,30 萬元-40 萬元人群占比為6%,40 萬元-50 萬元人群占比為4.5%。有49%的人是住在限牌或限行的地區,51%的人是住在不限牌/不限行的地區。總之,被調查者群體擁有地域廣、年紀輕、學歷高的特點,符合目前新能源車目標客戶文化素質層次和收入較高的預期,作為新能源汽車購買意愿影響因素調查,此群體具有很強代表性,研究結論具有較強實踐意義。
2.新能源車購買意愿的調查結果
在新能源車購買意愿方面,279 份問卷中愿意購買的占76%,不愿意購買的占24%,愿意購買的人群中,有60%也就是142 人計劃在五年內購買,不愿意購買的71人中,即使滿足需求也不愿意購買的人有9 人占到55%。也就是說大部分被調查者新能源車的購買意愿比較強烈。在“是否購買新能源汽車完全取決于你”這個問題中,經調查發現,有62%的調查對象認為是否購買新能源車完全取決于自己,但是有38%的人選擇了否定。本文認為這是因為汽車對消費者而言還是支出非常大的商品,所以購買非常謹慎,需要同家人共同決定。因此家人決定會影響新能源車的購買。
3.新能源車購買時最先考慮的五個方面的調查結果
通過問卷對“新能源車購買最關注的五個方面”進行調查,調查結果如下:

表1 “您購買新能源汽車的話,您最關注的五個方面有哪些?”統計表
排在前三位的是是續航里程、充電時長和車輛安全性,說明大家目前對新能源車的行駛距離、充電情況和安全等基本功能特別看中,買車的目的是為了駕駛,如果電池等能源不能及時提供或無法滿足行駛里程買了也沒用,也說明企業應該進一步加大電池等技術的研發,保障車輛的基本功能基礎上再考慮其他功能。
其次是汽車性能和售后服務。這說明目前新能源車技術不太成熟,維修點也較少,萬一出現問題非常不方便,因此很多消費者考慮汽車本身的性能以及售后服務作為第二大因素。
4.新能源車產品信息認知的調查結果
在新能源車相關信息的認知方面,新能源汽車作用和種類上,其中認為自己很了解的僅占到調查總人數的7%,認為了解較多的人占15%,了解一點的占到47%,不太了解的占25%,而選擇完全不了解的人占到總人數5%。

表2 “以下哪個是你獲取的新能源汽車相關信息的渠道?”統計表
由此可見,汽車網站論壇,親朋好友的推薦,以及通過社交工具和廠商的營銷活動是獲得信息渠道最主要的渠道,遠遠超過了傳統媒體的宣傳。這也體現50 歲以上的人購買意愿低的原因,這部分人群對網絡和社交工具的操作是很不熟練的,所以他們對新能源車的信息來源少。
5.政府政策對新能源車購買影響的調查結果
為了促進新能源汽車的購買,政府除了增加宣傳也制定了很多政策,下表是政府各政策對消費者購買意愿的影響情況。

表4 政府政策對購買意愿影響情況
從上表可以看出,目前消費者對政府新能源車購置補貼政策比較敏感。大部分地區的消費者對政府的新能源車購置補貼更為看重。此外排在第二位的是政府增加充電樁等配套設施,因為新能源車在大部分地區配套設施遠遠不能滿足需要的。
通過調查研究發現,汽車的電池、充電時長和配套設施為消費者拒絕購買新能源汽車的三大首要原因。在實際的生活中,新能源車電池技術導致的問題是消費者最顧慮的首要問題。因此,真正的解決方案應該是加大電池相關技術的研發,例如電池快充技術、電池容量、電池壽命衰減等,提升新能源汽車一次充電可累計行駛里程的能力。
通過調查發現除了電池問題以外,汽車的駕駛安全就成為消費者最重要的考慮因素。在安全方面最常見到的是新能源汽車自燃的消息。2018 年我國發生的電動車起火事故已超過40 起。此外比較常見的事故還有自動駕駛功能。蔚來NOP 功能在2021年已經至少引發三起重大交通事故。因此,提高新能源車駕駛安全的技術,勢在必行。
根據調查結果燃料補充的配套設施不足是制約新能源車購買的重要原因。這是因為新能源車需要能源才能運行,所以新能源汽車的配套設施必須要進一步完善。比如政府和企業增加建設新能源汽車的能源補充站和維修站,政府出面和小區物業積極磋商,尋求支持形成合力,共同推動新能源汽車停車場所、充電樁等新能源車供給站點的建設,從而方便新能源汽車用戶的日常使用[4]。
調查發現,大部分調查者之所以愿意購買新能源車,除了由于政府限購限行政策的影響外,經濟上的節約是促使消費者購買新能源汽車的重要因素。尤其是我國收入中下游收入的人群所占比例最大,因此對“價格和成本”更為看重。因此應當突出新能源汽車的高性價比,強調新能源汽車在長期使用過程中較燃油汽車更為省錢的特性。
總之,影響消費者對新能源車的購買意愿主要集中在電池、里程、充電、能源配套設施,價格這幾個因素,只要這些問題解決好,我國的新能源車的銷售量必將迎來快速的成長。